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云南雪茄烟叶第一人

学农学栽培技术的李永平,没有想到自己会去从事育种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是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副主任,被称为“云烟85、云烟87”育种之父、“云南雪茄烟叶第一人”。同行尊称他为“种子专家”“获奖专业户”。他荣膺“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岭学者”“享受省政府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李永平说,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已经很幸运。看到烟农灿烂的笑容,自己就觉得幸福觉得“值”。

反复试验,自主培育出烟叶主栽品种

1955年云南烟科院的前身——玉溪烤烟良种繁殖站成立时,我国烟草品种仍处于依赖国外进口的状态。

谁都知道,要彻底改变我国烟叶种植长期依赖“洋种子”的被动局面,就要自己培育品种,要把烤烟种子的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但培育良种绝非易事。即使在今天的条件下,一个国外品种从引进到成功选定也需要9年,而一个自育品种从杂交组合开始到成功选定则需要13年。

1988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的李永平,被分配到云南烟草科学研究所,成为烤烟育种专家谭彩兰的助手,从事烟草育种科技工作,开始了自己的长征。

1990年,李永平随着老师谭彩兰,乘坐马车,风尘仆仆,或顶着骄阳,冒着雨雪,到距离玉溪20公里外一个叫黄草坝的烟叶生产基地,观察烟叶长势、烟株形状,感受烟叶的色泽、香味、油分。

“在研和试验基地,谭老师每天早上8点就到田里,工作到12点。下午两点,正是骄阳烈日,又准时到田里测量。搞育种,就是要能够吃苦,培育出新品种经得起检验,才达到理想状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曾经有人吃不起苦,也接受不了失败,就垂头丧气,表示自己宁愿去守大门也不愿再涉足。但通过做工作,都留下来了。”

1993年至1994年,李永平跟随谭彩兰,在宜良乡下往往一住就是几个月。至1995年,李永平开始主持育种项目。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自主培育出全国烟叶主栽品种“云烟85”,1997年通过审定。

1998年,谭彩兰退休后,李永平和其他科研人员传承“育种,培育良种,培育自己的良种的薪火”,在已有基础上继续研究,先后选育出“云烟87”“云烟97”“云烟98”“云烟99”等一大批优良品种。

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自育品种推广比例达到58.5%,首次超过引进品种。其中,“云烟85”“云烟87”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43.9%。历经半个世纪,终于扭转了我国烟叶品种长期依赖国外引种的被动局面。

把烟种“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李永平给好的烟叶品种的定义是要同时满足优质、抗病等条件,通俗讲就是好栽、好烤、好用。而新品种选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烟苗筛选、择优组合、再筛选、再择优组合的程序。再经过田间试验、品种对比,选出的品种具有优越性,才有可能进行大范围推广。这需要很多年的心无旁骛,更要耐得住寂寞。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功亏一篑。

他说,真正的实验室就是田间地头。烟叶品种的田间性状表现是育种工作者必须观察掌握的,只泡在实验室里无法选育出好品种。

34年来,李永平的活动轨迹大都在育种实验室与试验田间,尤其是每年6-8月的烟草育种配组及后代田间选择的关键时期。为了观察新品种的表现,李永平要观察记录一颗种子萌芽、逐渐长成幼苗、长出叶片、移栽、收获到烘烤的一生。他常常在三伏天扎根田间,一忙就是十多个小时,对不同烟叶品种的抗旱性、抗病性、生长情况等做记录。

因为责任和使命,因为“种子的力量”,他的妻子临产时,他将妻子送至医院,就去了烟田,直至把工作做完才赶回医院,此时孩子已出生。

多年来,李永平主持承担国家、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精益求精,选育出以“云烟87”“云烟97”“云烟99”“云烟100”“云烟116”等为代表的“云烟”系列烤烟品种10多个,在全国开枝散叶,继“云烟87”之后,他主持选育的“云烟97”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三大主栽品种;主持选育的“云烟201”“云烟202”等系列优质抗病杂交种,实现了我国抗花叶病育种的新突破;主持选育出“云烟99”“云烟100”“云烟116”等品种也相继进入我国十大主栽品种系列。

“云烟”系列烤烟品种种植面积占据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半壁江山,推广面积2亿多亩,新增产值200多亿元,新增利税70多亿元,把烟种的“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现优质雪茄烟叶从无到有的飞跃

