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附答案(五).pd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相应的位置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

分,第5题(1)(2)小题各1分,(3)(4)小题各2分,第6—7题2分]

1.一日不见,

I;I;I;I;」(《子衿》)

2.微君之躬,

(《式微》)

3.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着一“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

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的句子是:

5.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

的大海,tidn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

闪烁烁的I一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I一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

着银色的薄纱。山,若隐若现,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

的船内,不号地闪亮起二点两点股图:的火为。.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ti田an静薄纱

(2)在语段的“I一”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⑶“皎洁的月光”“繁密的星”“夜航的船只”都是短语。

(4)语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C.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D.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B.社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民间往往有敲社鼓、观社

戏等诸多习俗,鲁迅在《社戏》一文中就描写了观社戏的场景。

C.《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

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以浪

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8—13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

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

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

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8.《三峡》一文选自《》,作者是北魏的地理学家(人名)。(2

分)

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沿潮阻绝溯:顺流而下

B.属斗凄异引:延长

C.不及返座顾:回头看

D.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就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1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甲】文中“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

【乙】文中“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这两句话在

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2分)

13.【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冯骥才

①有人曾对我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

肉,年还用过吗?”也有人说:“过年就是一个黄金周吧,比平时周末不过多出

几天而已。”我听罢便说:“你说黄金周也可以,这可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

周!”

②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腊八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历时一

个多月,都属于“年”的范畴。欢乐、祥和、团聚的节日主题,蕴藏着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不信,去听听大年夜里越洋跨洲的拜年电

话一一它绝不同于平日的相互问候。

③对于年,我们只能加强它,不能简化它,淡化它。2006年,春节被列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术遗产传承者是艺人,节日遗产传承者是全

民。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较重要的当属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时光,是最

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因此要和亲人团聚在一起:陪伴生养自己的父母过年,有如

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和同一血缘的家人枝叶相拥,尽享亲情。为此,春

运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

川每个城市和村庄。让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

力量。

④年文化不是哪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在数千年历史中经过长期创造、选择

和积淀而成的,大量、密集的民俗如五彩缤纷的节日活动、难以计数的吉祥图案,

共同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景象。A它既有视觉的(如)、听觉的(如鞭炮

声与拜年声),又有味觉的(如)、嗅觉的(如香火和火药),年文化占

有我们所有感官直至心灵,并深深留在我们民族记忆里。由此我们懂得,B真正

的文化不在于用金钱造势,而在于是否浸入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

⑤年俗,正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以除夕来说,除了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

活动应在这一天进行。我们之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传统年俗日益削减所致,

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旧”年俗之所以被淡化乃至被摒弃,一是外来文化和

流行文化冲击,二是生活方式多样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缗习俗,三是现代人

缺少对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识。缺少年意、缺少年味一一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

的集体失落!只有对传统进行再创造,让其成为当代节日生活所需,才能使我们

的年浓郁、美满、充满魅力地传承下去。

⑥团圆、和谐、富足,年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力实现的生活理想。每逢

过年,我都会觉得土地是热的,都会感到民族这个概念变得更实在、更动情。我

会从年中重温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体验他们对生活独有的真挚情感,感受中华

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只要我们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接续,只要我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选自《人

民日报》,有删改)

14.对标题《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中“最大”一词的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2分)

B.“年”这个节日“欢乐、祥和、团聚”的主题认同度高。

C.“年”这个节日的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强大的精神与力量。

D.“年”这个节日的参与者、传承者多,是所有的中国公民。

15.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请将文中第④段A处画线句括号里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它既有视觉的(如)、听觉的(如鞭炮声与拜年声),又有

味觉的(如)、嗅觉的(如香火和火药)。

17.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热”的含义如何理解?(3分)

乡村里的年味

鲁先圣

①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寒冬腊月,过年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了。过年是深

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结,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

老酒。尤其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

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②同样是过年,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

年临近了,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过年。然后就开始留心要

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

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得匆忙忘记

了哪一件。

③在城市生活2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年。第一个是爱人怀了孩子不

方便坐长途车;第二个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不方便回去。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

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个年,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年了。就像平日

