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花,还有未来吗?

元旦前夕,一则2023跨年的烟花秀预告,让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人们喜上眉梢。

然而跨年夜当人们聚集在活动现场欢呼完倒计时后,惊愕地发现所谓烟花只有电子烟花动画,在街边的大屏幕上绽放。

不少人顿时有种“被坑爹”的感觉。

无怪乎人们感觉被欺骗,因为自从去年年底以来,全国有多地已经开始对禁放烟花爆竹政策有所松动,拉高了人们的期待值。

比如大连规定腊月二十三、除夕至正月初七、正月十五每日7时至23时(除夕不限时),都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山东滨州市则规定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在主城区、县(市、区)建成区可以有限制燃放。山东东营市也规定有7天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ST熊猫股价表现(2022年8月至今)

不过石家庄的“烟花秀”还是给了期待者一个无情的提示:少数松动的背后,仍是多数地区对于烟花爆竹的禁令如山。

自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产生之后,中国人就把它用于烟花爆竹的制作之中。迄今,我们仍然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烟花产业。

只是在近30多年的时光里,中国烟花却始终面临着“绽放”还是“禁放”的两难境地。

这也让中国烟花产业的未来,至今仍然充满迷茫。

一、烟花易冷

最近五年之内,几乎整个中国都成了烟花爆竹的“禁飞区”。

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烟花产业总体上来说是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之中。产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出现了像湖南省浏阳市这样的产业集群。

2001年8月28日,浏阳花炮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后改名为熊猫烟花,又改名为熊猫金控),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6月29日,浏阳花炮还曾成功实现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本以为这会是中国烟花登陆资本市场的开端,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20多年过去了,熊猫仍然是烟花行业的独苗一只,而且已经被ST。

中国烟花没落的最主要原因,是进入21世纪之后,这项古老的传统遭遇到了现实最严峻的挑战。

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禁放”。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就有一些城市开始陆陆续续限制烟花爆竹的燃放。1986年12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对烟花爆竹燃放采取“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政策。

2016年由上海市将禁放范围从内环扩大至外环,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禁燃令”。

对此,国人有着切实的直观感受,在最近五年之内,几乎整个中国都成了烟花爆竹的“禁飞区”。

在这种一片“喊打”的大环境下,中国烟花产业整体发展实际上是较为缓慢的。以熊猫烟花为例,近十年来,企业起起伏伏,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熊猫烟花方面曾向媒体表示,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全市总销量是2.3万箱左右,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是60万箱,十年间缩水九成以上。

主业的萎靡,导致公司急于寻找第二曲线而涉足金融业务,结果反而导致了持续的经营不善。

根据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的数据来看,2015年1~9月该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58.9亿元。国内销售额100.52亿元。到了2022年1~9月,该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59.7亿元,仅比7年前增长0.5%。国内销售额89亿元,比7年前不增反降了11.46%。

而之所以总额略有增长,全都依赖于出口销售额由21.58亿元增加至35.4亿元。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

近20年来,中国烟花爆竹出口数量及金额呈螺旋式增长。

不仅是浏阳烟花,对于整个中国烟花而言,国外市场的“新大陆”给了这个产业一个大大的喘息之机。

2022年11月20日晚上,在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姹紫嫣红、绚丽的烟花秀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而这些可以打上350米的高空,绽放花朵直径达到200多米的烟花,则来自江西萍乡上栗桐木镇的一家烟花生产企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烟花、爆竹累计出口322901吨,金额累计8.0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9.2%和16.5%。亚洲、北美和许多西方国家是我国烟花爆竹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烟花爆竹出口数量及金额呈螺旋式增长。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仅1~10月中国烟花、爆竹出口金额为100718.8万美元,已经超过201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创下新的出口纪录。

日趋增加的烟花出口消费背后,是世界各国对烟花的喜爱程度和容忍程度都在提升。

今年的跨年夜,澳大利亚悉尼燃放了3.5万发近地特效弹、1.2万枚空中礼花弹和超过10万枚单独的烟火弹,让悉尼上空亮起璀璨的星图;泰国曼谷则燃放了长达1400多米、3万多支的环保烟花表演进行庆祝;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迈阿密、拉斯维加等主要大城市均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烟花秀。

