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大师」Neil:切忌照搬日美经验,中国酒饮的金字塔模型Foodaily每日食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作为自古以来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酒一直是自由和超脱的代表,几乎渗透到了中国人所有情绪释放场景中。

然而,中国过去二十年在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酒饮市场,却丢掉了这一内核,让年轻人倍感压力的传统酒桌文化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这也是这两年新酒崛起最大的机会,因为年轻人并不是不喝酒,只是不喜欢“老酒”而已。

从各种新式果酒、低度酒、精酿啤酒,到新文化、新香型的白酒,为了在年轻人的酒桌上占据一席之地,大家或借鉴日美的经验,或参考其他消费品的路径来跨界创新,只不过从结果来看,似乎折戟了不少。

过往这些路径的坑是什么?如果就产品论产品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问题,那么如何回到酒饮的本质,从更底层的维度来给出当代年轻人的酒饮文化和变革机会的新解法?

“我们对酒的定义是一种进入状态的媒介,大部分人喝酒都是为了进入某种状态而买单,所以脱离场景单纯聊酒这个产品没有意义。”

「布鲁大师BLUEDASH」创始人Neil

Neil有多年管理咨询、风险投资及连续创业经验,熟悉中国早期互联网创业创新领域。曾先后工作于麦肯锡、BCG、戈壁创投等公司。在2020年创立BLUEDASH,旨在打破固有的饮酒框架,回归饮酒本质,从产品出发重新定义“酒精”。

在他看来,不仅照搬日式、美式路线会有大坑,国内很多新消费品牌崛起的便利店、电商渠道也都不是酒饮的核心渠道。反而参考社交媒体的传播路径,得出了一套酒饮新品牌发展的金字塔模型。

编辑|陈文曦

我是做管理咨询出身,在我那个年代,咨询对年轻人还是一份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年纪轻轻就能去给世界500强的大公司指点江山,做很多fancy的PPT。

但是做了两年多以后,我发现很多时候咨询并不能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最后落地会和我们想象中差别很大。

后来我就去VC做了五年投资,再之后就创办了自己的基金。

我做投资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就是投资人对行业的很多理解和想法,很难真正代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创始人可能不听你的。

所以2020年我就去创业了,当时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要做一件自己相信的事。

因为创业很像在一片漆黑的大海里面航行,你不知道方向是什么,平时还要面临波涛汹涌,如果你创业对这件事情不是真的相信,而只是为了利益,很可能就坚持不到最后。

这就和结婚一样,如果你对这个人有顾虑,一直犹犹豫豫,很多负面的东西就会在相处过程中被放大。

我们当时pass掉了很多方向,比如美妆这种看起来比较朝阳的行业,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是男生,对它完全没有感觉,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最终我们选择了酒这个品类,一方面是对这个行业有点感觉,同时也相信这个行业。不论是用户端还是企业端都有很大的机会,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带来了诸多变化。

2020年我们创立了「布鲁大师」这个品牌,定位气氛助燃剂,想要打破传统饮酒框架,回归饮酒本质。

尤其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文化自信逐渐增强,我们相信中国年轻人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而不是照搬西方或者过去古老的酒桌文化。

我们首创了零糖利口酒系列,第一款上市产品是这款15度零糖利口酒,这个产品是我们用来对标洋酒的。

大家熟知的野格或百利甜都是偏甜的,一款酒的酒味和甜度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大家平时如果喝多了鸡尾酒,再给你喝一个纯的伏特加烈酒,可能就觉得喝不下去。

鸡尾酒本质就是用果汁等带有甜度和风味的东西盖过酒味,让你喝起来更好入口,这也是我们做这个SKU的核心目的。

甜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东西,但我们使用了零糖技术,让消费者尝到甜味又不会产生特别大的负担,这就是我们第一款的SKU。我们对产品的要求是一定要去酒味,让酒喝起来像饮料。

