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7.01.04
“穷长白,富三五,啥啥啥啥抽蝙蝠”
这是在90年代初期在吉林烟民圈里广泛流传的顺口溜。
当然,“啥啥啥啥”不是骂人的话,
而是形容一个人比较“苦b、落魄、惨”…
因为当时长白参是1.8元/盒
三五烟是15元/盒
90年代初期的15元啊,绝对土豪…
而蝙蝠是8毛钱一盒,
抽8毛钱一盒的烟,也够落魄了。
长白参
¥1.8
555
¥15
蝙蝠
¥0.8
当然,那时候蝙蝠不是最便宜的烟
更便宜比如三七,印象里应该是0.3元/盒
握手也很便宜。
我姥爷就抽过三七啥的,不是因为便宜
主要是有劲!
点出了当时延边的“特产”,是这么说的
大米饭、狗肉汤;春归、海兰江
狗肉汤饭就不说了,春归和海兰江都是香烟品牌
而且都是延吉卷烟厂的产品
虽然现在长春卷烟厂和延吉卷烟厂都合并到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了
但当初这俩家几乎包揽了全吉林省烟民的“口粮”
当然,以上都是指在民间流传的香烟品牌
那么政府机关的人都抽什么烟呢?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这么一段顺口溜
“省中华,市牡丹,一般干部迎春烟。”
这段顺口溜基本到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都还适用。
一般省部级的领导,都是抽中华烟的
而市长级的,一般抽牡丹的多…
有种说法称牡丹烟是用中华烟的角料做的
所以牡丹也称“小中华”
不过近年又流行起来了
谁要拿个牡丹烟
基本就代表着“有门路”…
贵贱不说,主要不好找。
当然,牡丹要抽“333”字头的
最近长春卷烟厂又重新出产了“迎春”品牌的香烟
但不是以前那个味儿了
上大学时候抽过一次
同学没钱了买盒迎春,好像那时候2元一盒?
反正那味挺“霸气”…
当然,之前市场上还流传过“九分损”
是长春卷烟厂75年投产,89年停产的“金葫芦”烟
9分钱一盒,是市面上最便宜的香烟
还有人参烟,龙泉什么的
那时候能抽上龙泉基本就属于“高富帅”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烟的种类也多了起来,顺口溜也丰富了许多…
抽上黄鹤楼,单位是个头;
爱情迷了路,买包黄果树。
感情受挫折,来根小红河。
如果刚失恋,马上寻“短箭”
送条芙蓉王,生意不能黄;送条中南海,别人眼不甩;小子抽玉溪,别把朋友欺;
跟着老板混,天天希尔顿。
当然,吉林人民躺枪最深的应该是下面这句
穷三五,富中华,啥啥才抽红山茶。
话说在95年左右,红山茶在吉林可是风靡一时,一开始5块钱一盒,后来是4.5元,再后来4元。再后来,就难见踪影…
要说和本编渊源最深的,还是“漂烟”。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这款包装是我小学同学的母亲设计的,以前还总去他家玩。虽然我一次没买过这烟,但我姥姥、姥爷都曾成为它的顾客。
大概想想,从95年到21世纪初
大概这些烟都曾风靡一时
从2.3元到2.5元,这款“长白参”走过了怎样的人生路。曾经在“学生族”中风靡一时,味道还不错,挺厚重,而且便宜,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一款。
和上款“长白参”同时代的产品,3元/盒。当时吸烟的同学里,基本除了“长白参”就是“生命源”。到现在这款香烟都是很多人的宝贵回忆。虽然现在又出了同名产品,但总感觉“不是那个味儿了”
传说中的“白蝴蝶”,没记错的话是3.5元一盒,当时在上班族中有很多拥趸。
白蝴蝶姊妹篇“红蝴蝶”。当时是4元/盒,和“白蝴蝶”比起来相对小众…
“黄芙蓉”,好像是2.5元一盒?记不清了,反正跟2.3元长白参价格差不多,长白参和生命源之外的第三选择。
“红芙蓉”,比“黄芙蓉”贵一块,其实那时候很难抽出来一块钱到底差哪了,所以买的人没有“黄芙蓉”人多。
曾经有个段子:“等我有了钱,出门打车,抽云烟”,这里的云烟就是指红云,以前8元一盒,后来降到7元。那时候在穷学生中间基本算高端烟了。
看到下图估计会勾起很多人的美好回忆。心形的过滤嘴,清淡的口味,而且是当时市面上不多的细杆烟。很多人买它是因为烟嘴好看,属于“装X神器”。
这款“天平”着实火了一阵子。不是因为口感有多好,而是当时搞抽奖活动中奖率“奇高”。买一盒中一盒,抽完又中,抽完又中。很多人是中奖中怕了,所以赶紧“换换口味”,后来没几年就淡出了。
黑猫。又是一款劲大的代表,后来人给我这烟我说啥不抽,“鼓捣”不了…
金桥。应该是2元/盒。劲大,属于我的“父辈烟”,很多叔叔抽。
骆驼烟,好像是5块一盒?美国烟,有劲!那时本编还是懵懂少年,一根真是抽不了…
白云。身边有些朋友喜欢这烟,但我一直不太感冒,也从没买过。属于“红云”的“姊妹”烟。
这烟一开始5块,后来4.5,以前买过两条,感觉还不错。
没记错的话这烟好像13元/盒。
还用说么?早年绝对是身份象征!!
到期末实在断烟了,拿树叶,茶叶啥的也往里卷。但味道真心不咋地!
后来随着吉林烟草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以及以七元钱长白山为首的一批新产品进入市场。市场产品变得更加多元。消费者的选择相对也比较分散了。
而且开篇就提到,香烟种类实在太多,能长盛不衰的终究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