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学士成语典故

形容能喝酒的成语:众醉独醒、斗酒学士、饮啖兼人、酒龙诗虎、酒虎诗龙。

1、众醉独醒: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斗酒学士: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3、饮啖兼人: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事例只为他年已九十有馀,兀自精神健旺,步履如飞,不匡一夕五更睡去,就不醒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4、酒龙诗虎: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出处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主要危害:

1、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2、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还会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有多方面的损害。

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危及生殖细胞,导致后代智力低下,且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历史酒鬼是谁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主题:中国历史上的九大酒鬼男人

酒是全世界的男人都喜欢的东西。酒色财气中酒能排在第一位,还在色和财的前面,其威力可见一斑。因为爱酒,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不惜把最好听的名字扣在酒的身上。

袁宏道说话有点罗嗦,其实总结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见到酒就就要喝还得有文采的人,酒量不一定有多大,但是对喝酒要兴致不衰。只喝闷酒也不行,还得能吟诗作赋,这个标准一定,酒鬼们自然就呼之欲出了。当然中国历史上符合这个标准的酒鬼也不止九位,不过奇闻逸事最多,名声最响的,就要算下面这几位了。

1.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话说汉朝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刘邦开国后,萧何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不禁酒的时候,大家都随便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可是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曹操这个人一直有点粮食恐慌症,这可能是他平生断人粮道留下的后遗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曹操就会颁发禁酒令。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的写了好大一段;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潖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着功于汉;屈原不哺裑歠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2.郑泉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过三国时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

郑泉人称“酒中奇人”。据《笑林》记载说,郑泉“博学有奇志,性嗜酒。”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愿得美酒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惫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乐!”

郑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喝一斗补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动给他加满,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郑泉老兄的故事让人想起了西方的一个故事,上帝问丹麦的一个农民,如果让他实现三个愿望,他想要什么。丹麦农民想都没想就说,我要一满桶啤酒。上帝给了他一满桶啤酒。丹麦农民看着这一桶酒好像也不太够,就很狡猾的说,我第二个愿望是想喝多少啤酒,就有多少啤酒。上帝又满足了他,并且让他说第三个愿望,丹麦农民苦思冥想了半天,说道,实在没什么愿望了,要不再来一桶啤酒吧。丹麦农民连下酒菜都不知道要一碟,可见喝酒的品味和郑泉先生还差上一截。

郑泉说话的水平比孔融高上一截,他在孙权手下做到郎中,经常给孙权提意见。孙权就说:你整天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我生气吗?郑泉回答说:我听说大王圣明臣子就耿直,我敢提意见,不是因为我胆子大,是因为您圣明啊。后来有一次他惹恼了孙权,孙权要斩了他,侍卫上来就把他往外拽。郑泉一步三回头。孙权看见了就问:你不是不害怕我生气吗,为什么还一个劲回头呢?郑泉回答说:我知道您圣明不会斩我,所以回头看您不是害怕,是为了感念您的恩德啊。孙权被拍得哈哈大笑,心情一高兴就把他给放了。

郑泉先生喝了一辈子酒还是觉得没够,临之前反复叮嘱家人:“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年后化而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他活着的时候天天喝酒还不算,还期盼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幸运的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生生与酒不分离!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如果生活在现在,郑泉的遗言一定是:我火化以后也不用买盒子装了,直接和上黄泥制成酒壶就完了!