我们主打的场景包括社交、夜场、露营、居家等等,我们对产品的定位是辅助于场景,酒这个品类脱离场景去聊产品本身没有意义。

大家平时喝酒,不会说兄弟们今天晚上去喝野格吧,我们不是来品酒的,而更多是在场景里面起到助兴的作用。

酒是一种很特别的功能饮料,能让人进入某种状态,所以基于这种功能,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定位成“气氛助燃剂”。

我们在前两年主打夜生活场景,覆盖了头部的一些夜店、酒吧、KTV,包括上海的AKOMA、TAXX和北京的Fresh等,基本都是最潮和最会玩的年轻人在的地方。渠道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以及澳大利亚、泰国这些海外国家。

01

探索酒饮本质,我们喝酒到底是在喝什么?

这些数据其实非常笼统,并没有触达到核心问题,而我们更希望从饮酒本身探讨行业的本质,从用户端出发思考对酒的需求。

1、为什么说酒是一种特殊的功能饮料?

这里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酒里面到底有什么?我们喝酒是在喝什么东西?

一款酒有柠檬味、草莓味、菠萝味等等,酒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酸、甜、苦、烈的感觉,烈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酒精对于味觉的刺激。

除了味觉和产品层面之外,酒其实还有很多隐性的特点,比如品牌价值。

现实中买茅台的人,有一部分可能是觉得茅台的工艺或风味比较独特,但更多的是为了请客、送礼、商务招待等场景,买的是酒精以外的附加价值。

大部分人喝酒本质是为了摄入酒精,所有的烟酒糖茶都会有一些功能性,比如咖啡能让人提神,喝酒能让人进入某种状态,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进入这种状态选择喝酒。

酒精其实是一种进入状态的媒介,所以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功能性饮料。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场景,这件事的出发点是老张失恋,今天晚上喝酒的目的是不醉不归,要忘却失恋的烦恼,酒精可以帮我们进入这种忘却烦恼的状态。

定了这个大基调之后,下一步才是决定去哪里喝、喝什么东西。

所以我一直强调,脱离场景单纯聊酒这个产品没有意义,除了品酒人群喝酒可能单纯是为了品酒,不可能几个人聚在一起是为了喝一种酒。

一些行业分析很多时候是脱离了场景去聊产品,创造出来的一些概念和我们的理解会有很大差异。

不管是同学、同事聚会还是其他的社交场景,都需要酒帮我们打开话匣子,拉近感情,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

所以我们是为了达到这种状态买单,如果我喝了一晚上还很清醒,那我为什么要喝酒呢,喝茶就可以了。

2、拒绝酒味,低度酒的本质是什么?

那既然大部分人喝酒在乎的都是这个结果,酒为什么一定要有酒味呢?这是我们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大部分人其实是不喜欢酒味的。

我比较喜欢用“驯化”这个词去形容人类和酒精的关系,因为在原始人阶段,人类对酒精没有任何把控力,果子发酵了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没得选。

慢慢的人类发现我可以自己酿造这个东西,可以调控里面的果味、酸味和甜度,还可以添加一些果汁或天然香精,让酒的风味更好。

这也是我们在产品研发的时候非常明确的点,我们研发的时候尝试不同的度数、风味和基酒属性,可以构成非常多的排列组合。

由此,我们研发的原则就是要保证这个酒没有酒味,因为大部分人不是为了酒味买单,而是为了喝酒带来的结果买单。

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尽可能愉悦,给大家减少一些负担,这也是我们对自己产品的定位,就是情绪放大剂和气氛助燃剂,让大家进入状态、带动气氛。

这可能也是我们和其他品牌不太一样的点,百威、保罗利加、轩尼诗等大公司有很多产品线,是严格按照产品属性来区分的,比如龙舌兰、威士忌。

但过去这些大公司建立的所谓品类的概念,消费者并没有那么在乎。我们更在乎今天晚上老张失恋了,喝这个酒能不能帮助老张解决问题。

很多人喝酒最多只能分出来白酒、啤酒和红酒,再往下细分就分不出来,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分,因为我喝酒不是来学知识的,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泾渭分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希望打破固有的饮酒框架,回归饮酒本质,也就是帮助人进入状态、解决在清醒的时候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两年低度酒是个非常火的词,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按照度数高低的分法。

