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粟津洁是日本平面设计界的杰出代表,他虽不是设计类班科出身,但是在26岁便获得了“日宣美奖”,由于他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61岁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奖;粟津洁从传统版画中汲取营养,善于应用日本人熟悉的传统意象形态,去传递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受浮世绘的影响,追求颜色的艳丽、饱满,强调装饰性,注重平面设计的本土化取向;粟津洁非常喜欢运用有机线条的纵横穿插去塑造画面,他喜欢用纯粹、多变的线条来诠释他眼中的日本和世界;虽然粟津洁已经逝去,但是他的设计理念对于当代和未来的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关键词:粟津洁;意象形态;装饰色彩;有机线条;传统符号
一、背景
尽管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是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现代设计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在日本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普及设计知识、让日本更美好,在1951年成立“日本宣传美术会”(日宣美,JAAC)。[1](P.15)日本虽然在二战期间遭受重创,但战后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扶植,从一个“废墟”中逐渐恢复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己经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强国之一。[2]特别是在平面设计领域,以龟仓雄策、永井一正、福田繁雄等为代表的日本平面设计师,开始在西方流行风格与日本传统符号中找寻结合点。
二、粟津洁简介
图1粟津洁1929~2009
粟津洁是20世纪60至70年代为日本平面设计复兴做出重大贡献的设计大师,其艺术创作涉足插图、书籍、建筑、音乐和电影等多项领域,对日本的平面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粟津洁以充满个性的图像传达其深刻的设计理念,完美地把日本传统艺术符号与西方现代设计的图形相结合,兼具传统和现代之美。创作题材多取材于日本民间的真实生活和时下热点。并且,他的构图精练、色彩浓重,喜欢运用平涂的方式塑造画面的空间感。粟津洁善于利用有机线条构成图形,通过浓郁的传统色彩对比来增强视觉冲击力,让人记忆犹新。
三、粟津洁平面设计作品分析
1、意象形态的民族特色
意象形态在日本传统版画中很常见,它能使画面更加诗意且深远。粟津洁秉承日本传统美学思想,传达人文主义的设计理念,使得图形更加有趣和诙谐。如海报设计《饥饿海峡》(图2),使用意象化的日本武士、山茶花、海滩和海浪等版画形式,营造出一种充满故事感的海边氛围,具有浓郁的日本设计风格。一方面,粟津洁通过意象且精简的图形元素,让充满大和民族的意象形态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大放异彩。另一方面,他通过对现代图形恰如其分的把握以及对传统意象理念的深入理解,树立了其强烈的个人设计风格。
粟津洁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状态的图形元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和服、太阳、武士、木屐等。如粟津洁1973年的海报设计《现代日本雕刻展》(图3)中,画面中全部使用了代表日本民族的图形符号,传达出浓郁的日本和风,而这些图形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易于理解和接纳。[5]海报中的雕刻器械、匠人等物象,完全按照日本版画中的意象形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海报设计过于理性的束缚,展现出极高的创作表现能力。[6]几何雕刻元素简化后的图形构成,迎合了现代审美,极大地提高了海报设计的时代感和民族魅力。这体现了粟津洁对于传统设计美学的精准把握,而这些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也被西方设计师广泛认可。粟津洁将日本的美学意识、民族精神、传统符号通过现代形式更好地融会贯通,创造出丰富的海报视觉语言。
图2《饥饿海峡》图3《现代日本雕刻展》1973
2、装饰色彩的饱满浓重
