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口岸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文件其他文件政策政府信息公开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泸州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九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6日

泸州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基础............................................................................4

第一节发展成绩............................................................................4

第二节存在问题............................................................................9

第二章机遇与挑战......................................................................12

第一节面临机遇..........................................................................12

第二节主要挑战..........................................................................14

第三章发展思路..........................................................................16

第一节指导思想..........................................................................16

第二节发展目标..........................................................................17

第四章主要任务..........................................................................21

第一节固本拓新构筑口岸开放格局..........................................21

第二节强基增能提效口岸运行体系..........................................23

第三节内引外联做强口岸物流枢纽..........................................25

第四节协同联动创新开放平台格局..........................................29

第五节多措并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34

第六节产城融合激发口岸经济活力..........................................37

第七节深化合作全面扩大对外开放..........................................45

第五章保障措施.........................................................................47

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47

第二节加强统筹协调.................................................................48

第三节加强要素投入.................................................................49

第四节筑牢安全防线.................................................................51

第五节构建评价体系.................................................................52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十三五”期间,泸州口岸枢纽作用日趋明显,成为连接内陆与沿海国际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口岸是“十四五”时期泸州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的核心纽带;口岸经济是泸州打造南向开放门户,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有力支撑,更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有效抓手。

“十三五”时期,泸州市以改善口岸发展环境为主线,加大口岸基础设施、重大开放平台、对外开放通道网络建设,深入实施提能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口岸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为泸州市“十四五”打造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内陆开放新高地奠定基础。

泸州港货运业务稳步增长。2016年以来,泸州港入选全国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已建成1000吨级(兼3000吨级)泊位6个,具备集装箱1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大幅提升泸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叉重要节点地位。2020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694万吨,占四川港口的5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9万吨,占四川港口的82%;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02万标箱,约占四川水运外贸集装箱的90%。

内河水运口岸资质逐步完善。2014年,泸州港获批国家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允许开展进口高粱、大豆、玉米等粮油加工储运业务,2020年实现进境粮食中转量42.5万吨,同比增长183%,在长江上游港口排名第一。2018年,交通运输部批复临时开放口岸,为进境粮食和进境肉类等指定监管场地获批提供了必要的前置条件。同时,原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泸州港筹建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允许开展冷冻、冰鲜肉类及副产品的直接进口业务,重点服务川渝滇黔地区。泸州成为四川第二大具有多口岸的城市。

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凸显。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提速,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于2017年获批设立,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截止2020年底,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60项,其中,“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等3项经验获国务院发文全国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3项经验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发文表扬,23项经验全省推广,全市推广93项。高标准建设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于2019年12月获批并于2021年1月封关运营,目前已吸引中信建设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新康意预涂膜和基材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累计入区企业(项目)达到31家,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其中,保税物流进出口总值5.04亿美元,同比增长81.9%,全省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十。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于2019年获批设立,并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重点开展大宗商品进口保税备货和本地特色产品跨境出口,吸引洋淘港等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十三五”期间,泸州市水铁空公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与沿江、沿海枢纽港和陆港之间紧密联系,通过运输、仓配、船货代等服务共同融入全球物流贸易服务网络,打造四川及滇东北、黔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构建起“覆盖内外、联系广泛”的合作网络。

水运方面,基本构建起协同开放的大通道格局。泸州港每周开行30余班内支线班轮、3条近洋航线、8条铁水联运班列,其中,东向稳定开行“泸州—武汉/上海”集装箱班轮,每周30余班;西向积极参与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开行“泸州—水富”航线。建立了昆明、赤水、荣昌等7个无水港,辐射滇东北、黔北、渝西等区域,与沿海沿边沿江46个物流节点城市建立合作关系。

铁路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班列开行初获成效。泸州已建成叙永至大村铁路、泸州进港铁路等7条专用线,全力攻坚渝昆高铁、蓉遵高铁3条高速铁路,泸州港是全国首家铁路直通集装箱码头实现无缝对接的内河港口。当前,泸州南向双向稳定开行“泸州—广州”铁路班列,每周2班,北向开行“泸州—石家庄”白酒专列、“东北—泸州”粮食专列,建立泸酒北上、北粮南下贸易新通道。

航空方面,进入全国普通地级市机场第一方阵。2018年9月泸州云龙机场建成投用,云龙机场是川南第一大、全省第三大航空港。2020年,实现通航城市达45个,共保障飞行起降23629架次,旅客吞吐量162.4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5643.20吨。

公路方面,形成了“一环七射一横”高速公路网格局。泸州累计新建高速公路120公里,宜宾至叙永、叙古高速叙永至太平段、G8515线荣昌至泸州段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叙永至威信高速公路进入收尾阶段,古蔺至金沙高速、泸州至永川高速开工建设。市域内已建成5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9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川南经济区第一位。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泸州市抢抓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发展机遇,着力培育外经贸主体队伍,打造外向型平台,引导市场开拓,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稳定外经贸基本盘取得良好的成效。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泸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9.78亿元,较2016年增长4倍,其中出口额45.31亿元,出口结构逐渐优化,出口以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主,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占比12%。贸易往来国家(地区)113个,欧盟、东盟成为泸州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外贸易市场队伍不断壮大,2020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户81户,全市现有对外贸易经营者980户,是2016年对外贸易经营者户数的3倍。

新兴外贸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泸州市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涉水涉港涉外产业,建设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载地,按照“边建设、边招商”思路,大力招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纺织、新材料等项目入驻。大力培育出口新增长点,招引和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7家,建成归途、国际直采中心(EAF)、洋淘港3个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3个线下展示体验中心,设立1万平米跨境电商专用仓库,常态化运行1210保税备货模式,顺利开展9610、9710出口模式,2020年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2.4亿元,申报单量超过10万单。

“十三五”时期,泸州市口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口岸物流成本时效、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口岸经济产业能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泸州市运输结构需持续优化。泸州市公路运输费用占运输总费用的比例高达66.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铁路运输费用占比0.34%,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在全国运输结构调整、公转铁、公转水的背景下,泸州市作为四川第一水港、川南重要铁路枢纽,铁路与港口运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泸州港位于长江上游,航道等级为三级,境内高等级航道里程不足三分之一,丰水期通航最高仅8000吨级船舶,岸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通航能力有限。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够健全,部分作业区缺乏铁路专用线,疏港公路等级偏低,与上游宜宾港、下游重庆港协作联动不足,码头现代化、集约化作业水平还不高。

泸州市长期缺乏大容量、高效率的区际快速铁路,地方铁路承载能力不足,还不足以支撑四川南向开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泸州云龙机场国际区改造工程已完工,但无临时开放口岸,国际客货功能缺失。泸州市四级公路及等外公路占比高达91%,快速公路建设缓慢,区域交通发展不均衡,7个区县公路密度差距较大,缺乏泸州至金沙至贵州的直连通道,无法实现泸州至贵州、广西等城市的快速联系。

