提起“五鼠”,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五鼠闹东京”为民请命的故事。事实上,五鼠文化的缘起要更早。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作《演雅》诗,其中便有“五技鼯鼠笑鸠拙,百足马蚿怜跛鳖”句。我国自古亦有“五大仙”的传说,老鼠作为“灰仙”位列其中,受民间供奉,寄望其能够“保家招财”。明清时期,民间将“五仙招财”的传说和“五鼠闹东京”的故事进行融合,于是有了“五鼠招财”的说法;经过工匠的智慧创造,便有了“五鼠招财”“五鼠运财”等图案。
笔者藏有一件清代象牙挂件,主图案便是“五鼠运财”。该挂件直径4.8厘米,厚0.6厘米,呈圆形,中心有圆孔,可以穿绳。挂件中间,有铜钱状图案,外圆内方,在方与圆之间,分上下左右分别浅刻四字,即“五鼠运财”。在铜钱之外,有一组环形图案,只见有五只老鼠,它们身躯肥大,肢体健硕,看起来就像五只肥兔子;每只老鼠面前各有一枚铜钱,它们用嘴推着铜钱,缓缓向前行走,后面的铜钱挨着前面的老鼠,前面的老鼠推着更前面的铜钱,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奇妙的圆环,表现出“财源滚滚”的寓意。由于年代久远,象牙有了岁月侵蚀的裂痕,从而使摆件有了美妙的纹理,就像是瓷器上的冰裂纹,将裂未裂,似缺实全,美不胜收。
无独有偶,在一位藏友处,笔者有幸见到一件清代的黄杨木雕摆件,也是以“五鼠运财”为题材。该摆件长14.3厘米,宽5.5厘米,高5.1厘米,只见在一只四四方方的竹簸箕之内,盛放着满满当当的金沙,金沙堆得高高的,仿佛马上就要洒落。图案中有五只老鼠,它们有的趴在金沙上,有的趴在簸箕边,有的正要从金沙上滑下,有的正向上爬行,它们欢乐地搬运着,忙得不亦乐乎。该黄杨木雕材质优良,构思巧妙,雕刻精美,寓意丰富。(吕冠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