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快捷是所有预制菜共有的特点,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预制菜口味多,满足了消费者对味蕾的多样化需求,又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活的仪式感。因此,向C端进军,是预制菜品牌未来十年内需要做的事情。
但预制菜工厂品牌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激烈,要脱颖而出,靠沉淀和烧钱,也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等是每一个大大小小企业的痛。
销售按照渠道分配,B端客户(Business)占比80%左右,当然包括了流通、特渠、特通、团餐等大中小渠道;C端市场占比不足20%(与发达国家比,低了16个点,当然不一定有可比性,仅供参考)。
作为大厂家大品牌或大贸易商都希望产品带着公司光环、带着公司的logo、带着公司的标签走到千家万户餐桌,最终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种荣耀自不待言。
传统营销看终端,终端就是终端,终端是B端,用户是C端(Consumer)。新营销看终端,终端就是新零售,它是一个融合C端用户的迭代过程。这与道教中所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辩证思想非常吻合。BC渠道相辅相成,互相依存,随时转化。
做C端成本较高。一方面,C端需求分散,预制菜多需冷链配送,要保证产品质量,涉及多地建仓、加大冷链运输能力等,成本前期难以降低;另一方面,预制菜讲究标准化,且需要批量生产试验,研发成本相对实体店更高。
今天德问抛砖引玉,就博取C端提几点陋见。
如何搭上生鲜电商冷链“快车”,是产品张开手臂驱动能力的体现。
味知香、好得睐和真滋味等区域品牌主要手段就是靠直营加盟模式,驱动培育品牌获取消费心智。绑定APP公众号小程序,促销不断、新品粉呈、活动互动,连接更有粘性。
生意在店外,销量才能无极限。
3、社区团购。是B是C有点搅和,但你要跳出终端看终端,跳出终端做终端,当代营销都是在BC一体化运作。店主是IP,社区团购里的终端,不再是个门店,更像是一个提货点。社区团购有两个团长,一是宝妈,二是店主。
4、大卖场和连锁便利店。便利店适合高端预制菜产品或预制菜新品牌,因为这里离年轻人更近最近。新零售,接地气,连接能力是第一。
大超适合中老年,卖场的店中店,形象屋和陈列柜都是推广产品和延伸品牌的很好去处,规避账期和费用,算透投入产出比。
5、高端社区小店。比如小区有冰柜的土特产店、海鲜店、餐饮店、食杂店、茶叶店、烟酒店,区域化切入,适合中端或者常态化预制菜产品,这里的消费者大都以居家为主,考虑的是性价比和口味,所以适合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进入。
6、冻品或冰淇淋家批零店。首先是食品渠道,或在学校附近,或在农贸附近,或在卖场附近,是预制菜售卖的好场所,这里做的是熟人生意,复购率和流量很高。
7、自媒体渠道。小程序和公司商城,费用小,推广快。十点读书、温州一家人和逻辑思维,你试试就知道自媒体的功效,精准、朴实,转化率高。自建自媒体不错的选择,从现在做都不晚,播下种子,点燃希望。
参加展会,成为主场上的那颗闪亮的璀璨明珠,招商立竿见影,协会组织蜂拥而至,消费融合一劳永逸,品牌构建事半功倍。
9、餐厅渠道。借力借势,陈列优化,自制短视频,开通视频号,文化渗透,融合客户,扩大影响力,用私域流量与消费者打成一片,最后用个性化服务增强消费者粘性。
10、借助熟食连锁店。陈列产品,提供无明火烹饪、堂食、外卖、网购、零售等五位一体的选购,让消费者不仅吃的放心,还可以把美食带回家,积极的参与到美食的制作过程中去。
做免品活动:场景打造,用户体验,定制服务,区域化开战,打造爆品,是预制菜试吃粘合客户很好的渠道。
没有产品体验,赢得消费那是天方夜谭。消费者谨小慎微,唯恐上当,只有吃到看到,被“理性”的互动环境中,习惯和认知慢慢改变,开始购买。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面对终端标准化,客户年会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渠道不大,无终端不强,因此战略上要聚焦。