泸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占泸州市的39%,综合保税区对外贸产业的带动作用开始凸显,但保税加工类项目签约落地少,新兴业态尚在研究招引,跨境电商还未实现爆发式增长。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发挥不足,自2019年投运以来,受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暂未招引到贸易商,无法形成西部地区肉类贸易产业集群,距离具备行业集中度优势还有较长距离。

2020年,泸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01亿美元,在全省排名第5。泸州市工业总量规模偏小,传统产业占比达75%,外向型产业较薄弱,产业链条普遍较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外向型特征显著的产业总量规模偏低,营业收入占比仅22%,智能化设备应用、数字赋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运用不足,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2020年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862.7亿元,全省排名第8,局限于商贸、物流、娱乐、餐饮等传统业态,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现代金融、科技研发等新兴业态正处于起步阶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政治等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传统的“东亚生产—欧美消费—其他地区提供能源资源”的世界经济大循环格局可能重塑,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出现区域化、链群化和备份化发展趋势,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优化,西部地区在国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抬升,“面向沿海”的口岸与物流服务主导方式将逐步向“辐射内陆腹地+内陆沿海双向联动”转变,泸州市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具备区位优势、通道优势和六大开放平台优势,应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之中,在大变革大调整中寻求更多机遇,加快壮大口岸经济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有效融入和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泸州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高质量建设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泸州综合保税区,构建四向通道形成全域开放,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加工等特色外向型产业体系,有机会高水平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全面对接国际高端需求,提升泸州市在全球创新合作中的地位,不断推动要素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泸州市主动对外开放,还能促进资本融合、资源融合和市场融合,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层面的主动开放,为高度要素流动创造便利化环境,更好释放改革红利,为泸州市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决策,是深化川渝合作、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共兴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与川南渝西地区其他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这有利于泸州市进一步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作用,推动泸州市打造更多承接国家战略的实施载体,夯实口岸经济发展基础,实现与重庆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口岸发展质量。

当前,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虚拟现实(VR)、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引发生产要素、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所带来的能源革命,必然进一步引领口岸物流结构调整和绿色变革,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降低口岸成本,优化物流运输组织模式,已成为当下企业优化供应链的主要举措。泸州市应积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推进数字化口岸、智慧物流体系建设,通过搭建数字化口岸平台、广泛对接企业资源集成管理(企业ERP)系统、推广智能化物流装备应用等,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主要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外贸市场不断变化,贸易摩擦日益加重,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将有增无减,部分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在国际市场、资源和资本的争夺上更趋激烈,加之疫情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物流运力下降,运费明显上涨,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泸州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极大冲击,2020年上半年泸州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44.4%。同时,近年来我国全球货物贸易中中间品的比重上升到了70%以上,而我国加工贸易进口以中间品为主,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新型贸易业态,是开放型经济和国际产业合作的有效形式,但是泸州2020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0.3亿元,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未释放。

泸州市周边口岸布局较为密集,东有重庆、西有宜宾、北有成都、南有昆明和贵阳,在抢夺港口和铁路物流交通枢纽地位并以此布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成都铁路口岸、宜宾港水运口岸、重庆铁路口岸等进一步开放,泸州口岸优势逐步减弱,周边口岸正在向泸州腹地辐射延伸,此外,贵阳、昆明铁路口岸进度加快,泸州口岸将面临更为复杂和激烈的口岸竞争,迫切要求泸州口岸找准定位实施差异化竞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

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枢纽口岸优化口岸布局,支持内陆地区口岸创新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内陆地区既有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班列,根据需要增设汽车整车、药品等进口口岸和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一步提升口岸运行效益。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推进,泸州市通道基础设施短板愈发凸显,泸州长江航道升级进展较慢,航道通航能力和港口作业能力偏低,拓展空间有限;依托隆黄铁路的南下通道对货运发展掣肘明显,还无法以向南距离最近的通道优势来支撑四川南向开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一体两翼”特色发展为战略支撑,以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为目标,统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积极发挥口岸在推动新发展格局中内向带动、外向推动的辐射作用,为泸州市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区域服务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以建通道、延腹地、创合力、优环境为主要手段,提高口岸开放整体效益,力争到2025年,建成适应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口岸开放格局,显著提升口岸集聚辐射和服务川南渝西地区能力,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形成以泸州港水运口岸为核心、以海关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和指定口岸为支撑的“1+N”口岸体系;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口岸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格局;口岸与制造业、农业、文旅商贸业等进一步融合发展;区域合作、文化交流逐渐深入,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努力将泸州口岸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水运口岸重要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新高地和川南渝西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引擎。

口岸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推进与国外城市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扩增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范围和数量;吸引外资企业落户泸州,鼓励泸州企业申请对外贸易经营者资质,支持企业增加海外营运站点,提高泸州市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合作水平,提升泸州市在省内的城市国际化综合排名。

口岸体系合理功能完善。泸州水运口岸保持全省水运口岸第一,串联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等口岸功能平台,适时拓展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和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构建完善的“1+N”枢纽口岸体系布局。增设泸州无水港数量,增加铁水联运班列数量,吸引周边城市外贸货物在泸州口岸进出境,提升口岸通关贸易额。

口岸集聚辐射能力提升。持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以班列及班轮开行等方式构建对外陆路通道,以无水港、离港服务站等创新模式扩大集货范围、延伸经济腹地,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口岸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提升口岸服务能级。

口岸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口岸,以能源化工、粮食进口加工贸易为引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肉类进口加工为动力,以口岸消费产业为补充,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会,构建与国际电商平台合作关系,扩展跨境电商销售渠道,形成覆盖全省、联接沿海及中部省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口岸经济聚集区,实现口岸经济区域链群式发展。

口岸营商环境便捷高效。深入推进口岸“放管服”改革,进出口环节审批监管更加简化,通关时效与通关物流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口岸费用更加合理。与沿海沿边主要口岸群的跨区域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通关效率、通关成本、通关服务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口岸营商环境考核进入全省前五,打造效能口岸。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持续落地推广“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打造智慧口岸。

口岸治理规范安全便利。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口岸工作的能力,口岸法治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口岸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打造法治口岸。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进出境人员安全、运输工具安全和货物安全,口岸安全责任明确、清晰,口岸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打造平安口岸。

口岸资源节约清洁低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高效利用、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口岸运行过程,坚持不懈严厉打击“洋垃圾”和冻品等走私入境,严格管控、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及低碳技术设备,鼓励新增和更换的口岸作业机械等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强化散货作业防尘抑尘措施,降低口岸货物和运输工具通关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将口岸单位货物能耗降低5%,促进口岸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口岸。

表2-1“十四五”时期泸州市口岸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0年

现状值

2025年

目标值

属性

国际合作

1

国际化排名(省内)

5

3

预期性

2

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个)

8

12

海外合作站点数(个)

15

4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数量(个)

