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自我评价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成为驾驭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课前反思评价,课中反思评价,课后反思评价
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等内容。课中反思十分重要,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通过各种手段检查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反馈后迅速作出判断,作出调整。有的教师上课不管学生反应如何,只管讲自己的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课后反思
三、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自我评价习惯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撰写教学后记,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4.通过观摩与交流,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虚心向同行学习,通过与同一题材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对自我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在上完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同课题的录像课资料来观看、剖析,然后与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作比较、找差距,通过不断地切磋、琢磨,最后完成总结经验、获取教训、不断完善的反思性过程,达成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反思的理想境界。?也可以主动去听教研组中其他教师上这同一课题的课,然后进行参照对比,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优化,对双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观地加以分析,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和老师开展讨论、交流、沟通,切忌固执,要虚心、耐心、诚心。特别是针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谈得深刻、彻底,决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应作为自我评价的一个重点来看待,要死抓不放,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才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5.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自我评价渠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对自我的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有效度,反映出作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双方的参与态势和互动效果。所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评价表的反映情况来作出分析、评价、反思。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评价中呈现的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间接地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感受,可间接地来审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对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反思,以便能更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自我评价策略。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教师自我评价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困难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促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将面临新的困惑和不适应,也将出现新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自我能够客观评价和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改进教学。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困难进行自我评价
一、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困难的自我评价思路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之前,根据自身特点,自我评价出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在备课中有针对性地准备应对措施,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困难时会更从容和镇定。若在教学后能再次评价和分析这些困难和解决困难的策略,将有利于持续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带给我们的一个新的工作思路。
1.明确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困难进行自我评价的目的和目标。对困难进行自我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可以使教师对工作有心理准备,在面对困难时从容或减少一些难度。明确对困难进行自我评价的目的可以使评价工作更具有方向性,更有利于达成一定的目标。
2.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自我评价和分析。利用资料,参考其他教师对困难的分析和描述,结合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思想,以及自身的学科及个性特征,自我分析评价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这个过程本身能逐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3.研究解决主要困难的应对策略并开展教学实践。在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文献资料,有选择地仔细研究主要困难的成因,并设计和改进教育教学策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开展教学实践,积累经验,总结归纳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果。
4.再评价和再分析。再次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改进策略,反思已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寻找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同时,寻找差距与不足,制订改进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就已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
二、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困难的自我评价项目参考
教师在对困难进行自我评价中可以参照一些自我评价项目,笔者试图参考巴班斯基在20世纪的研究结果,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设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困难的自我评价项目,并将项目填入评价表中,评价表包含教师感到困难,项目及对困难程度的评价两大项,从而提高自我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1.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方面感到困难的项目。新课程理念的领会和新大纲及教科书内容的掌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教育工作的规划;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课题的规划;每节课的规划有重点达成的目标;课堂上各种教学形式的合理协调利用;维持学生整节课上认真积极地工作,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可能性,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保证教学的发展,具有诚恳、开放、民主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不确定因素的把握;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需要;在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中给予帮助,使之形成一般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方面感到困难的项目。阐明学生可接受教育的水平;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以个别方式对待学生;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阐明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错误和困难;阐明学业不良的典型原因;对学生知识、技能、技巧的考核和评定;帮助学生评价学习行为的特点(发现问题能力、自学和向他人学习、培养自我意识、表达自我观点等;帮助学生评价学习过程的意志品质(自控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精神、创造精神等);帮助学生通过评价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等。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就评价的主体而言,自我评价要求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等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它首先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平、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能可能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以自我批评、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到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社会性就会得到促进。”
教师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而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学生,则首先必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教师。而我们的评价中,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是复杂多样的,尤其涉及到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等教育教学观念的评价,用他评的方法,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而自我评价,作为教师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过程,对于自己的观念更新来说,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途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
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教师同行的评价,它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被评价教师自己的认同、内化,最后才起到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
在教师自我评价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来说,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人,为教师创设想自评、愿意自评、会自评的环境和条件。可以根据教师自我评价的特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和进入角色,有助于弘扬民主气氛,增强教师的主翁意识,密切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提高教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有效性。有时候,仅仅根据学生、学生家长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正。课堂听课获得的信息又往往是局部的。在这种情况下,向评价对象提供“自我画像”的评价机会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提醒自己的责任范围,也可以评价本人目标的达到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和知识的增长程度。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可以要求评价对象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从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阐明存在的优缺点,供学校领导讨论、分析和评价,也可以要求评价对象填写调查表、多项选择表或问卷表。
