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鲜为人知的红色圣地白果树湾资料图片同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大悟县,其知名度远不如相邻的红安县、麻城市。
大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宣化店和白果树湾为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1930年4月16日,宣化店陈家河苏区赤卫队员缴获了国民党军队一架德国“容克式”高级教练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
1931年春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取得了双桥镇大捷,活捉了国民党第34师师长岳维峻。
1931年县境先后建立了罗山(今宣化店镇)、陂孝北(今新城镇魏家大湾)、河口(今河口镇,称五一市)三个县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党第五战区重要前沿基地之一,境内组建了罗礼县、罗礼应县、黄礼县、礼南县四个抗日民主政府(尚存旧址),同时,中共鄂豫边区党委,鄂豫边区行署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机关移驻芳畈白果树湾一带,驻扎长达五年之久,形成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今白果树湾一带革命旧址群保存完好,主要有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五师军政首长住处,司令部作战处、情报处、秘书处、参谋处、军需处、医务务、经济处、政治部、联络部、锄奸部、组织部、宣传部、鄂豫边区行政公署、五师党委办公室、十三旅旅部、抗大十分校、整风班、边区银行、卷烟厂、造纸厂、练兵场、七七报社、国际招待所、航空情报站以及宋斌烈士墓、大山寺保卫战等28处革命旧址。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移驻宣化店。
中共中央先后派董必武,周恩来到宣化店慰问、视察并与美蒋代表谈判。
1946年6月26日,中原部队在国民党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下突围成功,在宣化店地区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
一年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宣化店革命旧址群主要有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大会场旧址、民主建国大学旧址、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地陈家河等景点。
据统计,大悟县有革命纪念地4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和中原军区旧址),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走出了37位共和国将军,存留有故居13处,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纪念碑多达7座。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十大革命烈士陵园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景区。
一.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群宣化店镇据清乾隆十一年《罗山县志》载:古称仙花点,以仙花山得名,后演绎今名。
清已成集。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党第五战区重要前沿基地之一,礼山、黄陂、孝感三县县政府一度移驻于此,1946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移驻宣化店。
是国共内战的起点,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就发生在这里。
旧址群占地面积2301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平方米。
主要景点有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大会场、中原军区首长宿舍旧址、醉仙楼、东风庵、民主建国大学旧址、陈家河飞机、清代巡宫、八字沟古建筑群等景点。
中原军区旧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宣化店镇南端,原为宣化店商会公寓,系清代建筑。
旧址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三厅两院。
前厅和中厅各为面阔5间,后厅为面阔4间,进深均为2间,前院左右两侧各有厢房,后院左右两侧各有厢房2间,中厅和后厅格扇门窗上均有人物花鸟浮雕,形象生动。
旧址占地面积586平方米,建筑面积403平方米。
1976年修复,建有纪念馆。
为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边区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45年10月24日,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豫西部队与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在桐柏山会师组成中原军区,同时组建了中共中央中原局。
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治委员,王树声为副司令员,王震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6年1月中旬中原部队恪守《停战协定》,转移至光山、罗山、新县、礼山一带,休整待命。
中原军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中原局移驻于此,董必武曾来此慰问中原区军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与美蒋谈判旧址旧址为“湖北会馆”。
会馆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70年,一说1821年),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平方米。
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二进五间,左右厢房三间,中在花园。
1946年5月8日,周恩来同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与美国代表白鲁德、国民政府代表徐永昌的代理人王天鸣(时任武汉行辕副参谋长)在这里进行谈判,商讨和平问题;其后中原部队在这里展开“中原突围”战役,打想全国解放战争第一枪。
1975年修复,今会馆建成革命纪念地。
中原军区首长旧居位于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南60米。
该建筑坐东向西,两进一天井,面阔三间,深进二间,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中原军区大会场位于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南80米,坐东向西,是清未商家所建,系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两进一天井,面阔五间。
旧址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
李先念将军旧居在军区大会场的左侧,两进一天井,面阔三间。
醉仙楼旧址位于宣化店南街。
1929年7月,共产党员郑新民等以筹集学校经费为名,接受士绅开办的“五美园”酒馆,改称“醉仙楼”,设立党的秘密联络站和武装起义的指挥机关。
遗址为青砖瓦房铺面,天井青石铺砌,左方有板梯通向大楼正厅。
1978年修复。
1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宣化店镇南银山顶,1979年兴建,1981年4月竣工。
碑高20.7米。
正面有王震题写碑名:“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有徐向前题词:“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据统计,宣化店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1947人。
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村白果树湾,距县城21千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将原新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7个师,以李先念率领的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
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师参谋长,任质斌任师政治部主任。
全师共15000余人。
