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食品饮料行业周报:2023年7月31-8月4日,沪深300指数上涨0.7%,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下跌0.31%,有非酒类个股的周涨幅超过30%。剔除北交所个股后,本周涨幅最大的5只个股为惠发食品、品渥食品、*ST西发、青海春天、海欣食品。
机构观点
国海证券本周观点(含个股):
促销费政策预计陆续出台,看好大众品三季度的复苏势头。回顾上半年,年初春节期间人流的快速恢复带来了部分大众品企业销售攀升,因此企业年初对全年的收入预期较为乐观。3月以来消费逐渐回归平淡,也符合当前的宏观背景。疫情后消费意愿受整体偏弱,整体上半年的恢复势头不及年初预计。上半年在消费弱复苏下也不乏板块亮点,主要集中在主打性价比的零食量贩渠道,消费场景快速恢复的啤酒软饮料,以及一些自下而上逻辑的公司如百润股份、佳禾食品、东鹏饮料等。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居民的消费信心有望逐步恢复。今年中秋国庆相连,我们预计走亲访友、出行的人数将大幅增加,利好与礼赠及餐饮需求关联度大的个股,大众品有望在去年低基数的背景下实现较好的复苏势头。推荐个股:百润股份、天润乳业、元祖股份、甘源食品、安井食品、伊利股份、洽洽食品、国联水产等。
东海证券本周建议(含个股):
宏观事件
(1)三部门印发方案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报消息,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日前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将“预制化食品”列为需要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在同日举行的“轻工业稳增长”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透露,当前工信部正在联合有关部委,准备出台关于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方案》提出,要实施推动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方便食品、自热食品、米面制品、预加工菜肴等产品形态。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食品工业营业收入接近10万亿元,实现利润近7000亿元。目前食品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区已达3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龙头骨干企业近20家。
(2)欧盟及挪威、冰岛撤销福岛核事故后对日本产食品的进口限制
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出于对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担忧,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纷纷对日本产的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实施进口限制,实施限制的国家及地区最多时曾达55个。此后,美国、英国分别于2021年、2022年撤销限制,瑞士预计于今年8月15日撤销限制。
(3)印度禁令导致供应收紧大米出口商拟提高米价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用外部信源报道称,随着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导致全球供应收紧,泰国和越南的出口商已在重新谈判出口合同,以提高大米价格。印度7月20日宣布禁止非印度香米出口,各国进口商纷纷转从其他东南亚国家抢购大米,许多农民也趁机抬高米价。路透社引述业内人士报道称,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商要重新谈判8月的出口合同,以提高约50万吨大米的出口价格。一名熟悉情况的新加坡贸易商说:“自从印度禁止出口大米,米价已大幅上涨,供应商很难履行早前以较低价格签订的合同。”印度实施禁令以来,全球的主要稻米价格每吨已上涨约80美元。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量40%以上。其次是泰国和越南,两国8月的大米出口量预计超过100万吨。
行业新闻
(1)进入调整期果酒品牌加速构筑“护城河”
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看来,大多数果酒品牌还是地区性品牌,行业缺少全国性、规模化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这阻碍了果酒行业的发展和果酒的普及。同时,果酒的生产工艺、生产装备针对性不强,产业标准不健全,营养功能认知不足等,都是果酒行业面临的短板。
(2)新茶饮直营品牌接连开放加盟
新京报消息,奈雪的茶日前宣布开放“合伙人计划”,这意味着一直坚持直营模式的奈雪的茶在上市两年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前,新茶饮行业最先开放加盟的直营品牌是喜茶。同样是直营品牌的乐乐茶,在收缩市场战线后,也发布了加盟的信息。以门店数量来看,新茶饮行业里前几名的品牌均以加盟为主,直营品牌先后开放加盟不禁让业内人士感叹新茶饮的终点是加盟。有业内人士指出,无法说直营或者加盟哪种经营方式更好,对企业来讲,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直营转加盟,更应该注重食品安全的管理与供应链的协调。
有连锁餐饮创始人向该报记者表示,目前新茶饮连锁品牌太多,各家都在抢渠道;新茶饮市场变化太快,一直做直营会跟不上脚步。“每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直营与加盟都挺好的。但加盟确实是行业终局,可提升行业竞争力。麦当劳、肯德基等成熟品牌都有很好的加盟模式。”
(3)酒水即时零售赛道升温万亿市场规模下寻新增量
新京报消息,手机下单酒水,最快十多分钟就能送到,即点即配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即时零售赛道,不仅吸引着酒水企业进入,不少互联网平台以及酒水垂类电商也纷纷加码布局,开启新一轮角逐。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不少酒企与配送服务企业加深合作,开启分钟达、小时达、半日达等即时零售配送服务。尤其是啤酒企业,探索入局即时零售赛道更为活跃。
业内分析认为,即时零售平台的高效配送能力、高度市场渗透率给予啤酒、微醺类洋酒更丰富多元的适配场景,有望成为拉动市场上升的新增量。而对于重度依赖线下层级分销的白酒而言,即时零售更多起到渠道补充的作用。“随着白酒企业不断进行改良与创新,新渠道将为其带来很大发展空间。”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表示。
公司动态
(1)“化冻包赔”升级为“化冻赔3倍”,天猫上线“雪糕保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消息,在经历了去年的“雪糕刺客”“雪糕烧不化”之后,“雪糕”一跃成为夏季的话题产品。该媒体记者从淘宝天猫平台了解到,天猫8月3日联合梦龙、可爱多、千层雪、索菲亚、大桥道、榴悠悠等多个品牌推出“雪糕保险”,在原来“化冻包赔”的基础之上升级服务,承诺消费者在这些品牌旗舰店购买的雪糕,收到货之后如果发现有化冻的情况,可以获得3倍雪糕的赔偿。
(2)四家猪企承诺“互不挖人”被约谈
(3)日本日清在华业绩下降,合味道方便面卖不动了
北京商报消息,根据合味道方便面母公司日清食品发布的业绩报告,其控股股东日本日清2023年一季度在华业绩出现明显下降。日清食品的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3个月(4-6月),日本日清在中国业务分部的收入为148.59亿日元,同比减少5.5%;核心经营溢利为12.95亿日元,同比减少14%;经营溢利为13.91亿日元,同比减少25.4%。日清食品在公告中称,尽管集团已采取措施扩展地域销售范围,强化合味道品牌,但受经济复苏缓慢影响,中国内地即食面销量增长缓慢,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减少;同时,因缺乏去年获得的政府补贴,溢利也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