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渊源的川菜

宫保鸡丁、水煮肉片、钵钵鸡,川菜好吃,你知道它的历史渊源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虾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小肥虾

巴蜀饮食源远流长。在秦汉的考古材料中,画像砖和画像石中,有很多反应庖厨、宴饮的画面。蜀地饮食有着丰富的食材,江东的鲐鲍、陇西的牛羊,还有肥猪、山鹤、春羔等等,反映出蜀地富裕人家的饮食原料来自全国各地,集水陆之精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量中原移民把烹饪技艺带入巴蜀,原有的巴蜀民间佳肴和饮食习俗精华与之融汇,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川菜烹饪技术。到了唐宋时期,川菜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一大菜系。清代,辣椒传入中国,川菜味型增加、菜品愈发丰富、烹调技艺日臻完善。抗战“陪都”时期,各大菜系的名厨名师汇聚重庆,更使川菜得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从而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川菜的底蕴极为深厚,历代名人名作在涉及巴蜀的风物人情时,往往都离不开饮食。东晋的《华阳国志》里说,“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唐代诗人杜甫则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的诗句来概括和赞美巴蜀的美酒佳肴。抗战时期,著名人士郭沫若、陈白尘等常常聚会于通远门附近小巷子中的一家小餐馆,品尝五香牛肉、清炖牛肉、水晶包子等川菜点心。

川菜用料广泛,味多深浓,以麻辣味最为特色,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调味,味型多样、变化精妙。川菜烹调多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和醋、糖等调味,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鱼香、麻辣、椒麻、怪味等各种味型的川菜。

任何一种菜品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川菜自然也不例外。原料的选择和变化、制作的精细和偶然的灵感、外来手艺的借鉴应用与改造提高、调料的重新搭配与生产,都会对川菜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川的瓜果蔬菜,可应时而生,各种家禽养殖,能充足提供,再加上各地同样独特的调味品,如郫县豆瓣、关中保宁醋、犀浦酱油、自贡贡盐、汉源花椒、夹江豆腐乳、涪陵榨菜等,匠心独到之外再加上各种巧合,无不使川菜的味道调和到最佳口味。

提起川菜,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麻辣的口味。诚然,明末四川人李实的《蜀语》在“沃土曰鱼米之地”条便引田澄的诗“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薪”作注,充足的食物,湿润潮湿的气候,使成都形成“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风尚。抗战八年,西南地区成为战时大后方,大家都聚处南都,男女老幼,渐嗜麻辣,一旦成瘾,非有辣味不能下饭!川菜在口味上讲究色、香、味、形,吃起来不仅有余味,更是回味无穷,醇厚中见刺激,刺激中油而不腻、鲜而不腥。

除了麻辣味,辛香类和咸鲜酸甜味也是川菜的重要味型。辛香类味型有蒜泥味、姜汁味、芥末味、五香味、糟香味等;咸鲜酸甜味型有咸鲜味、豉汁味、茄汁味、糖醋味等。

川菜中,最著名的非麻辣味菜品归开水白菜莫属。开水白菜曾经作为御膳,在皇宫的餐桌里叱咤风云。南朝时,文惠太子问长期吃素的周颙,什么菜最好吃,周颙说,“春韭秋菘”,他说的“菘”,不是一般的白菜,而是加了高汤的白菜心,味道比吃肉还美。高汤用鸡或鱼来炖,把菌类用纱布包好吊在砂锅里,让菌吸掉汤里的油,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把汤里所有的油都去掉,汤变得和水一样清亮,这时候,拿来煮白菜心,味道是难以想象的鲜美!

