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期间,大年初一晚8点至8点45分,广州春节烟花汇演将在白鹅潭江面上演。自1995年到2013年,持续18年的烟花汇演成为几代广州人最期盼的春节活动。时隔12年,春节烟花汇演回归,这个好消息让很多广州街坊激动。“记忆中的年味”“童年的回忆”“芳村人的情怀”……一波“回忆杀”纷纷上线。而再过约20天,这一场盛大的烟花汇演将把记忆拉回眼前,为广州人的年味添彩。
▎街坊的“回忆杀”里有温情,也有时代变迁
街坊陈阿姨家住芳村明心路,因遗传性眼疾,1995年她的视力已有所退化,只能看到烟花的颜色,不能看清细节。即便如此,陈阿姨对白鹅潭烟火仍十分热衷,只缺席了几次。“1995年我儿子出生的那一年,我们在家里顶楼看烟花,前面有棵树挡了一点,后来我就到位于珠江隧道口的好友家里看,她家在8楼,没有遮挡。”陈阿姨说,两个地方离江面发射烟火的船只都很近,也不用去江边人挤人、落得一头灰,烟花冲上天的那一刻,响声跟“低音炮”一样,视觉和听觉的感受都很强烈。“朋友肯定是非常要好的,大年初一才好意思上门。我还会带着三两好友一起,聚在一起很开心。”陈阿姨说,这样的好友聚会一直持续到2013年,再后来,随着白鹅潭的征拆和发展,江边这些靓位已经少了。“能恢复太好了!这样广州才更有年味。”她满心期待。
“我家以前住在新隆沙小学里最靠近江边的那一栋宿舍8楼,阳台对着就是白天鹅宾馆,看烟火,有无敌的江景。”杨女士回忆起未出嫁前跟父母在阳台一起看烟花的情形。杨女士的爸爸是摄影“发烧友”,一早会把设备架在阳台,找好最佳的角度,一家人还要准备好厚大衣、围巾、帽子等装备,因为大年初一还有点冷。婚后,杨女士习惯去先生的办公地花地大厦楼顶看烟花,那时立白大厦还未建起,花地大厦的江景还没被遮挡。“现在父母家所在的楼也拆了,父母年纪大了,爸爸近年也长期住院,当年看烟花的情景已无法复制,只能回忆。”杨女士说,白鹅潭烟花对芳村人而言是一种情怀,也是她少女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家当时在芳村,我记得有一年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四伯四婶在西华路尾的奶奶家吃完晚饭,临时提议去看白鹅潭烟花。当时芳村江边很多人,我们在离人潮有点距离的芳村地铁站观看,现场‘轰’的一声,我都要盖住耳朵。当时,我爸爸用诺基亚手机拍了一张烟花照,那部手机留传给我后,手机里还保留着那次的烟花照。”“90后”小泳说,当时觉得白鹅潭烟花每年都能看到,并没有每年都去,没想到后来停办了,再恢复,她已长成了大人。
年龄相仿的阿婕也有“捂耳朵睇烟花”的回忆。阿婕是土生土长的荔湾后生,出生于1995年,家住长寿路。“因为白鹅潭的烟火规模特别大,在我们家爸妈的房间就能看到。”阿婕说。那时年纪小,爸爸妈妈会捧着她,让她坐在房间阳台上隔着防盗网看。“烟花的声音特别大,小时候甚至要妈妈帮我捂耳朵。”阿婕说。在外婆家搬到黄沙后,阿婕一家便习惯到外婆家更近距离观看。“小时候,觉得烟花特别大、特别震撼,还会用相机记录下来,长大后,看到的世界更大更广,慢慢发现烟花‘变小’了,自己的胆子也大了,不怕烟花响了。”阿婕的这份心境,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尽管已经长大,那份童年的新春记忆始终美好。
▎最早的广州春节烟花汇演在中山纪念堂
记者翻看《广州日报》旧刊发现,1995年的广州春节烟花汇演其实是在中山纪念堂附近举办,1996年才转移至白鹅潭,持续到2013年,成为18年来在大年初一陪伴广州市民的例牌活动。
1995年春节报道:昨晚除夕夜,广州满城欢乐,普天同庆。在万家团聚,喜气洋洋的时刻,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市人大常委会正门广场、中山纪念堂及越秀山一带举办了盛大的新年团拜会暨“大都市之夜”——广州九五迎春烟花歌舞晚会……晚9时10分,“大都市之夜”的重头戏之一的95广州烟花大汇演正式开始。在欢快、雄壮的进行曲乐声中,安放在中山纪念堂牌楼右侧的长15米,高1.5米的写着“为建设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的烟花字牌和象征着猪年到来的猪形图案烟花便大放光明。
《广州日报》资料图
1997年春节报道:昨晚九时,珠江夜空璀璨缤纷,姹紫嫣红,九七广州春节焰火晚会在霏霏细雨中呈现出一幅幅天幕奇观。东莞石龙烟花厂生产的八万多发焰火,由四艘趸船装载,在白鹅潭江面燃放,使喜气洋洋从四面八方涌向沙面公园、河南江边、芳村长堤和黄沙码头等地的数十万广州市民大饱眼福。
1998年春节报道:昨晚,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98广州新春焰火晚会在白鹅潭畔隆重举行,有30万市民在两岸观看……今年的焰火晚会历时20分钟,由三艘趸船共燃放焰火55100发。为确保晚会的新颖、热烈,主办单位特别从日本引进了近20款焰火新品种,从西欧采购了最先进的焰火燃放电控器。随着多姿多彩的焰火绽放在白鹅潭上空,欢呼声响彻了珠江南北。广州市民在热烈的节日气氛中迎来了虎年的到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图/广州日报资料图、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