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大、快节奏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年轻时一定要养护好脾胃,否则年纪渐长,各种疾病都会出现,不仅影响老年生活品质,也会较难长寿。所以说,30岁不养好脾胃,60岁遭殃!因此养生应该先以脾胃为先,那么怎样调养出好脾胃呢
小编为你介绍一些脾胃养生的小秘方,或许可以帮助你很好的保护脾胃。
一、健脾益气喝四神汤
四神汤,即用淮山、莲子、芡实、茯苓一起煮制而成,具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能吃不长肉、长不胖的人,且价格大众,是瘦人增肥食疗佳品。加入猪肚一起煲,更有帮助消化之效。四神汤药材含有大量淀粉,单独炖煮的话口感较涩,适合添加蛋白质增加润滑感,荤食者除了可用猪肚搭配四神,还可加猪骨、猪小肠、排骨等;而素食者,可加豆类制品一起煮粥或汤,比较容易消化。
二、养脾胃喝好三杯茶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养脾胃秘诀之一是饮茶,而且每天三杯。
上午喝绿茶,益气升阳,心神俱旺“一天之计在于晨”,阳气经过一个晚上的濡养,到了上午重新焕发活力,充实四肢百骸,让身体和大脑做好了开始新一天学习和工作的准备。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色润香清,令人心旷神怡,属于茶中之阳。绿茶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因此能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于周身,使主神明的心与元神之府的脑,得到滋养,进而从五脏的功能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人才能保持上午的精力旺盛。
三、温脾胃吃点花椒叶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吃点花椒叶。花椒不仅因特有的香气和作用成为食品调料“十三香”之首,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草纲目》说花椒可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实际上,花椒叶与花椒具有相同的性味和相近成分,花椒叶可凉拌、煮汤、炒菜、油炸、包饺子等。
四、按公孙穴调理脾胃
公孙穴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出现吐酸水,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公孙穴是我们身上自带的“健脾胃良药”,是调理脾胃的保健师。
公孙穴怎么找呢在脚拇趾后大约2寸左右的地方沿着脚拇趾后的脚掌骨按压,什么时候有酸胀或是酸痛的感觉,就证明找对地方了。用拇指用力按揉此处3分钟,坚持按压一个月。
五、花生芡实汤健脾益肾
秋天气温多变,要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给大家推荐一款花生芡实汤,芡实30克,花生米10克,一起用水煎,加入适量红糖。芡实又名鸡头实、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可用于肾虚不固引起的腰膝酸软、脾虚湿盛、久泻不愈等。芡实具有很好的健脾益肾的功效。
六、吃山药能平补脾胃
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春季是多雨的时节,湿气易伤脾,此时健脾养胃用山药最适宜。
七、脾胃不好喝点醪糟
脾胃虚弱者喝点醪糟鸡蛋汤,最好再加几颗红枣一起煮,放置温热喝一碗,对胃部不适有缓解作用。醪糟是由糯米经过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热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B族维生素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八、脾胃虚寒常吃点陈皮
小时候很多人都吃过一种九制陈皮的零食,因为它酸酸甜甜的味道,家长也常教孩子要多吃陈皮,说陈皮助消化。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在中医的角度来说陈皮对脾胃虚弱和痰湿较盛也有很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