首先,什么度数算高,什么度数算低呢?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

比如18岁刚高考完的年轻人一般都不太能喝,哪怕是低度的啤酒,都是可以让他们很快进入状态的解决方案。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喝酒的次数变多,对很多人来说啤酒就不能帮他买醉了,可能会选择喝一些度数更高的东西。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低度数和高度数的选择也不同,比如老张在想一醉方休的时候选择喝高度酒,但平时上班和同事小酌的时候,喝个鸡尾酒或啤酒就能很开心。

这些都和场景有关,如果脱离场景去聊所谓的高度和低度,依然是非常伪命题的东西。

比如海伦司有可乐桶,日本的highball也火了很多年,highball是用40度的威士忌加苏打水兑出来的一个5度的东西,你说这算不算低度酒?

最近两年行业里很多人一直在宣扬这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我认为低度酒的本质不在于低度这件事情,只是为了易饮。

酒的度数越低,酒感就会越弱,酒精的刺激感也会越低。不管你用了多么牛逼的调酒师,随着酒度数的提高,驯服难度一定会指数级上升。

比如如果要调一个3度的鸡尾酒,那你随便拿伏特加兑点饮料,怎么兑都很好喝,但你要做一个30度的调酒,你要想让这里面没有酒味,难度就高很多。

好喝是人类几千年来追求的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人类畜牧业搞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让猪肉更好吃,更符合人类的口感。

酒也同样如此,大家做了那么多努力,从有糖发展出零糖,从最早的合成香精到现在的天然香精和萃取物,所有技术迭代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酒更好喝。

好喝才是低度酒的本质,低度只是粗浅的表面。

比如美国这两年很火的WhiteClaw,很多人会拿它作为低度酒的标杆进行宣传,日本预调酒也发展了很多年,这些酒在我看来都不是低度酒。

WhiteClaw其实是一款5度预调酒,和大部分啤酒相比度数都是很高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夺命大乌苏,其实也只有4.2度,还没WhiteClaw高。

再比如RIO强爽系列是8度,著名的失身酒Fourloko是12度,这些酒从度数看根本不算低度,一罐子下去足以让人进入你想要的状态。

所以度数的高低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分类标准,但在同等情况下,通过一些预调方式,可以让酒比天然发酵的更好喝,所以易饮是非常重要的点。

02

切忌照搬美日经验

中国酒饮的核心解法是什么?

1、教条主义害死人,照搬日式、美式路线的坑在哪?

世界上比较主流的酒饮品类有日式路线和美式路线,日本预调酒有20年的发展历史,它现在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啤酒。

这两个都是非常成功的国际案例,如果大家看行业报告,都会写得非常漂亮,但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跟在人家后面走,可能会死得很惨。

大家都说预调酒是未来,很多人一下子就冲进去干,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这个东西,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报告里没有说的。

比如日本预调酒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价格背后是税率改革,日本啤酒税是比预调酒要高的,但在中国是反过来的。

所以日本预调酒比啤酒便宜,度数上甚至比啤酒高,还比啤酒好喝,取代啤酒的难度就没有那么高。

而在中国,税率其实是一碗水端平的,中国大部分预调酒都比啤酒贵。

啤酒供应链经过多年工业化已经非常成熟,量也很大,很多啤酒巨头的产量都是天文数字级别,成本能压得非常低。

所以你在中国卖一个比啤酒更贵的东西,和在日本卖比啤酒便宜的东西,这两件事能简单粗暴照搬过来吗?肯定不行。

美式路径也有很多人照搬,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WhiteClaw在美国这两年很火,但WhiteClaw的消费主力是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群。

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好喝、零糖的健康饮品,非常适合他们去饮用,所以他们是有动力拿它去替代啤酒的。