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

④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

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

聚集在服装市里选过年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里和鞭炮市里凑热

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

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

说:有年味了。

⑤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

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

亮,谁的灯笼最好看。

⑥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

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需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

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

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

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

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

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⑧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年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

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年以后,他也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入腊月,

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年的日子了。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9.仔细阅读第①段画线部分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0.作者在城市里读书工作有26年了,早已超过在乡村生活的时,但为什么每

当年临近了,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故乡过年?(3分)

21.文中第⑧段为什么特别写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却对乡村的年

“一往情深”这一内容?(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语段批注整理发现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

“没一天不想着你”采用

信……可是没一天不想着

①,表达傅雷的爱子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体会家

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

情深书的情感

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

(1分)

不出为什么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②”一句表明傅雷从关键词句的角度谈认识

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感与感悟

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创伤

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2分)

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

害自己

长此做去,不但你的演奏

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

而且你一般的智力也可大③(结合画线句子,按

大提高,受到锻炼。MT!照“整理发现”一栏的提

意上的效果

记住这些!深深地记住!示完成批注)(2分)

还要实地做去!这些话我

相信只有我能告诉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4.“吉林传统节日文化源流”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图书馆召开。为了振兴吉林,

增强文化自信,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问题。

(1)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

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4分)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④开门迎春春满院

A.春节

上联: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

B.清明节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下联:

C.七夕节

上联: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

D.冬至节

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下联:

(2)认真观察下面有关中秋节的漫画,描述画面的内容。要求采用“总一分”结

构,顺序合理。不少于80字。(3分)

爸妈,中秋快乐广\--------、

.我们还带了礼品。/广合家团聚才'、」

1"[、是最大的礼物。」|

蹦*:9々曼上

(3)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以“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辩论活

动。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

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

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

(二)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按要求作文。

时光如潺潺的流水,匆匆而过,带走了童年,带走了光阴。幸福的日子,

停留。

请以《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2):按要求作文。

“神舟十三号”飞船回来了,航天员王亚平笑着说:“人生就像一场长

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

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

字;④文字和标点符号书写要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和人名。

答案

一、1.如三月兮

2.胡为乎泥中

3.树树皆秋色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5.⑴恬bo(2),、⑶偏正(4)拟人比喻

6.B提示: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格局”。

7.A

二、(一)8.水经注郦道元

9.A提示:“溯”意为逆流而上。

10.A

11.(1)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日月。

(2)登山(走了)约一里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12.相同点:这两句话描写的都是山间美景,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不同点:【甲】文句子从仰视的角度描写景物,【乙】文句子从俯视的角度描

写景物。

13.【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乙参考译文】登山(走了)约一里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

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

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回头

看,于是从三姑峰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

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一座悬岩。

悬岩不是很深邃,如叠嶂环绕着山巅。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

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的。

加以辨析。该项中的“所有的中国公民”有误,应该是“四海华人”。

15.针对时下人们的疑惑,引出全文的主旨: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进而引出下文。

12

进行作答。

16.中国红与福字汤圆和饺子

提示:此题考查内容的填充。填充的时候,要结合年的特点,分别从视觉和

17.“热”在这里是“气氛浓烈”的意思,也指“情意深厚二

提示:此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解答的时候,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并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

18.年文化的传承者是全民,年文化是在数千年历史中经过长期创造、选择和

积淀而成的。它占有我们所有感官直至心灵,并深深留在我们的民族记忆

里,和金钱无关。

提示: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既要看到表面的意思,也要结合

段落内容,看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年比作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作者对在乡村过年的喜爱和盼望。

20.因为在城市里过年与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而在乡村过年则热闹非凡,

充满人情味。

21.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乡村年味的浓烈、热闹和魅力,乡村过年的那份热闹和

乡情感染了孩子们,连出生在城里的孩子都向往它、喜爱它。(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乡村里的年味”寄托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既指乡村过年时的

热闹情景,又指让人无法忘怀的浓浓乡情。

(三)23.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②“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或“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