虽然说这些秀中的烟火大多来自中国,可中国的技术也并非高枕无忧。国外同行也有在技术上的不断追赶。

2014年10月12日,日本埼玉县鸿巢市商工会青年部在该市荒川河岸举行的第13届鸿巢花火大会上燃放了一枚名为“4尺玉”的巨型烟花,这枚烟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花。

2020年2月8日,在美国科罗拉多斯廷博特斯普林斯镇,TimBorden率领的团队,成功燃爆了一次长62英寸(1.575米)、重达2797磅(约1.27吨)的烟花,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除了消费上的喜爱,更让人意不平的是,中国烟花在文化上也可能面临觊觎。近日,有未经证实的网络传言称:韩国将对烟花进行申遗。

尽管后经考究,此消息大概率为假消息。但与以往韩国对“端午申遗”时面临的指责不同的是,消息一经传出,中国网友反而纷纷表示支持。

主流声音是:既然我们自己禁止,为什么不让别人去重视呢?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烟花遭遇了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上的双重尴尬。

中国烟花,还有未来吗?

三、文化的呼声

中国烟花不应止于在国外绽放。

比如安全问题。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对烟花爆竹又爱又恨的“心头病”。

根据公开报道我们来看,在“禁放”并不十分严格的年代,安全事故确实触目惊心:

2005年1至11月份,全国共发生烟花爆竹伤亡事故87起,死亡187人;

2007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仅一个月全国发生较大以上烟花爆竹事故12起,造成86人死亡;

2009年前11个月,全国共发生烟花爆竹事故79起,死亡169人。

自从“禁放”政策趋严之后,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事故得到大幅度降低。“十二五”末(2015年底)比“十一五”初(2006年)相比往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6.4%、71.4%。

到2020年,全国共发生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事故8起、死亡9人,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是天壤之别。

此外,烟花“禁放”对环境问题的改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禁放政策最重要的初衷之一。

但最近,关于对烟花“禁放”政策的议论开始增多,其根源在于严厉政策与文化传承的撞击开始剧烈起来。

中国人骨子里是有烟花情结的,从古代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中国人最传统的年的传说中,就有用响声来祛除邪祟的美好愿望。所以我们最常描述的过年情景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烟花还是中国人庆祝各种节日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否则辛弃疾也不会在元宵节写下千古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向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对于烟花而言,我们很难从文化中找到它的糟粕之处。

相反,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烟花代表了一种短暂而又极度璀璨的美丽。这种让人沉醉也易逝的美丽,可以赋予人们种种不同的想象。可以是珍惜时光,也可以是追求辉煌。

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我们很难给烟花贴上糟粕的标签,所谓“糟粕”,更多是出于环保、安全事故(包括人、建筑物、植物)方面的考虑。

当然,作为一个产业,其潜力能否被挖掘,取决于两方面:

第一是企业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能在不断保障安全和环保的基础上,给产品以更大的使用空间;

第二则取决于决策者的管理智慧。如何在大众需求和不良后果之间做一个管理平衡,是严防死守,还是合理管控?这是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

