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是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社交礼仪、家庭礼仪、职场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道德标准,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明的外衣”,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社会效应。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靠文明礼仪来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维持社会和谐,提高工作效率。鲜明的文明礼仪不仅使人类社会更富魅力,更有益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互帮互助精神。一个有良好文明礼仪的社会,就能够升华人类共情,拥有更好的社会生产力。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将文明礼仪排在生活重要品质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家人和朋友、事业与学业,足以证明文明礼仪对大众来说的重要性。
传统文明礼仪是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的文明历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文明礼仪注重个人的文明修养,强调倡导理性、原则、良心和尊重人性。在现代时代,传统文明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破坏,并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传统文明礼仪受到威胁,但是文明礼仪的意义和价值一直存在。但是,如今的现代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际交往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不文明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人们的行为,有时比传统文明礼仪中所要求的行为要差很多。因此,需要建立新的文明礼仪观念,防止文明礼仪从根源上被侵蚀。
据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的调查显示,在城市中,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的文明礼仪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和引导。
社交礼仪主要是指在社交场合中遵守的一些规矩,比如在宴会上的就坐方式、烟酒消费礼仪、给对方赠礼的方式等。
消费场所文明礼仪,是指消费者在餐厅、咖啡厅、影院等娱乐场所中的行为准则,在这些场所中人们要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消费和就餐。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2018年的调查,高达65.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的文明礼仪比十年前下降了,其中最多表现在餐桌文明、个人卫生、交通礼仪等方面。
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社会风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加强了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推进。
在教育方面,各级学校普遍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社会各界的文明礼仪培训也在飞速发展,更加注重培养人们的文明素养。
根据新华社2018年的调查,教师是亲友圈外在偶像之后最为效力文明形象的领域、职业和阶层,但是科研人员、大众媒体从业者和公务员的文明形象在人们心中,仍有很大的变革空间。
职场文明礼仪主要是在工作场合表现出来的仪容、言语、行为举止、事务操作、职业道德等方面,便于推进职场组织效能和人际交往的流畅和顺畅。
职场礼仪主要包括以规范的方式与上级、同事、下属协调工作,处理工作上的纠纷,保持工作记录的准确性等。
据2019年中国管理人才白皮书指出,在管理层中,职场礼仪是锻炼人品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驱动力,被近七成受访者列为力争的职业目标。
网络文明是指在互联网上可见的行为、言辞、态度、观念等方面遵守文明、规矩、法律的行为准则。
网络文明主要应该遵守以下规则:不传播不实的言论、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不散布恶意信息、不骚扰烦扰他人的生活。
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网络文明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中54.2%的受访者认为提高网络文明素质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本文探讨的是文明礼仪在当代社会的地位、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并逐渐通过各种方式将文明礼仪和文化传统融入到人们的行为准则中,才能使文明礼仪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自觉和日常习惯,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