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研究方法——对比法,是社会科学中运用较广的方法。对比法旨在将有一定关联的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
对于认知陌生领域,好处在于通过与已知熟悉事物的对比,从熟悉事物迁移到陌生事物,更形象地认识陌生新事物。
对此再回顾几个要点,唤起大家的回忆:
虚拟ToB支付牵扯的通常是大宗商品,这类商品最大的特点是:交易金额高,交易频率低。可能一年才买一次,但是一次就花个成百上千万。比如某某企业购买腾讯云业务。
因此,对于虚拟ToB支付来说,操作过程会更加求稳。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操作流程更「稳」
一般虚拟ToC支付的场景多为冲动型消费。冲动型消费的特点是,用户的购买意愿很容易消减,为了抓住这一点的稍纵即逝的消费意愿,越快让它支付完越好。
因此「快」会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参考米大师web,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包月付费时,我们会想办法来缩短用户的支付路径,想办法让用户越快给完钱越好。比如我们一般是把后台下单逻辑隐藏,因此前端是不出现的,前端可以直接一步完成:选商品→支付流程。
不过,在虚拟toB支付场景中,操作步骤不一定最快,但是一定是最稳健,该有的操作一步也不能少。有时候为了稳健,还需要用户多次安全确认。
我们通常会用指示器把操作步骤显示出来。让用户每一步都能确认,避免犯错。
资金流向时刻反馈
在虚拟ToC场景中,由于是小额资金交易,银行对资金的处理速度很快,能及时反馈结果。从用户侧下单支付(下单支付页),到后台反馈银行结果(结果页),用时都很快。
动辄成百上千万的资金,用户需要对自己给出去的钱有极致的操控感,需要实时获知自己的资金流向,因此需要在用户每个操作时都给出实时的资金反馈。我们在设计时会着重注意实时反馈。
退款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设计
在虚拟ToC支付中,因为到账及时率高,加上用户冲动消费(买了也不贵的心理),退款是一个非常低频的操作,在产品设计上通常「有」即可,或者有问题找到求助方法即可。
举一个例子,腾讯服务的付费,在业务中我们不提供一个专门的退款功能,但是会在客服中提供发生问题求助的法子。
因此,退款功能需要做到一个突出重要,用户能够发现的位置:
PS:对于虚拟ToB支付,有一个特别点,允许部分退款。
都说ToB产品是很复杂的,对于虚拟ToB支付来说,这个复杂点在于:兼具的角色很多,因为一个B端账号的背后,可能是多个用户在使用。
有可能就是老板、财务总监、职员都共用一个B端账号,他们之间的使用差异是很大的,因此设计时需要兼顾这些角色的差异性。
历史操作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设计
虚拟ToC支付中,操作者通常是唯一的。一个账号背后可能就是一个自然人(排除共用账号的特殊情况)。因此自己进行了什么支付操作,还是有一定印象。
但是虚拟ToB支付则不一定,操作者不一定是唯一的。老板、财务总监、职员都可能进行过一定操作,如果不记录,就会导致资金操作乱套。因此,我们会提供一个历史操作信息的记录,来方便不同角色登入时,可以清楚上一次操作者的操作。
简明易懂的内容设计
虚拟ToB支付通常涉及到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比如财务等专有名词)。但是每个角色的知识背景是不一样的(比如老板、财务总监、职员),财务背景的用户可以在较低学习成本的情况下使用,但是没有财务背景的(比如老板),则需要设计时兼顾这部分人的需要,在涉及一定专业背景知识的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设计,把背景知识的内容转换为一般通俗易懂的内容。
整个行业内,虚拟ToC支付已经做得相对完善了,但是虚拟ToB支付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少技术、政策限制导致的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润滑」用户的心理:
目前虚拟ToC支付已经做得相对完善了,虚拟ToB支付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正是如此,这一部分还有不少的机会点挖掘。
虽然米大师企业版上线已经走出去,但是要走得更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做精、做细,把产品体验做到极致。不断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