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趴在地上,全然不顾脏与否,石头剪刀布决定顺序,赢的孩子双手在地面上并拢,准备好手势,然后对着前方摆着的三张烟卡、烟牌或者烟盒用力一拍,成功拍翻了的拿回自己身前,剩下的仍放在地面上,用手挤了挤嘴里含着的棒冰,然后又开始下一回合。这是近期在中小学生之间流行的烟卡游戏。
记者发现,烟卡已成为学生之间的社交货币,与此同时,多家电商、外卖、社交平台都在售卖“儿童玩具绝版纯真烟卡呸呸卡”“儿童烟卡烟牌”。新学期开学在即,对此,有老师和家长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了深深的担忧,烟卡游戏是否会给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学生◆
“玩烟卡就是讲求个统一性”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加入玩烟卡的群体中,烟卡究竟对他们有什么吸引力?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玩烟卡的初中生小徐,试图了解学生玩烟卡这一现象背后的故事。
小徐告诉记者,几天前他曾花费49元多在某电商品平台上购买了约500余张烟卡,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些烟卡是假货。“我就好奇地点了一下,没想到就买下了。我知道那些烟卡是假货,但我就是想要试试看。”
收到货后,小徐通过手感、是否有胶痕、烟味儿等细节判断这些烟卡是假的,他表示:“我可以通过手感和其他细节来判断烟卡的真假。我手里已经有很多张烟卡了,如果你玩得多了,就能感觉到真卡和假卡之间的不同。”随后,他向平台申请了退货退款,把那些假烟卡退了回去。
“我主要收集烟盒,而不是烟卡。这个东西收藏是没啥意义的,我主要是拿来卖。卖烟卡是犯法的,所以我就卖烟盒。我把烟盒卖给同龄小孩,每个烟盒可以卖两三元,如果是高端品牌的烟盒,像‘和天下’这种可以卖到十元左右。一般市面上卖100元的烟,烟盒按照十分之一的价格卖。”小徐说:“我父母一般不干涉我,他们也支持我卖,因为可以赚点零花钱。”
除了购买,小徐的烟卡有很大部分是靠捡来的:“我每天都会骑车出去捡烟卡烟盒,即使天气很热也会坚持去,大概每天花两三个小时,骑行锻炼之后去捡。”
此外,小徐还提到,他们并不把烟卡和烟盒带去学校,只在家里和小区玩。因为如果在学校里玩,被老师发现了会被没收。此前他在学校和同学玩奥特曼卡片就被老师没收了,等到学期末才拿了回来。
◆教师◆
担忧学生沉迷烟卡,呼吁加强监管
陈先生是上海某小学的老师,他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反映他发现其身边及所在学校的学生沉迷于烟卡游戏,这引起了他和学校教师们的深深担忧,担心玩烟卡会诱导孩子吸烟,形成错误价值导向,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在电商和社交平台上发现了大量关于烟卡的商品,商品图片直接用了小朋友玩烟卡的图片,上面还显示‘妈妈最爱’等字样,很容易就能买到。并且这些卡片通常是从香烟盒中取出的,上面印有不同的香烟品牌,含有尼古丁。”陈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为了获得这些卡片,有的让爸爸妈妈抽烟,还有的甚至会去捡拾他人丢弃在路上的烟盒。”
谈到学生的情况,陈老师表示:“我是绝不允许学生玩烟卡的,一旦发现,我会立即没收。”据他观察,学生们在玩烟卡的时候涉及“比大小”,就是比谁的烟卡价格更贵。学生会把烟卡分为不同档次,稍微差点的5元,好点的10元到100元不等,例如“中华”就是100元,算是档次比较高的那类烟卡。
陈老师认为,这种游戏不仅涉及抽烟行为,还可能引发不良心理:“孩子们会互相攀比谁拥有的烟卡更多、更稀有。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让他们从小接触香烟品牌,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烟卡游戏背后的商业模式,陈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商家似乎在利用这种游戏模式诱导孩子们消费。有些烟卡还采用了盲盒的形式,这意味着孩子们需要不断购买才能得到想要的卡片。这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无疑增加了家庭负担。”
◆商家◆
烟卡被当作儿童玩具叫卖
陈老师和小徐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电商平台销售烟卡,实际情况如何呢?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平台在售的烟卡商品不仅数目、种类繁多,还正参与“流行季9折起”的优惠活动,销量20万加、10万加的不在少数。大多数烟卡商品都号称“稀有”“保真”“和天下”“绝版”。
记者注意到,这些烟卡产品都打着儿童玩具的旗号,在产品介绍、详情页面直接喊出“小孩玩具烟盒卡”“小孩子都喜欢玩的烟卡”“有胶有烟味,孩子超认可”等口号,其中一款烟卡商品甚至宣传“小朋友都爱玩,培养小孩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
另外,除了烟卡,记者发现电商平台上还有烟卡配套产品——烟卡收集册售卖。例如,一款全网热销1万+的产品直接宣称是“儿童之王专用收藏册”