一个甲子前的庚子年——1960年,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服务业,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党和政府第一次给厨师、摄影人员以及理发师等72位表现优异的服务人员授予“技师”称号。这对当时的服务行业来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1960年1月26日的《北京晚报》,在头版报道了这则消息。

根据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可以找到当年七十二名技师的名单。其中厨师占45名,有3名厨师更是被评为特级烹饪技师,他们是范俊康、罗国荣和陈胜。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罗国荣、范俊康、王兰、陈胜四位中餐厨师,就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级厨师”称号,他们被业内冠以“四大名厨”、“中国烹饪界的四大名旦”等称号。

在新中国首批“四大名厨”中,罗国荣的经历极为传奇,他因为高超的厨艺,被当时的文化名流誉为“川菜圣手”,他还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烹制过可口的佳肴。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北京饭店的主厨之一,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以及外事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新中国第一批“四大名厨”,右起:王兰、罗国荣、范俊康、陈胜。

雅号“罗斯福”传遍巴蜀

1911年12月19日,罗国荣诞生于四川省新津县花源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新津,历来有“名厨之乡”的美誉,这里涌现出了多位川菜名家。近代川菜史上声名卓著的名家王海泉,就是四川新津人。王海泉是清末四川总督锡良的家厨,并随锡良去过云南、贵州、北京等地,因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精通多种菜系,后被尊称为“大王”。辛亥革命后,王海泉也离开官府,在成都创办了三合园。

受“名厨之乡”的熏陶,贫苦家庭出身的少年罗国荣,也选择了厨师这个行业。1924年初,经过多方介绍,罗国荣在三合园拜王海泉为师。在三合园,罗国荣任劳任怨,抢着干杂活、累活,王海泉也尽心向他传授烹饪技艺和为人之道。几年下来,罗国荣学会了一身本事,成为师傅最得意的徒弟之一。三年学艺期满,按规矩要办谢师酒,才算正式出师,可罗国荣没钱,满四年了也出不了师。那时,他的大哥罗伯钦,下得一手好象棋,他就找当地的一个富户赌棋,连赢三盘,在这些资金的资助下,罗国荣的谢师宴总算办成了,他终于可以独闯江湖了。出师之后,17岁的罗国荣到成都的福华园做工,这也是罗国荣传奇一生的起点。

▍罗国荣(1911-1969)

餐馆老板黄绍清(新津人)也是川菜史上的一代大家,他给罗国荣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罗国荣在这里将“凡料成珍”以及“物有贵贱,菜无二品”厨艺理念深植心中,为他日后完善“开水白菜”等佳肴提供了基础。

在福华园干了三年后,罗国荣来到名厨黄敬临的饭馆:“姑姑筵”。黄敬临被认为是现代川菜完成创始定型时期的关键性人物,被后人誉为“首开厨艺学术化之先河”,罗国荣接受了黄敬临的指点,厨艺日增。

1937年,罗国荣离开“姑姑筵”,受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驻渝办事处处长丁次鹤的聘请,到丁次鹤的重庆小园担任主厨。此时,正值抗战爆发,国民党高层、军界、文化界诸多人士纷纷向重庆汇集,这些社会名流都是丁次鹤的座上宾,这也为罗国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罗国荣的一手好菜,很快扬名重庆小园。

有一次,丁次鹤宴请张大千等文化名流,席上诸公在议及时局的同时,又品尝了罗国荣的精美菜肴,有人诙谐地说:“当今美国总统叫罗斯福,丁先生家中的这位师傅厨艺绝佳,他又姓罗,我看可以称他为厨界罗斯福。”众人拍掌叫绝,从此,“罗斯福”的雅号便流传开来。

频繁的宴席,使得罗国荣的厨艺也日趋精致,不过,二十多岁的罗国荣明白,厨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厨。

抗战伊始,时任国民党参议会议员的张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重庆小园住了一年半,张澜最爱罗国荣做的肝膏汤和蝴蝶海参。有时,罗国荣也会到张澜房间,征求对于菜品的意见。

“开水白菜”享有盛誉

1940年,此时已是声名远播的罗国荣,离开重庆,回到成都,开办了一家餐厅:颐之时,经营高档川菜。后来,他又在重庆开了分号。彼时,重庆变为陪都,重庆“颐之时”也成高级宴请的场所。

蒋介石就曾多次品尝罗国荣烹制的美味。根据罗国荣的徒弟、“国宝级烹饪大师”黄子云回忆,蒋介石的口味比较清淡,罗国荣给他做清蒸鳗鱼、开水白菜、贵妃鸡、蝴蝶海参等菜,蒋介石都很喜欢。

