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信奉“活在当下”的人,有许多小伙伴想必和我一样,日常丧气连连,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只靠奶茶、咖啡、火锅、小酌、蹦迪、旅游、追星来获取快乐。当然,身边也有一些人,别人吃火锅他吃草,别人躺尸他锻炼,总是活得特别健康,让人叹服。
每天外卖点啥来提神呢?|Pinterest
“归根到底,这些事情真的有意义吗?”
你别说,还真有。如果你觉得你的人生“有意义”,那么这样的意义会带着你过上更好、更健康的生活。
找寻生活目的,是一种解法
人生意义真的对我们有帮助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能从年长者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结果发现,和觉得生活并无意义的人相比,生活目的感更强的老人整体死亡率降低了1/2以上,他们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死亡风险也低很多。
参与合唱是生活意义的一种|scienceofcaring.ucsf.edu
生活目的是啥,怎么知道我有没有?
在心理学上,有生活目的是指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有目标和方向感,充满意义。在这项研究里,研究者是通过心理幸福感量表(Ryff’sPsychologicalWell-beingScale)来测定的。
这里摘录了问卷的3句话,如果你认同的话,那么就说明你的生活“目的感”比较高。
1.我喜欢对未来制定计划,并努力实践它;
2.我会积累完成已制定的计划;
3.我不是那一种对人生毫无目标的人。
研究者表示,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找到生活目的。它是什么不重要,生活目的本就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它可以是任何事——从事志愿活动,维护家庭,弹吉他,游泳……然而需要你有清晰的、具体的认知。
发现新的音乐,生活又充满意义啦|en.dopl3r.com
而生活目的对健康之所以有效,其实在于它作为一个目标可以指引方向,减少生活中的纠结和彷徨。
生活目的感强,纠结感少
生活目的能够减少“纠结”,这一发现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的传播神经学研究。
被试们需要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里阅读具体的健康建议(如“请尽量养成走楼梯的习惯”),以及用作对照组的非健康信息。此外,被试们还填写了对这些健康信息的态度、生活目的和其他个人信息等。
研究常用到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器|Fmri.at
四个处理冲突的脑区,从左到右分别是前脑岛(AI)、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腹外侧前额叶皮质(VLPFC)和背前扣带回皮层(dACC)|参考文献2
我们日常面对健康信息的小纠结,常常来自于决策冲突——维持自我和健康生活之间的冲突。固有的生活方式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之一,我们想捍卫自我,不太愿意接受反驳。改变原有生活方式、按健康的来,暗含着对过往自己的否定,不利于维持自我认知的积极性。而健康的成效要延后很久才能看到,于是解决当前冲突,我们常用的方法便是对健康信息视而不见。
不听不听,就不听|tenor
这项研究结果或许在暗示我们,当追求健康这个小目标融入了追求生活意义这一大目标里,决策冲突就不再是问题了。究竟该早睡还是熬夜,究竟该赖在床上还是出门拥抱阳光微风,也许不需要那么纠结。你的人生目标已经在那了呀,追求健康延长生命,调控情绪,理智生活,这些都不过是其中的环节而已。
对我们自己而言,找到生活目的就像握住了生命的脉络。我们从中明晰自我——我是谁,我所处何处,我想做什么,我能够改变些什么,我的故事篇章从哪一页开始写起。
在消极情绪侵袭而来、一时受挫、自制力薄弱的时候,提醒自己去找寻一下生活的意义,你就即将剥开黑夜、瞥见光亮啦。
这样的你,值得赞美|Gfycat
参考文献
[1]Alimujiang,A.,Wiensch,A.,Boss,J.,Fleischer,N.L.,Mondul,A.M.,McLean,K.,...&Pearce,C.L.(2019).AssociationBetweenLifePurposeandMortalityAmongUSAdultsOlderThan50Years.JAMAnetworkopen,2(5),e194270-e194270.
[2]Kang,Y.,Strecher,V.J.,Kim,E.,&Falk,E.B.(2019).Purposeinlifeandconflict-relatedneuralresponsesduringhealthdecision-making.HealthPsychology,38(6),545.
[3]李仁豪,&余民寧.(2016).心理幸福感量表簡式中文版信效度及測量不變性:以大學生為樣本並兼論測量不變性議題.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6),12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