以前有中国公司想复制这条路径,但是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群体不一样,美国人有很强的轰趴文化。

美国本身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很多大学都远离城市,开车去城市里喝酒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

所以美国人一般选择在家里办轰趴,而且美国的房子像别墅一样好几层,足够容纳几十个人high到天亮,还不会扰民。

有些人说我要在中国做大学生市场,那就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中国大学生是要回宿舍的,而且到点就要熄灯。

所以一个中国大学生如果喝酒,性价比最高的就是学校门口吃饭的地方或者KTV,出去喝酒的成本很低,不像美国大学生要开半个多小时的车才能找到酒吧。

所以大家一定切忌照搬国际路径,这种教条主义真的会害死人。

2、便利店、电商都不是酒饮的核心渠道

国外经验不能照搬,那中国其他品类的经验能不能对酒饮行业有参考?中国新消费在过去几年非常红火,可以分为两条路线:

一类是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商超便利店突破,另一类就是以完美日记为代表新媒体线上突破。

其实也很难照搬,这两年我们看到很多公司踩了很多坑。

比如商超便利渠道,很多品牌一上来就铺便利店,交了很多条码费,甚至请了代言人,但是动销并不是特别好。

这里面有个核心问题,就是不同品类对于便利店来说是不一样的。

比如椰奶和椰汁,椰汁进的是饮料柜,椰奶进的是冷柜,和牛奶酸奶放在一起。

普通消费者去便利店,经过最多的是饮料柜子,去奶柜的概率会低很多。所以不同品类在便利店里面是分三六九等的,不能把饮料的经验偏移到其他品类。

我们以前拉过便利店的动销数据,饮料柜里面随便拿出一款饮料,都可以吊打其他柜子的东西。

酒柜所有产品加起来都卖不过饮料,这就是品类差别产生的鸿沟,酒饮在便利店渠道里面并不是核心产品,所以直接照搬饮料的经验是完全不行的。

线上也是一样,这两年直播带货非常红火,不管什么品牌都去做直播和种草。但是酒类和大部分消费品逻辑差别巨大,大部分人喝酒都是在线下。

这是中国啤酒存量市场的分布数据,可以看到中国酒饮品类的电商化率只有5%,而美妆可能已经超过了50%,这意味着电商并不是酒饮最核心的渠道。

如果想靠非核心的场景和渠道去做破冰,性价比一定非常低,很难冲出来,对于大公司拉新的增量可以在主力渠道之外去开荒,但是创业一定要抓最核心的人群、场景和渠道。

3、参考社交媒体路径,酒饮的金字塔模型

那么酒饮的核心解法是什么?其实酒类和其他消费品完全不一样,酒类是典型的强场景驱动品类,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为什么酒类电商占比这么低?是因为大部分人喝酒都是出于社交需求,要在线下和很多人一起喝。

酒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社交产品品类,和咖啡、奶茶这些饮品都不一样。

同事上班的时候点咖啡一般逻辑是分开点,你喝美式、他喝摩卡,大家是分开决策;而喝酒的时候,大部分场景里大家是统一决策的。在中国式酒局里面,你基本上很少能喝到很多种酒,没有什么充分自由的选择。

酒的这种特殊属性对于用户消费决策的底层逻辑影响非常大,差别就在于个体决策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在群体决策的场景下,用户之间是不平等的。

最典型的就是在中国式酒局上,能喝的经常会欺负不能喝的。比如不能喝的说要喝啤的,能喝的说要喝白的。

除了酒量以外,人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和性格等也会影响酒桌上酒的消费决策。

这个逻辑其实更像陌陌、探探这类社交APP,先抓头部再抓腰部。

因为在社交APP里面,大家会follow潮人和达人,虽然大家都是用户,但每个用户的含金量是不平等的,越会玩、越潮流的人越有带动能力。

酒的逻辑其实就很像这种社交APP,农村包围城市是很难走得通的,这也是定下来做「BLUEDASH」的基础原则。

我们认为酒和普通消费品完全不一样,它更多需要参考社交媒体的发展规律,社交网络是从中心点开始,由高往低辐射,有一个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在里面。

