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饮食误区对我们的肠胃伤害非常大,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些常见的饮食误区,才能保护我们的肠胃。
1.吃刚出炉的面包
有人认为,刚出炉的面包够新鲜,这样吃才爽口,其实刚出炉的面包闻起来香,那是奶油的香味,而面包本身的风味要在完全冷却之后才能品尝出来。任何经过发酵的东西都不能立刻吃,否则会刺激胃部产生更多的胃酸,影响胃肠功能。因此,面包最好是放2小时后再吃。
2.只吃细软食物
3.不吃脂肪类食物
4.忌食辛辣食物
多数肠胃功能不佳的患者,饮食上都会拒食辛辣食物。事实上,低浓度的辣椒会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并会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大蒜能杀灭肠胃的细菌;适量的生姜可以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尽管急性期肠胃疾病患者应避免这些辛辣食物,但是,恢复期患者对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食用辛辣食物,从而达到治病养肠胃的效用。
5.牛奶疗法
由于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且有较好的润滑特性,一直被广泛用于肠胃渍疡病的饮食治疗,直到后来被证明牛奶是一种强力的促胃酸分泌剂后才停止使用。牛奶的促胃酸分泌作用主要由于所含的钙和蛋白质成分所致。研究表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抗酸剂。所以,肠胃病患者常饮牛奶并不利于养好肠胃。
6.肠胃不好的人要多补充膳食纤维
肠胃病初期没有合并出血或未处在疼痛阶段的病人,可以适当食用含纤维素的粗粮或蔬菜,可以加快胃的排空,促进肠胃功能运行。而对于一些肠胃蠕动较慢、经常出现便秘的患者,膳食纤维的确可以缓解便秘,但它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肠胃功能差者过食膳食纤维反而会对肠胃造成刺激。此外,膳食纤维在阻止人体对有害物质吸收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过多的膳食纤维,很可能把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带出体外,从而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补充膳食纤维要适量,吃高纤维食物要适可而止。
8.加醋有利于食物营养元素的析出很多人喜欢在烹饪青菜时加一些醋,认为醋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中营养元素的析出,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食欲。青菜中的叶绿素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炎及贫血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青菜中的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极不稳定,其分子中的镁离子可被酸中的氧离子取代,而生成一种暗淡无光的脱镁叶绿素,这种叶绿素的营养价值就大大降低了,不仅不利于各类消化道器官疾病的康复,甚至会造成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9.天气炎热吃冷藏西瓜,不会损伤肠胃
夏季西瓜大上市,很多人为了追求足够的凉爽,喜欢将西瓜冷藏后再食用,但这样做对脾胃并非好事。西瓜在冷藏中,瓜瓤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冷气被瓜瓤所吸收,人们食用后,口腔内的唾液腺、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等,往往会因受到冷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而且西瓜本来就是性寒之品,冷藏之后寒性更重,无疑会有损脾胃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脾虚泄泻等肠胃病症。
10.饭后饮茶可以清理肠胃,促进肠胃蠕动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胃液和肠液是人体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但是当鞣酸进入胃肠道后,就会抑制它们的分泌,导致消化不良。此外,鞣酸还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继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饭后不宜马上饮茶。
12.红薯可促进肠胃蠕动,可以大量食用秋季是红薯的收获时节。红薯含很多淀粉,生吃、熟吃均可。但是,红薯中含有“气化酶”和粗纤维,生红薯中的植物细胞未被破坏,大量食用后难以消化,极易引起腹胀不适、消化不良。而且,生红薯容易被寄生虫和病菌污染,食用后有得寄生虫病和患肠道感染的危险。所以,尽管红薯中富含膳食纤维,但是食用也要适量。
13.幼儿常暍酸奶
酸奶富含维生素A,仅适用于对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儿食用,以促进其营养吸收与排脂的进行,而对发育正常且需要脂肪的儿童来说,是不适合常食用的。酸奶中含有较多的乳酸菌,乳酸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成的抗生素,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体中许多有益菌群的生长,过多的酸液还会影响胃肠正常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