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事物的风格、面貌、格调。一般认为城市风貌既包括体现城市精神气质的“风”,也包括展现城市时代特征的“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中明确,城市与建筑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体现城市文化素质。《浙江省市、县(市、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导则(试行)》中明确,城市风貌是城乡外在形象和内涵气质的有机统一,是由城乡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建设空间环境相互协调、有机融合构成的综合展现。如今的城市竞争,“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品质论高低,以特色论输赢”,城市风貌品质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提升城市生产力、竞争力、知名度、名誉度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风貌的主要特征
城市风貌具有时代性,不是一成不变,随着城市发展、时代进步,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都将综合展现在其中;城市风貌具有特色性,城市独有的人文历史积淀、发展演变过程都将有机融合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意象;城市风貌具有公共性,其服务对象是全体市民,既是一项重要的公共资源也是体现平等的城市公共利益;城市风貌具有政策性,需要平衡协调好城市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在法律法规、规划管理、行政手段、机制引导的框架下付诸实践。
三、城市风貌的规划类型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风貌作为一个子系统涉及城市建设方方面面,需要作为一个综合性议题开展系统研究。城市风貌规划是指以提升城市品质和创造城市特色为目的,以系统优化的城市设计方法,以城市空间、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的美学法则,对影响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空间、建筑与景观环境)进行有远见的整体的规划设计。目前城市风貌规划主要有三种类型:
三是制度设计型规划。以面向管理与行动的制度设计为重点,开展风貌规划,指标设计、机制建立和行动安排,实现对城市风貌的有效管控。如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等。制度设计型规划吸收了导则指引型规划的设计优势和行动实践型规划的点上发力优势,将系统的风貌规划成果拆解成能与现行规划体系相衔接的关键指标、能与各职能部门条线工作对应的行动计划,并围绕城市风貌建设目标,建立自上而下传导的体制机制,实现城市风貌的建设与维育。
四、城市风貌规划编制方法初探
城市风貌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因成果缺少法定化,通常成为“蓝图式描绘”,缺乏可实施性。城市风貌规划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落实法定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地块红线外所有公共空间的统一规划与控制,对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城市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从可实施、可管控目标出发编制城市风貌规划,使规划成果既有宏观定位、系统框架,又有控制要点和行动方案,既能统一城市管理者及广大市民、游客、投资客认识,又能指导职能部门开展行动,并规范设计和建设单位立项、建设、验收行为,是推动风貌规划从“蓝图”转向“落地”的可行方案。大致应包括以下环节:
1.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需求,收齐资料
2.顶层设计,搭建面向实施的风貌规划体系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写风貌专项规划。具体包括特色识别、风貌定位、风貌格局、重点地区、风貌要素、风貌机制、提升行动等重点内容。回答好“城市风貌是什么”“城市风貌如何提升”“城市风貌如何建设”三大问题。顶层风貌规划体系的搭建应聚焦实施与行动,从规资、交通、城管、住建等职能部门条线工作出发;从道路、绿化、公园、广场、河道等关键要素出发;从存量、增量,改建、新建、拆建等现实情况出发,开展策略与控制要求的设计、行动方案与项目库的谋划,以保证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不考虑现实情况的规划,大而全的设计,无法对应城市风貌建设的基本规律,只能是无法付诸实践的蓝图而已。
3.制度设计,构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4期.
[2]喻晓赵亮张宣峰陈海涛,行动计划导向下城镇风貌导则编制路径研究-以《聊城市小城镇特色风貌规划设计导则》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38卷第6期.
[3]段德罡刘瑾,城市风貌规划的内涵和框架探讨[J].城乡规划,2011.
[4]艾景干货丨如何营造地域、文化、时代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N].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2020.
[6]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专班,浙江省市、县(市、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导则(试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