3.陶渊明

李白有一首诗叫做《山中与幽人对酌》是这样写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觉去了,您请自便吧。

陶渊明二十九岁那年,曾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因为当时官场黑暗,陶渊明看不惯,决心去职归隐。此后一直隐居,可是陶渊明种菊花还可以,种田的本事却不佳,加上好酒,到中年后连饭都吃不上了,迫于生计,陶渊明再次复出,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务。在做彭泽令时,他看不惯当时督邮的作派,很干脆的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结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没有复出过。相传,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每日自耕自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凿井而饮。过着

悠闲的田园生活。这个时候陶渊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种田是把好手,粮食年年丰收,因此陶渊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崖下有一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陶渊明和朋友们每次都坐在这里饮酒作诗,一同取乐。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陶渊明的这个故事和马克思把图书馆踩出脚印的故事差不多,但是马克思可能每次都坐在图书馆的同一个地方,难道陶渊明每次也都坐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最大的可能是石头上本来就有枕痕,陶渊明喝酒不带枕头,每次往有坑的地方一躺就睡,天长地久,这个坑越来越深,于是醉石就形成了。

4.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刘伶这个人个子比较矮,还不到1米六,加上长相比较对不起观众,因此从小不爱和别人来往,直到遇上另一个大酒鬼阮籍,还有竹林七贤的另外几位,才一见如故,开始了吃喝玩乐,饮酒赋诗的生涯。

刘伶也曾经当过官,可是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实在不符合上级要求,以无能的名义把他给撤了,不过刘伶家里颇有点家产,什么也不做照样有酒喝。经常坐着鹿车,车上放着酒,车走到哪里就和到哪里,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扛把铁锨,职责是等刘伶喝的时候把他埋了。这个坐车喝酒虽然招摇,但是还比不上他自己在家喝酒来的痛快,刘伶最喜欢脱光衣服,一边喝酒一边裸奔,反正是自己家里,别人也管不着,有一次被人看到了,这帮人就嘲笑他没正经。结果刘伶把老庄的语录活学活用的很好,直接来了一句:“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天地才是我的房子,这个屋子不过是我的衣裤,你们没事干往我裤子里钻干什么。

别人管不了他,也说不过他,刘伶的老婆看不下去,把他的酒坛酒缸全砸了,逼他戒酒,刘伶总喝酒身子不好,打不过老婆。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说:那好吧,我答应戒酒,你买点酒肉请乡亲们过来,我当众宣布戒酒。老婆高高兴兴买了酒肉回来。刘伶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开始喝酒吃肉,不一会又醉过去了。

刘伶以诗文著称,不过没有什么作品传世,只有一篇酒德颂很出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个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开辟作为一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把日月作为门窗,把天地八荒作为庭道。行走没有一定轨迹,居住无一定房屋。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心意,随遇而安。无论动静都随身携带饮酒器具。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有显贵公子和仕宦处士,听到我的名声。议论着我的行为。于是便敛起袖子,绾起衣襟,张目怒视,咬牙切齿。陈说礼仪法度,事事非非一起产生。先生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枕着酒曲,垫着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昏昏沉沉第地喝醉,又猛然清醒过来。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仔细地看,看不见泰山的形体。感觉不到寒暑近身。利欲动心。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长江、汉水,随波逐流,不值一提。”

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5.阮籍

阮籍和刘伶是一对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刘伶是邻居,不过阮籍比比刘伶帅的多,据史书记载说,他“容貌伟杰,志气宏放”。简单来说就是很有男子汉气概,和小瘦猴刘伶完全不同。阮籍和刘伶交情好,一是因为都爱酒,而是因为都崇尚庄子,而且阮籍中气十足,善于仰天长啸,还能谈琴,诗写得也不错。不过当时也没几个人夸他,因为他不顾礼法。一高兴就得意忘形,所谓:“勿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一提到礼法,每个人都想到封建,其实每个年代都有礼法,直白点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大家都不这么干,你偏要这么干,那么大家只能说你另类,或者干脆就是有点痴了。阮籍干过的痴事实在不少,有些是很可爱的,比如说他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动申请去当步兵校尉,其实去了以后就是每天喝酒,喝完酒擦擦嘴就走人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阮步兵。还有一次,阮籍的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一直送到村口,要知道那时候小叔和嫂子说话都要避嫌,可是阮籍说了,礼法可不是为我这样的人所设的。

