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又称为归宁,是我们婚礼的一种习俗。具体是指在女子首次出嫁几天后,要回到娘家探亲。一般来说,回娘家是在婚后的第三天,也有少部分的地区是在婚后第二天,各地的风俗不同。
在古代,回门标志着新婚的双方正式成为夫妻的象征,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回门以后新郎见到岳父岳母以后要改口叫爸爸妈妈,而且爸爸妈妈要对结婚以后女儿的改变做出判断,还要对新郎的表现加以判断。这时候,新郎要准备一些礼品送给娘家人,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双数,寓意夫妻成双,百年好合。
在古代回门的习俗中,结婚以后的第三日,或者满月,女婿要带着新娘回娘家。在宋代这种习俗被称为“拜门”,在河北一带被称为“唤姑爷”,各地叫法不同,但习俗相同,在娘家居住几日以后就可以返回新郎家中,因为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新婚新房内,一个月内不能空房。
回娘家的话是一种传统习俗,一般结婚以后是第3天回娘家。
回娘家也叫回门,就是自己结婚以后带着老公新女婿到娘家去拜访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
这是你作为女儿第1次回门,然后男方的话要带一些礼物给自己的父母亲,女方的话因为你已经是嫁出去的人,所以也相当于是一个新的身份回到家里面,回门是对家的思念,对父母亲的一种尊敬!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马虎不得。尤其是中国人结婚,都有一整套祖宗留下来的礼节和传统,只要按照传统办事,礼数做足,那么男女双方以及他们各自家庭都皆大欢喜,如果不按传统办,那么,两方都会或多或少闹不欢,可能为新婚夫妻将来婚姻生活带来隐患。如男方娶新娘要备礼金;结婚要办喜宴;新婚妻子要给婆婆公公请茶等等,这些程序都有其内在道理,不能轻易取消。
那么,结婚第二天,按中国民间习俗,新婚夫妻都要一起回娘家,旧时叫做“回门”,那是什么原因呢?未结婚的网友们,请划好重点,日后要“考”。
“回门”,是结婚(婚宴)第二天回娘家,必定夫妻俩一起回到娘家,不能其中一方去,并且不能空手而去,而是备好礼物欣然前往。“回门”的主要目的是新郎要感谢岳父、岳母,感谢他们为他培养这么好的妻子。而新娘要报答父母,报答他们的二十年来的养育之恩。
其次,“回门”是新娘是结婚后第一次回到她曾经的家里。一来安慰一下父母思念“嫁出去”女儿的焦虑情绪,毕竟女儿在家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独立生活。虽然是结婚嫁出去了,但他们难免有很大的失落感,总感到家里空荡荡。所以,新娘选择结婚第二天应该回娘家,让父母安心放心,让他们度过这种情绪的失落期。
想象一下,如果养了二十几多年的女儿,说走就走,第二天也不回娘家,父母有多失落。
最后,“回门”也有走亲戚的意味。俗语说得好,亲戚不走不熟。结婚通常是两个陌生家庭通过姻缘联系在一起,彼此都不熟络,需要多多沟通交流,增加彼此的熟悉。“回门”,就是让男方多多了解女方的家庭情况,多认识女方的亲朋戚友,增长信任和了解。女方的家人也可通过这次机会了解一下女婿,让自已为女儿操着的心可以慢慢放下。
要注意的是,男方去岳父家,要多买一些重礼赠给岳父岳母,以表示诚意,不能让女方亲戚们对自己没信心,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要心意到,礼数做足。还有,婚宴第二天,新郎新娘已够累了,要注意休息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毕竟结婚是“苦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