基于这个判断,我们画了每个渠道的社交画像,然后做了这个金字塔模型。

比如最顶层是夜店,中国大概有1万多家,平均消费700元左右,酒吧和KTV各有10万家,平均消费在100-200元左右。

我们按照这个金字塔结构从高往低去打,第一战打在夜店而不是线上、便利店和餐饮,抓社交网络里面最有价值、最核心的1%核心饮酒人群。

这个逻辑走通以后,下一步就是决定用什么产品去打夜店,我们首先觉得一定要是一款大瓶产品来对标洋酒。

因为夜店里的主力消费品是洋酒,白酒相对更适合餐饮,它的香味很难大量豪饮,也很难搭配其他软饮使用。

03

十年变局,为什么现在是酒饮创新最好的时代?

过去我们也看到几个红利期,首先是早期的电商红利,三只松鼠、韩都衣舍都是早期的淘品牌,做得非常不错。

其次是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新媒体红利期,过去几年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在飞速发展,助推了很多品牌跑出来,这些都是渠道变革下新品牌的一些机会。

回到酒饮品类上,现在洋酒和啤酒的主流品牌其实都是一些老品牌。

比如野格在1878年创立,距今差不多有140多年历史,比较年轻的RIO、动力火车也基本都是做了十几年的品牌。

这意味着主流酒饮里面基本没有十年以下的公司,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已经十年没有发生过变革了,这里面就会有非常大的机会。

这也是「BLUEDASH」的品牌使命,我们希望打造属于中国年轻消费者自己的酒精潮饮。

现在很多外资品牌都是引进到中国做一波营销,然后就卖得很高端。比如科罗纳在中国算是高端啤酒,但在墨西哥其实是非常平民化的亲民品牌。

而且行业里的酒饮巨头要么是国企,要么是外企,基本没有属于中国年轻消费者的互联网化民营企业,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做这件事情。

当然这件事情也很难,需要外部环境的机遇。

比如夜店渠道端的变化,疫情前中国夜店主流是大型的EDM电音厂,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卡座数很高,最低消费要求也很高。

这几年随着经济增长走低和疫情影响,大店逐渐消失了,都变成了小型门店,面积在1000平米以下,卡座数50以下,低消最高也只有一万。

终端渠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也是我们第一站从夜店切入的原因。为什么这件事在这两年可以做?就是因为这两年行业在换血和动荡。

在行业处于动荡期的时候,新品牌反而会有机会服务于一些有需求的终端。

我们统计过21年卖BLUEDASH最好的30家夜店,到了22年一年后还在开业的只有10%,大家就可以想象这个行业这两年有多么惨烈,很多门店也在过去一年一下子就消亡了。

然后是用户端,这几年也在发生很多变化。

首先从饮酒目的来看,这几年社会关系越来越扁平化,你现在想逼下属喝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饮酒就从过去的被动式喝酒慢慢变成了主动喝酒。

第二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AA文化在不断发展,消费也从原来的炫耀式消费逐渐回归。

第三,酒是和音乐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音乐风格的变换对于饮酒也有影响。

比如这几年华语乐坛停滞不前,年轻人的音乐风格开始变到嘻哈、电音、hiphop等韩式流行舞曲,KTV唱不了了,所以年轻人去KTV越来越少。

最后是饮酒地位的变化。

过去中国夜店消费类似于奢侈品模型,抓头部20%有消费力的大客,但去夜店消费的往往不是富二代,而是能赚快钱的那些人,这在经济快速增长、有窗口期的时候才会出现。

2018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平稳期,告别了野蛮生长的状态,普通人快速赚钱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所以头部20%的客人占比越来越少。

过去只需要做20%头部的生意就可以了,现在年轻人和女性的饮酒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综合来讲,后疫情时代我们判断会有几个比较大的变化。