雪茄原产于古巴,但古巴不出口烟叶,只卖成品。国内雪茄烟厂加工所需的烟叶需要从多米尼加、印尼等国进口。

近年来,国内雪茄市场迅猛发展,雪茄产业潜力日益凸显。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实施了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将其从“有益补充”转变到“行业版图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在行业发展雪茄烟叶的过程中,既不能留白,更不能缺位。

自2019年起,李永平主动挑起破解国产雪茄原料自主供给难题、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的重任。通过他带领团队进行雪茄烟叶试种、开发的三年攻关,打通了雪茄烟种植密度、育苗方法、遮阴栽培、封顶留叶等系列栽培核心技术瓶颈,并提出“四段式”晾制工艺调控技术,明确了烟叶晾制4个时期温湿度参数及调控技术,实现了云南优质雪茄烟叶从无到有的飞跃,阐明了云南能否种、种在哪里、怎么种、能否用等基本问题。

在过去两年里,完全采用云南烟叶调配的雪茄经品鉴后,得到行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充分肯定,具有典型雪茄烟叶风格特征,开发潜力巨大。

“从一粒种子到成品,雪茄要经历从品种、栽培、遮阳、采收、晾制、发酵、分拣到醇化等222道工序,程序非常复杂,仅在晾房里就需要45天,但我们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李永平说,烟农种植雪茄烟,只需要3至4个月,每亩就可收入6000-7000元,种得好的可达到1万多元。2021年,云南省种植了3000亩,今年种植了11000亩,目前正集中组织种植及技术培训。

今年2月22日,云南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工商合作协议签订和2021产季雪茄烟叶工商调拨交接仪式在元江县举行。当天,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向安徽、山东、湖北、四川的4家生产企业交付发酵后的云南雪茄烟叶26.64吨,标志着云南在破解国产雪茄原料自主供给、自主保障等难题上走出关键一步。

李永平结合全省100多个县市区近30年的气象数据,在临沧、普洱、德宏、玉溪等地,科学规划了25个适宜种植区域,种植面积达70万亩左右,具备100万担的产能。今后,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术后,可进一步实现云南雪茄烟叶的规模化开发。

李永平说,一粒好的种子,从不嫌弃土地的贫瘠,所有吃过的苦,其实都是种下的甜蜜种子。人也应该像种子一样,以坚强的毅力,追求阳光,生命才有意义。

THE END
1.最贵烟酒中国最贵的十大香烟中国最贵的十大名酒中国最贵富春山居利群采用浙江新昌稀有香料烟叶配方调制,以多门独有技术实现不加香不加料,蕴含文化气息,是一支难求的香烟。正所谓山水浙江,诗画江南,蕴育平和之美。本色本香源古越,名烟名画出浙江,堪称华夏第一支。对于这款中国最贵的香烟,基本上都是特供香烟,市面没有流通或者流通很少,基本上是有价无市。https://www.maigoo.com/goomai/156285.html
2.2024年烟草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中国烟草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4年版),烟草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健康意识的提升所带来的挑战。控烟法规的不断加强,包括提高烟草税、限制广告宣传、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等措施,显著减少了烟草的消费量。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https://www.cir.cn/9/58/YanCaoFaZhanQuShiYuCeFenXi.html
3.强根铸魂开新局稳舵奋楫再出发江苏中烟徐州卷烟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卷烟厂党委被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这是企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双融双促的重要成果!”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赵亮表示。 https://news.xhby.net/js/sh/202112/t20211208_7340578.shtml
4.初心——100年只为一支好烟(上)产品品牌一个“大”字,流露出人民群众对建设新中国的壮志豪情,对追求新生活的无限憧憬。自此,“大重九”作为一个更具气魄更加响亮的卷烟品牌,走入千家万户;自此,“大重九”誉满神州,名传天下,与新生的共和国并肩齐步,奋力书写民族工业复兴的崭新篇章。 1955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宋庆龄视察云南纸烟厂,并品吸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cppp/607674.shtml
5.卷烟质检员潘涛丽:明眸辨真伪柔荑捧初心针对当时全国范围内对种类繁多的伪劣电子烟的数据信息仍存在的空白点,浙江省烟草质量监督监测站组织团队进行科研攻坚,做新一轮的数据更新整理。潘涛丽迅速响应加入技术团队,与其他质检小组的技术能手们日夜攻坚,一门心思扑在对新型伪劣电子烟的数据研究上。 “大家请看,这一类的伪劣电子烟外型与‘奶茶杯’相似,但我们https://www.ceweekly.cn/economic/industry/2023/1101/42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