THE END
1.中国烟草地图:中西部地区产烟多吸烟多,东部地区卖烟多而在《中国人的控烟态度&吸烟现状调查报告》中,同样指出:中西部地区以及云南是烟民比例最高的地方,东部沿海地区次之,港台最低。 两份报告中,云南和陕甘宁西地区,都是中国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人民更爱吸烟,除了与当地浓厚的烟文化外,也与中国的烟草企业产地分布息息相关。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682092
2.源远流长的烟文化烟草服务几百年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烟文化,这些文化早已融进了各地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并形成了持续的影响力。 雕花组合烟具。 中国机制卷烟的输入,始于美国烟草公司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委托上海茂生洋行试销,但因国人当时怀疑卷烟有毒,故初期销路并不广。后直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美商老晋隆洋行运用宣传、廉价推销等https://www.jxgytobacco.com.cn/html/company/161/116802.html
3.漫谈烟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烟草文化在我们浩瀚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烟草这一外来之物,自其踏入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便悄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个既独特又复杂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消费品,更是我们在精神层面、社会习俗、文学艺术乃至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wh/686007.shtml
4.中国香烟文化而这条烟,也许很快会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办公桌上,而它还有可能继续旅行下去,从一个人的手中,到达另外一个人的手中,直到碰到一个真正的“烟鬼”,它才会被打开和消费掉。 香烟中的关系学 中国有个词汇,叫做关系。这个词在汉语中非常抽象,但是它所喻意的一切却又非常具体。大到开办一家公司,谋取一个职位,小到https://www.meipian.cn/q553bbk
5.中国烟具及烟文化本文以烟具为中心,主要从中国各民族烟具的分类、功能、构造及工艺、特点及成因四个方面,来解读中国各民族的烟具及其烟文化。各民族烟具按用途分为吸烟用具、盛烟用具、点烟用具三大类,具有实用、艺术、礼俗、信仰、身份象征等多方面的功能,其制作与装饰融合了各民族的传统工艺和风格特点,也可以说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https://wap.cnki.net/lunwen-1013316994.nh.html
6.“恒大”卷烟文化记忆回眸由前世到今生,天津卷烟厂推出的“恒大”(烟魁1903)将天津烟草记忆印刻在每一包烟上:祥龙浮雕、文字史料……古老大气、厚重典雅,纵深了时代记忆,跨越了百年时光,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文化料理。 颐中记忆——中国烟草的“上青天” 天津大英烟公司工厂旧影。 http://www.etmoc.com/Firms/Brandlist?Id=34364
7.中国烟草文化初析.doc和牌与芙蓉王,二者一内一外,一静一动,一收一放,一弛一张,相映成趣却又珠联璧合,所谓王者富,和者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烟文化的内在与外在。 富与贵,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有着不同的文化诉求。芙蓉王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其实是中国的王道文化的引申,而和牌所倡导的,则是中国的君子文化抑或生命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1109/8006067053001132.shtm
8.《中国文化》期刊第3期——李中旺律诗600首《中国诗词》队伍争先恐后的涌现壮大,作品数量飞速增长,令人感佩的诗词歌赋作品,催人奋进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中华诗赋集锦》栏目的加入,为时光的韵味底色,补上缺空的短板,继承中华文化繁荣、该期刊是诗词艺术界的高水准交流平台,是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是汇聚广大文朋诗友文学爱好者的一方热土,以细腻的文学手法,古风https://www.whw.ki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1535
9.徽烟新篇:文化营销之道当今商业世界中,文化营销是一种独特的市场策略,它深植于丰富的传统价值观之中,同时又与现代品牌战略相结合。文化营销是安徽中烟近十年来矢志不渝坚持的一个强企之宝。面对行业内的四大挑战以及税收调整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安徽中烟依然坚定不移地遵循高品质发展的转型与升级策略,通过创新地将“徽商”社群定位为文化营销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72527
10.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中国文化,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哪些才是值得每一代人珍藏的民族瑰宝?什么才是影响我们千百年的文化基因?余秋雨《中国文化课》为你一一解答。让读者快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系统认知,奠定自己的人文素养基石。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我来说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刚开始思考人生、如饥似渴向往阅读的高中和大学时期,正赶https://www.zxycswh.gov.cn/sxzx/dsfxh/17008.html
11.藏在烟里的起名文化[视点云烟品牌,名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其不仅表明了烟的产地在云南,意既「云南之烟」;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云烟二字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体现,例如汉代的蔡琰曾在《胡笳十八拍》中写道:「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又如唐代张乔的《送龙门令刘沧》:峭壁开中古,长河落半天。 https://www.yanyue.cn/news/3275
12.调查显示95%公众支持全国推广“禁烟令”有人认为,中国人心目中普遍存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烟熏文章酒熏诗”的观念。而烟和酒是一种传统文化――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互相敬一杯酒、递一支烟是沟通交往的需要。 调查显示,68.6%的公众认为,“禁烟令”后还有人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禁烟”共识;60.1%的人认为主要原因https://news.cctv.com/china/20080714/100233.shtml
13.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烟建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2年,是主要从事国内建筑业、国际业务、房地产、资本运营等业务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建筑业竞争力200强企业”“ENR全球承包商250强”“ENR国际承包商250强”“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 https://rc.hrbust.edu.cn/jy/2023/1009/c4098a89754/page.htm
14.烟草文化及名烟赏析另一本最早谈到吸烟的书,是1535年出版的由航海史学家芬南德奥维多(Genzalo Fernndez Oviaedo)所写的《印度安通史》,内有这样的记载:“在别的邪恶习惯里,印第安人有种特别有害的便是吸某一种烟……以便产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状态……他们的酋长使用一种‘Y’字形管子,将有叉的两端插入鼻孔, 另一端装着燃烧着https://tric.caas.cn/sfsm/ycwh/25090.htm
15.历年资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