-

全职引进国(境)外高端人才

【34】

【50】

开放成效

6

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5.02

7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亿元)

89.8

140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亿元)

0.3

(2020年上半年)

20

9

服务贸易年均增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速

10%

11

铁水联运班列数量(条)

14

16

集装箱班轮航线(条)

13

无水港数量(个)

平台扩能

综保区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5.04

自贸区创新成果国家与四川省

推广项数(项)

23

功能性开放平台数量

特色经济

17

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亿元)

2.4

18

入境旅游收入(万元)

800

(2019年)

8000

19

举办国际赛事活动场次(场)

举办国际展会场次(场)

21

参加境外展会场次

市场活跃

22

口岸经济集聚区

涉外市场主体(个)

110

150

24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亿元)

7.89

25

对外贸易经营者数量(户)

980

1300

26

AEO认证企业数量(户)

0

营商

环境

27

省内营商环境(跨境贸易)

考核排名

28

涉外机构数量

29

四川“单一窗口”主要业务

应用率(%)

82.3

85

绿色

生态

30

口岸单位货物能耗降低(%)

约束性

备注:【】表示五年累计值。

指标3:海外合作站点数(个),包含政府及企业在境外设立的驻外办事处、海外办事处、分子公司、工厂或海外仓等;

指标16:功能性开放平台数量,指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开放口岸、指定口岸等开放平台;

指标30:口岸单位货物能耗降低(%),口岸单位货物能耗指统计期内泸州港的全部能耗(用电量、用水量、用天然气、用热、用柴油)与泸州港货运量之比,按标准煤折算,参考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吨)。单位货物能耗降低即较上一年单位货物能耗降低的百分比。

继续推进泸州港水运口岸临时开放。充分发挥泸州港临时开放对外贸箱源的刺激作用,继续争取交通运输部、国省口岸管理部门支持,确保泸州港长期停靠外贸船舶。以推进泸州港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水运口岸建设为目标,以国家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导,高质量建设泸州港水运口岸,满足国家口岸综合绩效考核标准,争取将泸州港正式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办年度审理计划和《国家口岸发展“十五五”规划》。完善并扩充指定口岸功能,持续做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服务产业能力,加大招引力度做大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按照海关总署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举措参与长江中上游口岸病媒生物联合监测,降低病媒生物通过进境货物跨境传播风险;以“应有尽有、提前建设”为原则,结合产业需求,继续扩展其他指定口岸类型。

专栏1水运口岸指定进境监管场地优化与拓展行动

l促进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发展。依托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积极招引国际国内肉类贸易商或一二级代理商和西部地区肉类贸易龙头企业,构建肉类陆路及多式联运国际物流通道,以公路班车、铁路班列等形式进口肉类特定品类,在口岸形成川南进口肉类集散中心和贸易中心,满足川南地区2000万人口日益增长的进口肉类消费需求。以肉类精加工和半成品加工为突破口发展肉类保税加工产业,推动泸州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与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实现进口肉类的保税仓储和保税加工;针对性制定进口肉类通关、查验流程,依托监管场地发展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和包装等配套产业。

l补充申创其他进境指定监管场地。以泸州海吉星、西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市场为基础,充分研究水果进境指定监管场地申报的可行性,并充分利用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的预留空间,预留进境水果检测检验、储存的设施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在水运口岸预留规划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功能区,启动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可行性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申报条件、意向投建运企业条件等综合考虑,适时申报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

探索铁路口岸建设路径培育开放新动力源。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支持泸州与川南渝西地区其他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的机遇,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培育泸州铁路口岸,为泸州口岸扩大开放寻找新动力源。在通道方面,加快建设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完成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加强与渝滇黔的班列合作,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形成四川经贵州至广西北部湾的便捷出海大通道,并按照申报口岸的要求增加开行班列数量确保常态化开行。在枢纽方面,依托双加物流园铁路枢纽,以及培育隆黄铁路沿线大型货运场站,探索研究铁路口岸选址与建设方案。

探索建设口岸通关服务平台设施。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线上物流通关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体系,通过运行“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办理包括运输工具、货物通关、物品通关、税费业务、加贸保税、企业管理、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等九大类业务,建立海关、税务、企业和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交易支付、金融结算等信息交换机制,提供外贸政务、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人才培训、市场推广、融资对接等服务。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海关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深化“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探索建立泸州口岸智慧监管云平台,集通关、风险预警、实战指挥于一体,实现对口岸运输工具、货物和人员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在满足海关监管要求前提下,探索研究电子化监管,促进内外贸码头、堆场等口岸资源共享。

专栏2口岸基础设施提能工程

l口岸通关服务平台设施。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线上物流通关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探索建立泸州口岸智慧监管云平台。

提升泸州港水运口岸流量。区域内,由川南港务公司以“适泸则泸、适宜则宜”原则对区域内货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川内港口之间非竞争业务最低价,港口之间竞争业务统一价,吸引公、铁货源聚集。区域外,以支撑做强做大“四川港”为目标,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重点服务对象,围绕打造集装箱枢纽港,通过腹地延伸、通道能力保障等举措聚力提升泸州港水运口岸流量,以规模效应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高口岸物流时效。水水延伸腹地聚集流量,推动泸州港与重庆港、宜宾港、水富港、乐山港等港口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港口群,合作开展集拼集运,并连通金沙江、岷江、赤水河等内河流域地区港口,将泸州港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航运货物集结点。无水港拓展腹地聚集流量,借鉴沿海港口城市经验,在西部地区适水产品聚集地建立泸州港的无水港群,给予无水港专项政策,前置港口服务至无水港。积极协调提升长江干线泸渝段航道运载能力,实施长江生态航道整治和沱江高等级生态航道提升工程,推动长江水道干支衔接,提升水运通道服务能力,面向长三角地区、泛欧泛亚地区开通国际航线、加密或新开行集装箱班轮。

专栏3泸州港水运口岸流量提升行动

l发展西部腹地无水港模式。逐步完善成都、昆明、攀枝花、德阳、乐山、赤水、荣昌等无水港的功能,在云南、贵州、陕西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物流节点城市新建无水港,将泸州西部腹地无水港数量扩大到15个。

l扩大航线及班轮开行规模。深化与中远海、马士基、民生等知名航运企业合作,稳定开行、加密开行泸州至武汉、上海等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沪汉台、沪宁韩等近洋航线,争取开通沿长江出海的中国-东盟,中国-南亚等方向班轮航线。

l提升泸州港国际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积极培育泸州港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强化其与港口物流链的货主、船公司、贸易商、物流商、代理商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等合作,研究“水进陆出”和“陆进水出”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积极与国际航运知名大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缔结友好港,与各国港务管理部门、商业机构及跨国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择时引进战略投资者,逐步建立泸州港国际化的经营网络,提升港口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大力发展铁路及铁海联运。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最短距离铁路线路上的关键节点和泛亚铁路三条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泸州大力发展铁路及铁海联运能够突破泸州通航能力受限等瓶颈,开拓泸州水运之外对外开放的新动力源。按照《“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对外铁路建设与扩能改造进度,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形成四川经贵州至广西北部湾的便捷出海大通道。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常态开行“中欧班列(成渝)+泸州港”铁水联运班列和泸州港至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巩固青白江—泸州港铁公水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创建成果。强化货源组织与班列开行,主动融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围绕川南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研究适铁适箱产品的流量和流向,与意向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成都、昆明、重庆、南宁等铁路主枢纽合作,形成稳定的货源组织关系以及铁路跨境、铁海联运的通道习惯,优先开行中亚中老铁路班列,探索开行泸州至中亚、东南亚(中缅、中越)铁路班列,待通道条件成熟后,将集结中心快速转移至泸州市。

