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后,农村青年婚龄趋低,十七八岁既有订婚、结婚者,城镇青年一般结婚较晚。婚龄一般男大女小或男女同龄,偶有女大男小。不论媒人撮合或自由相爱,大多遵从自愿原则。经济条件差或子女有生理缺陷之家仍有转亲、换亲或变相买卖婚姻者。90年代,婚嫁观念改变,再婚再嫁视为平常,招婿入赘大多不被歧视。由80年代经媒人撮合逐步趋向自由恋爱。少数相恋男女自定婚期,告知亲朋,繁琐婚礼应免尽免;大多数家庭遵循提亲、相家、订婚、定婚、送好、迎娶、待客、闹洞房、回门、拜年等一系列礼仪。
(一)提亲
媒人认为男女双方条件相当,即上门与双方父母通信,一般男方设酒宴款待媒人,有“成不成三两瓶”之说。也有双方或者一方有意托媒人出面说和的。
(二)相家
男女两家不论熟悉与否,均有媒人从中联系,一般择双日,媒人带女方家人到男家看家庭情况,中午男方设盛宴招待。有的相家分为几次,大致为女方叔、兄首次,伯母、婶2次,嫂子及女方本人3次。男女本人见面,谈话投机者以信物相赠,称换表记。不换信物预示告吹。80年代后为避免不必要的吃喝招待,大多男女先见面再相家,一方不如意便告终止。
婚嫁礼仪中的十全十美
(三)订婚
俗称传契。男女双方如愿者,男方置丰盛酒席邀女方父兄或伯叔及媒人,男方将订新衣、钱交给女方来客。80年代订亲礼数百元。90年代一般1001元,意夸女孩千里挑一。订婚后,春节、六月六、八月十五双方互走亲戚,一般男方先瞧女方,而后女方回礼。
(四)定婚
俗称商量事、定好。男方叔兄携双份酒、烟、肉到女方家中商量结婚日子,有的携鱼、连根青菜。80年代后,迷信者提前掐生辰八字、算卦寻婚日,俗称看好。
是日,双方将掐算日子互告对方,明确婚日。有的因种种原因,一次商量不定需改日另商,但男方礼物照此不薄。一旦婚日商定,女方备嫁妆,亲友赠物款做礼,谓之添箱;男方备婚礼,理庭院,准备迎娶。
(五)送好
婚期近日,男方将烟、酒、肉、钱等送到女家,供女方招待来客。有的男方置办箱柜、桌椅、家用电器等,入夜抬到女家,作为女方嫁妆。
(六)迎娶
为女儿出嫁忙碌称“打发闺女”,男方迎娶称“娶新媳妇”。婚期前一日,女方设宴招待亲戚及村邻“添箱”(送礼)之人。晚上嫂子把嫁衣装入箱柜,并在箱柜四角放硬币。男方在喜事当日晨嫂辈为新人铺床。迎亲车辆赶早到女家抢好。迎送队伍中,除女方抬家具或乘车护送家具的人可多可少外,其他人数一般为:男方“撒号贴的”及女方“压车孩”各一男性,女方“男送客”、“女送客”及男方“女接客”人数有七十年代的各两人到八十年代的各四人,女方舅或表兄弟一二人提茶瓶、脸盆等行于其中,新娘上车前多有嫂梳妆打扮。现在多到美发店盘头扎花,租赁婚纱。红盖头由盖头改为手拿。迎亲车队来回忌走同一条路。到男方家时,新娘下车,鞭炮、音响大放,众人簇拥,在主持人组织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抱入洞房”。喜庆中亲友向新郎父母脸上涂抹颜料“打花脸”引人发笑。
(七)待客
(八)闹洞房
新婚之夜,主人备烟、酒、糖、水果等供闹洞房者享用。亲友不分老少均可戏耍新郎新娘逗乐取笑,有“三天之内无老少”之说。若无人闹洞房则讥为人缘差,不为人。闹罢洞房,新郎族弟、表弟、侄儿与新郎新娘同眠一床,谓之压床。夜间嫂、弟偷听新郎新娘密语,俗称“偷听话儿”。
(九)回门
结婚数日,女方弟或兄到男方家请新娘回娘家,俗称“请客”、“叫客”。中午男方设宴将媒人推为上宾,称“谢大宾”、“酬大宾”。现在大多都没有媒人了,自由恋爱的居多。酒饭后,新娘随弟或兄回娘家。数日后,新郎去岳父家接回新娘。
(十)拜年
新婚之春节,正月初四夫妻双双携猪肉礼条等物到女方家拜年,主人将其他礼品收下,礼条让客人捎回,来年再拜再买,至第三年主人将礼条收下食用。有的为节俭,第一年即将礼条收下,以后拜年不再置办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