蒋介石非常喜欢吃鳗鱼,当年西南一带没有蒋介石爱吃的那种鳗鱼。后来有人常用飞机给蒋介石空运鳗鱼到重庆,每到此时,蒋介石就叫罗国荣到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官邸、林园官邸等处去烹制。每次他的菜肴都能让蒋介石满意,有一次,蒋介石还送罗国荣一桶“555”香烟,以示奖励。

颐之时开办之初,孔祥熙曾派人拿120元大洋,定了两桌席,孔祥熙吃得非常满意。第二天,孔祥熙又派人送来120元大洋,让他再做两桌,给蒋介石送过去。蒋介石自己留下一桌,另一桌送给了国民党元老、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林森吃后十分高兴,派人给罗国荣送来了一块他亲笔书写的“川菜圣手”横匾。

在这些美味中,罗国荣最为经典的菜肴“开水白菜”从未缺席。在重庆时,许多知名人士都品尝过这道美味。张大千称赞“开水白菜”是“川菜一绝”,白菜入口柔嫩化渣,“开水”鲜香爽口。张大千给出这样的评价:“淡雅中品真味,清白间显神韵”。

郭沫若在重庆时,也称赞罗国荣是“西南第一把手”。在他品尝“开水白菜”之后,即请罗国荣讲述成菜经过,听完后,郭沫若赞叹道:“简中见繁,寓繁于简,堪称极品。”

著名书法大家谢无量(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多次品尝罗国荣的菜品后,将“开水白菜”、“口蘑肝膏汤”以及“鸡皮冬笋汤”三道菜品,比作“三希堂”法帖中的三宗宝:《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以及《中秋帖》。

值得一提的是,出身贫寒的罗国荣,是个重情义、懂感恩的人。在后来辉煌的时候,他时刻不忘帮助过他的人。他对曾授艺于己的王海泉、黄绍清、黄敬临等人都极为敬重。对出钱供他办谢师宴的大哥,他也非常尊敬。罗国荣后来一直供养大哥的生活,上世纪五十年代罗国荣到了北京,他把大哥也带到了北京,照顾大哥的生活,直到大哥1962年去世。

国宴上赢得诸多精彩

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是为“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

毛泽东等人抵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宴招待。蒋介石知道毛泽东嗜辣,便特意在宴席上特意准备了几道辣菜。尽管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当晚的宴席是罗国荣主厨,作为“川菜圣手”的罗国荣,长期以来都是高层人物设宴时的首选。

蒋介石设宴招待毛泽东之后,国民党的重要人物相继举办宴席邀请毛泽东。根据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的夫人傅学文的回忆,在重庆期间,邵力子与张治中、张群等人就曾宴请毛泽东、周恩来他们,而那天宴席上的菜肴就是罗国荣烹制的。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对菜品赞不绝口,周恩来还用五个字夸赞罗国荣制作的蝴蝶海参:“薄匀软糯鲜”。

正是这段渊源,日后改变了罗国荣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厨师逐步成长为一代国宴大师。1954年,罗国荣被调至北京。最初,罗国荣被安排到中南海为毛主席服务,后来毛主席认为,这样一位优秀的厨师应该为更多的人服务,于是不久又将他调往北京饭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饭店是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饭店,更是承担外事服务以及重大活动的首要场所,很多国宴都在北京饭店举办,罗国荣也成为国宴的主厨之一。

罗国荣刚到北京饭店工作,就赶上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访华,周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国宴上精美的菜品,让尼赫鲁赞不绝口。在国宴后的另一顿便宴上,罗国荣又为尼赫鲁做了一道自己的拿手菜:蝴蝶海参。尼赫鲁在品尝这道菜之后,称赞它为美味的艺术品。

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我国以最高规格接待。两国领导人见面时候,毛主席说:在吃辣椒方面,我不如苏加诺总统。于是,在北京饭店举办的宴会上,罗国荣炒了一道川菜名品:宫保鸡丁。苏加诺特别喜欢,一会儿一盘菜就要见底儿了。这时,细心的周总理立刻派人通知厨房马上再做一份。正常情况下,一盘宫保鸡丁得用七八只鸡腿,现切根本来不及。幸运的是,罗国荣恰好多切出来一份鸡丁备用。于是三五分钟不到,又一份宫保鸡丁出锅,令苏加诺大为惊喜。宴会结束后,周总理亲自到厨房给罗国荣敬酒,并对罗国荣说道:“老罗,你今天的表现太好了!”

