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一双筷子的地位非同小可。它是中华饮食文化符号的代表,传承千百年。、
筷子古称“箸”,最早记载于《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大约迟至明代人们开始改称“箸”为“快”(筷)子。
我国各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不同材质的筷箸,有银质、铜质、木质、骨质、象牙质等,还有镶嵌绿松石、珊瑚、虬角等的贵重筷子。
湖北省来凤县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制作出精美漆筷,销售日本及东南亚各地。图为土家族姑娘在认真检查筷子的质量。(中新社发文林摄影)
蒙古族特色餐具及其包装:左起擀面杖袋、菜刀袋、筷子袋、汤匙袋。(巴义尔摄影)
筷子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形制一头方一头圆,象征天圆地方筷子有两支,代表天地或阴阳筷子成双,寓意和合之美。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的一家人围坐餐桌共享美食。(民族画报记者陈涛摄影)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村的朝鲜族特色美食宴和铜质筷子、餐具。(民族画报资料)
在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族婚俗第三天举行新娘揭盖头的仪式,由主婚人用筷子为新娘揭开盖头,然后由长辈在新人的肩上撒面粉祝福白头偕老。(袁素珍陈珊珊张克禄摄影)
“溜筷子”是畲族独具特色的婚俗。新娘离开娘家之前,要到中堂举行“溜筷子”仪式——在桌面上放好两把筷子和一碗饭,新娘拿起筷子交叉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哥哥接筷后,从新娘腋下放回桌子。此项习俗寓意“小两口日子红火,年年兆丰年”。(中新社发施紫楠摄影)
小小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记忆。一双筷子,品味人生百味,一双筷子,传承长幼有序,一双筷子,串起思念和牵挂,一双筷子,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
工艺考究、造型精美的筷子礼盒成为国内外游客首选礼品。(民族画报记者滕俊摄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