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没能复制30年前的自己新浪财经

今年8月,她宣布格力渠道变革在各省基本到位。30年前,正是她一手推动的经销商渠道改革,让格力开启腾飞。5年前,意识到格力正在错失互联网机遇,她开启新的渠道变革,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渠道变革晚了一点。”这是她在2020年时的感慨。

当年,美的实现了暖通空调收入对格力空调的超越,相当于敌军已经把梯子架在了自家城墙上。而就在2018年,董明珠还喊过:“格力空调世界第一,它(美的)算老几?”

看起来,“基本到位”的渠道变革,尚未让格力业绩产生质的飞跃。而很多跟随或者被动参与改革的经销商,率先成为“牺牲品”。多位经销商向略大参考感慨:

亏了,累了。

01消失的经销商

拿货价2599元,售出价2699元,上海格力经销商李思对这样的数据已经麻木。生意不好做,他把店铺分租给每天10点之前营业的早点摊,每月赚2000元的确定性收入。

董明珠大刀阔斧发力线上渠道的这几年,很多老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格力经销商往往有两大收入:一部分是出售空调等产品的差价、奖金和返利,一部分是安装维修保养等服务费。但多位经销商反映,很多销量都被线上渠道抢走了,门店收入显著下滑,只能主要靠服务费。

在北京工作的格力销售员刘琦称,门店一年只能卖出1000多台空调,而店铺租金16万元,库房租金6万元,加上两位销售、一位维修工的人力成本约35万元,算下来基本是亏损的。第一批在上海做格力经销商的许渺也表示,门店已经没什么生意,他准备出国发展了。

经销商减少的信号,在财报里同样明显。

2018年,格力电器在财报称,在国内拥有26家区域性销售公司和4万多家网点。而在2024年中期报告里,格力电器称“拥有超3万家线下网点”。

改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这些消失的网点与经销商,或许就是格力渠道改革的牺牲品。

省代—销售公司—经销商,格力这套三层销售体系,曾经是董明珠一手推动建立起来的。

她在90年代早期推行了返点激励的大经销模式,格力1995年就以25亿营收成为中国空调销售之王。几年后,她又推动湖北几位主要代理商成立湖北格力销售公司,通过股份分红的方式确保利益。

这套股份制区域经销的模式,在2007年达到巅峰。这一年,10家区域经销公司联合组建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后来的京海互联),受让格力电器1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股份契约绑定的商业关系,与结婚证赋予的社会关系有相似之处。

正常情况下,它代表一种同进退的的亲密关系。但当彼此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契约就会在人为努力之下变得松动,甚至取消。

当格力决心进行渠道改革,更多借助线上力量时,原本的“枕边人”省代和销售公司们,就成为了发展的障碍。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跟随变化,或者离开。

京海互联后来对格力电器的几次减持,也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同时,部分经销商也随之离开。

02被转移的“奶酪”

至于格力渠道改革另一件更加为人所知的“牺牲品”,似乎是王自如。

当王自如在2022年3月出任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时,格力渠道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三年,一些重要“障碍”,董明珠已经在动手清理了。

回头来看,这场改革的关键动作包括:逐步取消代理商,销售公司转为区域服务商、经销商通过线上渠道直接向格力交钱提货,获得返利。这显然会动到很多人的“奶酪”。

反抗,几乎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2020年春节后,董明珠首次公开变革策略。当年11月,河南省代转投美的,河北省代在2022年8月转投飞利浦。而山东省代早在2019年就转做奥克斯。这些市场都属于格力的重点销售区域。董明珠很快平息了这些“叛乱”,安排新人与新公司接手,同时,这一年她自己的重点是直播间。

这种新模式完全绕开了此前的省代和销售公司。在2020年和2022年,京海互联两次减持格力电器股份,为曾经属于它们的时代奏响闭幕曲。

省代被“削藩”之后,更新经销商数字化系统管理的活儿,就落到了王自如肩上。同时,他还需要用数字化工具,让区域销售公司此前的职能得以保留,简单来说,就是避免各地经销商互相打价格战、串货。

于是,格力经销商们拥有了一套新工具,包括云网批系统、终端管理系统、派工4.0系统。其中,云网批系统用于经销商直接下单,派工4.0系统用于安装服务,它设置有区域锁,非区域内售卖的空调无法解锁,还可以避免串货。

