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e度|“烟卡”疯狂,正在侵蚀孩子的童年

暑假来临,记者走访多家小区发现,不少小学生三五成群,趴在地上,围着一张张用烟盒制成的卡片,玩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近期在小学生中颇为风靡的“烟卡”游戏。

其实“烟卡”的玩法并不陌生,类似的游戏如拍“洋画儿”、拍“画卡”都是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只不过,如今游戏载体从普通的“画卡”变为“烟卡”。值得警惕的是,小学生通过“烟卡”过早接触各种烟草品牌,并根据香烟价格对不同“烟卡”进行分级,游戏也因此逐渐变味。

“烟卡”从哪儿来?

网上网下随意可买

什么是“烟卡”?就读广州某小学六年级的小明同学(化名)向记者展示了“烟卡”的制作过程:他熟练地从空烟盒上剪下带有烟标的部分,折叠成一张卡牌。短短十几秒,一张“烟卡”就做好了。

如果想要特定品牌的香烟,他们会和烟酒店的老板“套近乎”,去“讨”空烟盒,甚至买空烟盒。浩浩带着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家由报刊亭改造的烟酒店。见“熟客”来店,老板拿出早已备好的塑料袋,里面装了十种不同品牌的烟盒。“这一袋卖20元。”据老板介绍,这些是保洁阿姨收集的废弃烟盒。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川南地区发生了一起6名儿童为获“烟卡”盗窃6万元高档香烟的案件。这6名儿童年龄在9至10岁,最后由他们的监护人作出了赔偿。

为何痴迷“烟卡”?

“时髦”的“社交硬通货”

“烟卡”的玩法并无特别之处:双手呈拱状交叉,以空掌心击拍地面,卡片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在游戏中获胜。那小学生为什么会如此痴迷玩“烟卡”?

记者了解到,“烟卡”作为儿童游戏,具备很强的社交属性。有不少小学生表示,身边有同学玩“烟卡”,自己也“随大流”跟着玩。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烟卡”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一传十、十传百。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看来,不玩“烟卡”可能会被视为不入流、不时髦。当然,也有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从而不反对孩子玩“烟卡”。有学校老师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学校禁止学生玩,但也不能保证他们在校外不会玩。有些家长就持着无所谓的态度”。

此外,“烟卡”具有流通属性,有真假贵贱之分。在小学生的眼中,真“烟卡”才是进入游戏的门槛。为了区别真假“烟卡”,有“经验”的小学生会看“烟卡”上面有没有胶水,并仔细闻味道——有明显烟味的才是真“烟卡”,而真“烟卡”才是“硬通货”。“只有真的(‘烟卡’)才能交到朋友。”浩浩说。在视频博主@黄老虎看来,这背后体现出小学生之间炫耀攀比的心理。“这种心理就像我们买鞋子一样,鞋子有真鞋和假鞋之分。要是玩了假‘烟卡’,可能会被同学们嫌弃。”

“我们都是一张一张卖,这张3块,那张5块,这张15块,这张50块。”浩浩在向记者炫耀“烟卡”时表示,不同品牌的“烟卡”根据稀有度和价格可以交易换算。比如,一张“和天下”(香烟名称)的“烟卡”可以换多张“大白鲨”(香烟名称)的。赢得稀有卡,是他们玩“烟卡”上瘾的重要原因。“其中也暗含了赌博的元素。”视频博主@黄老虎表示。为了更快速赢得“烟卡”,小学生们先押注,输的同学要把相应数量的“烟卡”给赢的一方,也可以直接给现金或其他物品。

由此可见,“烟卡”游戏的背后折射出三种心理,也体现了三个不同阶段:小学生们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开始接触“烟卡”;攀比心理作祟下,爱上“烟卡”;赌博心理下,玩“烟卡”成瘾。

如今,随着“烟卡”风靡全国各地,其越来越脱离游戏层面。一些孩子玩“烟卡”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上课偷偷叠“烟卡”,把卡放在文具盒里悄悄“欣赏”;上课偷偷“练手法”,揣摩怎样胜算更大;为了赢取更多“烟卡”,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烟卡”危害“七宗罪”

吸烟、财富等级文化悄悄入侵

“孩子会通过闻烟味去判断‘烟卡’真假,为了获得真‘烟卡’去店里消费,未来会不会成为消费烟草的群体?”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曲琛表示。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熟识效应”。孩子们好奇心重,喜欢模仿,烟盒上残留的味道其实不亚于二手烟,经常闻烟味可能染上烟瘾。

视频博主@黄老虎向记者表示,“烟卡”主要危害在于烟。为了判断“烟卡”的真假,孩子们会去闻香烟的气味,这可能会引起他们对香烟的好奇心。佛山市某小学教师说,今年2月份,班里不少学生开始玩“烟卡”,有的为了收集“烟卡”而偷偷买烟,浪费家长的血汗钱。小学生年纪小,缺乏辨别能力,可能会尝试抽烟。

“烟卡”游戏还潜藏不良价值观导向风险隐患。曲琛介绍,在孩子们眼中“烟卡”的等级,实际上是来自社会的财富等级,不同品牌的“烟卡”对应不同的消费层级。“小学生的金钱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时,这种财富等级就措手不及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曲琛表示,尽管孩子迟早要面对财富的多寡问题,但最好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之后再去面对。

