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白酒T9峰会在山西太原圆满落幕。
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在发言中表示:“从古至今,我国有些地方早中晚都有喝酒习惯。早上“喝早酒”,以增强食欲、驱寒;中午喝酒以提神热身,助力干活;晚上喝酒以助眠休息。”
这段发言引起了网友热议,大家纷纷开始解读,有不少网友称,这是在告诉大家,喝酒对身体有益,一天三顿都可以喝酒。
其实,茅台董事长的这一观点可能基于传统饮酒文化和个人经验,但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来看,这种频繁饮酒的习惯并不好。
首先,早晨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较弱,饮酒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也会对肝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喝酒御寒”也只是一种错觉。
饮酒之后感到暖和,是因为酒精进入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并麻痹大脑。
实际上,过量的酒精会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热量散失过多。酒后短暂的“发热”后,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冷,这就是“酒后寒”。
其次,中午饮酒可能会暂时让人感到精神振奋,但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过量饮酒会影响判断力、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反而降低工作效率。
最后,关于晚上喝酒助眠休息的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
酒精对人体的最初作用是诱导睡眠,但它减少了快速动眼(REM)睡眠期,会扰乱正常的睡眠周期,降低睡眠质量。尤其是在夜间后半段,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多梦、早醒。
总而言之,虽然适量饮酒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的所谓的“好处”。
大家应该谨慎对待茅台董事长的这一发言,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别会错意。
01
长期饮酒的危害,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2021年,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对饮酒导致全球癌症负担的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有74.13万例新发癌症可归因于饮酒。
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唇和口腔癌、直肠癌、咽癌、喉癌这8种癌,都与饮酒有关。
数据健康圈整理自TheLancetOncology
除了致癌,喝酒的危害还有很多!长期酗酒可能导致多器官损害,如心、脑、肝、胃肠等。
如,饮酒可使血压升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大量饮酒,伤及脑组织,会导致脑萎缩、脑出血等情况;伤及肝脏,可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疾病。
酒精刺激胰腺分泌,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刺激胃粘膜,轻则导致胃粘膜损伤炎症,重则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甚至穿孔也很常见。
此外,大量饮酒还会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中毒性痴呆等。
因此,别再拿酒养生了,喝酒不但不养生,长此如此还伤身!
02
不得不喝酒时,牢记3点减少伤害
中年男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各种应酬,难免要饮酒,非喝不可时,一定要注意限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12°葡萄酒150ml,或38°白酒50g、52°白酒30g。
除了限量,喝酒前后做好这些事,也可以帮助减少喝酒带来的伤害。
1、喝酒前
不要空腹喝酒,空腹时酒精吸收速度较快,人容易喝醉。
喝酒前喝点牛奶、酸奶或糖水,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保护胃粘膜的药物,都可以帮助减少酒精对食管、胃的直接刺激与损伤。
2、喝酒时
酒精度数越高,对消化系统器官的伤害也越大,喝酒时尽量选择低度酒,小口慢饮才不容易醉。
此外,喝酒时,不要将不同的酒混合,也不要在酒中加入碳酸饮料,混饮对人体伤害更大。
喝酒时,可以多喝白开水,多吃点肥肉。喝水有利于促进酒精的稀释和代谢,加速酒精在体内排泄,肥肉里的脂肪可以吸收酒精,从而降低酒精进入血液的浓度。
3、喝酒后
喝酒后,不要催吐,虽然吐出来后酒精就不会被身体吸收,但催吐本身对身体有损伤。
催吐可能会引起贲门撕裂,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大出血。呕吐过程中,酒精、胃酸等会对食管再次伤害,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如果是醉酒呕吐,一定要让醉酒者侧卧,不能仰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到肺和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喝酒后还需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喝浓茶或咖啡来解酒,二者有利尿作用,易造成身体缺水,酒后再喝咖啡,还容易导致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醉酒后,喝些温水补充水分,才是最安全有效的醒酒方式。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我国居民餐桌上具有一定地位,但大家也要意识到,酒精是明确的“1类致癌物”,不喝或喝得越少越好。
参考文献
【1】RumgayH,etal.,(2021).Globalburdenofcancerin2020attributabletoalcoholconsumption:apopulation-basedstudy.LancetOncol,DOI:10.1016/S1470-2045(21)00279-5
【2】MillwoodIY,ImPK,BennettD,etal.Alcoholintake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conventionalandgeneticevidenceinaprospectivecohortstudyof512000adultsinChina.LancetPublicHealth.2023;8(12):e956-e967.doi:10.1016/S2468-2667(23)00217-7
【3】中年男性,如何做到适量饮酒?2024.4.14.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做好家人的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