专栏4铁路及铁海联运服务提能行动

l完善铁路线路建设与扩能改造。加快推动建设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隆昌至叙永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力争2025年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路,形成四川经贵州至广西北部湾的便捷出海大通道。

l稳步发展多式联运。常态开行“中欧班列+泸州港”铁水联运班列和泸州港至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巩固青白江-泸州港铁公水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创建成果。

l强化货源组织与班列开行。主动对接泛亚通道特别是中线通道(泸州—昆明—磨憨—磨丁—万象)中亚班列(昆明—万象)研究货源组织和班列开行,探索开行泸州至中亚、东南亚的铁路班列。强化川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周边地区的货源组织,丰富“泸蓉欧”快铁货源品类,打通汽车零配件、加工设备、刀具、工装等机械设备进出口大通道,借助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机械配件出口欧洲国家契机,开拓“中欧卡航”新通道,探索开行泸州至中亚班列,加快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提升泸州经蒙古至俄罗斯中欧班列效能,打造木材、汽车等大宗商品贸易新通道,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

适时拓展航空与公路通道。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整合省内民用运输机场的要求,依托四川省机场集团对各机场的分工定位、民航渠道与资源,积极争取增加泸州市至国内其他城市城际航线、航班时刻,稳步拓展国内航线网络,将云龙机场打造为川南区域枢纽机场,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成渝枢纽机场的国际航线战略合作,形成泸州通达全球的航空网络,提高与全球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作为川南地区唯一进入全国普通地级市机场第一方阵的城市,优先在内江等周边无机场的城市设置异地候机楼,将航空运力资源和保障服务前置到腹地范围,通过公路聚集川南地区的客流和货流,引导“川南客泸州走”“川南货泸州走”。畅通联通东盟的公路通道,组织具有国际公路业务的企业利用四川省港投集团资源加入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通过《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开展国际公路运输,或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GMS)行车许可证及配套《GMS机动车辆暂准入境单证》(TAD单证)的企业形成合作,提高跨境公路运输便利化水平。

第四节协同联动创新开放平台格局

专栏5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创新提能行动

l提升税务与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税务”和“以数治税”水平,提升完善发票领用与代开、纳税申报与缴纳、完税及退税等重点税务环节的数字化水平,优化和下沉网格化办税圈。积极发挥“以税咨政”的职能职责,推进“三色清单”管理模式,持续优化纳税服务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及定制税收服务制度等,全面提升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等服务水平。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债券品种,进一步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债等。鼓励通过社会资本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探索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新型风险监管体系。

l激发自贸区内市场创新氛围。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扶持制度,强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推进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区内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业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改造,鼓励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制度,制定技术类国有无形资产管理办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探索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学科建设,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试点。

释放综合保税区多重政策红利。依托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和“水公铁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以及综合保税区税收、贸易管制、保税监管、外汇四大政策和十二条特殊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快保税加工制造中心、保税研发设计中心、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保税检测维修中心、保税销售服务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泸州国际“外循环”平台。借鉴成都、郑州等地招引富士康的经验,重点瞄准东部沿海地区如江浙等地企业的产业转移机会,注重招大引特,以集群招商、以商招商实现资本、产能、技术、利润的快速增长。推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统筹规划综保区发展用地,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两个片区协同发展,高效集约利用区内土地资源。

专栏6泸州综合保税区开放发展行动

l发展保税加工产业。加快中信建设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荣海生物10万吨亚麻籽油生产项目和新康意预涂膜和基材生产线项目的建设、入厂、投产进度。在中信项目和荣海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招引粮油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入驻形成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向粮食产业链条“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引入种子培育研发、供应链金融等上下游产业。支持新康意新材料项目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合作。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入驻,开展粮食产品检验、新材料产品检测等认证服务;鼓励精密仪器企业入驻,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完善综合保税区业态类型,探索布局船舶、航空零部件和精密医疗仪器等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

l培育保税服务新优势。引入优质金融类企业入驻,开展区内粮食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生产设备租赁服务,提供区内企业融资支付结算服务,积极培育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保税服务业务。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参加行业展会,进行广泛国际交流,促进产业市场开拓。预留泸州港水运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外籍船舶融资租赁所需要的用地,提前做好船舶在综合保税区内融资租赁的模式研究。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消费品和工业品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探索、研究、培育在综合保税区内发展软件测试、文化创意、期货交割、跨境医疗等新动能。开展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文化创意、软件测试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以及外包设备的维护业务。对具有较高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鼓励外向型企业依托综保区拓展新兴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企业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

专栏7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发展行动

l重点探索跨境电商9810模式。根据《四川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指南(2021—2023年)》的要求,围绕产业集聚优势,重点探索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凸显集聚碎片化订单优势。落实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争取跨境电商企业配套支持政策,便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引导企业在泸州设置跨国采购平台,打造腹地企业跨国采购首选基地和进出口商品集散交易中心。

l推动零售配送模式创新。加快“跨境电商+商圈”、“前店后仓+快速配送”“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创新,依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水井沟商圈,拉动跨境电商货品消费;“跨境电商+旅游”、“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创新,依托泸州酒谷湖旅游景区发展,促进跨境电商货品销售;探索“保税+社区新零售”模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社区实体店、物流到家的优势互补、叠加创新,以“新零售”助推消费升级。

l鼓励平台营销模式创新。支持洋淘港探索保税仓直播,促进国内抖音、快手与国外直播平台合作,推动直播基地、跨境电商园区、高等院校、平台企业合作,利用直播行业专业培训方式,实现新业态、新消费、新场景融合发展。支持泸州临港自贸投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扩大规模,大力开展具有泸州本地特色的带货推广活动,鼓励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借鉴成功经验、共同发展,形成泸州综试区跨境电商集群发展。

l加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落实外汇便利化政策,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简化跨境电商货物贸易收支手续,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强模式和技术创新,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允许跨境电商参与机构和企业为客户代垫仓储物流税收费用,允许个人账户办理跨境外汇结算,带动消费积极性。

