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实施后,许多韩国品牌感受到压力山大,甚至出现了韩国进口品货源不稳定的情况,与此同时,许多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也遭遇寒流,出现业绩下滑。
可为什么品观君只听说韩国企业感受到了来自备案系统的压力?为何货源不稳定的现象也只出现在韩国品牌身上,而其他国家进口品没有大范围出现问题?韩国品牌在中国受阻真的只是因为“萨德”和一条新规?韩国品牌在中国的兴衰只是取决于政治?
品观君决定深挖一下这个问题……
一、韩国进口品这样被卡
许多公司都表示现在韩国的货源不稳定,韩国品牌也在遭遇寒流,到底它们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什么?
1.正规韩国企业备案工作迟疑
在走访中,品观君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韩国化妆品企业和代理商都卡在这个收货人备案系统上。一部分企业表示过去2年的交易记录无法备齐,另一部分企业则表示,因为同一款产品由多家企业代工,不知道该如何在记录中填写。
或许,他们只是过于谨慎。
事实上,收货人备案系统并没有对过往的交易历史深究,提供过往的记录也只是对资质的证明而已;对出口方的资质审核也十分宽松,只要填写真实信息即通过,目前已经有3400多家韩国企业、公司成功注册。
品观君在走访中也了解到,只要是正规的企业,几乎都不存在被卡货的现象;同时,整个操作中也不存在对韩国品牌的差别对待。不过还是有相当一批韩国企业、品牌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注册备案,造成一定的货源阻滞。
2.规范运作,韩国“水货商”被卡死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韩国“水货商”的规模相当不小,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韩国年销超过1000亿韩元(约6亿人民币)的“水货商”至少有12家,他们通过走私等方式直接给国内的部分代理商和门店供货。
进口品收货人备案系统开始运行后,几乎所有进口化妆品都需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入关,而这些“水货商”在国内的“收货人”大多数无法在该系统中注册,加上海关当前对进口品的严查,体量庞大的“水货商”们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3.海关严查,质量问题频出
进口品收货人备案系统运行的同时,海关也开始对进口品进行严查。据了解,当前,海关对进口品会全部开箱检查,整个流程会更为细致,这也意味整个入关的流程变慢,对质量问题的查处力度更严。
最近,各大主要进口品口岸城市的检验检疫局纷纷爆出了进口品牌的质量问题,可见“严查”二字并不是闹着玩的,虽然韩妆曝出的质量问题较多,但其他国家的产品也被曝出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4.市场抵制,韩品受冷
因“萨德”导弹系统的影响,国内已经形成“反韩”潮流。
据悉,百雀羚和韩束等本土品牌从上海乐天玛特撤柜,辽宁东港青春、天成美妆等化妆品连锁下架韩货。部分化妆品零售店也表示不敢贸然推荐韩国品牌,甚至打算下架韩国化妆品;代理商方面在进货的时候也更为谨慎,减少进货量甚至停止进货,无疑给韩国品牌方带来极大的压力。
二、用洋枪打洋人的刘晓坤为何不做韩国品牌
虽然当前“萨德”让火热的“韩流”变成了“寒流”,但这只是外因。早在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之前,韩国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摸索道路之时,就曾暴露出一些问题,为其发展的坎坷埋下了伏笔。对此,亚缇企业纽西之谜董事长刘晓坤在韩妆兴起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1.韩国品牌缺乏稳定的核心优势
正是因为如此,当时还不存在“萨德”争端的时候,刘晓坤和公司管理层就已经认为做韩国品牌是风险比较大。
另一方面,当所有人都容易引进或者做一个韩国品牌的时候,做韩国品牌的的壁垒就不够强,韩国品牌很难有做出“人无我有”的优势。刘晓坤表示,当初选择做丹麦的亚缇克兰和新西兰原装进口的纽西之谜,在前期可能会累一点,辛苦一点,但壁垒会高一点。
不过,当时的累和辛苦最终是有回报的:在短短数年间,纽西之谜已经拥有包括洛阳色彩、遵义娇傲、广西惠之林等百强连锁在内的1000余个CS渠道网点。同时刘晓坤还表示2017年纽西之谜单品牌店数量将拓展到50-100家。而主力渠道屈臣氏为纽西之谜贡献了50%左右的销售额,品牌布局可谓十分完善。
2.韩国品牌价格体系混乱,没法玩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刘晓坤也并不看好韩国品牌:“韩国人是没有体系的,非常混乱。”举例来说,韩国品牌通常是1:5的倍率来定价。如果要在中国市场给足渠道端各个层级的利润空间,需要做到1:8的倍率。这要求品牌方对价格有着严格的管控。
然而,韩国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太多,其价格体系很难维护。刘晓坤表示:“韩国品牌市场运作不够规范,跨境电商、水货、假货等货源管控比较混乱。甚至,随便连本土品牌在这一点可能都比它们做得更好。”
3.抗压能力不足
“韩系品牌在市场投入、营销传播上尚有欠缺,研发技术上也还有提升空间。”刘晓坤认为韩国制造不代表高质量,只是迎合时尚、潮流,一旦出现政治因素的影响,韩国品牌的抗风险能力不足。
正如当前,“萨德”事件一出,中国对旅游、跨境电商等进行合理的限制,韩国品牌立马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萨德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根源问题在于,当市场的宽容性降到了最低,韩国品牌的内部问题暴露无余。
三、法规未针对韩国企业韩品脱困要靠自己
坊间传闻目前有许多政策针对韩国化妆品企业,可事实并非如此,咱们最可以先分解一下韩国企业最近很头疼的进口品收货人备案系统:
其注册使用流程如下:
品观君在走访中了解到,出口商的注册流程相对简单,只用填写出口品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即可,甚至连卫生许可证编号都不用输入,即填生效。
不过,仍然有一些韩国中、小企业和新品依旧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刘晓坤认为,这些中小品牌脱离困境最终还是要靠品牌本身。“从本质来说,品牌还是需要在研发投入、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层面做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