1959年新中国十周年大庆,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五千人的盛大宴会,招待80多个国家的宾客和国内各界知名人士。这么大规模的国宴,需要前台、后厨高度配合,不亚于一次战役。当时前台总指挥是宴会设计大师郑连福,后厨总指挥是罗国荣、范俊康和王兰,他们率领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二三百位烹饪高手,通力合作。由于组织得当、调度有方,这场空前盛大的国宴获得了圆满成功。周总理给工作人员敬酒时,拍着罗国荣说:“老罗,你不愧是个帅才!”

编辑:姜宝君

流程编辑吴越

●1982年,中日联合出版《中国名菜集锦》,荣乐园被选为川菜代表

●2013年,张元富开始恢复部分蓝派川菜,最终百年包席宴得以复现

●创办蓝光鉴川菜美学陈列馆,传播川菜文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红霞

5月3日傍晚7时,张元富换好雪白的厨师服,走进老朋友李安明所在的包间。

“五·一”假期,张元富都守在1911中国川菜体验中心(以下简称“川菜中心”)。不久前,蓝光鉴川菜美学陈列馆开馆,川菜中心也同步开业。

这其实是一个川菜寻根、回家的故事。

蓝派川菜的传奇

“凡是提到蓝光鉴的人,语气里都充满了敬意。”美食作家石光华称,蜀中厨师,近半数与荣派川菜有渊源。川菜大师彭子渝也说,川菜这株大树无论如何繁茂,落到根上,都不得不说到蓝光鉴和荣乐园。

1883年,蓝光鉴出生于成都,他是家中长子,下有兄弟二人,名为蓝光荣、蓝光壁。蓝氏三兄弟分工合作经营荣乐园,演绎了一段传奇。

由于家贫,蓝光鉴没有读多少书,13岁时就不得不开始谋生。一支新兴的专业厨师队伍,吸引了年少的蓝光鉴——晚清时,成都官员间流行家宴,清庭御厨、满族人关正兴创办了正兴园,将宫廷满汉全席改造为川版宴席,并组织厨师队伍上门去做菜,这种方式被称为“冷包席”。

蓝光鉴(左一)与成都知名记者、美食家车辐(中)。

关正兴一见蓝光鉴,就喜欢上了这个天姿聪颖的少年,上门收徒,并手把手地教他。蓝光鉴成长迅速,16岁即可单独上灶烹饪,曾领掌妙做百桌宴。之后正兴园因故濒临倒,蓝光鉴赋闲在家思谋生路,关正兴又找上门来,劝说蓝光鉴另立门庭干起来,不辜负自己的才干,也带着师兄弟们一起创业。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关正兴又说服了商人戚乐斋,出资300块大洋资助蓝光鉴。

于是,1911年底“荣乐园”诞生,在成都今天东风路内的兴隆庵开业,28岁的蓝光鉴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1933年,荣乐园迁至布后街一号,在此达到鼎盛时期——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前有庭院和花园,以及停车场。就餐楼是一幢两层小洋楼,底楼大厅可同步开席100桌。

此时的荣乐园,已从单纯的餐馆升级为文化艺术场所——包间里,四壁挂满名人字画,其中有唐伯虎、张大千等众多名家真迹,字画一周一换,可以一月不重样。餐桌、器皿非常讲究。荣乐园就餐楼后面是厨房,占地宽阔,高峰时事厨人员超过200人。每天清晨,荣乐园墩子上的剁肉声,很远都能听到。

蓝光鉴被后人尊为“现代川菜之父”,在于他一方面继承了正兴园集合流派的官府菜,一方面收集各地民间美食,不仅在当时餐馆规模最大,且在上世纪30年代推动守正融合系列创新,菜品花色达数百个,更加壮大了成都餐饮业繁荣,被称为“川菜正宗”。创制的300多道川菜,开创了川菜崭新的局面,形成了“以我为主,化为我用”的烹饪理念,时至今日都有极大的启示性。

