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唐诗,张荣华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4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1日
摘要
目的:探讨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以及网络攻击问卷对3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道德推脱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道德认同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2)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的影响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道德推脱通过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网络攻击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这一中介作用又受到性别的进一步调节。因此,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关键词
道德推脱,网络攻击行为,道德认同
EffectsofMoralDisengagementonCollegeStudents’AggressiveBehaviorOnline:AModeratedMediationModel
ShiTang,RonghuaZhang
InstituteofDevelopmentandEducationalPsychology,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
Received:Oct.8th,2022;accepted:Nov.4th,2022;published:Nov.11th,2022
ABSTRACT
Theaimofthisstudyistoinvestigatethemechanismbetweenmoraldisengagementandonlineaggressivebehaviorincollegestudents.Methods:Asampleof322collegestudentswasrecruitedinthestudytocompletemoraldisengagementscale,moralidentityscaleandonlineaggressivebehaviorscale.Results:1)Moraldisengagement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onlineaggressivebehavior,andmoralidentitywasnegativelycorrelatedwithonlineaggressivebehavior;2)Moralidentitypartlymediatedtheeffectofmoraldisengagementononlineaggressivebehavior;3)Gendermoderatedthemediatingeffectofmoralidentitybetweenmoraldisengagementandonlineaggressivebehaviorandalsomoderatedtheeffectbetweenmoralidentityandonlineaggressivebehaviorincollegestudent.Conclusion:Theeffectofmoraldisengagementononlineaggressivebehaviorismediatedbymoralidentity,whichisfurthermoderatedbygender.Therefore,theeffectofmoraldisengagementoncollegestudents'aggressivebehavioronlineisamoderatedmediationmodel.
Keywords:MoralDisengagement,OnlineAggressive,MoralIdentity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Figure1.Hypotheticalmodelofcurrentresearch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取网络投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回收问卷共370份,将部分存在缺答漏答、随机作答等情况的问卷进行筛除之后,最终符合要求的问卷为322份(有效率87.1%)。被试均为在读大学生,其中大一55人(17.1%),大二65人(20.2%),大三71人(22.0%),大四131人(40.7%);其中女生201人(62.7%),男生121人(37.3%)。
2.2.测量工具
2.2.1.道德推脱问卷
2.2.2.道德认同问卷
2.2.3.网络攻击问卷
采用赵锋和高文斌(2012)编制的网络攻击问卷,问卷由关系与外显攻击两个维度组成,共十五个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可能实施网络攻击行为。原版问卷的α系数为0.86(赵锋,高文斌,2012);本研究中问卷的α系数为0.93,关系攻击的α系数为0.87,外显攻击的α系数为0.88。
2.3.数据处理
使用SPSS21.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Hayes(2013)编制的PROCESS3.3对调节和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并结合Bootstrap法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温忠麟,叶宝娟,2014)。
3.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因此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周浩,龙立荣,2004)。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解释了65.30%的变异(共13个);其中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解释比为28.25%,未达到40%的常用标准,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Table1.Descriptivestatisticsandcorrelationmatrixofeachvariable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
Table2.Mediatingeffectofmoralidentity
3.4.性别的调节作用检验
根据Hayes(2015)的研究,通过Index的指标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在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这一模型中,INDEX=0.15,Bootstrap检验95%CI为[0.03,0.30],区间不包括0,因此效应显著,即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组的中介效应为0.18,95%CI为[0.07,0.33];女生组的中介效应为0.03,95%CI为[0.01,0.07],说明中介作用对男生组的影响较大。
Table3.Mediatingeffectofmoralidentity
注:a性别为虚拟变量,女生=0,男生=1。
Figure2.Themoderatingeffectofgenderonmoraldisengagementandonlineaggressive
Figure3.Themoderatingeffectofgenderonmoralidentityandonlineaggressive
4.讨论
4.1.道德推脱与网络攻击的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会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以判断行为是否符合自身的道德标准。为了避免自我谴责,个体倾向按照与其自我道德标准相符合的方式行事,并抑制个体实施违反自身道德标准的行为(Bandura,1986)。由于推脱机制的作用,道德推脱水平高的个体会对自身的网络攻击行为进行重新解释,使之合乎情理,从而降低因此产生的内疚、罪恶感,进而削弱因攻击他人产生自我谴责情绪与对受害者的同情心,可能做出更多的不道德行为(Orue&Calvete,2019)。此外,由于网络环境具有高虚拟性、高匿名性,社会道德标准在网络环境中不易传递,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减弱、自我道德要求降低、道德推脱水平增高,因而表现出更多的网络攻击行为(金童林等,2018)。
4.2.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在本研究中,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道德认同水平越高代表道德特质在个体的自我认同中占据的位置越重要,因而越不可能实施违背道德的行为。此外,个体的理想自我形象与现实自我形象之间的关系会受到道德认同的影响(Mulder&Aquino,2013),而实施违背道德的行为会对个体的现实自我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德认同水平越高,进行网络攻击行为所造成的现实与理想自我形象的差距就会越大,心理压力也越大,而为了避免差距和压力过大,道德水平高的大学生实施网络攻击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
本研究就道德推脱和道德认同如何共同对大学生的网络攻击行为起作用的机制进行了阐述,本研究认为:高道德推脱水平与低道德认同水平会增加大学生实施网络攻击的可能,因此如果想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应当因此降低道德推脱水平、提高道德认同水平,从而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愈大,大学生的重心更多放在提升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上,因此可能忽视了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校心理工作者及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4.3.性别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性别组中,道德推脱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得到了先前研究的支持(郑清等,2016)。男生拥有更高的道德推脱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实施了失德行为之后,男生相较于女生更不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导致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杨继平,王兴超,2012)。本研究还对性别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性别调节了道德推脱的直接影响与道德认同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即在道德推脱水平的上升与道德认同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男性网络攻击水平的变化比女性更为显著,这表明道德推脱水平高的男生容易产生更多的网络攻击行为。
不同性别关于攻击行为持有不同的道德原则(杨继平,王兴超,2013)。男性进行判断时多依据公平、正义等道德原则,但攻击行为更多地涉及人际关系而较少涉及公正等原则,因而在面对网络攻击时,男性秉持公平的原则对削弱道德推脱机制的影响较小,因而也不利于遏制网络攻击行为的产生;而女性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多为关怀取向,由于攻击行为或多或少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基于此女生进行网络攻击的可能性更低(孙丽君等,2017)。此外,相比女性,男性对网络的态度更加积极,对网络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更得心应手,而女性则更多地使用网络进行社交。由于在获取和传达网络信息上处于主导位置,男性的网络自我效能感更强(刘勤学,陈武,周宗奎,2015),因而实施网络攻击对男性自我概念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所以更容易产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女性对使用网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人际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即使缺乏社会道德线索,自我调节机制依旧会被激活,从而维持较高的道德认同水平,参与网络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