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不是烟,文具店老板说是水果糖。对着人吹就能闻到香味,有人还买了好几根,送给朋友当生日礼物呢!”
扬州的蒋女士意外发现刚上六年级的儿子居然在学校门口买电子烟抽。这种号称“水果糖”的电子烟比正常香烟略长,闻上去香精味很浓,能吸出大量的水果味烟雾。而且包装上找不到中文标识,也没有生产日期、商家、生产地址等信息,更遑论成分标示,安全性实在堪忧。
线上线下销售不看身份证
“当时看到很多朋友吸一口吐出烟圈,感觉很酷,就试了试。”高中生李某第一次接触电子烟是今年在一个朋友聚会上。此前,他从未抽过烟,是通过电子烟接触到了尼古丁制品。
更有部分电子烟商家在火爆的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炫目视频,利用网红推广电子烟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隐藏烟的属性,以“时尚”“健康”“口味丰富”为主打卖点。
在国家卫健委、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世界无烟日青少年控烟活动中,有专家指出:我国青少年吸烟现象不容忽视,而可以随处买到的电子烟正在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杀手。
目前,电子烟的售卖和流通渠道十分繁多。除了线下的实体烟酒店、便利店之外,线上几大购物商城网站占了主流。
由于电子烟销售渠道比传统卷烟门槛低,线上购买无验证,线下购买无查证,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买到电子烟。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用户就某电商平台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进行投诉。该用户称,今年7月,自己未成年的弟弟在该电商平台上询问一家电子烟商家是否可以销售给未成年人,该商家客服称可以,并最终发货。
去年11月,张先生发现自己17岁的儿子在抽电子烟。查看交易记录发现儿子是在一个网店购买的。购买前,儿子曾询问“17岁是否能用”,客服表示“可以使用”。当询问客服为何销售给未成年人时,客服却假装不知道。
尽管一些品牌电子烟的包装上印有“未成年人等人群请勿使用”,但在线下售卖中也并无明确限制。记者询问北京一家电子烟体验店的店主如何确认顾客是否成年,该店主称,这个主要通过目测来判断,不会查身份证。
成分模糊、引诱上瘾
电子烟危害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对于消费者关心的一些参数和信息标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无论从产品特性上,还是从功能效果上,的确都喜欢大打健康、科技和时髦牌。诸如“戒除烟瘾”、“升级口感”、“智能戒烟”、“轻松解瘾”、“干净无烟”等等说法,总在翻新着花样。
同时,也有不少产品标榜是“科技与口感双重结合”。甚至,还有商家“有爱”地宣称,“入肺的东西,我们丝毫也不敢大意”……
但是对于该款电子烟烟弹的主要成分、所含物质、相应含量和吸烟警示等信息,并没有标注出来。
在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看来,相比于传统纸烟,电子烟给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可能看起来会小一些,但电子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尼古丁、重金属等多种有害物质。
呼吸内科专家表示,青少年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型,吸入这种不明成分的雾化物会对孩子的肺部功能产生影响,即便含有少量尼古丁,一旦学生群体吸食,很容易上瘾,产生依赖,从而转变为真正的烟民。电子烟可能成为引诱青少年吸烟的桥梁。
国家监管加强
禁止向未成年人展示、出售电子烟
电子烟入侵校园,令人气愤又担忧。但由于电子烟属新生产物,既不属于烟草制品,也不属于食品药品,监管起来存在难度。目前,国家以及地方纷纷出台政策,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以遏制其向未成年人蔓延的趋势。
今年以来,深圳、成都等地纷纷修改控烟条例,将电子烟列入控烟范围。
今年推出的《成都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草案)》,也将吸电子烟明确纳入吸烟行为,并明确规定烟草制品经营者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经营者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对不能出示身份证件的,不得向其销售烟草制品。
孩子吞云吐雾
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抽电子烟可能是因为出于好奇。当家长发现孩子抽电子烟,一定要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如果和孩子硬来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叛逆,更不愿意放下。
01
危害要知道
孩子们可能并不知道电子烟也是烟,不清楚抽烟到底有多么严重的危害。家长应该提前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给孩子科普抽烟的危害。让孩子知道,抽电子烟也是抽烟,抽烟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一点都不酷。生命只有一次,千万不能被诱惑。
带头作用很重要
家长是陪伴孩子的最多的人,所以家长的做法会影响到孩子。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行为就会被孩子模仿。如果家里面有吸烟者,那么孩子很可能会早早的去尝试吸烟。家长应该为了孩子着想,避免在孩子面前抽烟,起不好的带头作用。
03
很多青少年选择抽烟,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再加上周围的朋友如果都在抽电子烟的话,孩子很可能会在小伙伴的怂恿下开始尝试电子烟。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抽烟,不要先着急上火的去批评或者惩罚孩子,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朋友圈开始,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这样更能解决问题。
04
留心细节早发现
家长要留心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发现孩子出现抽烟的征兆时,要和孩子好好交流和引导。比如,发现近期孩子的花销突然变大,那么就一定要追问这些钱的下落,并且要留意孩子是否会有躲避家长的行为。
让我们一起保护孩子
远离电子烟的侵染
珍爱生命
本文编辑|任赫
原标题:《【妇联与您健康同行】警惕!这个东西在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家长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