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6月,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经中编办批准,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以农业生物技术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1.师资力量: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37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人。
3.科技平台:研究所拥有7000平方米的实验区和1200平方米的实验温室,在海南三亚、北京平谷和河北廊坊等地建立了田间示范基地,为功能基因大规模转化、作物分子育种、新品种培育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撑。
二、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
1.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实行“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的模式,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博士第一学期)在研究生院统一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由研究生院实行全方位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主要是中国农科院院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在实验室提前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在所期间,研究生主要由各研究所负责管理,研究生院进行辅助管理。
2.培养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
生物技术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盈利科研机构,在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量、研究实力、科研成果、导师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根据培养方向和导师主持的课题(如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学生可与导师商定论文题目,并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目前我所科研人员年人均科研经费达56万元。研究所近年的师生比为2-3:1,即每位导师2-3年培养一个博/硕士研究生,与一般高校相比,我院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得到导师更悉心、更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3.论文发表质量高,学术交流机会多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所严格遵守研究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各环节即邀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评定,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研究生所在课题组均有定期的学术组会,实时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展,调整研究思路,有效保证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
4.录取比率高,就业机会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未开展本科生教育,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小,可以保证较高的录取比率。近5年,硕士生复试分数线均参照国家线,复试录取比例为1:1.2。通过专业学习、系统科研训练和独立的完成科研课题,我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素质,收到科研机构、教学单位、政府部门和科技型企业的认可。毕业生分别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科学研究院、各省市农科院、国际知名企业等单位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硕士生8000元/年,博士生10000元/年,同时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高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学业奖学金
金额
助研津贴
硕士研究生
一等奖学金(20%)
9000/年
课程学习阶段:入学当年9月-次年4月,共8个月,1500/月
研究所阶段:研究生院800/月+研究所不低于1200/月=不低于2000/月
二等奖学金(80%)
8000/年
博士研究生
11000/年
课程学习阶段:入学当年9月-12月,共4个月,2750/月
研究所阶段:研究生院1750/月+研究所不低于1750/月=不低于3500/月
10000/年
四、研究生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071005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与农业生态、农业微生物与应用技术、微生物代谢与酶工程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0710Z1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整合与模拟、大数据生物信息分析及应用
095131农艺与种业
作物科学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99J4农业生物智能设计
五、研究所招生类型
全日制学术型博、硕士生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硕士生
内蒙古大学-农科院联合培养博士生
外国留学生
中国-比利时联合培养博士生
中国-荷兰联合培养博士生
客座博、硕士研究生
本科实习生
备注:我所除招收统考生外,还招收推荐免试硕士生、推荐免试直博生、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详情欢迎来电或邮件咨询。
联系人:康老师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E-mail:kangyuli@caas.cn
六、学生活动(见所网动态信息)
?2015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