③这里运用短句,连用感叹号,强调“记住”,表达对孩子殷切的期盼,严

格、慈爱并存

三、(-)24.(1)A.@B.③C.①D.②

(2)示例:中秋节,一家人欢乐团聚,人人满面春风。拉着小孙子的爷爷笑

呵呵地走在最前面。爸爸拉着奶奶的手说:“爸妈,中秋快乐!我们还带了

礼品。”奶奶说:“合家团聚才是最大的礼物。”提着礼品的妈妈走在最后面。

(3)示例:我们应该过好传统节日,通过传统节日来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13

的内涵,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5.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是实验中学八年级⑴班关于“过好暑假,健康成长”的倡议书,请完

成下面各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即将落下帷幕,期盼已久的暑假琰踵而至。

怎样过好暑假呢【甲】同学们计划好了吗【乙】为了使同学们度过一

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班委会现向全班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按时作息,坚持学习。假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计划地学习,

劳逸结合,为初三生活didn定良好的基础。

②阅读经典,陶冶情操。文字能让我们的心灵不再浮zdo,书籍能让我

们的思想获得启迪。

③积极实践,增长才干。主动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加眼

界,提升意志。

同学们,让暑假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力.口抽箪吧!

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班委会

2023年6月8日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dian()定浮zdo()

(2)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B.

C.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加点成语“接踵而至”使用不当,可改为“如期而至”。

B.文中画线句结构完整,表述得当,没有语病。

C.加点词语“加油站”是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了暑假是学生自我提升

14

的好时机。

D.这封倡议书的结构完整,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中提到的“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

作也”的思想。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末年的诗歌,

共305篇。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社戏》选自《呐喊》,叙述了“我”小时候在赵庄看戏“偷”豆的事,

充满了童趣。

3.逐图慝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词名句。(8分)

(1)我们诵诗词,背古文,就是在追寻文化的基因,感受文化的魅力,拥抱那最

美的诗和远方。

①“,君子好逑”(《关雎》),这是《诗经》里传

达出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②“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王

勃把友情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这是杜甫甘愿为天下贫寒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博大胸怀。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这

是白居易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痛恨。

⑤“(《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是常建笔下的幽深静谧之美。

(2)《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环节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请以“月”为令,

默写连续的两句古诗词:",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请结合《傅雷

家书》这部名著,简要说说傅雷为什么被称为“尽责”的父亲和“特殊”的

15

教育家。(4分)

⑵保尔的一生,历经坎坷,但钢铁般的意志使死神对他也无可奈何。请用简

洁的语言写出保尔战胜死神的一个情节。(4分)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

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相统一等特征。

②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

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

③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④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

目标的文明形态。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②

6.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之美,不仅彰显了“气自华”的雍容气度,还可

以载梦、传情、咏志、聚力。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我国古诗之美,学

UUU

16

(1)同学们要编辑一本古诗集,搜集了上面四幅有关古诗的图片,下列古诗与上

图依次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咏鹅》《静夜思》《石壕吏》《使至塞上》

B.《咏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使至塞上》

C.《春晓》《静夜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送元二使安西》

D.《春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

(2)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请你围绕这个主题活动设计两个项目。(2分)

(3)通过这次活动,同桌小方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如何感受古诗之美

这一问题向你请教,请你向他提出两条建议。(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分)

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可爱的中国”

剑钧

①儿时,我读《可爱的中国》,远没今天理解得这般深刻,我为方志敏的家

国情怀和献身勇气所感染、所感动,但我并未能真正走入他浩瀚的内心世界。

今天,我懂了:为什么那么多革命先烈,像方志敏一样慷慨赴死,含笑九泉。

原来在他们心中都憧憬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中国,他们在用生命书写

对祖国的大爱。

泱泱中华,海纳百川。我蓦然想到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对祖国万里沃

野、壮美山川的赞美。可爱的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何以中国?青铜重器“何

尊”内的铭文最早记载的“中国”二字,迄今已有3000多年。三星堆的青铜

太阳轮、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明长河中的亮眼浪在。,恰如方志敏所言:“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

17

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

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

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③而今,方志敏的遗愿一步步地实现了。当我从直播中目睹“神舟十三号”

