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血压愈发成为一种常见、高发的疾病,并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有的人年龄才“三十而已”,高血压就缠上身。大家都知道,高血压“牵一发动全身”,会损害心、脑、肾等一系列靶器官。很多年轻人也有疑问,家里有高血压家族史,那我是不是离高血压只有一步之遥了?这辈子有不发病的可能吗?本期大咖直播课,来听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心内科主任方五旺解读高血压的“秘密”。
通讯员苗卿
实习生孙雨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摄影赵雨晨剪辑杨泽华
大咖小传:
方五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内科学》教材(科学出版社)主编。曾在美国Tufts大学附属Lahey医学中心进修学习。能熟练诊治各种心血管急、危、疑难病例。从事心血管介入工作20年,技术精湛,擅长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能熟练开展各种复杂危重冠状动脉支架术(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术)、各种起搏器安装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等。有近万例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经验。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方五旺教授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们患了高血压并不一定有明显症状,所以很多人发现不及时,一直拖到血压飙升严重,甚至产生了严重后果时才就医。长期的高血压通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主要是心、脑、肾的靶器官损害,其中高血压又被称作引发冠心病的第一危险因素。
有家族遗传史,不发病可能吗?
高血压人群有多广?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患病率为27.9%,也就是说,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同时,在发病年龄上也有年轻化趋势。方教授告诉记者,他的病房里就有两位三十多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压)达到240mmHg,舒张压(低压)超过了140mmHg,已经远远超出正常血压参考值。年轻人过早遭遇高血压,主要还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在临床上也有很多年轻人会问,如果我有家族史,家里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患有高血压,那么我这辈子一定会得病吗?有没有不患病的可能?
血压突然不稳,要找到背后的原因
方教授表示,在临床上,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也会出现以前一直控制的很好,但是忽然间血压就上升的状况。眼下即将从夏入秋,换季时,血压波动也会更明显。方教授告诉记者,血压忽然不稳了,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判断的是血压测得准不准,测量血压应该是在静息状态下进行,如果刚刚完成剧烈运动,气喘吁吁地去测血压,那么数值一定会偏高;二要检查一下近期生活的状态,是否和别人产生了摩擦或是有烦心事,是不是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好几天没休息好等等;第三要排除天气原因,冬天突然下一场雪,血压也有可能会突然升高;第四个因素是降血压的药量用得够不够,如果谨遵医嘱服药之后还是出现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
方教授表示,临床上也有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会引发血压的波动,但是概率比较小,注意排除即可。大多数患者血压骤升的原因还是环境的突然改变和生活中没有做好调控导致的。
看过医生吃过药,不等于血压控制好了
除了将近30%的患病率,高血压还有几个数据挺“触目惊心”: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这三个数字虽然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要血压患者的油盐烟酒,要这么控制
方教授告诉记者,对高血压本身来说,盐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有些患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患者摄入与正常人相同量的盐分,血压增加的会相对迅速、明显。现在市面上推出了各种“低钠盐”、“生态海盐”等特殊制造的盐产品,看起来好像很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但其实它们与普通盐差别很小。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只要是经过食品安全认证合格的食盐都是可以食用的,高血压患者与其在意盐的种类,不如在意盐的用量。每天的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5-6克以内。很多人烧菜习惯性抓一大把盐放进去,可能就有四五克,一顿饭下来,盐摄入量就可能已经超过了一天的标准,这个习惯一定要改变。
高血压患者也要尽量少吃动物油脂,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比如牛肉、羊肉、猪肉等等,而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的,比如河鲜、海鲜还是可以适量摄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