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宁波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2601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3.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5048元,增长5.3%,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153元,增长8.8%,较一季度提高4.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一)消费增速呈“V”形反弹
一季度,受疫情快速传播影响,宁波居民外出购物消费频次大幅减少,导致居民消费增速明显回落。二季度以来,疫情影响已基本消除,居民消费快速恢复,尤其是农村地区,回升速度更快,消费增速呈现“V”形走势。鉴于当前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发展现状,下半年居民消费增速进一步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二)增速排名较为靠后
上半年,宁波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居全省第4位,与上年同期持平;消费增速列全省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位。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居全省第4位,与上年同期持平,消费增速列全省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居全省第7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位,消费增速列全省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位。增速排位下降较为明显。
二、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从消费结构看,上季度,宁波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呈“五升三降”态势(见表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呈“四升四降”态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五升三降”态势。
表12023年上半年宁波市居民八大类消费增长情况(单位元、%)
指标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值
增幅
人均消费支出
22601
6.1
25048
5.3
16153
8.8
一、食品烟酒
6298
-3.0
6823
-1.9
4915
-7.1
二、衣着
1173
-4.7
1329
-3.3
759
-11.4
三、居住
7585
29.9
8632
4827
28.8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249
3.4
1427
3.2
782
4.1
五、交通通信
2679
-13.5
2850
-20.1
2229
19.2
六、教育文化娱乐
1750
4.0
2008
1071
-5.7
七、医疗保健
1202
8.0
1218
2.1
1160
27.9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665
4.7
761
-0.8
410
40.9
(一)消费结构基本稳定
从分类情况看,八大类消费增速趋势不同,但居民消费结构基本稳定。具体来看,宁波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6298元,同比减少3.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9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为1173元,减少4.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9个百分点;居住消费支出为7585元,增长29.9%;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为1249元,增长3.4%;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为2679元,减少13.5%;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1750元,增长4.0%,增速由负转正;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202元,增长8.0%;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665元,增长4.7%。分城乡看,除交通通信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外,其余七大类消费城乡增长趋势相同。
(二)居民消费结构特征
1.生活必需消费占比城乡变化趋势不同
上半年,宁波居民人均“衣食住行”类(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为78.5%,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疫情对非必需类消费的影响,是拉高必须消费占比的主要原因。分城乡看,城乡“衣食住行”类消费支出占比分别为78.4%和78.8%,城镇居民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下降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必需消费占比均超过总消费的四分之三。从服务型消费看,占比达到25.5%,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城乡分别为25.5%和25.4%,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0个和2.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提升速度更快。
2.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下降
上半年,宁波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6298元,季度恩格尔系数为27.9%,较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季度恩格尔系数为27.2%,较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农村季度恩格尔系数为30.4%,较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年初疫情防控转段是引起恩格尔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新冠病毒在宁波地区快速传播期间,居民外出购买食品、在外饮食等活动明显减少,拉低了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另一方面,2023年春节假期处于新冠病毒流行后期,疫情导致居民拜年走访、亲友聚餐等活动频次有所减少;而2022年春节期间,居民出行未受疫情影响。
3.交通通信消费下降幅度较大
上半年,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减少13.5%,增速变化趋势与其他七大类消费明显不同。其中,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减少20.1%,是拉低全体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速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9.2%,增长趋势未发生改变。进一步分细项看,城镇居民购置新车消费支出大量减少,是导致交通通信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抽样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新车购置总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34.5%,降幅较大,而农村则增加9.2%。
4.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增速回升
受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上半年,宁波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增速分别较一季度回升10.1个和6.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居民文教娱乐类活动正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尤其是旅游、电影行业,恢复速度较为明显。猫眼票房数据显示,2022年,宁波地区观影总票房为3.73亿元,而2023年截至当前,总票房已突破4亿元大关。
三、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人均消费率较低
上半年,宁波居民人均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为56.4%,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位。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率为55.5%,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9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率为60.2%,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位(见表2)。居民消费率全省排位靠后。
表22023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居民人均消费率情况(单位%)
本年
上年
全省
60.2
58.5
58.0
56.5
68.0
65.8
杭州
59.1
57.2
58.2
56.3
64.5
62.7
宁波
56.4
55.7
55.5
55.0
58.7
温州
67.9
65.2
63.3
76.9
73.5
嘉兴
60.1
57.4
58.6
55.9
63.8
61.0
湖州
56.1
55.4
61.6
58.9
绍兴
61.9
60.7
60.5
59.3
66.7
65.0
金华
63.4
61.4
60.9
71.8
69.7
衢州
53.3
52.6
51.7
51.5
56.8
55.1
舟山
56.0
54.4
64.9
61.7
台州
60.6
59.9
72.0
70.6
丽水
67.6
66.3
64.6
76.6
74.9
(二)居民消费意愿不强
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居民增收遇到较大困难。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居民增收较为乏力,导致居民对消费保持更为谨慎的态度,消费意愿有所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宁波住户存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较宁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4.0个百分点。
(三)城乡居民消费存在差距
从上半年消费增速看,宁波农村居民消费增速较城镇居民高3.5个百分点,增速差较一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可见,疫情过后,农村居民消费恢复速度快于农村,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消费倍差由上年同期的1.60下降至1.55。但从消费水平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绝对值仍比城镇居民低8895元。从消费分类看,居民必需类消费的城乡倍差为1.54,低于城乡总消费倍差;而体现居民精神生活水平的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城乡倍差达1.87,高于城乡总消费倍差。可见,农村居民必需类消费支出占比大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速度不及城镇。
四、促进居民消费高质量增长的几点建议
(一)全力促进居民增收,夯实消费基础
(二)优化市场需求供给,释放消费潜力
一是以满足居民消费日益升级形成的品质化、品牌化消费需求为导向,在科技赋能驱动下,打造绿色、健康、休闲、智能的新型消费热点,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订制化、差异化的市场供给,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二是利用各类新技术,培育拓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宽线上商品零售;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培育建设新型消费载体,如文旅融合特色商圈、夜经济商圈、会展中心、休闲旅游度假区、亲子研学基地等富有特色的地标性消费场景。三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监管效能,依靠市场化手段实现动态监管,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服务质量。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消费水平
加快农村发展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突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促使更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形成城镇与农村地区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良好格局。二是加快研究并推进乡村振兴惠农帮扶政策的落地,切实加大有志于农业农村中创业创新农民的帮扶指导,积极培育高水平人才。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农村消费基础。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特征研究,精准把握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提升市场供给水平,切实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消费水平。
(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激发消费活力
一是加快完善居民生活保障消费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完善住房、医疗、养老等基础消费和服务保障工作基础上,切实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减轻居民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负担,鼓励购买额外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实施促销费稳增长行动,推进市政府“双促双旺”促销费稳增长十大项行动,细化各项优惠活动,扩大消费券的使用商品服务范围和区域,有针对性地发放旅游、汽车等专项消费券,加强兑换状况监测,提高消费券使用效率三是全面营造良好居民消费氛围,及时发布重点消费场所的消费信息和宣传动员,积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不断激发居民消费体验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