为了帮助评价对象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扩大评价对象的思路、明确评价范围、保证教师评价的系统性,可以事先向评价对象提供参考提纲,这样自我评价的效果就会更好。英国的男女助理教师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教师自我评价过程中务必注意两点: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由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英美等国家兴起,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1]该模式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以自我为资源,在反思中成长。自此,如何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大学外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及专业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所提出的“反省性思维”,但这一概念正式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还得益于美国学者萧恩[2]。萧恩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自萧恩首先提出“反思性实践”的概念以来,众多研究者从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对象、过程模式、反思策略、反思型教师培训、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能有助于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受其影响,“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热点从外语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对外语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教学能力习得等方面的研究,即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这将研究者的注意力转向注重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在这些研究者中,值得一提的是华莱士(Wallace)[3],他提出了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核心理论基础,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另外,理查兹(Richards)[4]指出,有效的教学由于涉及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因而不可能直接得到传授,教师必须通过批判性反思,才能生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假设。
近年来,外语教学与研究界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中国也有所增加,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还处于“自上而下”的模式。此外,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大多围绕外语教师应该拥有的显性知识与专业素质培训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而对隐性知识与专业素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够,没有充分注意到我国外语教师专业成长实质上是一个长期、渐进和阶段性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外语教师自身不断探索并实施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5]。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已从反思性教学的特点、条件、实践、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思辩色彩重,定性研究多;实验和应用研究少,高水平的实验、应用研究更少;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多,但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研究成果少。反思性教学之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不言而
[收稿日期]2013-09-12;[修回日期]2013-1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外语教师合作反思型自主发展模式研究”(XJK013CGD059);湖南省教育教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例研究”(湘教通【2013】223号)
[作者简介]彭晓娥(1973-),女,湖南洞口人,湖南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喻,但大学外语教师的反思意识及反思实践情况到底如何?反思性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调查,并试图为大学外语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在前人研究以及本研究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复杂性,部分工具的研制和调研过程会体现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有机结合。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的形式为问卷调查,调查表的设计根据布鲁克菲尔得(Brookfield)[7]提出的反思性教学的四个视角,具体包括:自我反思提供的视角、学生和家长提供的视角、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提供的视角、教育文献提供的视角。定性研究为半结构性的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用录音笔录下并转写。
(二)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四所高校的180名外语教师。其中,性别结构符合大学英语教师的特点,女性占多数,136人,男性占极少数,仅44人;就教龄而言,88人长达10年,92人低于10年。另外,选择了4名教师参与深度访谈。
(三)数据收集及过程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情况
自我学生文献同事
自我视角PearsonCorrelation1.276**.481**.253*
Sig.(2-tailed)(显著性)..007.000.018
N(人数)180180180180
学生视角PearsonCorrelation.276**1.431**.007
Sig.(2-tailed)(显著性).007..000.922
文献视角PearsonCorrelation.481**.431**1-.001
Sig.(2-tailed)(显著性).000.000..970
同事视角PearsonCorrelation.253*.008-.0011
Sig.(2-tailed)(显著性).018.922.970.
2.大学外语教师自我反思的情况
表2大学外语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反思、
文献反思及同事反思的情况
选项A(N/%)B(N/%)C(N/%)D(N/%)
自我反思180/33.3228/42.2112/20.820/3.7
学生反思154/21.4351/48.8162/22.553/7.4
文献反思40/11.1139/37.1191/27.986/23.9
同事反思333/26.4411/32.6383/30.4133/10.6
(二)反思性教学与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
表3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1051/28.380/44.439/21.710/5.6
1734/18.990/5047/26.19/5
2130/16.7110/61.138/21.12/1.1
2221/11.713/7.28/4.44/2.2
表中10为在教学中能否注意在教育者、学习者、指导者、研究者等不同角色中进行转换;17为是否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把教学体会撰写成科研论文;21为最近三年中发表的论文数;22为曾得过的教学及科研奖励。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注意到不同角色的转换,认为外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更应是终身的学习者、研究者,只有立足课堂,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并在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着手研究,才能真正把课上好。也只有这样,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然而,80%左右的教师不能或很少注意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这些人中,一些是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一些有这种意识,但是缺乏理论指导,不知如何转换;70%左右的教师不能把教学体会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撰写成科研论文,不知道怎样做科研,把科研与教学脱离,认为自己的科研不好是因为课太多。在最近三年中公开三篇以上的只占20%左右,16.7%的教师近三年都没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只有11.7%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获得过教学奖,7.2%的教师获得过学术论文奖,4.4%的教师获得过优秀教师奖,仅2.2%的教师获得过其中两个以上的奖励。
2.反思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三)反思性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
在对四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人成才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践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我教育,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教师的学习观与发展观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很好地沟通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其创新能力。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培养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推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培养其创新精神。[8]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学外语教师的反思意识淡薄。这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及自省(self-observation)意识不强。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不能通过四个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学反思仅仅看成是经验的总结,不能上升到“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面。其次,即使有少数的教师有反思的实践,但他们的反思缺乏合作性。实质上,反思不只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和公共性的活动。虽然反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个体自我的内部活动过程,但是如果反思缺少了交流的平台,结果就会阻碍教师个人化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再次,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缺乏批判性。对于教师而言,反思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做到这一点,反思者要如杜威所说,即在反思性教学行为中具备三种心态:开放态度、责任感和执著精神。第二,教师要与同事建立起批判性合作关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构建、审视和回顾,同时也要经常对同事的言行持有积极、健康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因此,我们建议大学外语教师践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而言,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组成: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5]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外语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及学习与发展观提升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自我教育,增强大学外语教师的学习与发展观。反思性教学沟通了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增强了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外语教学观。
参考文献:
[1]RodEllis.Instructe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learningintheclassroom[M].Oxford,OX,UK;Cambridge,Mass.,USAB.Blackwell,1990.