上面这些事都显得阮籍直爽可爱,下面这几件就显得有点怪,阮籍家附近有个美女酒店,老板娘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阮籍没事干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边一躺,倒头就睡。可能男主人知道阮籍这人不是,何况他整天都来消费,居然也不赶他走。当然也可能是阮籍身体强壮又是国家干部,要是换成刘伶敢这样,肯定直接拎着脖领子丢到街上去了。阮籍传记载说:“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一个不认识的美女了,阮籍跑去嚎啕大哭,知道的说阮籍怜才,不知道的还以为人家美女作风有问题呢。所以说阮籍这个人有时候太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让人有点反感。

不过阮籍最出名的还不是这些,他最拿手的是翻眼睛,就是所谓的青白眼。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嵇喜来凭吊,阮籍两眼斜视,露出眼白。嵇喜吃了个大白眼,很没趣的走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个字,就带着酒拿着琴来看望阮籍,阮籍一看见酒两眼放光,露出眼睛的虹膜,这就称为青眼。青白眼也不是难度系数多高的动作,为什么别人就学不来呢,因为当时的人普遍认为阮籍这个人是个有眼光的人。当时曹爽辅政,让他出来做官,阮籍推病不出,没多久曹爽就被司马家给收拾了,于是大家都认为阮籍有远见,了不得。所以阮籍的青白眼大家才那么信服。

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一次走到楚汉交战的地方名叫广武山的,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虽然狂放,却也很讲究策略,他知道司马昭心狠手辣,很少去忤逆他,还执笔写过《劝进文》,劝司马昭自封晋公。因此司马昭对他很维护,尽管阮籍当官不做事,又不遵礼法,仍然安安稳稳的得享天年,做了个快乐的酒鬼。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个奇人,曾经坐在院子里和一群猪一起用大瓮喝酒。不过阮咸在酒界名声和叔父还差一截,没资格列入九大酒鬼,估计能在前二十名吧。

6.王绩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绩的哥哥是个名人,就是有名的大儒王通,据说房玄龄,魏征都是他的弟子,当然这个可能是后人硬套上去的。王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而且王绩颇为博学,他善于弹琴,曾经改编琴曲《山水操》,还会占卜算卦。是个很全面发展的酒鬼。

王绩小时候特别聪明,过目不忘,15岁的时候到长安游历,参加当时的权臣杨素的酒宴,表现惊人,大家称他为“神童仙子”。隋炀帝大业年间选拔人才,。他被选中,但是不想在朝廷做官,就要求做六合县丞。结果在任职期间,他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

因此被弹劾解职。王绩心宽的很,他想反正自己当官也不为民做主,干脆就回家卖红薯吧。可是就这么回去挺丢人的,他就叹息说:“到处是罗网,还是回家安心。”于是大家都认为王绩这个人有个性,不愿意当官。王绩家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王绩除了喝酒,就读书,不过他读书就读那么几本,有《周易》、《老子》、《庄子》等。其他的书都不怎么读,好像这个庄子简直是酒鬼们的精神寄托,人人都崇尚庄子。不想读书的时候,王绩就出门游历,他曾游历过北山东皋,自称是“东皋子”,他学老子骑着青牛四处游荡,遇有酒店,就进去喝上几天。只要有人请他喝酒,他不管请客的是谁,都去赴席。他的老朋友杜之松请他去讲礼法。他说:礼法就是糟粕,去你家讲礼法又不能喝酒,那不是憋了我,我可不去。

王绩对阮籍的作风一直很仰慕,他听说太乐署的焦革善于酿酒,就申请去做太乐丞,每天大饱酒福。焦革了,王绩也把制酒法学到手了,不仅此后喝酒能自给自足,还写成《酒经》,《酒谱》两本书,不过让酒鬼们失望的是,今天这两本书都已经失传了。王绩也没混上王太乐的称号,毕竟第一个这么做的是聪明人,第二个这么做的就没什么新鲜的了。

