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精选140句)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庄子》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2.最迷古代小青楼,巨树旁栽攀阁楼,楼下紧邻小湖水,潺潺细声润无忧。青砖红瓦养心静,四面碧草滤心情,这种感受它地无,惟我中国盛此景!

3.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4.虽有普通话,方言亦发扬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馁好啊,侬好啊,趣味实在大!莫要忘了它!

5.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6.男为龙,女为凤,龙凤呈祥共飞腾。老为姜,少为浪,姜是老的辣,后浪推前浪。中华人才代代出,千年文化共传承。

7.中华民族文化多,我把语言说一说,南腔北调多丰富,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话是通用语,全族人民都会说。

8.华夏文明五千年,现代之人莫等闲,孔孟讲仁义,老庄乐逍遥,墨家行游侠,韩非是法家,张弛有度,文武兼备,深入研习,如痴似醉。

9.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10.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11.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12.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13.“汉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据汉服仿制;日本刀是由唐刀演化而来,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族的古曲和建筑样式(特别是唐代)。“

14.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15.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16.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南方吃米饭,北方吃馒头。包子,面条,米粉,大饼,中国样样有。

17.黄河儿女黄河情,大家一起向前行,前进道路坎坷多,相互搀扶是根本,你富我富咱都富,大家一起奔小康。

18.唐诗风采,艳丽卓目,啧啧有音,飘扬千古,宋词情调,优雅芬芳,伴歌清唱,飞远流长,元曲悠扬,轻快舒畅,随歌而行,飘扬四方。中华文采,经典永藏。

19.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物事迹永流传,乱世百姓不得安,当今社会享平安,百姓安康今日谈,龙的传人得真传。

20.闽菜食之精细,粤菜食之清香,川菜食之泼辣,鲁菜食之营养,淮阳富甲娇霸,浙菜鱼米端庄。湘徽集成八美。中华美食称王。

21.中华文化五千年,儒家思想永不变,改革创新美名传,水泊梁山曾记得一百零八好汉,中国辉煌在眼前。

22.祖国节日中外响,大家一起想一想,清香粽子端午节,八月十五月饼节,腊月三十是春节,贴春联来放鞭炮,穿着新衣把舞跳,三十晚上吃饺子,大年初一拜新年,正月十五闹花灯。

23.中华国粹是京剧,始于清朝乾隆间,融汇徽汉昆秦调,流传世间两百年,分为生旦净末丑,脸谱划分善与恶,有板有眼有讲究,中华文化藏其间!

24.传统小吃至今传,各国朋友来尝鲜,不管吃惯吃不惯,脸上都是喜笑颜!北京烤鸭炸酱面,天津包子美名传,湖北干面人人夸,重庆火锅赞不断!大地江山云河壮,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丰碑皆感叹,华夏子孙口福宴!

25.唐代诗人领风骚,诗句里外醉逍遥;宋词流传有多少,衣带渐宽终不悔,人人都叫好。元曲一传数千年,中国文化美名扬。

26.航天城,气候好,度假观光不可少;民风淳,心迎宾,美味待客美陶陶;卫星发,实地看,祖国科技飞上天;西昌市,欢迎你,来过你准忘不了!

27.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之瑰宝,引以为傲,紫砂陶器,质地细腻,特殊陶土,精心烧制,宜兴紫砂,壶中极品,誉名第一,天下闻名,祖辈传承,堪称绝品。

28.中华文化遗产真不少,我来说说咱瑰宝,万里长城真是好,阻挡外侵不老少,传承中华儿女情,中外游客齐欢迎,称赞劳动人民最伟大。

29.车犁田地稻花香,马拉犁巴累趴趴,氮肥磷肥复合肥,撒在地里产量大,我门要好好保护它,杜绝乱仍垃圾乱砍伐,吃饱喝足全靠它。

30.六十春秋过,江山万里红。共和国成长,雄姿勃发新。未来责任重,由我勇担承。祖国前程美,灿烂又光明。

31.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32.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逮捕不是逮老鼠,地壳更非鸡蛋壳。瞠木结舌不念堂,中华文化永无疆。

33.中国动漫多需学习,抵制各类文明垃圾,发展我国动漫产业,减少国民莽撞追随,闭关自守太多没用,文化不能弱不禁风,各界国人深切盼望,动漫文化飞速发展。

35.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36.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37.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38.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

39.大棚菜,遍地花,科学种田靠文化,绿色食品进万家,蔬果宝宝长得壮,全民健康你我他,我要游遍全中国,祖国文化顶呱呱!