飞船发回的视频,女航天员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

及“折柳寄情”的浪漫惊艳世界的那一刻,我愈发有了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迈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已“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祖国母亲也“最美丽地

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④重读《可爱的中国》,我的心融入窗外的春色里。想到这些年,我走过十

几个国家,但转了一圈,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家好,尽管她还是发展中国家,但

这并不妨碍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就像方志敏烈士所言“这位母亲是蛮

可爱蛮可爱的”。

⑤想起那年春上,我来到云南丽江,看到玉龙雪山一条清澈的小河,顺茶

马古道潺潺流淌,一直流到村寨里,我在纳西族大叔家的外廊里惬意地喝碗茶、

听鸟语、闻花香。想起那年夏日,我来到科尔沁草原,熹微的曙色给辽远的碧

野镶金镀银,乳白的蒙古包旁,狂奔的骏马踏着绿毯般的草地远去,悠扬的马

头琴将顶碗舞姑娘的情韵掠上琴弦。想起那年秋天,我来到乌苏里江畔,一江

碧水,托起久唱不衰的《乌苏里船歌》,一方黑土,承载着金黄的稻浪。我与同

行友人在中国界碑前留影,让丰盈的岁月,在静水中诗意般流淌……

⑥这就是我可爱的中国。这就是我美丽的中国。这就是我生命里的中国。

(有删改)

A.故宫博物院开办了“何以中国”展览,“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何

尊”内的铭文中。

对话”相呼应。

C.作者重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时,才被方志敏的家国情怀和献身勇气

所感染、感动。

18

D.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分号(;),表明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8.分析第⑤自然段的写作思路,完成下表。(5分)

春上一夏日一秋日

本段以①为顺序,随空间(地点)而转移,描绘了祖

写作目的:

国的②和诗意生活。本段共四句话,从写作内

-SZ—

容层次上看,可分为③层

丽江一④一乌苏里江畔

①②(§)④

9.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亮眼跟花。(从修辞角度赏析加点词语)(2分)

这里把“太阳轮”等中华文明(所用修辞)为“浪花”,

是因为“浪花”具有、、

等特点。

(2)以及“折柳寄情”的浪漫惇毡世界的那一刻。(赏析加点词语)(2分)

10.第②段通过方志敏和作者的视角,写了“可爱的中国”哪些方面的内容?请

简要概括。(3分)

19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11分)

【文本一】

深海生物,为何通体透明?

①我国蛟龙号潜水艇数次深潜,工作人员已拍摄到不少深海生物的照片。

我们应该都发现了:深海生物的颜色,并没有浅海生物的颜色那么丰富,甚至

很多深海生物都是通体透明的。

②有人说,那是因为深海没有光照,看不见,也无人欣赏,所以它们无须

浪费能量去合成色素;也有人说,因为颜色都是光折射后才被分辨出来的,深

海没有光照,所以看不到颜色;还有人说,黑暗中最适合隐藏自己,弱小的生

物在危机四伏的海洋中求生,透明是最好的避难之道。

③那么,透明生物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不同环境里生

活的生物,各有一套保护自己的本领。而在深海生存的生物,隐形是它们的绝

技之一。在没有光线的深海区,这些生物因为透明,可以更容易地躲过捕食者。

所以,透明身体的进化与形成,的确是一种为了逃避捕食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

人们也通常把变得透明的鱼,形象地称为“玻璃鱼”。

④以玻璃章鱼为例。它们的身体几乎全透明,只有消化系统、视神经和眼

睛可见。而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它们的眼睛也进化得相当有特色一一不是那种

普通的、大大的圆眼睛,而是一种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这样结构的眼睛虽然会

损失部分视觉,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从而更不容易被下

方的掠食者发现。而且研究者发现,玻璃章鱼一直都是直立向上地游动,这应

该也是为了尽可能地缩小身体投射到海底的影子。

⑤玻璃觥鱼也是如此。它们生活的海洋深度通常在200米到1000米之间。

它们的身体己经完全透明,但大眼睛却不是透明的。所以,原本在它们下方游

动的掠食者,可以很容易就发现玻璃觥鱼的眼睛投下的影子。但玻璃觥鱼还有

另一种方法让自己“隐形”一一它们的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体,能发出一种可

调节的光,制造出“发光消影”的效果,这个过程有点像阳光经过滤镜后照射

下来,就不会让滤镜产生影子,玻璃觥鱼也由此让身体下方的掠食者发现不了

自己。只不过,从其他角度看的时候,玻璃鲸鱼发出的光却十分明显一一如同

20

海水中吸引掠食者前来的灯塔。

⑥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并不代表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就