促进高能级平台融合发展。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是泸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营商环境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和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泸州综合保税区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试验田,跨境电商综试区承接自贸试验区在跨境电商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改革经验。要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发挥好各类开放平台作用与特色优势,实现三个高能级平台“政策协同、招商协同、开放协同”。

专栏8开放平台融合发展行动

l政策协同创新。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范围逐步扩大到综合保税区,推行“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线上看货+线下提货”等监管模式。利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仓库,促进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深入融合,持续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加强政策协同,强化口岸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口岸工作从“重开放”向“重管理”转变,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同时,与成渝双城共同探索陆路贸易新规则,以成都邮路开放口岸为契机,跨关区运邮监管联系协作机制,拓宽泸州经中欧班列(成都)跨境电商物流新渠道。促进泸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在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框架下与自贸试验区共同围绕口岸通关、制度改革、投资贸易等开展制度创新、投资便利、贸易多元等工作,根据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承担大胆破、大胆创、大胆试的责任,三者共同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和四川省进行推广。

l招商协同促进。利用“自贸区”名片,以自贸试验区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准,三个高能级平台在产业招引和企业招商上应以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鼓励通过资源共享、设施共享、利益协同等方式加强配合,共同组织考察和招商活动联合招商、集群招商,精准招引企业和项目布局在符合功能定位和细分领域的区域。在当前泸州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产业基础上,依托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挖掘文化创意、跨境医疗、数字贸易等企业在泸州综保区投资以及各种优势品类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在泸州综试区聚集投资、运营。

l开放协同共享。支持三个高能级平台在装备制造等特定产业共同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合作,借助泸州水铁空公对外通道拓展海外市场,设立国(境)外分支机构、海外工厂、海外仓,引导洋淘港等跨境电商企业设立海外仓,提升物流配送时效,降低仓储配送成本;鼓励出口型加工企业学习泸州驰腾科技在境外自建工厂,利用当地人工成本低等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三个高能级平台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重点地区合作,推动口岸协作、产业链协作、政策协作等,助推泸州市外向型经济向中高端和集群化发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各重要开放平台的特色功能优势,各重要区域的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联动协作,打造产业和人口优势承载地。

优化通关物流作业流程。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施更高水平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国务院发布《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提出减少进出口环节审批监管事项,优化口岸通关和作业方式,提高口岸物流服务效能,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根据国家要求,围绕口岸通关模式、场站作业、查验作业、通关服务和监管制度等优化通关物流作业流程。

专栏9通关物流作业提效行动

l提升口岸场站作业能力。加强口岸场站货站、仓库、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进度,加大区块链、5G、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应用,打造效能口岸和智慧口岸。协调好场站内物流调度,优化口岸场站内货物分类和分流作业工序,确保进出口货物有序进入对应作业环节。对已公示的口岸场站内转运、吊箱移位、掏箱理货等环节作业时限标准,做好监督和异常处理。

专栏10清理规范口岸场站收费行动

l精简规范口岸收费项目。基于货物进出口操作总逻辑,持续梳理口岸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分类列出收费项目,对服务内容相近的项目进行合并精简,并对每个收费项目的服务内容和收费细节作出详细的描述。对有限竞争性经营的口岸服务,引入招标制度,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对属于政府职责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项目,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l优化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服务模式。认真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并强化在口岸现场的动态更新,加大对社会宣传的力度。实行目录清单动态管理,若需调整由泸州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按要求对清单审核把关,并报省政府口岸物流办审核或备案。复制推广“一站式阳光价格”服务模式,去繁就简、再造流程,实现简环节、降收费、优服务。

改善跨境贸易整体环境。在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和清理规范口岸场站收费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通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口岸通关服务可视化、完善问题解决机制、优化跨境贸易整体环境评价体系,持续推动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体验感。

专栏11跨境贸易整体环境优化行动

l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泸州本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或网上一体化办理。加强行政审批业务系统整合和优化,加大制度、模式、系统等支持力度,实现进出口环节行政审批线上办理和窗口递交纸本、后台流转作实体验核的一体“通办”。大幅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并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

l推动口岸通关服务可视化。对口岸作业时限标准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在口岸现场和“单一窗口”上持续公布并动态更新。借鉴“一站式”海运业务查询办理平台功能,在港口业务办理平台及时公开集装箱存箱、用箱信息,实现提箱预约、电子化放箱和精准提箱。海关向进出口企业、口岸场站推送各环节通关状态信息,实现海关等部门口岸通关状态查询和通关流程全程可视化。口岸场站将运抵、调箱、装载等作业信息推送企业,实现作业系统可视化查询。

l完善问题解决机制提升企业感知。发挥口岸现场问题处理窗口、“单一窗口”、海关12360服务热线、关企协调员等渠道作用,收集企业建议和诉求,针对企业需求和实际困难及时推动解决。优先办理措施,在海关业务现场设立认证企业服务窗口,优先为认证企业办理部分海关手续,为高级认证企业全流程优先办理海关手续。

l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基于国家、省级层面专项行动的“规定动作”,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自选动作”,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聚焦国家营商环境(跨境贸易)评价指标,按照省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单一窗口”上传数据,定期做好泸州市口岸营商环境评价的分析和整改工作。

以产城融合为发展目标,按照泸州产业的优势度以及与口岸发展的关联程度,逐步探索“口岸+制造业”“口岸+农业”“口岸+服务业”“口岸+文化旅游业”等创新发展路径。

促进“口岸+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泸州市三大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国际物流、国际中转、保税服务等功能,以泸州精细化工、油脂化工、新材料的“原材料内外贸结合、产成品外贸为主”特征为基础,为西南地区产业适水原材料、产成品进出口提供重要保障,促进西部地区化工业高端化、绿色化、精细化和国际化发展;围绕进境粮食监管资质,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加强与舟山等沿海进口粮食港口联合招商合作,沉淀发展进口粮食加工贸易核心产业链,为周边企业提供进口粮食流通通道。发挥泸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外贸优势,与口岸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稳链、补链、强链”工作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助力泸州推动老工业城市制造业重构,从“泸州制造”向“泸州智造”转型,实现口岸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专栏12推动智造链条升级重点工程

l西南地区化工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打造行动。发挥北方化工、四川天华富邦化工等大型企业外贸规模优势,依托水运,围绕硝化棉、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等产品,与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出口贸易,提升“水进水出”服务水平;培育和引进优质物流公司,构建南京、岳阳、重庆等港口到泸州的精品陆运线路,拓展化工产品“水进陆出、陆进水出”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向内发挥进港铁路专用线优势,与腹地重要铁路港联动发展铁水联运,为云天化、云铝股份等大型化工企业的磷化工、矿产冶金、设备材料等提供外贸服务,构建西南区域化工适水货源流通通道;向外与上海、宁波、武汉等地开行长期定制化进出口班轮,承接西部区域适水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并积极申报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支撑泸州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建设。