王绩家东南面有块巨大的石头,他把石头弄碎,用石头建立了杜康祠,还把经常给他酒喝的老师焦革也供在庙里。王绩出名的诗文都带一股酒气,包括《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当时名流李淳风赞他是“酒家南董”。南董,是春秋时期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着称。南董指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王绩对酒绝对忠实,酒家南董四字,王绩当之无愧。

7.毕卓

晋朝是个酒鬼辈出的年代,为什么呢,并不是晋朝人特别能喝,而是晋朝的士族制度能够让这些出身不错的酒鬼爬到官位上,一个当官的酒鬼总是容易比穷棒子酒鬼更容易写进传记的。穷人好酒那叫颓废,可是官员好酒那就得叫做风雅。毕卓就是一个例子,要说毕卓没有才华,那显然不是,可是要说毕卓这样的人当上官能够顾及百姓,那根本就是胡扯了。

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的郎官干。可是毕卓对坐在办公桌前统计枯燥的数字毫无兴趣,他唯一乐于投身的事业就是喝酒,因为喝酒耽误公事那是常事。他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因为这一句话,毕卓就成了名人,后人喝酒的时候想起毕卓,吃蟹子的时候也想起毕卓,坐着小船喝酒吃蟹,也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极乐境界。毕卓更是被卖螃蟹的人尊称为蟹神。

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一个邻居酿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兴,让人家家丁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一绳子捆在那里,毕卓毕竟是做贼,也就没好意思出声。到了天亮,邻居一看,可了不得了,这偷酒的不是毕郎官吗,赶紧把他给放了,连声道歉,毕卓倒是很潇洒,哈哈大笑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一听,赶忙说,那怎么好意思,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给您准备点下酒菜。毕卓高兴的不行,就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其实按我的估计,毕卓没少去人家偷酒喝,邻居不好意思说他,就采用了半夜鸡叫里大家收拾周扒皮的方法,假装看不清脸,让他受点教训,可没想到毕大酒鬼脸皮超级无敌厚,不光不脸红还明目张胆的喝了不少酒去。碰上这样的滚刀肉,那是谁也没办法了。

毕卓的诗文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有一句话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不少武侠小说里都喜欢引用这句话。大画家齐白石很崇拜毕卓,曾经画了一幅《毕卓盗酒》图,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毕卓盗酒也成了民间故事之一。

8.怀素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其中有一句叫做,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能列入饮中八仙,那也是了不得的发达酒鬼了,可是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也就是说张旭先生的酒鬼级别只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已经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能把书法练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张旭答:“用心”。怀素用行动回答了他们。那就是喝酒。

怀素是个和尚,可是这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怀素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怀素是湖南人,从小就出家当了和尚,怀素颇好书法。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却经常看到他在井里洗墨。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这样的和尚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回到家中,开始练习书法,怀素喜欢写草书,须臾之间能纵横挥洒千万张,对于没有收入的他,购买纸张实在是一大经济负担。可是怀素毕竟是

怀素,办法多得很,他在自己的居处附近,种上了一万多株芭蕉。芭蕉叶子又大又宽,就像一张宽大的宣纸。既可以放开手脚,任意挥洒,又可以反复书写。饿了还有芭蕉可以当饭吃。除了芭蕉叶以外,怀素还用漆盘、漆板代替纸张,终于把盘板写穿,笔也写秃了,怀素把这些东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书法练成了,怀素的酒钱也有了着落,想请他写字,就要请他喝酒,只要喝出感觉,立刻就能一挥而就,一个好酒的和尚书法家,当然是炒作的对象,于是酒的作用被炒得神乎其神,怀素也成了飘飘欲仙的神人了。怀素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名门,纷纷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到自己家中热情款待。怀素别无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几杯酒一下肚,兴致勃发。顷刻之间,那家的屏风便写满了挥洒的草书。