真的是全透明的。透明生物其实一样拥有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只不过这些组

织中几乎没有色素细胞,看起来就像是透明的。

⑦有一种被称为“海洋蓝宝石”的海洋生物叶水蚤,体型跟蚂蚁差不多,

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本身是有颜色的,因为它们的皮肤表皮细胞具

有微小的晶体片,以六边形的蜂巢图案排列,不同角度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

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可以突然隐身一一随着角度变

化,当它们反射光线的波长位于紫外线范围内,我们就无法看到它们了。

⑧总之,深海生物的透明就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选择,真正的原因还有待进

一步探究。如果仅仅认为它们是为了隐形而变得透明也未必完全正确,毕竟深

海通常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也已经退化,是否能隐形并不是特别必要。

况且,透明的身体看上去似乎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深海没有阳光,生物

不需要靠颜色来吸收阳光保持体温,而合成色素细胞反倒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所以,透明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文本二】

有些动物具有控制光线的能力,能使自己变得近乎隐形。我们都知道章鱼和觥

鱼能利用色素细胞使自己融合到周围环境中,但如果是变得完全隐形呢?

海洋动物如果想躲藏起来,一般有两种选择:生活在深海的动物,它们往

往与沙子或岩石融为一体,或者隐藏在珊瑚中。不过,深海通常是漆黑一片,

很多掠食者的眼睛已经退化,隐形并不是很有必要。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在躲

藏时,则会利用生物发光效应,展示出令人目眩的色彩效果,使位于下方的掠

食者误以为是阳光照射水面时产生的波纹。而生活在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

则没有这两种选择。因此,变得透明就成为它们隐藏的最简单方式,使光线能

完全穿过身体。

在开阔的大洋中,由于缺乏可供躲藏的岩石、裂缝等,变得透明也成为非

常理想的隐藏方式。因此,变得透明成为许多完全毫无关联的动物们共同的选

择。

21

1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

A.【文本一】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解释深海生物通体透

明的原因。

B.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是因为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本身

就是全透明的。

C.【文本一】中“几乎”“最大限度”“通常”“差不多”等词语,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捕食者”“隐形”“发光消影”“海洋蓝宝石”

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D.海洋生物叶水蚤,生活在温带和暖温带海域。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可

以突然隐身,这主要归功于它们皮肤表皮细胞上的六边形微小晶体片,

能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反射。

E.【文本二】分别从“生活在深海的动物”“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生活在

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三个方面,说明了生活在不同海域的动物,各

自有不同的躲藏方式。

13.【文本一】提到的三种深海生物,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各自还进化出了独具

特色的身体特征,请仿照示例,对其他两种进行具体概括。(4分)