[2]Schon,D.A.ThereflectivePractitioner:howprofessionalsthinkinaction[M].NewYork:BasicBooks,1983.
[3]Wallace,M.J.TrainingForeignLanguageTeachers:Areflective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4]Richards,J.C,Lochkart,C.ReflectiveteachinginsecondLanguageClassroom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5]吴一安.有效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1.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5.036
AnEmpirical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ownshipPrimarySchoolTeacherSelfEducationandCreativeTeachingBehavior
SHENGAng
(DepartmentofAppliedPsychology,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relationshipbetweenselfeducationandcreativeteachingbehavioroftownshipprimaryschoolteachers,mainlyusingthemethodofquestionnaire,thetownshipprimaryschoolteacherswereconductedaquestionnairesurvey.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dataanalysis,drawthefollowingconclusions:1,townshipprimaryschoolteacherscreativeteachingbehavioroverallhigherscore,scoreofeachdimensioninturnfromhightolowinordertoencourageflexibility,motivation,evaluation,learningstyleinstructionview.Ahighscoreof2,theTownshipPrimarySchoolTeachers'selfeducationlevelonthewhole,thedimensionscoresfromhightolowisselfregulating,selfconfidence,selfreflection.Eachdimensionandthecreativeteachingbehavior,teacher'sselfeducation3dimensionsofcorrelation.
Keywordstownshipprimaryschoolteachers;selfeducation;creativeteachingbehavior
1问题提出
教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①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目前占主体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有所欠缺。以往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创造力教学行为却严重滞后于创造力培养观。②那么,除了创造力培养观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之外,还有什么对创造性教学行为有影响呢?目前,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学生的创造性是由自己决定的,与老师的关系可能不大。另一种解释认为问题出自教师本身,认为教师没有将创造力培养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③本研究认为,教师本身是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自我教育指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改造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④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正向预测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⑤那么,教师的自我教育又是怎样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此外,以往研究发现,乡镇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各维度上得分都低于城市教师。⑥这充分说明乡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提高更加迫切,因此,本文首先将视角放在了乡镇小学教师上。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湖南两地的小学教师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03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3份。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⑦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CreativityFosteringTeacherIndex),是用来测量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量表。本研究采用张景焕等人在2008年编制修订的评价量表对小学教师进行施测。该量表由28个项目组成,分为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观点评价和鼓励变通4个维度。
(2)教师的自我教育量表。⑧本研究采用的自我教育量表是刘晓月在其硕士论文中编写的量表,她根据教师自我教育的理论框架编写了教师自我教育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自省、自信和自控3个维度。经检验:自我教育量表的总问卷、自省、自信、自控的Alpha系数分别为0.848,0.738,0.719,0.730,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2.2.2数据统计
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乡镇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现状
表1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现状
注:为了比较的方便,维度得分用各维度总分除以各自题项数。
首先考察被试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总体情况。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总分的平均分为4.24,标准差为0.42。在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观点评价和鼓励变通4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分别为4.18、4.20、4.19和4.24。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鼓励变通、动机激发、观点评价与学习方式指导。
3.2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现况
表2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的现状
考察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的量表总分的平均分为3.39,标准差为0.51。在自我反省、自信、自我调控3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分别为3.75、4.00、4.01。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调控、自信、自我反省。
4讨论
此外,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状况较好,其中,自我调控能力较好、教师的自信情况次之、自我反省能力再次之。以往有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状况较好。⑩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的平均分较我们的数据低,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教师学历更高,素质较高,他们有能力、有意识会主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此外,他们尤其注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这与以往研究一致。教师的自信水平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地位的提升,再加上他们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使得他们的自信水平较以前有所进步。在本次研究中教师的自我反省能力最低,这可能是因为乡镇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严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往往比城市中的教师低,因而他们不愿意做自我反省。
结果表明,教师自我反省水平显著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教师的自我反省水平指的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经历的思考和反省。有研究表明,反思程度更高的教师比反思程度较低的教师更加努力,主要表现为更加喜欢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来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不拘泥于之前学过的教学范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的调整,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等,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