作为新人上阵的王自如,手里最重要的牌,大概就是董明珠的信任。她曾经公开夸王自如敬业,称他经过市场的锻炼,对人生的认识与刚从学校出来的孟羽童不在一个层面上。

这套模式在2023年推进很快,迅速从安徽延伸至山东、河北、北京、四川、重庆、海南、福建、河南等销售大省。

不过,“功臣”王自如在今年8月离职,具体原因不明。几天后,董明珠宣布,格力渠道变革基本在各个省份都到位了,接下来是进一步的梳理与完善。看起来,王自如已经完成了他在格力的历史任务。

从数据来看,格力确实通过渠道变革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本控费。

2024年第三季度期间,格力电器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合计占据营业收入的7.91%,低于2020年-2023年的数值水平。

费用降低,净利率提升。2024年第二、三季度,格力的净利率为14.58%、15.61%,实现同比增长。

但至少到目前,渠道变革的更多效果还有待观望。

格力电器在2024年前三季度期间的营业收入仅有1467亿元,同比减少5.34%。据产业在线数据,今年前九个月格力空调出货量为3677万台,同比下滑5.8%。据奥维云网数据,截至今年11月24日,格力在线上空调销售额市占比为24.57%,同比减少2.83%,排名从第一掉至第二。

这些信号都在提示着挑战的长期存在。

03价格力

美的对格力打了一张明牌:低价。

2019年,完成渠道改革的美的进行调价,凭借比格力低700元的价格优势,迅猛抢占空调市场,并最终实现实占第一。

砍掉中间商,让利消费者,这是美的渠道改革的成果之一。格力在渠道改革的具体动作上,与美的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围绕终端价格,两家企业显然有不同的想法。

格力还在坚持自己的价格力。

略大参考基于奥维云网公开数据计算发现,2024年前9个月,格力和美的在空调方面的线下销售额的均价差额数为520元,较2023年370元的差额有着明显上升。

在线上,格力的均价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友商相比依然不够“真诚”。

据奥维云网数据,2024年1月-9月期间,格力的线上均价同比下降4.29%至3440元,美的同比下滑3.6%至3106元,格力降幅略微高于美的,但降价后依然比美的均价高。

其他选手在价格上卷得更厉害:海尔线上均价下滑7.23%至2950元,奥克斯线上均价下滑11.74%至2184元,美的子品牌华凌线上均价下滑11.07%至2291元。

董明珠的老对手小米,空调线上均价更是只有2251元,比格力便宜了1189元。凭借千元的价格差距,小米在2024年1-9月期间的线上销额市占率提高了4.4%。同期,格力空调线上销额市占比同比下滑3.31%,下滑幅度是12个品牌中最大的。

格力丢掉的市占率,很多转变为“米粉”的订单。

当下的消费环境中,价格是比品牌更重要的决策影响因子。于是,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期间,当美的和华凌分别把两款1.5匹的空调降到了1400元、1150元,这两个品牌拿下了京东双十一战报空调top10单品前二。

但价格力从来都不是格力故事的重点。

董明珠曾经批评行业的低价内卷,认为靠低价抢市场是无能的表现,“因为你没有技术来支撑,只靠偷工减料,用低价欺骗的消费者”。在2024年一场演讲里,她提到自己经常说一句被认为不太礼貌的话:

“你要不用格力,你就是傻瓜。”

她紧跟着强调,格力每年可以节约20%-30%的电费。

董明珠似乎对消费市场多少有些误解。一款售价29999元的玫瑰空调,相传由董明珠亲自设计,在今年被网友疯狂吐槽又丑又贵,是90年代审美。同样,她或许也很难理解:相比格力空调省下来的电费,隔壁美的摆在售价里的实惠,更具吸引力。

这种偏差,或许也影响到格力渠道变革的效果。说到底,渠道变革还只是辅助,家电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依然是产品力。它由品质、价格、品牌号召力等多个因素组成。这或许也是决定两场渠道变革不同效果的根本原因。

董明珠今年70岁了,她在8月谈到,自己有可能在2025年退休,并强调不会给接班人留下一个烂摊子。

但对于经销商而言,开门营业的每一天都要付出成本。曾有媒体询问经销商对渠道改革的看法,得到答案:“不关心这个东西。”“真正关心的是我天天能不能出货,能不能赚钱”。

格力与经销商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

经销商对格力与董明珠也相当支持,典型动作就是助力她赢下与小米雷军关于2018年营收的那场赌局。

最终,2018年,格力的营业收入为2000.24亿元,不仅远高于小米同期1749亿元营业收入,而且十分精确地达到了董明珠定下的目标:2000亿元。胜利的风光属于董明珠,经销商们则得到了库存——据民生证券测算,格力在2018年一度有着1200万台空调库存,是美的同期库存数量的4倍。