数日后,记者收到货,里面有黄果树过滤嘴香烟、利群、黄鹤楼、红河等多个香烟品牌的烟卡。记者按照小徐的方法,通过观察是否有胶痕和烟味儿来鉴定其真假,发现疑似是假货。询问店铺客服是否是打印的假烟卡时,对方表示:“我们平台不售假,都是保证正品哒,该烟盒经过除味处理,无需担心,您可以放心使用。”
此外,记者还在电商平台B购入了一款“非印刷稀有烟牌烟卡儿童玩具绝版纯真烟卡”,商家表示“拒绝印刷纯靠捡,保证正品。”收到货后,据观察,记者确实在烟卡上看到了明显的胶痕,闻到了香烟味儿,还有使用过的折痕痕迹。
◆平台◆
◆专家◆
存在潜在不良影响,建议堵不如疏
学生们究竟为什么流行起玩烟卡?玩烟卡是否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女士就这些家长和老师关心的问题接受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
“烟卡之所以在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是因为它就像一种社交货币,帮助孩子们建立了同伴关系和互动。”据姚女士分析,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卡牌游戏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奥特曼卡片、水浒卡等,这类游戏都存在着竞技性,孩子们通过一定规则赢得或者交换卡牌,不仅增加了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互动,还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然而,姚女士提醒道:“但烟卡与其他卡牌游戏又有所不同,因为它们与烟草制品存在着关联。许多孩子们在玩的烟卡都是使用真正的香烟包装壳叠成的,这就使得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到了烟草制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闻烟卡上的烟草味来辨别真伪,这不仅增加了他们身体上对烟草产品的接触,还可能通过嗅觉加深对烟草制品的认知。“这种接触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增加他们吸烟的风险。”
除了健康风险外,姚女士还提到了烟卡可能导致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价值取向和行为问题:“有的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烟卡,会采取各种手段,比如动员家人帮忙收集或是翻找垃圾箱,甚至是偷家里的钱去买烟卡。这些不太恰当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另外,姚女士分析道:“孩子们在真烟卡和假烟卡之间形成的鄙视链,以及不同价格的烟卡带来的财富等级和资源等级这类不正确的等级思维也会让孩子们形成错误的等级观念,或者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攀比心理和错误的价值取向,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此外,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玩烟卡比玩电子产品更可接受,忽略了游戏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对此,姚女士指出:“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度,无论是玩电子游戏还是玩烟卡,都应该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问题,这项游戏本身是否会对其学习、生活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姚女士建议家长和老师先了解并理解孩子参与此类游戏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同时应当避免一味的指责。她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宜疏不宜堵,可以考虑为孩子们提供积极健康的烟卡替代方案。“比如可以组织其他类型的、健康的、安全的卡牌游戏或桌面游戏,让孩子在这些有一定竞争感和获得感的游戏中找到乐趣的同时也能健康成长。”
同时,姚女士建议,可以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形成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这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对烟卡游戏的过度依赖。“当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时,他们就不会把所有注意力和重心都集中在烟卡这种单一事物上,从而减少沉迷其中,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背道德等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注意力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