教师的自控能力,是教师支配与控制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作为教师自控能力之一的教学监控能力对创造性教学行为都有正向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出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原因是拥有较高自我调控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之前,他们总会对自己的课堂做一个规划,但是任何的课堂规则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出乎意外的行为,例如:学生提出了老师不曾想过的问题。那么具有较高自控能力的教师会不断对课堂规则进行及时的修正,能够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乡镇小学教师的自信能力显著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信能力指的是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出现本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其一:自信感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影响力有积极的自我信念,对教学目标设定较高,采取较为复杂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精神饱满,增强了教学的能动性。其二:自信感高的老师本身就是对学生有一种榜样力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自然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而教师又恰当地给学生以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有所提高。
5结论
注释
①蒋凡凡.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其教学行为及学生创新学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5-26.
②陈P.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0-31.
③⑤张景焕,刘翠翠,金盛华,吴琳娜,林崇德.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54-58.
④杨慧因.教师自我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5-36.
⑥何萍.中学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8:40-41.
⑦刘翠翠.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2-33.
⑧张景焕,初玉霞,林崇德.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的结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07-112.
1.试卷分析由学生写的原因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阶段测试对学生的考查特别重要。通过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阶段测试之后,教师要针对试卷进行分析,主要的操作程序是:了解试卷中各个题目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综合试卷上出错多的问题,在讲评试卷时作重点分析。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在讲解试卷的时候可以针对错题作出重点强调,却无法知道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对试卷的自主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知道他们心中的疑难点,了解学生对试卷的整体把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
2.试卷分析的内容提要
结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反思与评价”的理念,借鉴教师在教案中书写教学反思的做法,在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书写的试卷分析内容,一般包括下面几个要点。
(1)错题纠正。学生在改错本上将错题全部写出来,在旁边写出当时的错误答案,然后自己进行纠正,如果依然没有思路,就需要求助同学,在该条题目旁边写出全部的解题过程。
(2)失分分析。学生分析自己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在阶段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3)自我反思和评价。对本次考试情况作总体分析,试题难度、考查结果满意度,以及对自身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或计划。
(4)提出意见。对任课教师本阶段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3.试卷分析的步骤
试卷分析中的其他几个要点内容,不一定全部涉及,由学生自主决定。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完成试卷分析,都能发现自身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或者在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在化学科目的学习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和困惑,比如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等问题,教师应该给出好的建议和方法。
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在试卷分析中所反映的问题或意见,教师并不一定需要据此作出种种改革,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处理。教师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及时地反思与总结。这种阶段性的自我总结,促使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自我调节、有针对性地学习或改进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4.让学生写试卷分析进行反思
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可近距离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补充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其次,了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师的意见、建议,由此对教学方法可作出相应的调整,补充课外知识、介绍学习方法,等等,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
很多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写试卷分析有利于帮助自己反思和分析化学学习上的问题。在试卷分析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要求或者意见,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试卷分析的改错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通过自主研究解决问题,从中得到乐趣,找到信心。学生还可以在改错中了解到自身在化学知识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因为不理解化学知识,不会做而失分,而是因为复习不全面,知识不能熟练运用而造成失分。学生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大多数都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中化学在内容和难度上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学生初中化学成绩不错,在高中的化学考试中却总无法发挥优势,在试卷分析中,他们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写了下来。这时,我能够及时了解,并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帮助他们发现、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帮助他们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当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时,及时给予赞赏,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巩固成果,逐步树立学习高中化学的信心,实现学习良性发展。一般来说,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因素,在试卷分数上是难以显示出来的;当要求学生对某次考试作出评价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会将一些关于学习的心里话说出来,教师了解这些实际情况后,就可以积极地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估体系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自我课堂评估作为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掌握当代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对改进教学思路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体会分析了自我课堂评估在教学中的价值。
1课堂自我评估的方法
课堂评估是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方法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教学。多年来本人采用下列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估。
1.1小纸片法包括两种形式:①对教师当堂的教学水平评估。课堂结束给部分同学一张小纸片,评估当堂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不评分、不记名,内容包括:语言表达;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新颖性;对课堂节奏的安排和教师仪表的看法并提出要求。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课堂结束发给同学一张小纸片,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你心里仍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在几分钟之内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收集起来并进行汇总分析用于今后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1.2征求意见法最常用于见习过程中,见习前讲解见习的内容、目的,提出见习的方式;见习结束后,征求改进的方法和内容,在今后的见习中加以改进和补充。
1.3讨论法常用于临床研究生和进修医师教学。授课前征求学员需要什么,授课结束前20min讨论所讲内容,从中体会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由于研究生和进修医师与教师容易沟通,该种方法容易被接受。以上三种临床教学自我评估方法有以下特点:①内容具体、规模小。课堂评估由任课教师自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所教科目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具体需要而定,它并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②有可持续性,易于操作。该自我评估方法允许任课教师将其了解的各种有助于改进教与学质量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教学活动中。③课堂评估贯穿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
