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公司充当货物的中介,负责处理涉及国际货物运输的各项事务,以确保货物从发货地安全、高效地运送到目的地。货运代理人是货主与承运人之间的中间人、经纪人和运输组织者;货代既可接受承运人委托,亦可接受托运人的委托。由于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供需离散、长链条、非标准化、政策繁复等),国际货代是最为典型的货运代理人。根据运输方式,国际货代可分为海运、空运、公路、铁路、多式联运货代等。国际货代承担国际物流分销渠道与增值服务功能。根据产业链位置,国际货代可分为一级代理、二级以及N级代理。
国际货代业务模式
经营模式
分类
盈利模式
业务模式
核心竞争力
同行集运
一级代理
利用航空公司的阶梯定价,接受其他航空货代的委托,整合运输需求并赚取差价
主要客户是其他货代,不直接接受托运人的委托,主要采用包板包舱的方式
价格、与承运商的合作
网络模式
二级代理
利用国内外网络来大量揽取托运人的业务,通过稳定的客户群收取增值服务费
主要客户是客户群内的客户,通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获取长期订单
服务能力
直客模式
通过直接托运人委托业务赚职业务费与服务费
主要客户为短期的直接托运人,货物主要为运费预付货物(CIF类)
价格
特色经营
危险品、展品、易腐货物等特殊物品运输业务赚取业务费与服务费
代理特殊物品的运输业务,主要通过不同的专业渠道获取客户
服务能力、专业能力
2、进出口金额逐年增长,带动货代行业市场活跃度上升
货代行业市场规模提升主要依赖国际件贸易需求增长。近年来,我国进出口金额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共计4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进口总额达到23.97万亿元,出口总额为18.10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10.3%;截止2023年1-11月,国内进出口总额37.96亿元,其中进口达16.36亿元,同比下降0.5%,出口达21.6亿元,同比增长0.3%。国内进出口需求带动货代行业市场活跃度,2022年国内国际货代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476.3亿元,同比增长11.42%。
3、我国货代行业内部混乱
虽然市场规模近两年大幅增长,但是货代行业“暴雷”、“结业”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经营模式逐渐落后、话语权降低等。根据上述概述可知,货代常被视为“货物中间人”,业务流程包括从船公司拿货柜,寻找有相应货量需求的客户,为其提供订舱、运输等完整服务,而后与客户结款。但是,实际上,货代业务流程复杂,环节较多。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供需不平衡导致运输成本直线飙升,这也吸引很多企业加入。
货代行业业务流程
流程
具体介绍
询价与报价
下单与委托
客户选择接受货代公司的报价后,双方签订合同并达成委托协议。客户将货物交由货代公司代为处理运输事宜。
货物提供与仓储
货代公司指导客户将货物交付到指定地点,或在需要时提供仓储服务,以备运输。
文件与报关
货代公司帮助客户准备运输所需的各种文件和报关文件。这些文件包括装箱单、提单、商业发票、保险单等。
运输安排
货代公司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如海运、空运、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并与船公司、航空公司、货运代理等联系,安排货物的运输。
运输跟踪
送货与交付
货代公司协助将货物从目的港或机场运送到最终的交付地点,并在需要时提供配送服务。
结算与费用
货代公司负责核算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险费用、报关费用等,并向客户结算。
售后服务
货代公司提供售后服务,处理运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投诉,并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我国货代行业外有隐忧
除了上述内部混乱外,我国货代行业也外有隐忧。最明显的是,受海关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外贸回暖速度缓慢,市场需求不振,货代行业揽收难度增加。据海关统计,2023年1-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下同)持平。其中,出口21.6万亿元,增长0.3%;进口16.36万亿元,下降0.5%;若按美元计算,进出口总值分别都下降了超5%。
综上所述,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我国货代行业或将进入新的阶段。对于现有的货代企业而言,要加强自身竞争实力,可以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和运营,如在线订舱、自动化配载、自动化出口报关等服务,大大提高货代企业的效率和客户体验。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货代企业优化供应链成本和风险,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此外,货代企业还需推广低碳物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WYD)
铝型材,是铝棒通过热熔、挤压、从而得到不同截面形状的铝材料。随着经济发展和加工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铝型材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9-2023年我国铝型材产量由1878万吨增长至218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8%,预计2024年我国铝型材产量达2204万吨,增速为1.10%。
近年来我国菱镁矿越来越受到海外市场青睐,出口需求持续旺盛。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菱镁矿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417.39万吨和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99%和38.9%。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景气度高等因素推动下,一些铝板带箔企业积极扩能扩产,带动行业产能持续上升。但在2023年,受罐料、单零包装箔等产品需求不足以及出口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出现下滑。同时,我国铝板带箔行业内卷现象愈发凸显,加工费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迭代,尤其是3DNAND层数的不断增加,对六氟化钨行业需求也随之上升。根据数据,2021年六氟化钨全球总需求5675吨,预计2025年需求将增长至8901吨左右,增长空间将近1倍,年均增速达到14%;2021年全球六氟化钨行业供给达到6497吨,2025年将达到8512吨,届时需求量将超过供给。
光伏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作为光伏边框主流产品的铝边框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390GW,铝边框需求量达234万吨;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432GW、512GW、574GW,铝边框需求量达254万吨、293万吨、319万吨。
国内工业用银需求迅速提升,主要受光伏行业设备制造的原料银浆需求及电池技术的迭代驱动。2023年中国工业用银需求量为8124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4%,占全球工业用银需求量的比重排名第一位,达39.9%。
乘用车销量回升带动燃油新车所需铝热传输材料需求增长。预计到2026年中国燃油新车所需铝热传输材料达22.45万吨,2023-2026年CAGR达16.46%。
近年来,我国国产企业技术持续精进,已经有部分陶瓷球生产企业的氮化硅陶瓷球产品可以达到G5-G3水平,但在生产成形效率、后期精加工等方面与外资比仍有差距,造成高端氮化硅陶瓷球仍然依赖于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