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区域竞争格局国研政情·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
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网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万赢信采编:
“日前,前瞻产业研究院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万祥军指出:报告显示,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
中国数字经济四大领域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从更加具体的构成来讲,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
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数字化治理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但已有少量的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平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据生产和数据服务类企业为主导、商业职能为主数据交易平台;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联合其他投资主体、第三方撮合性的数据交易平台。
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产生的数据流量激增,以及互联网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吸收,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全球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从具体国家的发展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34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数字经济以4.73万亿美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位列三至六位。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也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发达国家。
从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由此导致各大洲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占多数的欧美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大,占GDP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亚非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小,占GDP比重较低。
近年来各多边合作组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8年G2017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8.3万亿美元;OECD32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3.7万亿美元;APEC14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1.9万亿美元;金砖五国数字经济规模也超过6万亿美元。
二、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格局
在区域发展方面,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辽宁、重庆、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
从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来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重庆、湖北、辽宁、河北、广西、四川、江西、贵州等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0%。
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2.0,其中11个省市指数在平均值之上。广东省以总指数69.3居全国榜首,北京、江苏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56.5、56.1。
在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五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一梯队;福建、上海、河南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位于第二梯队;安徽、江西、陕西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三梯队,第三梯队基础指数开始低于全国平均值;云南、吉林、贵州等十个省份位于第四梯队。
在数字经济产业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独立组成第一梯队;随后是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50-80之间,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30-50之间,包括山东、福建、四川和湖北;区域省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组成第四梯队。
在数字经济融合指数方面,各省市差距相对较小。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仍然以50.3位居榜首,与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组成第一梯队;湖北、福建等7省数字经济融合指数高于均值,位列第二梯队。重庆、江西等省市融合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三梯队。辽宁、云南等省份融合指数明显落后,指数得分低于26分,位于第四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