40.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41.北京,彰显祖国的体育文化:贝贝游泳——速度快,晶晶举重——成绩好;欢欢射箭——得第一,迎迎长跑——用时少;妮妮体操——姿势美,大家拍手——齐叫好。个个都是小冠军,喜看五星红旗飘。

42.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43.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44.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

45.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饮茶静心能生津,静坐品味悟茶道,参悟人生苦与乐!

46.看中国的历史之路犹如西游记,历经坎坷,终成正果。看中国的经济市场犹如三国演义,各路群雄,争显才能。看中国的和平之路犹如水浒传,无论争斗,最终统一。看中国的婚恋市场犹如红楼梦,滥情增多,各自纷飞。

47.陶瓷故乡在中国,瓷都当推景德镇;陶器出现在史前,瓷器始于东汉间;洁白如玉薄若纸,透明如镜能照面;生活起居离不开,陶瓷文明震世界。

48.宋朝有个包青天,断案如神保平安。七侠五义是好汉,英雄豪杰美名传。今有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传四方。

49.中医在我国古代起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国人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承载着人类医学发展的优良关念,愿中医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51.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发生过重要影响。

52.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3.有关描写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句子

54.中华儿女大家庭,兄弟姐妹是一家,尊老爱幼是美德,努力学习报祖国,富国强民共奋斗,爱我中华记心中。

55.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56.新加坡则从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

57.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58.中华江山美如画,群山交错如龙舞,千江万河碧水流,无垠草原绿如菌,豪气儿女爱中华。

59.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宋扬名,一朵青花绽放,元瓷从此名久远。斗彩五彩明渐起,惹一方妖艳。清法郎色彩鲜,名扬中外瓷中冠。无色传奇弥漫,中华瓷器名远。