当年四川劝业道总办周善培曾诗赞:成都百馆供宴客,正兴园为蓉之冠。治庖何止数千人,川味首推蓝光鉴。”“荣祖荣先四季色香调羹鼎,乐山乐水八珍美味协阴阳。”这是1980年美国纽约荣乐园的名联,也是后世对荣乐园美食主张的解读。

张元富遁隐再出山

4月27日晚,张元富在川菜中心的大师工作室忙碌到很晚。翌日,蓝光鉴川菜美学陈列馆就要揭牌,川菜界的前辈、同行、文化人等都将受邀见证这一时刻。筹建三年,张元富心怀忐忑:业内人士怎么看?能不能得到前辈的认同?

少时学厨、青年创业、盛年扛鼎、晚年从教,蓝光鉴被喻为“百年难得一见的烹饪奇才”。这样的蓝光鉴,成为张元富一生的追求目标。

“他是个菜痴”“川菜振兴,他走哪儿说哪儿”……虽已年逾花甲,外界说起张元富,仍觉他有满满少年气,“美食加美器,我这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为川菜复兴,一边呼吁一边实践一边力推,全心全意。

张元富制作的蓝派川菜。

“我是成都厨师中首个开奔驰的。”张元富说,因为他在干厨师的同时,开了自己的沙发家俱厂。他是成都人,在部队里干过一年多炊事员,复员后被分配到一所职业学校当厨师。

从1983年至1989年,是张元富厨师兼家俱厂老板的岁月,从最牛的本田145摩托到最早的奔驰轿车,他是最先富起来的潮头人物。30岁时,张元富选择了当职业厨师,他觉得自己属于专注型人格,走专业化道路比较适合,此后在多家餐饮名店干过。在此期间,他拜中国元老级川菜大师、荣乐园第二代传人王开发为师,开始继承和研习蓝派川菜。

张元富

1999年前后,张元富在业内“失踪”了3年,呆在双流的工作室研发、制作各种餐具。“蓝光鉴时代,川菜就非常讲究美食美器相配,不能让先祖们的文化被淹没了。”张元富遁隐江湖。此番川菜中心开业,张元富特别设计了全套漆器餐具,赢得了许多掌声。

2013年,张元富与合作伙伴开了一家餐厅,恢复部分蓝派川菜,获得了食客认可,生意一直红火。2017年,张元富与王开发一起,创办了包席馆松云泽,复原荣乐园的宴席制式、流程、技艺,获得美食大家蔡澜的高度赞扬,以及包括“黑珍珠”在内的多项业界大奖。之后张元富又恢复川菜小煎小炒、急火短炒的烹饪技法。川菜中心是松云泽的成熟版、高级版,百年包席宴在这里全面复现。

蓝家后人品到“蓝家菜”

这是蓝光鉴后人非常郑重的交付。在此之前,蓝家后人开过几轮家庭会议,讨论是否同意开馆、是否将祖父的物品移交——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蓝家后人无一人从事餐饮行业。

蓝雨田与张元富相识,缘于一个神奇的缘份。

2019年5月,蓝雨田的母亲迎来102岁高寿。怎么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呢?蓝雨田想到了“松云泽”,这家对外打出荣派川菜包席馆的餐厅的名字,已经在蓝雨田一家人耳畔响了两年。

1948年,蓝光鉴关闭了荣乐园,厨师四散。1956年公私合营时划给了成都市饮食公司所有,至今都是国有品牌。1982年,中日联合出版《中国名菜集锦》,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列入其中,声名远播的荣乐园被选为川菜代表。张元富的师父、中国川菜大师王开发参与了《中国名菜集锦》所选13道荣乐园菜品的烹制。

此后,荣乐园随着川菜兴衰,开了关,关了又开,开了再关,历经两度波折,终因不敌时代变迁、口味变幻、人才缺失等因素,2004年彻底告别,淹没在于时代的浪潮中。

蓝雨田说,松云泽的出现,让他们欣喜、意外。通过朋友联络,其母生日这天,蓝雨田和从澳洲赶回的大姐蓝小慧一道,陪着母亲走进了松云泽。

坛子肉、苕菜狮子头……那天午宴的菜品,都是荣乐园菜单上出现过的,也是蓝家人熟悉的。“我母亲特别高兴,觉得很亲切,依稀看到了荣乐园的影子。”蓝雨田庆幸做了那个决定。