第一,有疫情的时候很多社交活动没有办法进行,疫情后社交活动回归,社交场景占比提升。

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太可能回到原来野蛮生长的状态,所以炫耀、虚荣式消费已经成为过去,理性消费会依然持续。

第三,中国品牌和外资品牌之间、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之间PK,品牌格局会进入新一轮周期。

今天的中国酒类行业其实很像2010年手机市场。2010年大家用的手机品牌都是摩托罗拉、三星,根本没有小米、华为、OPPO的出现,手机市场都是外资巨头的天下。

酒类也同样如此,我们希望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酒类也能像手机一样,开始出现中国酒里面的小米、OPPO和华为,而不全是外资或传统企业。

04

问:BLUEDASH5度易拉罐产品要切的线下场景是什么?

Neil:我们之前调研过,一二线城市和低线城市对夜店的需求不太一样。不同场景下饮酒曲线其实是不同。

但在县级市,夜生活相对没那么发达,九点就坐满了人,可以从九点喝到一两点钟,能喝四个小时。

我之前去过一家河北县级市的夜店,里面喝的全都是度数比较低的啤酒、RIO或者动力火车这种类似预调酒的产品,这就是我们开发低度数产品的原因。

问:疫情期间BLUEDASH逆势增长,做对了哪些地方?

Neil: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们没有犯太多错误。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思考了很多比较底层的问题,至少不会浪费资金在做便利店和线上这些事情上,避免了许多坑。

第二,我们抓住了疫情的机会。所谓乱世出英雄,只有在乱世才有新品牌的机会。

原来的传统公司习惯打顺风局,打惯了以后逆风局反而不知道怎么打,而这恰好是创业公司的优势。

我们给门店提供了一套针对逆风局的解决方案,能够帮门店开源节流,打造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活动。

比如原来的20%头部大客可能觉得洋酒和香槟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当这些大客消失以后,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成为主力消费者,你就不可能再给他们用原来的解决方案了。

问:怎么看强爽的强势动销?

Neil:强爽这个SKU已经出了很多年,今年强爽的爆发有几个点:

第一,RIO最擅长的居家饮酒在这几年疫情中被放大;

第二,强爽今年营销抓的点非常好,比如它的八度不信邪,我觉得非常巧妙。

因为人是有逆反心理的,它选的这个点很高级,也会让人产生想挑战的心态,有点像当年的夺命大乌苏。

这个营销的点又高级又有传播力,对于用户有致命的吸引力,而且八度本身就是啤酒的高度数空白档,所以RIO抓住了这几点把这块做了起来。

问:之前很多低度酒品牌折戟,你觉得这里面主要的坑和误区是什么?

Neil:更多还是在于之前选择的路线不太适合当下的环境。创业一定不能刻舟求剑,而是要认真选择和判断。

比如你一上来就做便利店,条码费一交,便利店是不会管你的,渠道只管收条码费,末位淘汰,做得不好就换掉。

如果你花很高成本做便利店,但最后没有产生动销,这就是一个坑。再比如做线上直播,请了很多大的KOL,但最后可能也没有很好的效果。

问:对于疫情后,新酒饮品牌的基本走向和竞争格局如何判断?

Neil:疫情是个窗口期,这几年能活下来的品牌其实都在乱世之中积累了一些基础。

后疫情时代会慢慢进入挑战更大、淘汰率更高的阶段,竞争可能比疫情这几年更残酷,无论是对于新品牌还是大公司,都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疫情期间大家都慢悠悠地做,一旦回归正常进入发展期,对效率要求会更高,竞争也会加剧,淘汰率和压力都会更大。