60.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1、言必信,行必果。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7、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12、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1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8、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19、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THE END
1.中国烟草地图:中西部地区产烟多吸烟多,东部地区卖烟多而在《中国人的控烟态度&吸烟现状调查报告》中,同样指出:中西部地区以及云南是烟民比例最高的地方,东部沿海地区次之,港台最低。 两份报告中,云南和陕甘宁西地区,都是中国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人民更爱吸烟,除了与当地浓厚的烟文化外,也与中国的烟草企业产地分布息息相关。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682092
2.源远流长的烟文化烟草服务几百年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烟文化,这些文化早已融进了各地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并形成了持续的影响力。 雕花组合烟具。 中国机制卷烟的输入,始于美国烟草公司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委托上海茂生洋行试销,但因国人当时怀疑卷烟有毒,故初期销路并不广。后直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美商老晋隆洋行运用宣传、廉价推销等https://www.jxgytobacco.com.cn/html/company/161/116802.html
3.漫谈烟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烟草文化在我们浩瀚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烟草这一外来之物,自其踏入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便悄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个既独特又复杂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消费品,更是我们在精神层面、社会习俗、文学艺术乃至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wh/686007.shtml
4.中国香烟文化而这条烟,也许很快会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办公桌上,而它还有可能继续旅行下去,从一个人的手中,到达另外一个人的手中,直到碰到一个真正的“烟鬼”,它才会被打开和消费掉。 香烟中的关系学 中国有个词汇,叫做关系。这个词在汉语中非常抽象,但是它所喻意的一切却又非常具体。大到开办一家公司,谋取一个职位,小到https://www.meipian.cn/q553bbk
5.中国烟具及烟文化本文以烟具为中心,主要从中国各民族烟具的分类、功能、构造及工艺、特点及成因四个方面,来解读中国各民族的烟具及其烟文化。各民族烟具按用途分为吸烟用具、盛烟用具、点烟用具三大类,具有实用、艺术、礼俗、信仰、身份象征等多方面的功能,其制作与装饰融合了各民族的传统工艺和风格特点,也可以说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https://wap.cnki.net/lunwen-1013316994.nh.html
6.“恒大”卷烟文化记忆回眸由前世到今生,天津卷烟厂推出的“恒大”(烟魁1903)将天津烟草记忆印刻在每一包烟上:祥龙浮雕、文字史料……古老大气、厚重典雅,纵深了时代记忆,跨越了百年时光,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文化料理。 颐中记忆——中国烟草的“上青天” 天津大英烟公司工厂旧影。 http://www.etmoc.com/Firms/Brandlist?Id=34364
7.中国烟草文化初析.doc和牌与芙蓉王,二者一内一外,一静一动,一收一放,一弛一张,相映成趣却又珠联璧合,所谓王者富,和者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烟文化的内在与外在。 富与贵,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有着不同的文化诉求。芙蓉王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其实是中国的王道文化的引申,而和牌所倡导的,则是中国的君子文化抑或生命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1109/8006067053001132.shtm
8.《中国文化》期刊第3期——李中旺律诗600首《中国诗词》队伍争先恐后的涌现壮大,作品数量飞速增长,令人感佩的诗词歌赋作品,催人奋进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中华诗赋集锦》栏目的加入,为时光的韵味底色,补上缺空的短板,继承中华文化繁荣、该期刊是诗词艺术界的高水准交流平台,是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是汇聚广大文朋诗友文学爱好者的一方热土,以细腻的文学手法,古风https://www.whw.ki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1535
9.徽烟新篇:文化营销之道当今商业世界中,文化营销是一种独特的市场策略,它深植于丰富的传统价值观之中,同时又与现代品牌战略相结合。文化营销是安徽中烟近十年来矢志不渝坚持的一个强企之宝。面对行业内的四大挑战以及税收调整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安徽中烟依然坚定不移地遵循高品质发展的转型与升级策略,通过创新地将“徽商”社群定位为文化营销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72527
10.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中国文化,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哪些才是值得每一代人珍藏的民族瑰宝?什么才是影响我们千百年的文化基因?余秋雨《中国文化课》为你一一解答。让读者快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系统认知,奠定自己的人文素养基石。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我来说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刚开始思考人生、如饥似渴向往阅读的高中和大学时期,正赶https://www.zxycswh.gov.cn/sxzx/dsfxh/17008.html
11.藏在烟里的起名文化[视点云烟品牌,名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其不仅表明了烟的产地在云南,意既「云南之烟」;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云烟二字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体现,例如汉代的蔡琰曾在《胡笳十八拍》中写道:「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又如唐代张乔的《送龙门令刘沧》:峭壁开中古,长河落半天。 https://www.yanyue.cn/news/3275
12.调查显示95%公众支持全国推广“禁烟令”有人认为,中国人心目中普遍存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烟熏文章酒熏诗”的观念。而烟和酒是一种传统文化――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互相敬一杯酒、递一支烟是沟通交往的需要。 调查显示,68.6%的公众认为,“禁烟令”后还有人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禁烟”共识;60.1%的人认为主要原因https://news.cctv.com/china/20080714/100233.shtml
13.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烟建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2年,是主要从事国内建筑业、国际业务、房地产、资本运营等业务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建筑业竞争力200强企业”“ENR全球承包商250强”“ENR国际承包商250强”“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 https://rc.hrbust.edu.cn/jy/2023/1009/c4098a89754/page.htm
14.烟草文化及名烟赏析另一本最早谈到吸烟的书,是1535年出版的由航海史学家芬南德奥维多(Genzalo Fernndez Oviaedo)所写的《印度安通史》,内有这样的记载:“在别的邪恶习惯里,印第安人有种特别有害的便是吸某一种烟……以便产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状态……他们的酋长使用一种‘Y’字形管子,将有叉的两端插入鼻孔, 另一端装着燃烧着https://tric.caas.cn/sfsm/ycwh/25090.htm
15.历年资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