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孙俪的热播剧《安家》迎来了大结局,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是一个房地产中介的店长,号称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
房似锦坎坷的人生轨迹造,就了她始终缺乏安全感,在她的人生字典里,钱是唯一能给她安全感的东西。
在和罗晋饰演的徐文昌聊天的时候,孙俪说:“没有钱就等于没有安全感,赚钱是必需品,快乐对我而言是奢侈品”。
听着扎心,却很现实。
《安家》这部剧,好似过去十几年我们的社会的影子。剧里很多小人物的故事,正在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
直观体现老年人生活的,是江家两位老人。江奶奶和老伴宋老师有着稳定收入,住着父辈们留下的别墅,本可颐养天年。然而老伴的一场大病,让安度晚年成为了不可能。
在医院里,江奶奶对孙俪说的这几句话让很多人泪目。
我要救他的命;
我需要钱;
重症病房,天天都要填进大把的钱;
只有钱才能续他的命;
我要他活着!
这一边,江奶奶卖房想拿钱救老伴,而另一方面,江爷爷想卖房,却不是为了自己治病,而是想要放弃治疗,给老伴留点养老钱。
两人只为对方着想,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另一面,是一个好过很多家庭的中产阶级中年。
杨皓宇饰演的老油条,从农村来上海打拼,十几年的努力换来了上海两套房,其中一套准备给大儿子结婚用。
不幸的是,小儿子身患急性白血病,需要200万,即便是这样的“能人”,也不得不卖掉大儿子的婚房。
白岩松曾说,我最同情80后:
“因为80后的父母没有积累那么多的财富,导致80后既要有物质方面的追求,又要承担精神方面的追求,非常的拧巴和挣扎,我要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80后,如何能够赚的了,还能守得住?
一句话:不要以为人生一直都是丰年。
01
中产家庭资产配置
往往存在这些陷阱
中国人民银行做过一次调查,在问及“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你是否能全额支付”时,仅有35%的人选择了“完全可以”。
如果全民参与投票,我相信能够选择全额支付的,甚至会不超过3.5%。
我们很多人,在在这次疫情以前并没有接收到足够的风险教育。在进行资金配置的时候,往往不够顾全大局,存在以下几个通病:
1、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过高,挤压了金融资产配置,并且在投资理财产品时,刚性兑付要求较强,过半家庭不接受本金有任何损失,并且家庭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周期普遍较短,缺少长期理财规划;
2、家庭的投资品类缺乏多样性,67.7%的中国家庭仅仅拥有一种投资品;
3、家庭商业保险参保率偏低,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员拥有商业保险。
收入是一时的,而家庭需要的是一生的安稳。
很多著名的投资人、企业家都认为,此次的疫情,是一个针对自身和家庭的现状进行审视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木桶的蓄水量不仅仅在于进水口,最重要的是把出水口堵住。
而保险,就是堵住出水口的那一块木板。
02
科学的家庭资产配置逻辑
投资与风险防范均衡发展
作家摆渡人说:人在丰年,自然春风得意,潇洒惬意,但潇洒惬意之余,也必须考虑“荒年”的活法,给自己留一点后路,既过得了丰年,也受得住荒年。
科学的家庭资产配置,应遵循什么样的逻辑?
1、保险配置: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主要针对寿险、大病医疗、重疾险等保障型保险产品为主,实现家庭资产持续性的安全保障。这部分对标美国的大病医疗,每年支出在几千美金以上。
3、低风险投资:低波动、收益稳健的配置,追求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规避大幅波动的市场风险,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沉淀部分。
4、风险投资:追求跟随市场波动,积极创造投资收益。是整体资产配置中的进攻部位,以家庭能承担的风险比例,在整体财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高收益。
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家庭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一旦意外到来,很难说能不能扛过去。
只有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无能为力的可怕,不带危机意识的享受,都是在慢性自杀,往往变成了你最后的走投无路。
所以,如果你在这次疫情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手里没钱,心里很慌”,那么从现在开始备好保障,让自己的小家庭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03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
如何进行保险配置
保险业本身就是一个扶危济困的行业、一个金融杠杆的工具,是小钱换大钱的智慧,如果你没100万,通过保险这种金融工具让你快速拥有100万,将来某一天真的能当100万用,这就是保险的杠杆属性。
一个典型的中国式80后家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上班族,家庭年收入是10-50万左右;
家庭或可存在房贷、车贷;
2-4位老人需要赡养;
孩子很小:成长、教育成本高;
图1:家庭保险方案基础版
图2:家庭保险方案升级版
图3:家庭保险方案尊享版
注:方案说明:演示投保方案,我们假定夫妻年龄均为30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先保额、后保障期间。
孩子的保单配置,应该在大人的保单之后,先保大人、后保小孩,因为小孩是大人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