THE END
1.酒桌生意,我劝你善良你不得不说酒本身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调剂氛围的东西,主要有酒在场的局,一般这个局多数都是会开心结束,因为每个人喝了一点酒都会放松心情,人也会开始吐露一些真情实感,因此许多人是借着酒桌来套话,你一杯我一杯,一来二去话便多了起来,那么就比较容易知道接下来生意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了,酒桌后再拿着合同去,就比https://www.douban.com/note/776644695/
2.吸烟主题班会范文6篇(全文)4.社交心理 “烟酒不分家”、“烟酒铺路”的现象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认为“现在吸烟,是将来社会作准备”。 5.环境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与吸烟者接触、交往,自己不吸,岂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香烟,岂不小气?只有自己也吸烟,才能体现出彼此“有数”、“有交情”,才能获得对方信任,才会有“共同语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f84c1ms.html
3.未来实体烟酒店如何生存和发展?零售终端这样一店一桌宴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烟酒店内容,一桌宴承载着必要的社交功能,烟酒店也就不能只是酒行,还是社交中心的载体工具。如果烟酒店的人气上来了,何愁生意不兴隆? 三、策略创新,高效迎接发展。 虽然未来实体烟酒店经营面临挑战,但是也充满发展机遇。毕竟烟酒消费的社会需求依然存在,任由社会如何发展这一事实无法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lszd/675806.shtml
4.珍珠粉敷脸?喝柠檬水?美白真正有用看这招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白皙透亮的皮肤,但是在追求美白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走进一些误区。 各种各样的美白产品、美白攻略……都有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加重,或者产生其它副作用。 因此,了解如何正确美白是非常重要的。 用这些美白「妙招」,事倍功半 喝柠檬水? https://www.jd.com/pccontent/12021422
5.未成年人保护@老师家长,如果孩子心里感觉不舒服了,请这样帮助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老师家长平时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孩子害怕什么?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家长怎么做? 1.跟https://www.longyang.gov.cn/info/24135/13677179.htm
6.每日热点11013)在循证医学总结的章节中,更新了近年来改变临床实践的重要临床研究结果,以期对各位读者更好的理解乳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模式,培养科学研究思维有积极意义。 在发布仪式中,邵志敏教授亲手为本书开卷:“多年来,我们始终怀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致力于将当下的诊疗理念和共识及时的推广到全国,努力引领中国乳腺癌未来的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0645
7.李丰:消费和品牌的底层框架近日,在峰瑞资本、水滴产品学院联合举办,浪潮新消费媒体支持的《新品牌创业课》上,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用3个多小时,拨开层层迷雾,系统性地分享了他思考消费和品牌的底层框架,与更多消费创业者共享。 以下系李丰分享实录,经浪潮新消费编辑整理: 非常高兴有机会能跟大家分享,我们对于消费和品牌的一些看法。今天为了https://36kr.com/p/1724926148609
8.销售礼仪的重要性(精选8篇)有很多人在销售时不注重礼仪,其实标准的礼仪对销售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它显示出你店铺的正规,显示出员工的专业,给客户带来了对店铺的信任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在销售的过程中标准细致的服务礼仪,让客户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被受到重视和关注,体会到员工对他的无微不至,加速他购买的决心;顾客在购买后,员工进行标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kyj53ig.html
9.湖南社交型烟酒店长沙社交型烟酒店烟酒柜展柜烟酒柜台制作关于品辰 长沙品辰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一直关注烟酒店的形象终端建设,多年来为各烟草公司及大量烟酒店提供柜台设计、制作、服务于636连锁、甑品汇、宁乡玖都汇、长沙烨华连锁、中烟工业公司、商业公司、邵 [+查看详情 ]烟酒柜咨讯 more 什么是社交型烟酒店? 长沙品辰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专注http://www.zhangui636.com/m/
10.戒烟第几天最难熬实话实说一个人戒烟到底难不难烟酒茶那么,一个人戒烟到底有多难? 1、戒断症状 开始戒烟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睡眠障碍等。而戒断症状的存在会使人感到不适,增加戒烟的难度。 2、心理依赖 长期吸烟形成的心理依赖是戒烟时的一大挑战。吸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戒烟时,人们可能会面临无法处理情绪、缺乏应对压https://m.39yst.com/yanjiucha/5935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