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雅实习生孙朝)今日(11月1日)下午,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要求电商平台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此前,两部门曾要求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通知已下,但仍有电子烟网店在正常销售。另外,部分电子烟实体店存在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情况。
宋家庄一家电子烟店内满是各种电子烟。新京报记者张静雅摄
网店:通告发布后尚未关闭
通告发布后,11月1日18时许,新京报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搜索“电子烟”,仍能出现大量结果。搜索出的网店包括旗舰店以及散卖的商家。电子烟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因品牌和口味不同,价格不等。有些商家的月销售量超5000。
新京报记者看到,电子烟宣传页面尾部都会标上“未成年人禁用提醒”。
一家网店的客服告诉记者,已经看到新闻,知道两部门通告的大概内容,但并未接到平台要求关店的通知:“不会关店的,我们还在正常发货。”这名客服称,即便平台上的店铺关闭,也会在即时通信软件上进行销售。
另外多家电商均表示没有接到平台通知,不会主动关店,目前仍在正常营业中:“就算是不在平台上卖……顾客还是可以找到我们的。”
线下店:店员卖电子烟给学生
2018年8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发布《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这份通告显示,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颁布电子烟的国家标准,市场上在售的各类电子烟产品,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随意性较强,电子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可能存在烟油泄露、劣质电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质量安全隐患。
这份通告强调,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10月30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宋家庄地铁站附近一家电子烟店。店内没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标识。一名身穿校服的学生进店购买,店主并未多问,便将一盒售价99元的电子烟出售给学生。新京报记者看到,该店出售的部分一次性电子烟上没有任何生产厂商的信息。
“那个学生可能是帮家长买的。”店主解释,的确有些未成年人吸电子烟,但是相比香烟,他认为电子烟的危害小些,“我只知道电子烟里没有焦油,其它哪里好,我也说不出。”对于是否会询问购买电子烟的顾客是否成年,店主称“那我们可管不了”。
11月1日,新京报记者来到通州区的一家电子烟铺。一名店员称电子烟要比普通香烟健康得多,常有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买烟,只要不被父母发现就好,电子烟的危害就像咖啡,可乐一样,虽然上瘾,但是不伤身体。对于新出台的通告,她说,"只要你我不宣扬,这事谁知道啊。”
通州区的一家电子烟店。新京报记者张静雅实习生孙朝摄
另外一家电子烟店的店员称,不会卖烟给未成年人,在结账时会要求买烟者报身份证号进行登记。“国家对这事抓得太紧了,以前还能稍微敷衍一下过去,但现在真不敢了。”新京报记者谎称没有带身份证,店员则没有填写身份证号码同样将电子烟卖给了记者。
学者:电子烟也会释放有害成分
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和消费者不要轻信烟草企业关于电子烟的宣传,所谓“电子烟损害小”只是烟草企业的宣传策略,应加强对电子烟市场的监管。
报告以烟草巨头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为例,这家公司通过所谓的“不燃烧香烟”运动,企图树立大众健康伙伴形象,但实际上却是在推销其电子烟等产品,这种产品同样会产生有毒排放物,并对公众造成长期或短期健康影响。
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显示:大部分电子烟的核心消费成分是经提纯的烟碱即尼古丁。而尼古丁正是传统香烟中的成瘾物质。
刘扬表示,电子烟里面的主要成分还是尼古丁,尼古丁本身就有一定的毒害,特别是对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而电子烟的烟雾含有丙二醇等有害物质,所以电子烟并不能代替香烟从而起到戒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