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拾花、读书、候月、寻幽
当下人十大“雅事”
喝酒泡妞洗脚按摩泡澡唱歌选台蹦迪点舞熬夜
焚香
中国人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的习俗。古人雅致,品茗、读书、抚琴、静坐之时,必会焚香净手,沐浴更衣,以示虔诚和郑重。
焚香,自古有“沉檀龙麝”之说。所谓“沉”,便是沉香,沉香自古就是众香之首。
沉香香韵清雅,清凉甘甜,香中有花香或果香,穿透力强,闻之令人纳气静心、心情舒缓。
品茗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品茗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一杯一盏间,尽是人生工夫。慢斟细品里,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听雨
古字里的“雨”,正从天空降落。一横为天,其下穹窿,云气升腾,云中生雨。自然界最寻常不过的景象,却是古人用心至极的雅事。
广袤天地间,寻常巷陌,连接天地,淅淅沥沥,倾洒而落。一砖一瓦,自有醉心之处。
只同是一片雨幕,却有不同心境,聆听出不同意味。为着一片好雨佳声,他们用心营造无穷诗意,寻得不同的心灵体悟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雨天最惬意的时候,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意识仿佛化成。
一个人,一杯清茶,看雨滴在风中翩翩起舞,听雨音声声拨人心弦,让雨丝敲击淡淡的思绪,心在这瞬间也变得透明了。
一个人骨子里浪不浪漫,要看他怎么看待下雨天。清代生活家张潮就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拢一手雨珠,珍藏在心间,岁月染霜,情怀不老;折一串水帘,挂在窗棂外,容颜老去,心依然。
抚琴
古琴之音,既醇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
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
岳飞有诗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对弈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下:“古画二,一作五丁开山,一作帝仙对弈。”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下棋来消遣娱乐。
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所以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
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
酌酒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莳花
莳花即栽花。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
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
人们也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地道花痴”。
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读书
说起古人读书,便不由得想起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等等。
这些故事都生动地反映了古人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今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其实,古代书籍数量少,贫寒之家很少有书,爱读书之人便不辞劳苦,四处借书读,克服困难以磨炼意志。
古语有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
故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
古人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侯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
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才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
李白,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
寻幽
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