粟津洁的平面设计深受日本本土文化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神道崇尚自然、禅宗提倡空灵的审美范式。粟津洁在日本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对于自然美、色彩美和装饰美的独到认识。他喜欢用特定颜色来传达民族信息,尤其是黑、白、红和青等四种颜色。这四种颜色也是日本“浮世绘”注2经常使用的装饰色彩。可见,他非常注重平面设计的本土化取向。在日本,白色象征神圣、美丽与纯洁,黑色象征正式、稳重和庄严,而红色象征太阳、热情和鲜血。如作品《文明的变身》(图4),海报设计以饱满浓重的红色为主色调,通过红色的邻近色、互补色等加以装饰,利用红、黄、绿、蓝和黑等色来增加画面的冲击力,传达了文明的神圣和不可侵扰,又充满讽刺和抨击之意。由此可见,粟津洁对颜色的审视,是与日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
粟津洁通过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和饱满浓重的装饰色彩,创作了很多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意味的设计作品。图形符号通过形体上的变化以及和版面、文字的有机排列,形成了图文相衬的整体效果。粟津洁在创作中运用了浮世绘的版画手法,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如织锦般的华丽和优雅。如粟津洁1971年(42岁)的作品《反战》(Anti-War)(图5),受浮世绘的影响,追求颜色的艳丽、饱满和渲染效果,视觉冲击力强。粟津洁这种无影平涂的色彩取向、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大胆的构图,以及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敏锐把握,[7]都通过其平面作品表现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
图4《文明的变身》图5《反战》1971
3、有机线条的纵横穿插
东方绘画艺术常以线条来造型和装饰,粟津洁也非常喜欢运用有机线条的纵横穿插去塑造画面。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坏境下,粟津洁追求设计的时代感,希望通过平面设计来传达塑造多元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他喜欢用纯粹、多变的线条来诠释他眼中的日本和世界。把东方的线条融入现代的设计中,使书法字体、复古版画与拓印等透过线条的疏密、穿插,来体现东方艺术的神秘和源远流长。如粟津洁的海报作品《人命救助法》(图6),整张海报是通过有机线条的排列形成的色彩瀑布,具有很强的画面冲击力。这些彩色线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具有延伸感,让人产生错觉。
线性插图使简单的图形语言呈现出丰富和新颖的视觉效果。有机线条之间立体化的排列组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和细腻感,透露出非常强烈的画面动感和运动张力,赋予了作品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粟津洁在进行图形设计时,利用有机线条曲直不一的特点,塑造了极具调和意识的分割效果[8]。这种分割构图[9]使画面更加纯粹、明快、富有力量感,作品更具规律性,也能直观、精准地传达出设计思想和画面信息。如粟津洁为戏剧《心中天网岛》(图7)所设计的海报,海报通过线条分割构图和意象手法,营造了当时的环境、氛围,折射出社会迷失的精神风貌和自甘堕落的现实情境,充满人文主义色彩和反讽意味。[10]作品通过外框直线的纵横几何分割,与画面中间的女性柔美身体的有机线条形成强有力的对比。同时,富有力量感的文字及墨韵更增添了视觉冲击力,使得画面主次分明。粟津洁非常重视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来表现画面的纵横感。他使线条通过色阶的变化,呈现韵律的光感效果。并且,将字体有机的置入画面,使画面更加生动、明确和整体,表现出图文的疏密和对比关系,增强了设计表现力。
图6《人命救助法》图7《心中天网岛》1969
四、结语
粟津洁追求思想创新,他打破了以往平面设计追求对称平衡的趋向,为平面设计寻求了更多的构图方式。粟津洁的平面设计作品,从图形到色彩、文字到构图、传统理念到审美立场,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日本的传统美学,也创新发展了日本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设计。另外,他通过浓重的装饰色彩,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并利用纵横穿插的线条塑造了活泼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感。虽然粟津洁已经逝去,但是,他的设计理念对于当代和未来的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注释注1:“日本宣传美术会”是日本二战后第一个全国性的设计团体,于1951年6月在东京成立,英文简称JAAC,“日宣美奖”是该协会所设立的奖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作品,促使优秀设计人才脱颖而出,“日宣美”在当时成为发掘并培养战后新一代设计师的摇篮而备受瞩目。注2:“浮世绘”: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