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学习信仰宗教少数民族

坚持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现阶段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是什么

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兄弟民族互相支援与少数民族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4.民族工作“三和”的内容是什么

各民族和睦相助,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5.民族团结关系有哪“三个离不开”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民族工作的“三句话”。

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二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民族团结工作有哪“四个维护”

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8.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民族提出“五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9.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10.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11.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2.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政治权利方面,充分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努力推进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3.城市民族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4.尊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规定: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相应节庆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15.关于禁止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行为的规定:

对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方式,不能不负责任地猎奇、主观臆断、以偏概全,更不能加以丑化。

16.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尊重、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广适应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17.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有56个民族: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上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

18.广西境内有12个世居民族:

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还有满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裕固族等40多个民族成份。

1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务:

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筑中国梦!

20.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1.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22.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23.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24.为什么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我们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众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的信仰自由。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争取、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怎样理解?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保护合法”,就是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合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点。

☆“制止非法”,就是要制止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以及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非法活动。对任何干涉或侵犯群众正当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宗教界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都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只有“制止非法”,才能更好地“保护合法”。

☆“抵御渗透”,就是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国宗教界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

☆“打击犯罪”,就是要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在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必须依法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活动。

26.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27.党的十九大提出民族团结进步方向是: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理念: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总要求: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根本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9.《宪法》对我国多民族基本国情的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0.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1.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之间交错居住。

32.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

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3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34.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35.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36.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一般由哪几个方面组成

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和行政地位。

3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与一般的省市的区别是什么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实行大于一般地区的自主权。

3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依法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和组成自治机关;

(3)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4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特殊权限

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1.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不容”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42.国家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哪些主要内容

(1)立法权限;

(2)对上级机关决议、命令的变通执行权;

(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4)培养干部的权利;

(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

(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

(7)对外贸易权;

(8)财政管理权;

(9)文化教育权。

43.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同本民族群众有广泛的密切的联系,能更好地体察本民族群众的感情和疾苦,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他们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其他民族的干部不能代替的。

44.新世纪新阶段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出哪几点要求

一是要继续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

二是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

三是要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四是要提高层次,不仅要重视培养一般干部,还要特别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中高级领导干部;

五是发挥作用,对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为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

45.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五性”特点是哪五个

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国际性。

46.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什么地方

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4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8.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

49.什么是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由多个层面的文化所组成,认识层面的文化包括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层面的文化包括道德、法规、信仰;艺术层面的文化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层面的文化包括建筑、生产工具、日用器具及其制造技术;社会层面的文化包括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礼仪禁忌等。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50.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l6字方针是什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51.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倡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提倡少数民族在学习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对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能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予以奖励。

52.国家是如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

(1)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除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对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外,还在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扫盲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中,以及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中,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些自治区和多民族省、自治州、自治县还制定了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专项条例或工作条例。

(2)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职务时重视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而且国家在人代会、政协会等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上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民族语言同声翻译;在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个领域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使其语言文字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和实现信息处理,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

(3)建立专门机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的需要。在中央和民族地区分别建立了民族语文工作的专门机构,还成立了跨省区的同一文种协作机构,如八省区蒙古语文、东三省朝鲜语文、五省区藏语文等若干个协作机构,以保证民族语言工作的正常开展。

53.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首先要靠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从当地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其次,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从人力、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帮助;发达的汉族地区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54.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有那些

55.民族自治机关组成的原则有那些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第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第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和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中,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5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

57.什么是民族平等你是怎样理解民族平等的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履行相同的义务。第一,各民族都具有平等的地位。第二,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即,各民族政治、经济权利平等;各民族社会文化生活平等。)第三,各民族都履行相同的义务。

58.什么是民族团结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统一、独立、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党和国家继续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根本原则。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59.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60.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有那些

61.民族自治机关组成的原则有那些

62.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1、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4、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5、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63.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64.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分别指什么?

1、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2、五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65.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是什么?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66.宗教工作的四条重要原则是什么?

1、尊重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2、我国宗教坚持实行独立办教的原则;

3、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

4、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哪些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7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什么

充分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71.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72.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73.维护民族团结“多说多做”和“不说不做”的内容是什么

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74.成为我国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最大威胁的是哪三股势力

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75.党和国家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1)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THE END
1.牡丹江总工会A.八 B.十四 C.十八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1、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党委(党组)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责、负责、尽责,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https://www.hljgh.org.cn/Webmdj/View.html?id=9383752
2.意识形态八个方面十个方面内容包括意识形态是指一种思想体系,它包括了人们对社会、政治、哲学、宗教、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念。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意识形态的八个方面和十个方面内容。 一、八个方面 1.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对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例如,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11/08/10674139_1084285487.shtml
3.全文第一,从意识形态看,相当多的宣传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 第二,从传媒市场(传媒利益)的角度看,报道一个复杂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 接受者喜欢看简单的信息,这就导致传媒面对市场时,会选择报道容易做出判断的事实。这种情况也限制了记者用新闻价值标准去比较、衡量事实的轻重。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684327/
4.党建知识竞赛参考题6篇(全文)83、在党的领导的内容中,政治领导是核心和根本。同时,也必须坚持其他方面的领导。 8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经济建设。 8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十三大上正式确立的。 8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lnj813i.html
5.主题教育检视问题8个方面的汇报材料通用范文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作用在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不足、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推动组织和团队的发展、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和能力以及推动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等方面。以下是主题教育检视问题8个方面的汇报材料通用范文,可供参考。 主题教育检视问题8个方面范文1 一、开展情况 https://www.puchedu.cn/ziyuan/8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