l口岸进境监管品类加工经济建设行动。依托江海直达船、铁路等设施承接武汉、黄石等长江中游城市港口粮食转运功能,打造“三中心一基地”。打造区域粮食储备中心,提升港口粮食接卸中转能力,完善散粮中转发放设施,逐步扩大丰富泸州江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区储备能力。打造粮油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粮食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粮食品质检测体系,招培优质粮食物流企业,强化粮食区域流转节点建设,完善分拨配送服务体系,丰富自贡北部湾油脂加工、雅安饲料加工等项目原材料流通通道。打造粮食期货交易中心,引进粮食期货经营机构,研发具备泸州特色的期货产品,引导产品在大连交易所挂牌交易,推动泸州进口粮食商品属性迈向高端金融属性。打造进口粮食加工基地,依托合江温氏、泸州中海粮油等粮食加工企业,以“前港后园”模式与舟山港构建“加工生产+集散贸易”合作链条;依托泸州综保区中信粮食深加工项目,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丰富完善粮食保税加工产业链。

l优势特色制造业转型提升行动。引导产品生产线、零配件组装等生产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加工业务,为企业产品出口、零配件进口提供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扩大出口规模;同时,结合驰腾科技、壹捌壹玖、伊顿液压等公司的手机及零配件、液压接头、轮椅配件等产品特性,积极拓展保税加工产品跨关区流转,与成都航空口岸和铁路口岸、重庆航空口岸联动发展,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国际通道,打造成渝进出口贸易协同区。吸引特色优势产业研发团队进驻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研发+保税加工”链条模式,整体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出口竞争优势。

促进“口岸+农业”融合发展。发挥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势,搭建“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为核心、4园区7区县”的跨境电商布局体系,构建商务金融、农产品种植、生产商贸、农旅示范、农业科教、仓储物流六大功能,完善农产品跨境电商业务流程,打造农产品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夯实农产品跨境电商配套服务,打造全省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新高地,为全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升级发展打造可靠样板,成为四川农业对外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先行区。

专栏13建设外向农业体系重点工程

l农产品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行动。以“高标准、国际化、数字化、创新型”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升级发展为目标,打造全省农产品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全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升级发展打造新样板、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川渝滇黔接合部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把泸州优质的果蔬、林竹、茶叶等农产品输送到日韩、美国、加拿大等国,同时引入美国、巴西等国优质的大豆、高粱、豌豆、扁豆等农产品来到川南和成渝地区,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实践思路。

促进“口岸+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口岸开放设施平台的功能完善和政策便利不断促进内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在继续做大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总部贸易,吸引跨境电商、专业服务、科技研发等产业资源聚集,探索建立“技术+管理+服务”“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等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口岸价值,优化口岸功能,增强泸州国际贸易交往服务能力,在满足泸州本地消费需求同时,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增值发展,实现从传统口岸向新时期口岸经济格局转变,打造四川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

专栏14打造外贸服务高地重点工程

l开放平台基础服务效能提升行动。优化现有平台作业流程,简化管理手续,推动口岸数字化建设,促进现场作业“零”等候,降低货物运输和装卸成本;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立以水铁空公联运为重点的集疏运体系,提高国内外贸易货物的中转能力;加快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鼓励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快加工贸易、中转分拨、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化会展、对外交流等开放平台功能建设。

l口岸功能与产城发展深度融合行动。以恒力(泸州)智能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泸州海吉星商贸物流园后续项目、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产城融合项目等为基础,探索发展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四新”经济形成全新国际生产制造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网络化协同制造,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协作探索开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区域产业从以加工为主向“制造业+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l引领川南智慧型口岸服务创新裂变行动。围绕面向客户端(ToC)服务,鼓励泸州洋淘港跨境电商平台创新发展“保税+社区新零售”模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社区实体店、物流到家的优势互补,以保税备货将跨境电商体验店、线上购物进行融合,嫁接新媒体网红直播新业态和培训业务,丰富电商产业生态,打造“口岸+商贸”的跨境商品流转体系,助推消费升级;围绕面向企业端(ToB)服务,开展工业品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区间流转、保税货物跨关区协同等业务,促进区域企业协同发展。

促进“口岸+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泸州港国家临时开放口岸、泸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等开放平台对境内外人流、高端产品、多元化思想技术的吸引力,充分利用云龙机场完备的国际口岸设施和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优势,以“国际化、时尚化、数字化、市场化”的理念,通过打造集“名优产品展示+科技文旅体验+跨境线上购物+文创研发交流”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功能集合,强化泸州口岸的城市外宣窗口功能,通过串珠成链的区域文旅服务,构建“人文、产业、经贸”全面大开放口岸发展格局。

专栏15提升口岸对外宣传能级重点工程

l民生消费大升级促进行动。打造“线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线下体验门店服务+产品创意研发设计”于一体的一站式“商贸+产业+文旅”发展平台,探索建设“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利用“1210”保税备货模式打造进口商品展示中心,提供家门口“全球购”便利服务。创新开发长江生态文化旅游、白酒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引入文创店、主题餐厅、酒店、咖啡厅等城市商业和休闲业态,积极争创生态旅游示范区、民族民俗文化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旅游品牌,打造集城市记忆、文化传承、休闲体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口岸城市“生活秀带”,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加强区域消费中心建设。

l探索发展免税经济行动。推进综合保税区功能升级,探索发展免税经济,打造国产品牌免税销售平台,鼓励开辟一定比例的销售区域,专门用于本土品牌,将其建设成为向各国旅游者销售、宣传和展示本地产品的靓丽橱窗,将更多地方特色和名优产品列入退税商品目录、引入免税零售渠道,拉动更多本土品牌产品消费。

促进发展口岸配套增值性服务。以口岸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基础,大力发展船舶航运检测、航运信息、航运金融等配套增值服务,为口岸经济活动提供设施设备维修等基础服务,拓展信息咨询、航运金融等新兴衍生业态,丰富航运市场服务主体,提升口岸配套增值性服务能级,保障口岸经济活动正常运转,推动口岸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专栏16完善配套增值服务重点工程

l船舶维修检测业务开展行动。综合运用泸州市水港天然优势,鼓励泸州泰安船舶维修有限公司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适时拓展船舶评估勘查业务,培养船舶维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持续招引服务于国内江海联运船舶维修和检测服务的企业,为江海直达联运模式落地提供基础保障。

l航运信息服务拓展行动。积极推进与舟山市港航管理局的合作,争取国务院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长江上游数据中心落户泸州,为船舶提供货物全程物流跟踪、引航计划等服务。加强与重庆航运交易所、武汉航运交易所等合作,吸引一批行业领先的研究咨询机构落地,提供覆盖航运市场分析、行业发展咨询、海事技术研发的咨询服务。学习舟山设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依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各方资源,结合泸州市(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外来企业投诉服务工作站等法律服务主体,提供法律援助、诉前调解、知识产权代理、国际商事法律咨询、商事认证等一揽子法律服务,构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l航运金融服务培育行动。招引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避险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延伸拓展财务顾问、信息咨询、保险理赔等一站式多元化金融解决方案。培养金融服务机构船舶估价、船舶评估、船舶检验、船舶登记等专业能力,尝试开展租约融资、人民币跨境贸易、出口买方信贷等三者组合的船舶融资方式。

