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传统传播格局带来深刻影响和冲击,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互联网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高度重视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带领全党守正创新、举旗亮剑、强基固本、正本清源,加强网上宣传引导,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善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鲜明指出,“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我们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和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委员会)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就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阐述了做好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思想防线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当前,我国网民人数超过10亿,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渠道,这对人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人们关于国家、社会、工作、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要从我们党经受执政考验、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好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升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

一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上宣传,唱响网络空间最强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精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创新策划传播机制,统筹做好议题设置、精准推送、分众传播、互动引导,网上宣传的频次数量、创意水平、传播效果显著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

二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精心组织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持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网上宣传,不断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一大批符合网络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现象级新闻报道和主题宣传作品相继涌现、广受好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持续提升,以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推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三是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重大斗争。面对严峻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在管网治网上出重拳、亮利剑,建立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网上风险防范机制,坚持“高标准”、“零容忍”,连续打赢网络意识形态关键战役,有力批驳网上错误思想,坚决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根本扭转了过去网上乱象丛生、阵地沦陷、被动挨打的状况,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得到有力维护。

四是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加快实施,深入开展“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防范资本影响舆论,严格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加快提升技术治网能力,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五是加强和改进网络国际传播工作,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内宣外宣两大任务,加快推进网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充分对外宣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讲好中国故事,最广泛地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网络国际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六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更加完备。近年来,党中央制定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将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中央巡视工作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建立完善相应制度,全党齐动手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明显增强。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舆论生态的整体重塑,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仍然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必须全面审视、系统梳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敌对势力更加倚重将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渗透最直接最便利的工具,大肆攻击抹黑、造谣污蔑,企图破坏我国稳定大局,网上舆论环境错综复杂。各类社会风险向网络空间传导趋势明显,当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在网上集聚、交织、扩散、发酵,网上舆论又反过来诱导、策动、激化网下问题,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传导器和放大器。网络生态治理仍然任务艰巨,网络空间各种乱象仍然存在,网络谣言、网络诈骗、非法网络集资、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网络恶意营销、网络侵权盗版等行为屡禁不止,危害良好社会风气,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污染网络生态环境。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加快迭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加速发展,深度合成、元宇宙、去中心化社交、非同质化通证(NFT)等新应用层出不穷,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

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切实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网上宣传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广大网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强化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亿万网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实践指导力、精神感召力,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意志力量的主心骨、定盘星,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的网上宣传报道,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理哲理,把科学的理论讲透彻,把深刻的思想讲鲜活,使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风范更加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做好阐释解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强大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要围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采取的战略性举措、推进的变革性实践、实现的突破性进展、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突出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示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脉搏、奋进步点、幸福底色,充分展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进行的火热实践、发生的可喜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营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网上舆论氛围。

提升传播实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既底蕴深厚,又大道至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主渠道作用,加强全媒体呈现、互动化传播、内外宣联动,创新方式方法,打造传播矩阵,

抓住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兴趣点,进行靶向宣传,加快推进各类理论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和应用,推动理论大众化传播,让网民更好地感悟思想的光芒、真理的味道、精神的力量,使科学理论更好融入现实生活。

三、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新空间,那就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在网络空间凝聚起亿万网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面优质的网络内容跟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因此我们必须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网上正面宣传工作成效显著,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网络内容建设扎实推进,网上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互联网给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带来的深刻变革,网上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丰富网上优质内容供给,有效传播正能量。

持续加强网上重大主题宣传。要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入开展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增强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策划、精心安排,推出一批网上重大主题,守正创新做好网上传播,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凝聚起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内容生产传播的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创作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影视剧、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民心中落地生根。

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主动加强引导。现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如果我们不主动宣传、正确引导,别人就可能先声夺人,抢占话语权”,“要把握好时度效,更好凝聚社会共识”。时度效是检验网上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论是网上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时”,就是时机、节奏。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贵在快,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先声夺人、赢得主动,让权威信息掌握“第一定义权”。“度”,就是力度、分寸。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效”,就是效果、实效。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效。