示例:玻璃章鱼的身体特征一一眼睛进化成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能最大限度

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

①玻璃觥鱼的身体特征一一

②叶水蚤的身体特征一一

14.上面两个文本中,都提到了章鱼和觥鱼通过变换身体色素细胞,达到与周

THE END
1.1957诗选诗词/诗选1957诗选_诗词/诗选: 作家出版社1958年10月1版1印,510页,印数5000册。馆藏书,封底内页有卡袋,书脊残留小标签。【地二阁】【7788烟酒茶牌】https://qp.997788.com/s308/2993069/
2.饭后的诗词饭后钟的相关诗词关于财主的诗词 【诗人与财主的寓言故事】 有个财主饭后朝瘦骨嶙峋的诗人喷了一口饭。诗人不能忍受这种侮辱,把财主推到了宙斯面前,要宙斯主持公道。 宙斯下令,把诗人和财主都传唤到他面前来,审理他们谁是谁非。 诗人和财主俩人一齐来到宙斯面前,骨瘦如柴的诗人衣不遮体,还趿拉着一双破烂不堪的脏鞋子,而肥头大http://m.nmgx.cn/shiji/18350.html
3.形容女子出嫁美丽的诗句赞美小姑子很好的句子字画琴棋诗酒花—由于你—柴米油盐酱醋茶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爱只必要一行—但假如你想要两行—我会给你三行 天凉时有云的盛夏—夜静时幽香的茶—你笑时花开的一刹 形容出嫁的唯美诗词 形容女孩待嫁的句子 https://www.xdyy8.com/weimei/18290.html
4.《爱恨烟酒茶》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当当丽德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爱恨烟酒茶》。最新《爱恨烟酒茶》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爱恨烟酒茶》,就上当当丽德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11353851.html
5.茶酒烟诗词(十五首)?一、咏茶诗词(五首)作者:李青 开水冲泡佳茗,猛然苏醒延展。仙芽细语呢喃,清馨冲淡红尘。浅啜芳香润喉,慢品沁人心扉。嗜茶者尊称茶博士、茶仙,雅称茶人,没有贬称。 (网络图片)?五绝·品茶烹茗飘仙雾,悠闲乐品尝。人生千百味,甘苦一壶装。 2019.2.21 https://www.meipian.cn/2u3m65tg
6.关于母爱的诗歌关于母爱优美句子网络文章关于母爱的诗歌_关于母爱优美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大家上学的时候,背过很多的古诗词诗句吧。诗词是指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孩子的 公开课https://bbs.openke.cn/thread-231158-1-1.html
7.关于美食与远方的诗句(与美食相关的诗句)2.关于美食的经典语录 1当吃遇上了美食,既有生活,亦有诗和远方,这才是圆满生活。 2、一生中总会有浮浮沉沉,起起落落! 3、有的时候,简单的食材,会带来大大的满足与幸福。 4、民以食为天,人以健康最美。人生在世,虽然说智慧是第一生命,诚信是第一财富。 http://m.ye-su.cn/yy/assyevvtte2ndt2a9tt.html
8.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二十首二、严禁公款购买赠送月饼、烟酒、茶叶、花卉、水果及土特产品等节礼; 三、严禁违规滥发津补贴、奖金、实物和各类购物卡、代金券等; 四、严禁公款吃喝和把公款吃喝转移到单位食堂、内部餐厅及私人会所等场所; 五、严禁借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旅游、健身、高消费娱乐等活动; 六、严禁违规使用公车,严禁公车http://m.yueduku.com/duanyu/%E5%85%B3%E4%BA%8E%E4%B8%AD%E7%A7%8B%E8%8A%82%E7%9A%84%E5%8F%A4%E8%AF%97%E4%BA%8C%E5%8D%81%E9%A6%96/
9.宋桥林2022低调发展好茶桑,蚕丝暖被柑甜香。 <文/宋墨)2022.7.26.于成都双流机场路口~赞美诗歌颂嘉陵区~ 金城蓬山磨儿滩,南充高坪舞媚眼。 壮志凌云道号喊,诸葛八卦火龙翻。 蔬菜基地暖冬柑,争风吃醋鱼米蘸。 桂花酒香万寿缘,千秋果绸绕塔恋。 <文/宋墨)2022.7.26.于成都双流机场路口~赞美诗歌颂高坪区~ https://www.scgoo.cn/article-33668-1.html
10.猜谜谚语高中知识1. 关于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各一个 诗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大雅.大明》)“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华镇)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对联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桥的谚语、俗语: 桥头上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83059.html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是()的诗句。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08db6b58ec14d2583aa6fc10f452ed5.html?fm=bdbdsbb81e3b12670c5287e87a9a16ebc1691
12.梅花诗词茶壶(毛主席诗词)品相好,无任何磕碰,非常少见造型年代:1008000000 材质:瓷 尺寸:长1宽1高(cm) ,购买梅花诗词茶壶(毛主席诗词)品相好,无任何磕碰,非常少见造型等茶具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https://book.kongfz.com/41553/242879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