推动口岸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泸州口岸设施,构建“双门户、四核心、四融合”的泸州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空间格局,响应泸州市打造“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高水平治理示范区、高素质人才聚集区的发展要求,以内外贸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作为根本发展导向,构建泸州内外贸融合发展试验区,以形成泸州市发展口岸经济的全域产业支撑体系,更好地稳外需、扩内需、转方式、惠民生,共同推动口岸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栏17提升口岸城市经济质量重点工程

l支撑“一体两翼”体系构建行动。依托阳江区、纳溪区、龙马潭区“一体”高质量发展区的口岸设施、外贸产业聚集优势,打造产业承载能力、生活服务能力、文化供给能力提升的核心区,构建泸州壮大外贸产业的门户港,助力打造支撑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增长极;以“南翼”叙永县、古蔺县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做强跨境电商、自办展会,构建做强现代物流、做优现代商贸、做大电子商务、做新消费场景集聚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便捷,助力打造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特色发展带;发挥“东翼”泸县、合江县的经济、人口、交通区位优势,全力建设“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通过两翼合力互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战略支点,提升“泸州制造、泸州流通”发展水平。

l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创新行动。以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统筹内外市场的双地展销模式,通过设立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外商品直营超市以及在大型商超设立国外商品直销区等方式,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畅通国外商品国内销售渠道,实现进口商品采购便捷化。发挥泸州口岸开放平台优势,吸引国外客商到泸州市场采购商品,带动优势产品出口,促进国内外商品市场互动发展。依托国内市场的以内促外模式,加快培育发展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销平台。打造进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大型集散中心,扩大与日韩、东南亚等水果出口国客商合作,带动泸州柑橘、荔枝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推动与长江上游地区共谋发展。以《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为基础,叠加泸州开放载体、川渝滇黔接合部优势,提升口岸对毗邻经济区和辐射经济带的带动能力,壮大产业能级、扩大口岸影响、延伸市场空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深化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建立川南地区对外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推动成渝地区资源互补合作发展,打造内陆地区进出口贸易促进全域创新的标杆示范,助力泸州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

专栏18探索川渝滇黔协作模式重点工程

l川南地区对外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构建行动。发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国家级自贸试验区创新载体优势,优先推广对外合作经验、创新的政策制度,构建川南地区“口岸+保税区、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国家级新区+省级新区”平台对接,探索“口岸+铁路物流基地”合作机制,推进川南地区开放平台融合发展,实现川南地区开放经济大突破。

l成渝地区资源互补合作发展行动。加强与成渝产业的对接力度,深化与两地产业配套协作、园区合作共建、临港优势共享、企业交流互动等方面合作,积极探索“总部研发在成渝、生产配套在泸州”的新型合作关系。围绕构建特色农业“种植—流通—加工—出口”分工协作体系,与江津粮油加工基地、荣昌食品加工基地等农林产品加工业基地构建合作关系,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川渝毗邻区域合作发展,共建川渝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合作,共同打造成渝城市群百亿级园区;发挥泸州中间港口城市优势,增强宜宾、涪陵、长寿、万州等产业园区支撑作用,建设临港产业、特色产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积极融入国际合作与分工。依托口岸、产业、商旅配套的融合发展,促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扩大对外合作、壮大外贸市场主体,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高水平引进来”提升泸州市企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高质量走出去”增加泸州市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拉紧泸州市企业与世界各国企业的联结纽带,为更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建立桥梁,构建全方位对外贸易体系,提升跨境贸易合作深度。

专栏19拓展口岸国际合作重点工程

l对外合作广度拓展行动。加强与以德国为核心的机械制造技术合作,以采购贸易、技术输出方式并举,深化泸州港与杜伊斯堡等国外港口合作协定,稳固“泸欧贸易”通道,同步深度匹配“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机械产业需求,发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经济。鼓励泸州外贸企业参与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项目,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与东盟国家地区开展贸易、投资、文化、技术等合作,带动泸州及川南地区与东盟各国开展产业合作、国际交往,推动四川对外开放进程。以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展会展示贸易载体为基础,与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泸州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稳定支点。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等国家级展会平台,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对外合作广度。

l外贸市场主体壮大行动。发挥泸州市口岸经济发展联盟的资源优势,加大与国家进出口商协会、研究机构、上下游企业资源对接,提升本地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泸州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贸易标准化和便利化。加大本土大型航运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泸州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商品存储及物流分拨等物流延伸服务,加强国际化、多元化经营,在企业海外办事处设立、产业链拓展、境内外网点布局和人才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形成本土航运物流企业的知名品牌。针对重点产业着力招培优质企业,如进境肉类,优先引进知名国际代理商,支撑泸州打造成渝地区进口肉类重要分拨中心。招引医疗服务贸易主体,发挥西南医科大学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优势,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提供国外就医服务,促进建设川南大健康产业进出口贸易保税综合服务平台。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党领导口岸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强化泸州市现代物流和口岸发展领导小组在贯彻落实国省口岸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口岸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重要职责,实现对“泸州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确保规划的正确方向、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口岸人力配备和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泸州市口岸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口岸管理、查验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口岸协勤人员聘用、管理办法,畅通协勤人员的上升通道。加强口岸干部业务培训,抓好口岸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清正廉洁、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的口岸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批口岸专业人才。组织口岸机构、口岸企业人才到沿海沿边口岸挂职锻炼,拓宽泸州口岸的联系渠道与人才队伍工作视野。深入开展业务研讨和口岸理论研究,拓展人才队伍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会专业人才资源服务口岸,支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口岸建设与管理课题研究,为口岸建设与管理提供支撑。

牢铸口岸安全防控防线。不断完善泸州市口岸闭环管理方案,强化口岸日常运行监测和分析,提升预警能力。建立健全泸州市口岸安全联合防控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着力完善联合防控运行机制,依法行使口岸安全管理职责,强化安全检查,保障口岸安全。强化口岸监管环节反恐维稳工作,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坚持不懈严厉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走私入境,加强进口再生原料检验监管,增强动植物检疫安全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生物等安全。

完善口岸突出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口岸通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口岸反恐、处置突发事件等纳入政府反恐防暴工作体系,形成联合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军警联防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口岸内外区城的防控和管理。完善口岸危险品处置设施场所,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和安全生产措施。加强重点口岸防控演练,提高口岸安全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进口岸规划的落地实施与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效能监测,分类构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参考国内外发达地区口岸经济统计指标、综合保税区绩效考核指标、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本规划发展目标,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可持续性等构建多层级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制定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详细的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合作关系,建立区域口岸物流行业统计与运行监测。由泸州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牵头,编制评价指标统计表与填写说明,规范统计口径,确定统计范围,明确评价对象,规定评价指标涉及部门与单位根据要求按季度及时规范报送。加强统计核算培训,着力提高统计人员和填报人员专业水平。