成了明星之后,怀素开始追求书法的最高境界,开始四处访问书法名家,如颜真卿,邬彤等,在访问颜真卿时,留下了一段佳话。

颜真卿问怀素:学习书法除得老师传授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张旭观看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掌握了草书的回环低昂之状。邬彤曾向你讲过他的心得吗

怀素回答:邬师认为,从折钗股中可以体会草书的笔法。额真卿听了,微笑不言。自此,很久没有和怀素谈论书法。

怀素觉得很遗憾,就准备告辞了。

颜真卿没有挽留,却冷不丁地冒了一句:你以为屋漏痕怎么样

几天的沉寂,到现在怀素才恍然大悟:雨水随着漏屋的墙壁婉蜒而下,由于墙是泥质,水滴由于自身的重力在往下滴淌的过程中,受到泥的吸引与牵制,不能迅速下行,形成凝重、曲折之美。这是书法避免流于圆滑无力增强凝重感的有效途径,这是草书的诀窍啊

颜真卿又问:你自己又有什么心得呢

怀素随口而答:贫僧观夏云多奇峰,因风变化,没有常势。从夏云随风中,我领悟到了草书的变化不居。这种变化到了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笔画间的牵丝,就像墙壁的自然裂缝,一一自然,完全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怀素终于领悟了书法的至理,成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怀素,也因此在书坛和酒坛名垂千古。据说怀素有个习惯就是喝醉后在别人衣服上写字。于是不少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看见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风,往往就得到了他的手书,比现在找明星签名可是方便得多了。

9.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这并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诗歌太过出名。李白是甘肃人,也有人考证说他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不过不管他出生在哪里,他是个中国人是毫无疑问的。据说李白出生的时候,母亲梦见长庚星也就是太白金星入怀,所以给他起名李白,字太白。关于李白名字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李白小的时候,李白的父母带着李白到野外踏青,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李白的父亲李客诗兴大发,当即吟了两句诗:“春风送暖蓓蕾开,迎新绽金它先来。”李白的妈妈也不含糊,接着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下一句还没吟出来,李白向旁边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的父母一看,路旁有一棵李子树,满树白花开得正盛。李白的父亲把这四句诗连起来一读,觉得还是儿子的这句最好,一高兴就给他起名为李白。不过中国人更喜欢文曲星下凡武曲星下凡之类的故事,这个对诗的故事一般都被自动忽略了。后来李白进京拿自己的诗歌给贺知章看,八十多岁的贺知章看到李白写的蜀道难,激动得老眼放光,一口咬定李白就是太白金星下凡,于是李白就有了谪仙人这个绰号。

传说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当地县令慕名前来,和他吟诗联句。一年夏天,江水暴涨,县令和李白来到涪江边,忽然从上游漂过来一具女尸,岸上的人都大声惊呼起来。李白以为县令会派人前去打捞,没想到县令也和老百姓一样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脸上还露出兴奋的表情。女尸漂到岸边芦苇荡中,竟是一位美丽少女,李白感到惋惜,县令却手捻胡须,大笑着吟出一首诗来: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县令吟完挺得意,认为自己终于赢了李白一次,自夸几句发现没人吭声,回头一看,李白鄙视他的做法,早就自己走了。后来,李白了解到,那名少女是因反抗恶霸施暴才投河自尽的,于是愤怒之余又动了恻隐之心。他辗转找到那个恶霸,拔出利剑把那人杀了,为那名少女报仇雪恨。史传李白曾手刃数人,这就是其中一个。李白从此离开巴蜀,仗剑去国,壮游天下。

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不过李白不是那种一味喝酒的刘伶毕卓之辈,他一直很想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就给两个官员各写了一封自荐信,凭他的文采,想夸别人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他给安州裴长史的自荐信中有这么几句:故时人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得也”在给另一位官员韩荆州的自荐信中,李白写道:“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要说这两位官员够幸运,诗仙都来拍自己的马屁,可是这两位也知道自己是块什么料,认定李白这是讽刺。韩荆州还好,裴长史直接定了李白一个诽谤。李白一怒之下进京,东游西逛十几年,终于闯出了名声,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名义好听,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回复了平民身份。