有网友总结了“烟卡”的“七宗罪”:不玩“烟卡”会被排挤;攀比心理;痴迷“烟卡”走火入魔;过早接触香烟;腐蚀孩子价值观;变相赌博;“卫生隐患”,即有的孩子会在路上捡拾别人扔下的香烟盒,还会去翻路边的垃圾桶,为了获得稀有卡,甚至不惜整个人跳进大垃圾桶里翻找。

宜疏不宜堵

家校社协同守护孩子的童年

近日,天水、三亚等地学校或教育部门发布倡议,禁止学生玩“烟卡”。甘肃天水教育局近期发布《关于禁止学生玩“烟卡”游戏的倡议书》,提醒家长不主动向孩子提供“烟卡”,不要让孩子带“烟卡”进校园,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带“烟卡”进校,或发现学生在校内进行“烟卡”游戏,将立即制止并没收“烟卡”。今年4月7日,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发布《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重要提示》,提示中明确,校方一旦发现学生带“烟卡”进校或发现学生在校内进行“拍烟卡”游戏,可立即制止并当场没收“烟卡”,同时进行口头教育,并向家长反馈。

目前,有不少学校采取了有效的疏导措施。如,有学校针对“烟卡”游戏开展红领巾小课题研究,围绕“烟卡能否存于校园”开展特色班会。师生们针对大家喜欢玩“烟卡”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改良开展讨论,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给学生们宣传“烟卡”游戏的隐患,推荐健康的游戏活动。还有不少学校尝试寻找替代游戏,将“烟卡”换成题卡、“诗卡”、技能卡......在满足孩子们游戏需求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知识。比如,让学生参与设计技能卡,卡片之间环环相扣,技能之间的约束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学生家长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耐心向孩子阐明“烟卡”潜在的不良影响。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更多健康的兴趣爱好。“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抽烟,更不要炫耀名牌香烟,要配合学校教育,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佛山市某小学教师表示。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孩子们对“烟卡”很是热衷。其中,浩浩的痴迷程度给记者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广州的夏日异常炎热,但他骑着一辆单车,到处“巡逻”,寻找废弃烟盒;说到“烟卡”更是两眼放光,对不同品牌的“烟卡”价格如数家珍,对香烟品牌的熟悉程度远超成年人。

“烟卡”游戏到底能不能玩?绝大多数人持否定态度,但也有人认为,“烟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其本质只是一种游戏。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家长会主动帮孩子去找“烟卡”,以此作为电子产品的替代物。其实,问题的本源在于“烟”而非游戏、更非孩子。“烟卡”本质上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香烟制品。一些烟盒上对“吸烟有害”宣传不够,还有一些烟盒包装过于精美,这些都让孩子在接触香烟时减少了防御心理。从玩“烟卡”游戏到对吸烟的好奇与模仿,中间几乎没有隔离带。

THE END
1.香烟经营户可上网订烟新闻中心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香烟经营者,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轻松订烟,避免因订烟电话占线而产生不必要延误。 记者从市烟草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开通的网上订烟服务已运行一段时间,目前我市使用网上订烟的香烟经营者已突破1300户,许多客户都反映,网上订烟好用。 https://news.sina.com.cn/o/2007-12-28/004913162357s.shtml
2.外卖平台不允许代售香烟为啥“超市”仍在售卖新闻频道5月28日,刘先生专门在网上搜索发现,北京、江苏、成都等地,均出现了未成年孩子通过手机外卖APP购买香烟的情况。“若孩子到实体店买烟,老板见是未成年人,一般不会卖,还会说(批评)一通。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他说。 之后,刘先生登录美团外卖网站和手机APP发现,平台中出现了不少售卖香烟的,让他更感到https://www.hnr.cn/news/snxw/201805/t20180530_3104994.html
3.万宝路香烟网购靠谱吗,万宝路香烟去哪买东方养生频道至于外烟,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万宝路香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公司,万宝路香烟的影响一直都很大,最近看到很多人在网上购买万宝路香烟,在这里给大家讲讲万宝路香烟在网上购买是否可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网上购买万宝路香烟是否https://health.eastday.com/a/210520173913465983472.html
4.网上购得"高仿烟"朋友圈里去贩卖新闻频道2016年3月,袁明基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网上高仿香烟的价格只有市场销售价格的一半,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袁明基注册了“云霄香烟”微信号,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添加附近的人等方式,向他人售卖伪劣香烟,至2017年2月,袁明基销售假烟金额达6万多元。 2017年2月,松滋市公安机关在新江口镇“百世”物流查获犯罪嫌疑人袁明基购http://news.youth.cn/jsxw/201706/t20170616_10086307.htm
5.校园风靡!网上热卖!家长可知道“烟卡”正在“毁”孩子?记者了解到,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 那么,这些“烟卡”都是从何而来呢?据悉,“烟卡”来源途径多样,有的是收集家里的烟盒,有的是要求父母购买烟盒或跑到垃圾桶里翻找废弃烟盒,甚至还有在学校周边店铺和网上购买烟盒。此外,有家长表示,有的孩子会自己买烟抽,只为抽完烟来打“烟卡http://news.cnr.cn/native/gd/kx/20240902/t20240902_526884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