蓝家人的认可,让张元富分外高兴。他和蓝雨田也因此走得近起来,他对烹饪技艺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打动了蓝家后人。

“不要让大麻大辣把川菜的路带歪了!”“川菜以清鲜见长,以麻辣著称,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只见麻辣不见清鲜,丢了川菜的本源。”张元富说,这是他做川菜的根本。

蔡澜与张元富“过招”

当服务员端上一份腊肉时,蔡澜觉得不错,张元富说:“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腊肉,用最好的五花肉做的,留得不多了,我送您一块品尝一下”,他又把自己制作、酿造10年的一罐豆瓣酱送给了蔡澜先生。

张元富展示川菜器具。

当晚,宾主尽欢。当邻桌的助手报告蔡澜先生第二天的安排时,说到午餐的地点,蔡澜毫不迟疑地手指向下,重重地点一点,意即“就在这里”。同时,蔡澜向张元富提出了几个小的愿望,希望能在第二天的餐桌上得到满足:一个是再来一份由张元富亲手炒的回锅肉,一个是加上当年张大师首创、卖到爆棚的两道菜“荞面拌拐肉”和“脆皮粉蒸肉”。

蔡澜走后,张元富忙碌起来。迟到8年的会面,让他为老先生对美食的精到见解折服,也让他感受到“被懂得”的喜悦。他取出了4月份在宜宾竹海亲自采摘的竹荪最嫩的部分,试做了一次“香荪肝膏汤”,又备足料第二天烹制两份,做了个“双保险”。荞面急切之间得不到,他就用凉面代替试做,口感还不错!

5月21日再聚,刚见面蔡澜就告诉张元富:“我昨晚回到宾馆,把你送我的豆瓣酱打开偷偷地尝了一口,味道很好!我想你能不能再送我一罐,我吃完饭以后带走。”蔡的直率、纯真打动了张元富,能让名满天下的美食家留恋的东西,一定是他真正喜欢的。

那天的午餐,堪称一次绝技与佳评的一流碰撞,精心制作的每一道菜肴,都经由蔡澜先生的胃感动到他的心,“全程都是笑着的,边品尝边很开心、知足地笑着”,张元富也感到知足。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主角名片

张元富,1958年生,成都“厨痴”,蓝派川菜第三代传人,2002年由中国烹饪协会在人民大会堂授予“中国烹饪大师”称号。他致力于弘扬川菜文化,痴迷川菜菜品及器具创制,创办“蓝光鉴川菜美学陈列馆”和“1911中国川菜体验中心”,全面呈现现代川菜形成、延展、复变多维度信息,推动当代川菜文化交流、厨政研发、菜品创新与体验等,成为传统川菜走向现代的崭新平台。

