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全街,没有人能饿着离开,要强忍住巨大诱惑才能走完。拐进小巷子还能遇见各种宝藏小店,让人不得不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
清晨上班族还在熟睡,『南园包子』的香气便早早飘出,阿爹阿婆们起得早,从菜场买完菜,一手提着生鲜,一手拎着刚出锅的包子,心满意足地回家。
或是去『近水楼』买一块应季糕团,尤喜糕团的苏州人,一年到头都能吃得不一样。
午饭时,『同得兴』、『裕兴记』和『万泰兴』三家面馆的苏式面,让人纠结着不知道该选哪一碗。
同得兴最近推的贵州酸汤面,改良后的贵州红酸汤与苏式面创意搭配,让一众食客寻香而至。
裕兴记的二面黄更像是苏州人的干脆面,开吃前讲究先“翻个身”,让面条均匀吸收汤汁。
夹在两家网红老派苏式面馆中万泰兴也当仁不让,面剂有了土鸡蛋的蛋清,一碗阳春面也能吃得滑爽。
若是肚子饿不想排队,再走一段,看到不远处的『小栗王』,索性先买袋糖炒栗子,栗子自带治愈的暖色和甜香,最适合这个寒风阵阵的季节。
纸袋一兜,趁着刚出锅的热度,揣在怀里,刚走几步就迫不及待地剥上一颗,金黄饱满的果肉脱壳而出,热乎乎入口,粉糯甘甜。
下午6点,天色已暗。推开『十月吉CurryBar』的玻璃门,饭香与轻快的歌声一同飘来。
长条餐吧让人少了距离感,幸福炒面和咖喱饭等家庭式料理,带着独一无二的温度。
若还觉得缺了些什么,拐入滚绣坊,『杨肉汤精洁馄饨』只有一张桌子,厚版牛皮纸装订成菜单,毛笔手写的菜品,配上满墙毛笔题词和陶瓷杯碗,颇有陋室鸿儒之风。
简单却滋味十足的肉燥饭,卤味拼盘清淡又下酒,在这样的环境下,话匣子不知不觉就打开了。来的也多为熟客,在这一爿温暖空间,喝酒聊天弹吉他。
02
记忆里偏爱的小店
都说看一家店的好吃程度,也加了食客的回忆滤镜,接下来要说的这几家店,都有些情怀分。
从振华中学走出,吃一份『巴弟鸡排』,再搭上一杯coco奶茶,是学生时代自带暖意的记忆。
被称为是“学生食堂”的『白马江韩国料理』,刚下课的学生夹着课本,三五成群地走进来,一开20年,是许多学生的韩料启蒙。
烤五花肉、石锅拌饭、芝士炒年糕……韩料里常见的小吃主食,味道与性价比都不错,是记忆里熟悉的味道。
老苏州们偏爱的苏帮菜馆『五卅酒家』,看似不起眼,但也有说不完的故事,20多年间,一众名人大腕儿闻声而来,这家店在食客心中有口皆碑。
简单朴素的小店,却有着不输老字号的味道,一桌时令菜,揽尽苏州四季。
或是走进『万康』,买些酱菜配粥,甪直的萝卜干、吴江的蜜汁乳瓜、震泽的玫瑰大头菜,吃粥的小菜亦是不能马虎。
老式的『老土蜜饯炒货烟酒店』,苏州人都爱直接称呼其为“老土”。透明匣子里装满了各式蜜饯、炒货、小包的零食,和散装的糖果。
阿婆们在货架前举起五颜六色的糖果会盯上许久,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价钱依旧平易近人。
流水拱桥边的『啡舍咖啡馆』,在此停驻了12年,从街边的荒废老宅到现在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在临河的咖啡座位上,感受小河对岸熙来攘往的人潮车流。
很多人的第一顿烧烤应该就是从『世纪烤王』开始的,虽然苏州现在烧烤店遍地开花,但这家依然很坚挺地存在着。
寻踪街巷里的美食,总会被这些一把年纪的美味老店所打动,而宝藏小店的搬迁,让十全街变得更好吃好逛。