2课堂自我评估的意义
2.1强调学生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方法应适应不同年代、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临床3年级学生主要是要求掌握理论,对实习医生而言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修医师和研究生则是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相互讨论[1,2]。
3课堂自我评估的注意事项
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很多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成长、人际关系(包括和学生、领导、同事、家长)。本文仅从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进一步谈谈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自我评价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为:每一节课的评价、学期阶段评价、教研阶段评价。
(1)每一节课的评价应该成为教师日常的工作中的一部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课前自评。课前自评是在认真充分备课后,对所备课的设计与构思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所设计课的内容与教法、学法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是否适合于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二是课堂自评。课堂自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堂课的一个部分和片段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需要改进的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改进,存在的问题能弥补的也尽可能及时弥补。三是课后自评。课后自评是在一堂课结束后,对这堂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总结上课情况,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期阶段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一学期来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本学期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学生是否牢固掌握、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是否有所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否有效,都应一一自我评价或在学生的协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3)所谓教研阶段评价,就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情况的评价。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每一个学期或每一个学年都要对自己的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评价。找出改革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一步思考,以便将教学科研健康地进行下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24—0079—01
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为了提高,为了发展,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为了积累经验教训。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它既能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又能为教师下次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下面,笔者就教师如何反思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自我提问法
二、写好日志法
三、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地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并集思广益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鱼、饼干、苹果等。在对话交流时,有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大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
四、自我评估法
教师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以确定自己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形成改变的策略,监测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客观地看待教学,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探究教学过程所得到的情况在许多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教学的设想,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
一、做好试卷分析
1.教师分析
对选择题,教师要做选择题正误率的统计,找出学生错误的类型与根源,针对一定错误率以上的题目讲解。对主观题,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试卷作样本,逐题统计错误率与错误类型,对错误率高的问题,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弱点或盲点要予以重点讲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补救。
2.学生自我分析
教师统计诊断只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予以判断,但学生个体才最清楚自己错答的真正原因。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教师可以编制“自我诊断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
(1)应得分与实得分分析(如表1)
应得分是指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判断,认为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数。不少学生在应得分与实得分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表现为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解题时的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以及应试技巧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这种诊断,让学生看到自己可能达到的目标,增强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素质的自觉性。
(2)错因分析(如表2)
以上的“自我诊断表”让学生填在错题本上。教师检查时,可视具体情况写出简短评语或做个别指导。
学生自我诊断具有的特殊意义。首先,内因在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师的任何评价意见,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才能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其次,学生自我诊断往往能得到最真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再次,自我评价也属自我意识,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及时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最关心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进步令他们精神振奋,而退步则令他们神情沮丧,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试卷讲评课的关键在于“评”,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进步”,评“亮点”,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讲评时教师要科学分析学习成绩,本着多鼓励、少责备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从不同角度予以表扬。不仅表扬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要热情表扬那些基础较差但有进步的学生,还要设法表扬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三、试卷讲评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1.精心备课
2.分析归类
教师在讲评时不应只按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试题延伸
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领悟数学的本质。变式练习的编制应是“有感而发”的产物,这里的“感”就是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编试题。下面具体谈谈变式练习编制的几点做法:
(1)条件变式: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但解法类似,加深对问题的本质认识。
(2)结论变式:条件不变,运用类比、联想等发散思维,将结论向横向、纵向拓展,以期达到以点串线、举一反三的效果。
(4)分解变式:对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将其分解为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求解,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综合问题的分解变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原题的本质,克服思维障碍。
(5)综合变式: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知识点,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