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23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23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入学考试参考范围

主要导师简介应用经济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王刚,男,1963年生,原文化和旅游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工业经济学)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产业经济问题研究。主要代表作:《西方经济思想库(第一卷)微观宏观篇》;学术论文《试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途径》《论中国宏观调控的体制基础》《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强化政府对扩大内需的主导作用》;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实施工业兴省战略研究》《“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财政体制改革研究》《黑龙江省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企业发展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对策研究》《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程遥,男,1961年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庆应大学客座研究员,黑龙江省房地产协会、哈尔滨市房地产协会特聘专家,《龙江房地产》杂志编委,黑龙江省人大法工委立法专家,黑龙江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东北亚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房地产、农业经济、农村城市化、国际经济等领域研究。主要代表作:《黑龙江省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研究》《黑龙江省城市发展史》《黑龙江省住房与城乡发展报告》(执行主编)等;学术论文《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研究》《黑龙江省三农发展问题研究》《新时代黑龙江省房地产业稳健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笪志刚,男,1962年生,东北亚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兼任黑龙江省科顾委外贸流通专家组副组长、哈尔滨市专顾委专家、黑龙江省国际贸易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东北亚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等。主要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研究、黑龙江省对东北亚经贸合作、日本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研究。主要代表作:《情怀——日本客座研究见闻录》《泪洒富士山》《走向东瀛》《黑龙江人看日本》《美丽的桥》,《中国自然资源通典——黑龙江卷》(执行主编)《东北亚发展报告(2017—2018)》(执行主编);《血色残阳映黑土》等;学术论文《把握中日博弈与合作的新常态》《回望阿斯塔纳:共建繁荣家园创造光明未来》《挖掘潜力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等。

政治学理论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朱宇,男,1959年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政治学理论)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文化名家,省科顾委专家。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政治学、行政学、地方治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基层治理等。主要代表作:《中国乡域治理结构:回顾与前瞻》《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以城乡协调发展为视野》等;学术论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国乡制的历史变迁》《村民自治的生理与病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获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陈静,女,1962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科学社会主义)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兼任中国科社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等职务。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政党理论与腐败治理等。主要代表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等;学术论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要》《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双重角色研究》《新时期党内优良作风养成对策研究》等。所撰论文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省内唯一入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行政学、公共管理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许淑萍,女,1963年生,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行政学)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伦理、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创新等。主要代表作:《决策伦理学》、《行政系统分析》、《公共政策伦理》。学术论文《论行政管理主体系统的结构及优化》《试论决策的伦理评估》《论现阶段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建设》等;承担主要课题:《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伦理责任问题研究》《黑龙江省人才发展问题研究》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社会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王爱丽,女,1962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社会学)专业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黑龙江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担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亚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社会工作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人民大学CGSS、中国社会科学院CSS等大项目多项,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和出版社发表成果多篇(部)。主要代表作:《北方生态明珠城》《黑龙江省社会蓝皮书》等;论文《分离?冲击?制导—当代中国婚姻变革的社会学思考》《个体户生活方式对其婚变的影响》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

民俗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庄鸿雁,女,1965年生,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黑龙江流域文明”)带头人、黑龙江省文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高端智库专家、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岩画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学会会员。主要代表作:《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黑龙江流域文明新探》《萨满文化研究》《华夷变奏——中华多元一体运动规律的探索》《中国文化生态学史论》《中国文化考古学》《黑龙江人在美洲》,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兴安岭岩画与环太平洋岩画带研究》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大兴安岭岩画的发现保护与研究》各1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佳作奖1项、省文艺奖三等奖1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导师简介孙浩进,男,1980年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发展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青年英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龙江学者”青年学者,省“六个一批”理论人才,省委理论宣讲团专家,省政府科顾委专家,省新型智库高端人才专家,省委文化产业专家,哈尔滨市专顾委专家,亚开行顾问专家,从事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论文100余篇,在《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等CSSCI期刊发表37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宣部文化名家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博士后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等。

安会茹,女,1976年生,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人学、先秦儒家人学研究。主要代表作:《微言大义——<论语>研读十讲》;省专项课题:先秦儒家人学思想及其现代转化问题研究;学术论文《由马克思人学思想看现代人的和谐发展》,《人学研究视野中的市场经济》,《哲学本性与人的和谐发展》,《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的发展问题》,《从“孝经”看孝的体与用》,《论儒家礼乐思想的道德根基》,《论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中的“经”与“权”》等。