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期间,对日伪军的战斗达1260余次,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
至1945年,创建了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达30万平方千米,队伍由最初的160人发展到5万余人。
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2.03平方米。
房屋大都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民居。
其中五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塆南大屋。
房屋为砖木结构,大小5间,面积约300平方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其中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为国家3A景区。
主要景点有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群(五师军政首长住处、作战处、秘书处、参谋处、军需处、医务处、经济处、管理处)、五师政治部旧址群(联络部、组织部、宣传部、锄奸部)、《七七报》社、抗大第十分校、鄂豫边区党委办公室、鄂豫边区行政公署、鄂豫边区党校、五师13旅旅部、大山寺保卫战战场遗址和烈士纪念牌、三五九旅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地、蒋家楼子会址、礼南县政府、边区建设银行第二印钞厂、边区消费合作社、造纸厂、卷烟厂、毛巾厂、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情报站、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第五支部、宋斌烈士墓、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等。
鄂豫边区党委位于芳畈镇白果树湾村盛家湾。
1942年由白兆山迁于此。
区党委书记郑位三(因病未到职),陈少敏任副书记(代理书记)。
1943年1月,在大悟县“蒋家楼子会议”上,中央决定李先念任鄂豫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任副书记。
鄂豫边区行政公署位于大悟山村徐家湾。
1941年4月1日,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在京山向家冲成立。
5月从京山迁于此,主席许子威。
鄂豫边区党校位于滚河村新屋畈。
1940年7月成立,由边区组织部长杨学诚兼任校长(后夏忠武兼任)。
1942年,鄂豫边区党校迁至大悟山滚河村新屋畈。
党校共举办9期27个班,培训干部1000余人。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位于白果树湾村未来庵,并在该村兴办建设银行第二印钞厂。
1941年4月,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建立,行长左仲修。
5月,边区建设银行随鄂豫边区行政公署迁至大悟山;1945年又迁到白云魏家湾。
先后建立第一、第二、第三印钞厂和襄南、黄冈等分行。
1941年,发行边币面额有1元、2元、3元、5元、10元等5种。
1942年3月,第二印钞厂曾奉命增印了100元、500元、1000元等大面值边币。
1945年第二印钞厂随军转移到河南四望山。
五师13旅旅部位于白果树湾村北部的陈家湾。
旧址原系陈氏祠堂,属晚清建筑,五间两重,面积460平方米。
1944年2至8月,国民党第30军第51师、189师及鄂东第4游击纵队曾3次进攻,遭驻此13旅周志坚部反击,先后歼敌1600余人,自身伤亡400余人,史称“大山寺保卫战”。
1977年修建了大山寺保卫战烈士纪念碑。
该碑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
碑高15.7米,方形座三层,最下边长8.2米。
碑文由李先念题写,正面碑文为“大山寺保卫战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宋斌烈士墓位于芳畈镇白果树湾前山苍松翠柏之中。
宋斌,四川阆中人,中共党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作战科科长。
1944年5月在大山寺保卫战中牺牲,时年28岁。
三五九旅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地位于白果树湾村北部的陈家湾。
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遣359旅主力,并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南下抗日。
王震任支队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下辖6个大队,共约5000人。
1945年1月27日,南下支队进抵夏家河。
29日两军及当地群众共1.3万余人,在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驻地陈家湾举行欢庆大会。
翌日,南下支队司令部及直属机关移驻白果树湾。
南下支队在大悟山区休整17天后,于2月14日,继续南征。
蒋家楼子会址位于白果树湾以北7华里。
1943年2月,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史称“蒋家楼子会议”。
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任命李先念为边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和政治委员的决定。
礼南县民主政府位于大悟山村南冲蔡家畈。
1940年4月底,鄂豫边区党委成立礼南工作团,在叶家冲成立党支部。
1941年4月,中共礼南县委和礼南抗日民主县政府成立,杨子明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1942年至1944年期间县政府先后驻大悟山南冲上、下徐家湾、蔡家畈,1945年春迁至麻沟。
1946年1月撤消,并入礼山县。
《七七报》社位于白果树湾村车家田。
占地面积约383平方米。
1939年7月7日,《七七报》由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在湖北京山八字门创办。
报名由区党委书记陈少敏提议,陶铸题写报头,李苍江任主编。
1939年11月,撤销鄂中区党委组建豫鄂边区党委组成,《七七报》成为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报。
1942年7月,报社及印刷厂随豫鄂边区党委迁于此地,至1945年9月上旬撤离大悟山,迁移至四望山。
期间共发行373期。
1946年1月14日,中原局决定将《七七报》改版为《七七日报》。
《七七日报》报社旧址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大堰村后孙家湾。
日人反战同盟第五支部位于白果树湾村王冲八个门楼。
旧址面阔三间,砖木结构,两重一进,面积383平方米。
1941年11月,鄂豫边区成立了以坂谷义次郎为支队长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第五支部。
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情报站位于白果树湾村泉水庵茶场。
也称“国际招待所”。
旧址坐北朝南,面阔四间,两重一进,石木结构,中有一长方形天井,两边各一厢房,面积283平方米。
1944年5月,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在边区设立联络组。
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陈纳德将军派欧高士、包德胜带电台一部来大悟山抗日根据地泉水庵设立情报站。
抗大十分校位于大悟山村麻沟。
旧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积129平方米。
1941年10月,经新四军军部批准,新四军第五师在原随营学校和师政治部干部训练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由李先念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1942年2月15日,在随县洛阳店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不久迁来大悟山麻沟。
李先念任校长、郑绍文任副校长、邝林任教育长。
期间,分校先后给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输送了5000多名军政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
1943年,抗大十分校迁往小悟的阳家燕窝(今属孝昌县)。
新四军第五师卷烟厂位于大悟山村上徐家湾。
于1943建立,初名为“大大烟厂”,后改为“抗大烟厂”。
烟厂下设3分厂,厂址分设大悟山艾家塆、上徐家湾、徐氏祠堂。
曾生产出“女将军”牌、“三三”牌、双鱼牌、木兰山牌等香烟。
新四军第五师毛巾厂位于大悟山村下徐家湾,成立于1943年,有厂房5间,木织机8台,每台织机日产毛巾20条,仅供五师部队使用。
造纸厂位于大悟山村吴家河口。
1943年夏在大悟山吴家河口建立,厂长黃家宽。
1944年,该厂迁移黃陂县李家冲东岳庙。
鄂豫边区消费合作社位于大悟山村东冲下李家湾,1943年成立,现旧址已被毁,仅存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