原先开在苏大西门的『福鼎小吃』,人气一直挺火爆,张叔从福建带至苏州的手艺,安慰了无数个周边的学生们。
肉燕、鱼丸汤、油炸小笼包、福鼎肉片……摆盘上算不得精致,味道确实没得挑。
从大公园旁搬来的『黎里高记辣脚』,招牌的辣鸡脚酸中带甜,甜中带辣,十分入味。
从东北街开到十全街,『天富斋』的抱蛋馄饨让许多老顾客追了一整年。
店里的一只腰子面和各种现炒浇头面也都是苏州人爱的味道,老板还很擅长做咖喱饭,据说“专治小孩不吃饭”。下午垫饥的点心,赤豆小圆子和咖喱鸡爪都是细腻的味道。
除了美食店,青春记忆里的解忧杂货铺,在十全街也有秘密入口。
开了18年,从没换过店主的摇摆廊唱片,呆了二十多年的双联音像,藏了数不清的碟片,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03
街巷里的情调小店
新兴的小饭堂、有情调的咖啡店,让你走在十全街,随便偶遇家店进去,都会得到莫大的惊喜。
每天中午从11点开始满客的『原点食堂』,做的都是家常面或饭,点单率最高的酸汤牛蛙面,蛙肉鲜嫩紧实,笋片酸溜溜的,苏式细面搭配酸汤也十分和谐。
雪菜黄鱼面是常见的浓油赤酱红烧风,黄鱼先煎后烧酥透入味,鲜甜的紧汤也很是惹人喜欢,黄花菜雪菜等配料非常丰富。
十全街上火爆的小饭堂还有前阵子开的『学圃堂』,50多岁的张叔爱用理科生的思维做菜,他并不善交谈,面对客人也有些拘谨,但胜在实在和心意。
吉利炸鸡块搭配泰式甜辣酱,面衣酥脆,鸡肉多汁,番茄牛肉汤舒爽开胃,简单一餐,诚意十足。
『仙汤』是年轻的S君开给自己的养老店,这里藏着好吃的冬令进补汤品。
经典锅底腾龙御凤,是花胶和乌鸡的经典组合。汤头更像广式靓汤,一勺下去料可不少,花胶、新疆大枣、当归、枸杞、虫草花,还有特别调配的草药。
爱来十全街闲逛的,还有不少咖啡爱好者。『SparrowCoffee麻雀咖啡』,这家小店白墙灰瓦,屋檐翘起的瓦片,很像一只待飞的麻雀。
一杯Dirty,往冰牛奶的表面注入浓缩咖啡,咖啡慢慢下沉、渗透,像不小心打翻了一桶咖色颜料。
『SinglePatch』的意思是“单个补丁”,也是店主的咖啡哲学。作为咖啡师和烘焙师,他希望能将这种街巷咖啡文化以某种方式介入日常生活,犹如一枚嵌入城市的补丁。
十全灰是甜甜的牛轧糖味,澳白有非常不错的甜感,咖啡风味占比很好,在奶咖中值得期待。
藏在东吴饭店里的独栋咖啡馆『绿狗』,隐秘小众,由20世纪30年代的旧房改造。
咸柠、咸金桔与汽水加冰块,以店名命名的绿狗,像是改良版的咸柠七,入口清新香浓。
如果你路过『拾壹Cake&Coffee』,下午3点的阳光照进店内的唱片机,店主在弹着吉他,大概会忍不住走进去坐上片刻。
店内的手冲咖啡可选豆子的种类很多,还会附赠介绍的小卡片,有红茶气息的瑰夏,柠檬红茶的酸感让午后变得活跃了起来。
『红楼果汁铺』风格复古有趣,小时候的竹靠背椅,奶奶用来赶蚊子的芭蕉扇,散落在桌子上的骨牌,冰水里也时髦地放了清新的迷迭香。
好看的桃子刨冰,面若敷粉的水蜜桃大福,有颜又有料。
其实十全街,一直自带一种生活气息,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听着街上的阿姨们聊着家常,软糯的苏州话,在狭窄的道路上,和来来往往的行人、电动车、汽车,交织出了生动的市井图画……
街里街外,是节奏自如的好吃好喝、闲适生活。它从来就有这种魔力,让人刚打完照面,就格外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