高洪贵,男,1973年生,研究员,法学博士。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政治学理论)后备带头人,“六个一批”青年人才。兼任省青少年研究学会副会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省政府职能转变专家组专家。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工政治参与、行政学。主要代表作:《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学术论文《作为弱者的武器: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底层方式及生成逻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困境与机制重构——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及其超越——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风险社会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府责任探析》《论农民工的有序政治参与及政府责任》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世界史专业主要导师简介刘爽,男,1955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世界史)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文化名家。主要从事俄国史、苏联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当代中俄关系、民族史、犹太人历史文化、哈尔滨地方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级项目多项。主要代表作:《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哈尔滨犹太侨民史》《苏联解体的史学阐释》《哈尔滨俄侨史》等。在《世界历史》《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史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

钟建平,男,1970年生,俄罗斯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主要从事俄国经济史、中俄关系、苏联科技史研究。主要代表作:《帝俄时代生活史》《战争和革命时期的俄国粮食市场》《近代俄国粮食市场研究》等专译著5部,论文《转型社会克服社会危机的战略》《苏联核计划与核反应堆的研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粮食市场结构的演变》等20余篇。获黑龙江省历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高晓燕,女,1958年生,二级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东北史)学术带头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文化名家。主要从事东北史、中日关系史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社科规划课题多项。主要代表作:《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形态研究》《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中国受害者的控诉》《施毒与清毒:战时化学战及战后化学武器的处理》等。学术论文《论日军在东北准备化学战的罪行》《从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谈日本的化学战责任》《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综考——兼评“5?15”判决书》《东北边境军事要塞——日本侵略扩张的铁证》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李随安,男,1962年生,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任中俄关系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俄关系史)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国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俄关系史、黑龙江地域文化等。主要代表作:《中苏文化交流史(1937—1949)》《中国的俄罗斯形象(1949—2009)》等;译著(合译)《台湾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1924—1932)研究?档案》;学术论文《洪流与溪涧:中俄文化交流的不平衡问题》《瓦连京?拉斯普京的小说在中国》《苏中文化关系(20世纪50年代)》《1950年代中国教科书中的苏联形象》(合作)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

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导师简介黄红,女,1969年生,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民政部首批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全国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兼任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督导专委会副主任、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政部、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多项课题。主要代表作:《企业文化》、《社会工作督导案例解析》,并担任国内首套《社会工作督导系列教材丛书》编委会副主任成员。学术论文《改制后东北国有企业工人的社会心理困境分析》《改制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探析》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民政部社会工作案例一等奖1项。

THE END
1.头条首页|网站导航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首页 > 国际观察 > 头条 头条 第一观察丨大国外交与人民情怀 2024-11-26 新华社评论员: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历史进步 2024-11-22 习近平宣布中国https://cssn.cn/gjgc/tt/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校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包丽颖,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工信智库联盟秘书处总工程师何霞,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常务副主任张晓进行大会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主持。 包丽颖表示,科技时代智能科技与法治的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智能科技法治,不仅涉及科技本身的治理http://mxg.ruc.edu.cn/ruc/detail.jsp?infoid=0674FCE23.00017EEE.27F8
3.吴尚之│加强学术平台建设,促进学术期刊发展要鼓励支持大型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和期刊集群,聚合出版资源,开发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综合性学科资讯平台、知识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学者的虚拟学术社区。 加强学术平台建设,是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建好中国的学术平台,推动中国学术期刊繁荣发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A3NTU5OQ==&mid=2449780077&idx=1&sn=98d85333f15481795518ef9851bd3eb4&chksm=8d4db3e6b26dd32898ff52e168ceca052246dc8f06649b56b0c41e3c36df7f5fbe21659f2799&scene=27
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大社名社。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丰厚的学术出版和专家学者两大资源,年出版图书2000余种,形成了以皮书、列国志、学术集刊与期刊、大型古籍文献为主线的产品集群,孵化出了甲骨文、索·恩https://www.ssap.com.cn/
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重点实验室)揭牌2024年,院党组统筹谋划,集全院之力打造重点实验室,将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搬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同时,在院党组决策部署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以加强“绝学”、冷门学科建设。 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下设13个科技考古子实验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zs.youth.cn/tsxq/202411/t20241116_15652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