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第13集中赵盼儿姐妹三人合伙开的茶店终于在东京的马行街开业啦!
原来东京的街市都是以行当来分的,买什么东西就到什么地方,如果想喝茶呢,人们自然都会去茶汤巷。
虽然在马行街她们的茶店没有竞争对手,但是东京人根本就没有这个习惯专门跑来马行街喝茶。
她们茶店第一天生意不错是因为正好赶上了观音院香客拜佛的日子,所以客人会稍微多点。
思来想去,最后赵盼儿决定把她们的店修整一番重新开张。
一切准备妥当后她们的新店重新开张,果然生意比从前好很多。
看着她们三姐妹高高兴兴为茶店忙活,我忍不住在想她们的茶店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背后原来藏着我们写作的秘密。
你要问我她们开店与写作有啥关联,且听我细细道来。
01
好比赵盼儿她们的茶店,刚开始茶店的名字叫赵氏茶坊,是孙三娘随便给起的。
这名字没有毛病,却毫无特色,想必茶汤巷里这样名字的茶店会有许多家。
即使赵盼儿的茶技很好,这样的名字也很难吸引顾客进店,何况她们茶店的位置还没有优势。
后来赵盼儿她们决定将茶店改一个雅致又有意境的名字,叫半遮面。
既保留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又符合当时文人墨客的诗情品味。
接着孙三娘揭开了店名--半遮面的神秘面纱,引来看客的一片喝彩,于是她们邀请顾客进店去品茶、听曲。
赵盼儿超高的茶技加上孙三娘味道一绝的果子,还能听当时教坊琵琶色教头亲自弹的琵琶曲,这三点意味着只要把茶客引进店里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02
赵盼儿她们三人之中,当时宋引章的名气最大,人称江南第一琵琶手,也是当时的教坊琵琶色教头,再加上她当年被钱王太妃聘为琴师,因此赵盼儿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个由头。
在她们重新开店的第一天,宋引章弹完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赵盼儿是这样介绍宋引章的:教坊琵琶教头,江南第一名手宋娘子;
当大家询问是否可以让她再弹一曲时,赵盼儿继续说到:当年钱王太妃爱惜宋娘子的琴艺,聘她为琴师,特立下规矩一日之内只准许弹奏三首,如果想继续听就先用些她们特制的江南茶点。
不得不说赵盼儿把宋引章的这个势借得实在是好,放到现在绝对是个运营高手。
回到我们写作上,我们也要学会借势。
03
避免自嗨
在赵盼儿她们讨论茶店的转型时,孙三娘说既然东京的人不爱喝点茶就干脆卖散茶,宋引章不同意说如果卖散茶就失了品格与她们高雅的风格不搭。
这个时候赵盼儿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品格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不管茶客们的喜好,散茶点茶各一半。
这里宋引章的说法是不是就有点自嗨的意思,觉得卖散茶是迎合了贩夫走卒,失了自己的品格,完全不考虑市场中茶客的喜好。
她们当初开茶店是为了在东京立足,如果只是一味保持自己清高的品格,那如何能招来生意如何赚钱?我们是不是也犯过宋引章自嗨的这个毛病?
那么赵盼儿她们是怎么做的呢?
并且针对想要进到雅间的音律爱好者还专门推出了指定的茶饮,当大家看到高额的茶价以为老板写错的时候,孙三娘告诉茶客,这里的茶点配上口味绝佳的果子,还能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是去其他茶店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到的。
简单来讲就是赵盼儿她们的茶店不但能引起茶客的共情还能给他们提供其他茶店无法满足的情绪价值,这是吸引茶客不断前往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快时代,读者的耐心真的是很有限。
作者介绍
冕馨,汤小小第1期影评书评人物稿课程学员,喜欢读书,喜欢影视,一直在路上,一直在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