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参编作者均为临床一线的肾脏疾病专科医护人员,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多年一直用心从事病患宣教的“科普达人”。从编委们笔下溢出的不仅是多年来科普和患教工作的沉淀,更洋溢着他们对人民大众和肾病患者真挚的关爱。
本书的出版得到上海市卫健委“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实验室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的资助。
编著者名单
近些年来,慢性肾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也逐渐脱离了所谓“老人病”的印象,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脱不开关系。
美国肾病学会(ASN)、欧洲肾病学会-欧洲透析和移植学会(ERA-EDAT)和国际肾病协会(ISN)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8.5亿人患有肾脏病!
而中国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据《柳叶刀》(Lancet)数据,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估计达1.3亿,也就是全国平均每10人里面就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
1
认识肾脏
肾脏形似蚕豆,红褐色,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紧贴腹后壁。古人云“肾乃先天之本”,足见肾脏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肾脏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排出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同时也兼具内分泌调控的作用,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2
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
身体的各大器官中,肝是沉默的,肾也是如此。慢性肾病号称“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由于肾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当它觉得不舒服时,大多时候都默默忍受,即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却依旧不痛不痒,极易让人忽略。
1.面色苍白
很多尿毒症患者早期都会出现贫血症状,贫血患者一般表现为脸色苍白、泛黄,唇、甲苍白等。因此,面色苍白、泛黄可能是尿毒症早期症状之一。
2.血压升高
肾脏病变时会分泌升高血压的物质,引起血管收缩,水和钠盐潴留,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3.食欲不振
严重水肿或者尿毒症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消化不良、厌食及恶心等,一定要谨慎对待。
4.神经精神症状和肌肉的不舒适感
早期有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反应淡漠等症状,肾功能严重减退时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皮肤疼痛或烧灼感,伴随肌肉痉挛、震颤等症状。
5.口中异味
如果出现口臭、口中异味,特别是呼出气体带有尿味,要警惕肾脏病。
6.皮肤瘙痒
当肾脏出现严重损害时,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通过尿液正常排泄,而会通过皮肤和肠道等途径增加代谢产物和尿毒症毒素的排泄。由于体内毒素增加刺激皮肤,易出现瘙痒等症状。
7.尿色、尿量和排尿习惯异常
如果发现尿液浑浊、尿液泡沫增多或者尿液颜色异常(尿液呈西瓜水、浓茶等异常颜色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正常饮水情况下,如果24小时排尿少于400ml则提示少尿,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严重的肾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早期还可以出现夜尿增多现象。
8.水肿
眼睑、双下肢等皮下疏松和下垂部位及卧床患者骶尾部是肾性水肿最早、最常出现的部位。如果是全身性的水肿,往往提示病情比较严重。
3
伤肾行为排行榜
肾脏如此娇嫩,是容易受伤的器官,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都可能伤害它。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看看伤肾行为排行榜吧,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犯过某些错误。
第一名:滥用药物
“是药三分毒”,作为药物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肾脏受到药物损害的概率大大增加。很多药物都可能导致肾损伤,这需要我们引起警惕。这些药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常见的有:
①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复方磺胺甲唑(新诺明),以及万古霉素等。
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含有非类固醇抗炎药成分的止痛药、感冒药、退热药等,须慎用。
③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酸、朱砂莲等植物类中药;蜈蚣等动物类中药;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排石颗粒、中华跌打丸、复方蛇胆川贝散等复方中成药。
④碘造影剂也可导致肾损伤,尤其是合并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龄患者,在准备接受增强CT、血管造影检查前,须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全面评估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⑤部分降压药、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等也可能伤肾,大剂量或长期服用的患者须密切随访肾功能。
第二名:喜欢吃腌制或偏咸食物
我们每天在饮食中摄取的盐分,95%由肾脏代谢,若盐摄入太多,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水分和盐分会同时在身体内潴留,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
第三名:不喝水,常憋尿
第四名:肥胖,还胡吃海喝
近年来,肥胖人群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年纪轻轻就有了“啤酒肚”,这是慢性病滋长的温床。血脂、血糖、血压、尿酸全线“飘红”,使肾脏病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第五名:长期不运动,突然剧烈运动
第六名:熬夜,作息紊乱
第七名:经常感染
第八名:有肾病家族史却从不体检
相似的遗传背景、相同的生活习惯使得肾病人群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如果您的家人患有慢性肾脏病,请不要忽视自身肾脏健康问题的筛查。
第九名:吸烟、喝酒
大量研究表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上升了34%,而正在吸烟的肾友比不吸烟者进展成尿毒症的风险高出近1倍,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风险增大。长期过量饮酒会使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翻倍,而既吸烟又饮酒者患肾病的风险更高,可达普通人的5倍。
第十名:滥用保健品或减肥产品
保健品或减肥产品的服用也应慎重。有部分保健品和减肥产品已被证实会导致肾损伤,所以,使用之前应当咨询医生,以避免肾脏损伤的风险。
4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发病和多方面因素有关系,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人群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肾脏病。合并以下危险因素或者慢性疾病者易患肾脏疾病,更应高度警惕。
1.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肾脏病变及血管病变。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即需做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和肾功能评估。2型糖尿病无论何时诊断,一旦诊断须立刻做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和肾功能评估。
2.高血压
血压控制不佳会引起肾脏血管硬化(肾动脉狭窄)及肾小球硬化。
3.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容易导致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4.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盐会沉积在肾脏造成损伤。部分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使用的止痛药物也会影响肾功能。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和高血压。
6.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管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可累及肾脏,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常可引起肾脏损伤。
7.恶性肿瘤
肿瘤侵犯肾脏或压迫尿道可能造成肾积水。抗肿瘤药物本身和介入手术等均可能引起肾脏损害。
8.感染性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等都可能引起肾炎,而一些抗感染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肾损害。
9.吸烟和饮酒
吸烟会刺激交感神经、升高血压,造成肾脏负担而影响肾功能,且尼古丁可能直接伤害肾脏。大量饮酒可能直接引起高尿酸血症;饮酒者伴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从而引起肾损害。
10.肾脏病家族史
家族中有蛋白尿、血尿、多囊肾、遗传性肾炎及透析治疗的患者。
11.长期或慢性用药史
有长期、慢性用药史的患者。
12.年龄
老年人肾功能随年龄增加出现生理性退化,容易合并肾功能减退或更容易发生肾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