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日本媒介文化考察实践团在上智大学的老师带领下,来到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针对课程中的文化传播主题进行自由采风。在参观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东京博物馆的传播意义进行深入调研。
01见习体验
东京国立博物馆案例分析
虚拟化:文物“活”起来
有“日本最美建筑”美誉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于2023年通过富有临场感的图板(复制品)和可在大型8K显示屏,对法隆寺在早先烧毁的珍贵壁画进行了数字化的展示以及曾经位于法隆寺金堂内壁(外阵)上的大画面壁画的虚拟化沉浸式呈现。
参观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化的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法隆寺金堂的绚丽与华美,更能够通过交互操作来自由地对壁画进行详细鉴赏,尽情欣赏由大画面显示屏呈现的被誉为佛教美术瑰宝的《法隆寺金堂壁画》的线描之美。
互动化:文明“乐”起来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中通过趣味性的互动和游戏的方式,将历史、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内容呈现得更生动,提高观众对展览内容的兴趣,以实现对历史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夏噶依占卜,参与者需要摇动盛放着夏噶依的容器,对照表单参考占卜结果;其次是占梦环节,将参与者曾经梦到过的相应枕头翻过来查找相应的结果;最后可以在不同的神灵前印上相应的祈福话语,在前面环节中占卜出厄运的也可以选择相应保护神来转危为安。
商业化:文化“富”起来
东京国立博物馆选取趣味文物、植物做IP,通过实物演变、符号演变、卡通演变等形式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设计了跳舞人毛绒玩具、折纸、万花筒吊坠、项链、戒指、贴纸、本子、便签贴、饭盒、钥匙链等备受欢迎的物品,生成文创产品矩阵。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主馆一楼文创店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其售卖的文创产品对不同性别、各种年龄段的消费者都具有很强吸引力。
02深入探究
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意义
文化教育:艺术视野的培养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在尝试一种“面对主动受众”的文化教育模式,通过虚拟打造、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更富有趣味化的形式,综合考虑国内外参观者的教育背景以及审美取向,降低了博物馆的门槛与区隔,日常空间与文物和文化知识的展览空间二者得以联系,帮助展览达到更好的教育和推介效果。
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随机采访了一位外国友人,他表示,展览中的一些互动环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参与了占卜游戏的体验,与西方的星座不同,东方的占卜方式带给他一种新奇的文化体验,通过亲身参与,他对于东方文化的认知更进一步。
文化出海:国家形象的构建
东京国立博物馆引入虚拟性和互动性,借助丰富的展览呈现方式更好地平衡了博物馆的两个属性,为塑造与传播的日本国家形象带来更多可能性。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两位来自欧洲的参观者,他们表示感受到了日本对历史传承的重视,并认为日本是一个擅于借鉴、学习他国优秀文明的国家,通过博物馆参观,日本这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变得更为清晰。
文化创收:博物馆的自身经营
尽管品牌和IP的初始概念不同,但二者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紧密的联系。IP需要基于品牌的产品和文化进行演绎,品牌也要依靠ip的推广拓宽发展。博物馆展品IP化以情感连接为导向,用IP形象和用户沟通,是一种更持久、更优质的品牌传播升级模式。
在课程学习之余,实践团同学们通过参观实践的形式对日本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的意义、传播的意义在不断的叩问和切身的体验中得以彰显。
原标题:赴日考察实践团|文化传播探究:作为“媒介”的东京国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