这段亲密关系的前提,是经销商能赚到钱。但在当下的消费变局之中,昔日的确定性正被重塑,格力或许需要更加灵活地去拥抱变化,才能保住经销商们的好日子。

THE END
1.媒体观察,董明珠未能复制三十年前的自己公司简介董明珠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传奇人物,她带领格力电器从一个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巨头,三十年前,董明珠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定的决策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实现了格力的飞速发展,那个时期的她,敢于创新,善于抓住机遇,成功地将格力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 http://www.kx-touch.com/post/115.html
2.董明珠:造芯片不拿国家一分钱必须解决卡脖子问题格力任正非科技“即使花费500亿,格力也要把芯片制造成功”,七八年前,当格力陷入研发危机时,董明珠曾立下豪言壮语“天塌下来,我来顶着”。不过在当时,她的这一想法被很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外界对她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很多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 并且当时,这一项目不仅没有国家扶持,还要面临诸多困难。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LG8NCL0532TSZB.html
3.董明珠揭阳考察后,格力电器在揭阳成立数字科技公司董明珠表示,揭阳产业发展集聚,投资创业氛围浓厚,格力电器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品牌优势,围绕绿色能源、智能家电、工业装备、家电以旧换新等领域,加强与揭阳对接合作,助力揭阳高质量发展。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制造商,以生产空调而闻名。2024年,格力电器创造了成立33年以来最好的经营成绩,全年营收约http://5g.shangdea168.com/post/11617.html
4.任正非怼“小目标”:毒害青少年!董明珠老干妈听了都叫好这恐怕是全球未上市企业中股权最分散、员工持股人数最多、股权结构最单一的公司,这恐怕是人类商业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种“苦难与慷慨”,造就了华为的向心力和战斗力,难怪任正非说:不上市则有可能称霸世界! 2董明珠:坚守实业,永不做金融! 董明珠是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从卖场导购到区域销售经理,再到全国总经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21852
5.马静芬还原马静芬:褚时健夫人董事长大家长在公开场合,马静芬是企业家,2017年入选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与董明珠等人同台领奖。在家族内部,随着褚时健2019年离开人世,马静芬遂成为褚、马两家的大家长,是家族代言人。 褚、马两家以褚橙为起点,渐将触角延伸至柑、玉米、农产品加工、酿酒、研学等领域,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家族亲属关系夹杂商业利益考量,马静芬如https://36kr.com/p/2366186150470789
6.十大独步天下的财经“女侠”这时的HP因为未能适应网络社会的挑战,江湖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于是,菲奥里娜使出了一招怀中抱月,在2001年9月3日宣布与江湖另一著名组织康柏电脑合并,意图重振威风。但此招一出,江湖大哗,康柏的股票在次日创出单日跌幅13%的记录,HP的股票跌幅更大,一天之内19%的市值灰飞烟灭。最负盛名的江湖第一独立评论人百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208/18/235269_264866023.shtml
7.万师傅董明珠:领导者真正的柔情是批评员工,应该给员工安全感6.管小事才能成大事我在管理上最关注的就是细节,一个企业只有把小问题都解决了,才不会有大问题。7.宽松不等于放纵宽松之外要有铁的制度,真正的民主并不是没有约束,一个缺乏制度的公司最大受害者是好的员工。8.企业文化就像玩魔术格力有一个叉车工的片子,说https://www.wanshifu.com/zhishi/tag/tag5655
8.骏马面前无沟壑怂人面前全是坎格力可不是什么大品牌,而是一个“三无”企业,无设备、无核心技术、无配套能力,除了一个壳是自己生产的,其他部件都是组装。从一个破烂企业到如今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国空调第一品牌,这个过程其实和“古代农民起义最终称王”很像,而董明珠就是格力电器二十多年冲锋陷阵的将军。https://www.meipian.cn/1v6v4y26
9.中国商论由于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必须要"精打细算",通过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实现资金的最优化分配。当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工作压力更大,资金支出更多,必须要建立一套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为工作开展、改革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过程理念的预算管理http://zgsm.chinajournal.net.cn/WKB3/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0&s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