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做网上工作,不能见网不见人,必须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把广大网民凝聚到党的周围”。

按照“三个地带”要求做好网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三个地带。第一个是红色地带,主要是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的,这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决不能丢了。第二个是黑色地带,主要是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还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这不是主流,但其影响不可低估。第三个是灰色地带,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地带”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对不同地带,要采取不同策略。对红色地带,要巩固和拓展,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对黑色地带,要勇于进入,“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斗”,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对灰色地带,要大规模开展工作,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这些工作,要抓紧做起来,坚持下去,必然会取得成效。

做好网络名人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涌现。要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做好他们的工作。

区别对待三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争取人心,要区别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我讲过要区分政治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这在网上也是适用的。”对于政治问题,要严格加以约束,开展必要的斗争,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绝不给错误言论网上传播空间。对于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教育转化、团结争取。对于学术问题,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积极加以引导。既不能把网上政治问题当成一般问题,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警觉性,反应迟钝、应付消极;也不能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把舆情当敌情,简单粗暴、一删了之。

五、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能不能守住网络阵地,关乎党的事业、国家前途、人民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一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面对严峻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对网上舆论热点,要深入研判。一种意见突出出来了,就要及时分析,看看这种意见代表哪些人、代表多少人。对网上谣言和杂音噪音,要找出谁在造谣,有什么企图,背后有没有敌对势力。事实证明,网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社会事件,从来都不是个别人一时心血来潮搞起来的,而是各路角色粉墨登场、联手行动的结果,是有选择、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对这些情况,要有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政治鉴别力,线上线下要密切联动,不能云里来、雾里去,决不能任由这些人造谣生事、煽风点火、浑水摸鱼。

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负起责任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哪些方面需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必须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党中央出台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不能停留在纸上,各项措施都要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要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在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原则性问题面前,所有领导干部都不能做旁观者。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亮出群团组织的旗帜,发出群团组织的声音,对模糊认识进行引导,对错误言论进行驳斥,让群众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

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要防范境外势力向新媒体领域渗透,防范资本影响舆论的风险。

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要顺应时代之变,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充分释放融合发展动力活力,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内容优势、资源优势、传播优势、渠道优势,各展所长、相互协同,勇创新、善融合、重表达、强实效,深耕优质内容,激发表达活力,推出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网络精品佳作。积极运用网信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网络内容建设水平,增强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入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传播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七、加强网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加大网络传播力度,精心宣介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完善和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阐释宣介,通过互联网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让世界更好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把握网络国际传播规律。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加强网络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规律探寻,积极运用海外网民易于接受的互联网新技术新形态,精心创作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增强网络国际传播亲和力和实效性,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

加强网络国际传播平台建设。要大力拓展境外网络传播渠道,提升合作传播能力,加强本土化运作,开展多语种、全业态传播,探索实施境外精准传播,扩大知华友华网络国际舆论朋友圈,积极利用境外网络媒体、社交平台、手机客户端、专家智库发声,不断提升网络国际传播覆盖面和效果,努力构建更加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网络国际舆论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50001主办:潜江市人民政府承办: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THE END
1.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精选11篇)按照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要求,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学习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从政治和全的高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02w82d6.html
2.新时代高校党建党总支“双创”工作申报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加强对新媒体如微博、QQ、微信等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系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加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引导,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和舆情收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严把政治关、意识形态关。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http://www.sxcmvc.com/kjx/info/1057/1072.htm
3.医保微课堂丨《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向党中央或者上级党委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三)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行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AzOTkwMA==&mid=2247486423&idx=1&sn=98b846471ef3d45ef0e437abb1fadd7f&chksm=e99e868e8fc3185f59f618cbda162a77cd3a2bfb73591a5efb2fa5f1733d4fcf826f651603d5&scene=27
4.新时代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研究摘要:新形势下互联网领域不断涌现诸多问题与风险,新时代高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是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但是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吸引力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当前高校意识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18/103180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