THE END
1.龙哥风向标20230718~20230801GPT拆解大牛影库存设计软件:用于设计乐园店的布局 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用于管理顾客信息和提供售后服务。 圈友讨论:什么是非标品? 盈利点:根据圈友讨论的内容,可以针对非标品、高毛利、高单价、复购等标准,开展相关业务,例如私域白酒、知识付费、二手奢侈品等方向进行盈利。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9151
2.奶茶店铺形象设计素材网站图片免费下载一落设计事务所 快消品|酸奶品牌形象设计店铺设计 奶茶店品牌 2 英迈品牌策略设计 店铺形象形象设计 18 品牌设计主任 世魁牛肉 店铺形象 店面空间设计 橱窗店面设计 1 云顶创意 一落设计事务所 智慧店铺29061697 店铺形象设计(扁平简约表情设计) 7 辛勤的蜜蜂i https://www.zcool.com.cn/tag/ZMzk0OTQ0NA==.html
3.茶叶店橱窗玻璃贴图片素材编号30508984图行天下为您提供茶叶店橱窗玻璃贴图片素材,包含茶叶店橱窗玻璃贴、茶叶、茶店、古典花边、墙贴、个性装饰贴、可爱玻璃贴、玻璃贴纸素材、茶店玻璃贴纸、装饰素材、玻璃贴、贴纸、玻璃贴纸、茶字、即时贴、茶叶店贴纸、玻璃门贴、装饰贴、橱窗装饰贴、橱窗贴、广告字贴字、https://www.photophoto.cn/sucai/30508984.html
4.茶叶店内部装修怎样设计装饰比较好看茶叶店内装饰有哪些注意事项郑州茶叶店装修,茶叶店装修橱窗是茶店的第一展厅,它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橱窗尽量设计大一些,里面可以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茶叶,如保鲜茶、花茶、广告打得响的保健茶,适量的放一些茶具,可以将外形好看的茶用透明玻璃杯泡上几杯,隔几天在换几个品种,橱窗内灯光要亮一些,摆设的茶及茶具和茶水要组成一副美的http://qd.17house.com/shangchang/0653099783b43f09b870cae6149a4e41.html
5.茶叶店装修设计要注意哪些细节方面?装修问答它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橱窗尽量设计大一些,里面可以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茶叶。https://ask.zx123.cn/show-2540545.html
6.促销方案毕业设计8篇(全文)3、店内广播从卖场的上午开业到打烊,每隔半个小时就播一次相关促销信息的广播。 4、卖场布置 (1)场外a、在免费寄包柜边上,制作中秋宣传板;:主要公布此次各项主题促销活动的所有内容,传达活动信息,吸引顾客;b、在防护架上,对墙柱进行包装,贴一些节日的彩页来造势;3)橱窗玻璃:设计制作中秋节及国庆节的主题橱窗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2iqm718.html
7.橱窗展示设计效果图手绘简单大方下载熊猫办公精心为用户挑选21张高清精美橱窗设计图片、支持专业级橱窗设计素材下载,更多风格的橱窗设计,免抠元素,卡通手绘素材图片、图标图案、免抠矢量图,尽在熊猫办公。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chuchuangsheji4643.html
8.电商产业前景行业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市场今年,博柏利专为本次进博会设计和打造了以高山雪地为主题的“冰雪世界”展台,在其中,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开启户外探险之旅。据介绍,今年7月,抖音推出“抖随着地方团购复苏,越来越多地方团开始主动接触和赋能实体店,这也符合主管部门发展复兴小店的政策导向,而发展小店经济,也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体现。应急保供,地方http://2844go.com/news/industry?num=1&size=30
9.[茶叶橱窗图]图片免费下载茶叶橱窗图素材茶叶橱窗图模板千图网为您找到3680张茶叶橱窗图相关素材,千图网还提供茶叶橱窗图图片,茶叶橱窗图素材, 茶叶橱窗图模板等免费下载服务,千图网是国内专业创意营销服务交易平台,一站式解决企业营销数字化、协同化,实现营销转化效果增长!https://m.58pic.com/tupian/chayechuchuangtu.html
10.茶盒设计茶盒模板茶盒图片立即下载 粉色果茶花茶茶叶产品摄影图宣传背景 12> 觅知网为您找到133个原创茶盒设计图片,包括茶盒图片,茶盒素材,茶盒海报,茶盒背景,茶盒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茶盒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PT、视频等设计素材就来https://www.51miz.com/so-sucai/3005192.html
11.霸王茶姬餐饮行业产品介绍PPTPPT设计作品公司平面/品牌/LOGOPPT设计 服务细目: 项目简介: 延续官网的设计风格进行设计。 (0) 本作品由阿方PPT上传并声明原创,禁止转载或商业使用。侵权请[举报]或[联系客服] 艺静 活跃推荐 will 活跃推荐 will 活跃推荐 will 活跃推荐 will 平面栗子酱 活跃 观吾视觉 http://tcy.ink/tcase-119249.html
12.茶店装修设计要点茶店装修效果图大全→MAIGOO知识首先茶行外部造型一定要突出“茶”的素雅、清心的特点;招牌、橱窗、对联、店门、店名、外部灯光等都要注意和谐统一,下面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茶店经营装修设计要点以及几组茶店装修效果图欣赏。 茶叶店装饰要素 茶叶店的装饰主要是突出茶叶经营的特点,使顾客产生一种和谐美的心理,茶叶店装饰分为外装饰域内装饰,外装饰主要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1177.html
13.茶文化馆设计(精选8篇)篇1:茶文化馆设计 茶文化体验馆 整个中心以“体验,无我,自在” 一、茶叶加工体验区 以提供亲身体验各茶类加工工艺的机会为目的,亲身感受茶叶从采摘到加工、烘干、成型的个中心酸苦辣,茶及人生,已经一番苦哪来香悠味甘。了解: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筛分、提香、发酵、理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p40eo2a.html
14.茶叶的商品包装设计盒畔为您解答所有茶叶的商品包装设计问题,盒畔是一家专业白酒 保健药品 食品纸盒 茶叶礼品盒 日用品 农副产品袋等创意包装设计公司https://www.hepanbz.com/tags/21934.html
15.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全套教学课件.pptx茶馆经营的要素·选址与装修风格外部装饰外观设计招牌对外消费橱窗消费者对茶馆第一印象就来自外观视觉效果。茶馆的外部风格可以是古典朴素的,也可以是现代风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实体店带来了很大冲击,但网购经济的发展目前还不成熟,存在市场监管力度不严,产品信任度不够等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装修和布置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110/806104013300501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