THE END
1.浅析延安品牌的时代基因卷烟品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见证者,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更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其中,不少卷烟品牌以其独特的“红色基因”——即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情感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成为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诸如“延安、古田、西柏坡、遵义”等。时至今日,这些品牌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顺应时代http://www.etmoc.com/Firms/Prodlist?Id=47434
2.烟草厅·现代展厅SSPUJSW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荣获中国烤烟种植核心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国烟叶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首批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试点县、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等称号。 1.百年浓香 2.现代烟草 3.领导关怀 4.珍贵记忆 5.烟草文化 6.美好未来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7c86cbd0102yolk.html
3.黄品汇:打造最具特色的黄鹤楼烟草专营店,品味良好烟草,分享烟草文化黄品汇,一家以黄鹤楼为主题的烟草专营店,致力于打造最具特色的烟草零售体验,我们以品味良好烟草、分享烟草文化为核心价值,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烟草产品和贴心的服务。 黄品汇的特色 1、独特的黄鹤楼文化氛围:我们的店铺设计独具匠心,融入了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元素,为顾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您可以感受到黄鹤楼的韵味,品味http://cygfzcl.com/post/9933.html
4.“云”话清廉曲靖市老城廉洁文化街之曲靖老城民俗文化展览馆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 预约电话:0874-3129286 简介:曲靖老城民俗文化展览馆暨曲靖地方党史展览馆是麒麟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共分为四个部分:曲靖地方党史馆、麒麟区寥廓街道清廉文化主题展厅、民间老物件展厅、麒麟区清廉文化馆。 资料来源:曲靖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https://yn.yunnan.cn/system/2024/12/03/033323023.shtml
5.冬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脉华章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4多次强调,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届常会上通过评审”中国申报的19等,韩静雯。 2024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刘大彬5月,培养好传承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https://bbs.9you.com/forum-239-50.html?modwap=viewthread&tid=231101
6.兰州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游玩攻略简介,兰州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北依黄河北岸的九州山,面对滔滔东去的黄河,在故金城关遗址上改扩建而成。陈列馆是一座“工”字型的仿明清建筑,毗邻中国秦腔博物馆和正在修建中的兰州彩陶博物馆。 陈列馆采用了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多视觉、全方位地呈现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陈列馆包括序厅、展https://you.ctrip.com/sight/lanzhou231/121607.html
7.泉州“海丝文化”游学指南泉州海交馆是我国唯一反映航海交通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它辟有“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泉州与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舟船世界”“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固定陈列及2个预约开放展览——“庄亨岱藏品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其中陈列着不少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除了一艘迄今国内http://www.hssczl.net/2018-03/08/content_5387220_0.htm
8.石景山区博物馆《石景山区历史文化展》一、博物馆简介 石景山区博物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内四至六层,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于2021年5月起对外开放,馆藏文物15000余件。 石景山区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修复、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形成固定陈列、专题陈列及临时性展览的陈列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石景山区作为“首都城市西大门”在北https://www.douban.com/note/858814032/
9.《双槐文学》(235795)邓晓明散文作品选北京头条作者简介 邓晓明,1956年出生,江西南昌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气象志》主编,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西邓小平文化研究会会长(手机及微信号13607065937) 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 邓晓明散文作品选 古风·癸卯端阳感怀 邓晓明 癸卯端阳京郊度, 无河无水无龙舟。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210880.html
10.漫谈周营庙会再者,周营是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诞生地,又是孙伯龙、邵剑秋和孙振华三位支队首长的家乡,可在镇驻地建立运河支队纪念碑和史料陈列馆等红色旅游点,供人们参观;使人们在赶会购物的同时,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文中图片除注名外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华敬然,1939年生,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三村人,地质工程师。退休后合著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13/23/72865551_1026391952.shtml
11.民俗博物馆布展方案(通用8篇)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从立项开始,每一个环节都备受瞩目。社会心理期待新馆在外形设计和内部功能上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陈列展览筹展领导小组发动全馆力量,几易其稿,编写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陈列展览概念性设计策划书(讨论稿)》。广东省博物馆于今天特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iuyn340.html
12.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从屈辱到自强——中英《南京条约》史实展陈列馆的宣教工作为纪念馆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和亮点。利用节庆纪念日,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坚持每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7·11航海日主题活动” “八·二九爱国主义文化周” 等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受到孩子及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与一致好评,也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该馆于2009https://www.meipian.cn/4zzbfm05
13.区之艺术公园丨澳门大三巴丨妈祖庙丨渔人码头丨回归贺礼陈列馆★ 第一天 香港黃大仙祠、西九文化区之艺术公园、酒楼用中餐、本地药店自由活动(约45分钟)、香港钟楼星光大道、香港DFS(约60分钟)、会展中心、太平山顶、天星小轮、及维港夜景,晚餐自理。★ 第二天 澳门大三巴、妈祖庙、渔人码头、回归贺礼陈列馆、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午餐、澳门银行运财银钻。 行程介绍 DAY 1 https://www.gdcts.com/product/line/detail/id/18126
14.“广州”烟标烟草文化中国广州卷烟一厂(今广州卷烟厂)曾生产“广州”牌过滤嘴香烟,烤烟型,焦油含量中。该烟标上的“广州”二字,属于行书字体,潇洒飘逸,行云流水,富有美感,韵味十足。该烟标上的广东贸易中心“出口产品陈列馆”图案,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充分反映了广东商贸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成就,令人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wh/6503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