避免全国铺开撒胡椒面,避免全渠道竞争,集中优势拿下重点区域,凸显地域规模优势。
定位重塑,管理升级:一是要严守食品安全,二是要着眼产品差异化,占领细分市场,三是要加强产业链融合,解决上游供应链、仓储物流冷链和规模化等问题,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解决营养搭配、风味保持等技术难点。
预制菜在C端仍处于消费培育阶段,但主要消费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据德问数据统计,预制菜在C端一线城市占比46%,二线城市占比19%,如果按地区分的话,华东地区比重较大,其次是华南、华北,女性消费者比重偏大。
说到C端就想到终端。什么是终端?终端就是营销的终点,深度分销,瓜分更多的终端的市场份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销量,人在哪里,销量就在哪里。在家,在路上,在单位,在工作环境,在会议,在聚餐;对应的渠道场景包括大小终端,便利连锁,家庭厨房,单位食堂,会议餐厅。
C端对供应链的要求永远要高于B端,尤其是冷链最后一公里,毕竟消费者不愿意看到融化的产品。
预制菜品牌化绝不是伪命题,客情、生动化和促销是攥紧客户的三把利剑。
营销,归根结底是动销,是口碑,是复购。做运营如同扣动了印钞机的开关,定位一定要清晰,人群一定要精准,一行动就要有销量。
高端预制菜如何获得高端消费者的信任?对消费者负责任才是最大的福报,场景、体验、品尝、服务四大营销如何去满足消费?与消费者一切共创产品,让年轻人参与互动,按照消费提出需求去定制产品体系,是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
总之,预制菜必须做品牌,先人一步。目前,预制菜的主流销售渠道依旧在B端,但在未来,预制菜一定是成为C端家庭消费的主力。不做品牌仅想盈利是短期行为,任何时刻都要把消费者的诉求、情绪和所处的环境考虑进去。
C端预制菜,是产品主义、价值主义和长期主义的衍生新物种,品牌靠市场精耕细作、产品创新升级、规划运营思路。赢得人心靠口碑、标准、品牌和安全,持续盈利更需要善良和情怀。
附件:预制菜科普
预制菜是什么?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具有方便、高效、出品稳定的特点。
预制菜又叫半成品菜,可最大限度地保障菜品和食材的新鲜度和原味,省去了食材采购的烦恼,可以直接吃或者通过简单的加热、蒸炒就能成为一道美味的家庭宴席菜和酒饭店特色菜。
预制菜有哪些?
即食食品
即食食品是指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制品,包括即食小吃(即食泡脚凤爪)和罐头、洗净的沙拉菜等,属于零售范畴。
即热食品
指只需要经过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这类食品在加工后一般有2种保存方式:冷藏和常温。速冻水饺、方便面、方便火锅等食品也属于这类预制菜品。
即烹食品
指按份分装冷藏或常温保存的原食材料及必需的调味品,可以立即入锅经过调理的原料食品。这类预制菜品属于半成品范畴,在零售行业和餐饮行业均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即配食品
这类食品亦可称为烹饪原料食品或半成品净菜,指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配菜原料食品。
预制菜怎么选?
注意品牌
少选蔬菜
预制菜怎么保存?
冷藏保存
一般来说菜品预制好后,需要放入0-4度的冷藏柜中冷藏。另外,在摆放菜品时,盘与盘之间应该保持2cm左右的间隙,便于冷气流通和造型完整。
常规处理
容易褐变的产品,必须与浸泡的清水一并放入冷藏柜,其中有些菜品,如改好刀的毛肚,则需要隔2-3小时换一次水,以免残留的嫩化溶液析出破坏品质。还有一些盐渍类的干货,也要保证早晚更换清水,以免因为清水变质而影响食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