官场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却是后世的大幸,李白此后纵横于诗坛酒海,有联赞曰:嬉笑悲歌怒骂诗仙剑侠酒狂。

形容酒量好

饮噉兼人、五斗先生、量如江海、斗酒学士、酒有别肠

一、饮噉兼人

解释:喝酒、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

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

出处: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翻译:喜欢喝酒吃肉,吃过人,每次给吃的东西在前面,大饮长喝,左右相连,有人更是供,太祖赞赏他

二、五斗先生

解释:指酒量大的人。

出处: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王绩传》:“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翻译:他喝了五斗而不乱,有人用酒邀请的人,无论贵贱都去,写《五斗先生传》

三、量如江海

解释:指酒量非常大。

出处:南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翻译:你是多少人称赞,称赞你量如江海,器械如山。

四、斗酒学士

解释: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自: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

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

’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翻译:用前官门下省待诏,故事,官府供给三升酒。

有人问:‘待诏什么音乐吗?’回答说:‘好酒可留恋罢了。

’侍中陈叔达听到的,每天给一斗,当时被称为“斗酒学士”。

五、酒有别肠[jiǔyǒubiécháng]

解释: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酒有别肠,信然。

翻译: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相信。

历史上有名的酒/鬼有哪些

你好!

酒鬼:就是见到酒就就要喝还得有文采的人,酒量不一定有多大,但是对喝酒要兴致不衰。只喝闷酒也不行,还得能吟诗作赋,这个标准一定,酒鬼们自然就呼之欲出了。当然中国历史上符合这个标准的酒鬼也不止九位,不过奇闻逸事最多,名声最响的,就要算下面这几位了。

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三国时期曹操曾颁布了一道禁酒令,而孔融则直接上书给曹操,旁征博引来证明喝酒的好处,可见此人嗜酒如命。

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经常感叹说:“要是天天有人来陪我喝酒,我就没什么心烦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当然治理不好州郡,而且他喝完酒还喜欢乱说话,嘴巴又毒,最终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

郑泉:

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郑泉人称“酒中奇人”。

据《笑林》记载说,郑泉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

郑泉临之前还反复叮嘱家人,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

陶渊明

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

崖下有一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陶渊明和朋友们每次都坐在这里饮酒作诗,一同取乐。

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

刘伶:

阮籍:

阮籍和刘伶是一对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刘伶是邻居,不过阮籍比比刘伶帅的多,据史书记载说,他“容貌伟杰,志气宏放”。简单来说就是很有男子汉气概,和小瘦猴刘伶完全不同。

王绩:

说王绩是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说到五斗先生,可能有点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毕卓:

晋朝是个酒鬼辈出的年代,毕卓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有一次邻居酿了酒,身为郎官的毕卓居然晚上去偷喝,让人家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捆在那里,天亮一看竟然是毕郎官,赶紧道歉,毕卓说: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赶忙说,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准备点下酒菜。毕卓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

毕卓的诗文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有一句话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不少武侠小说里都喜欢引用这句话。

怀素:

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酒鬼级别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是一日九醉。

怀素是个和尚,但一辈子吃肉、醉酒、云游、草书这四件事。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的豪门都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怀素也不用下酒菜,几杯酒下肚,顷刻间那家的屏风便写满了挥洒的草书。

据说怀素有个习惯就是喝醉后在别人衣服上写字,不少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看见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风,往往就得到了。

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不过李白不是那种一味喝酒的刘伶毕卓之辈,他一直很想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白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官场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却是后世的大幸,李白此后纵横于诗坛酒海,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很好的概括了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么形容一个人能喝酒

你好,家庭聚会,朋友小聚,各种应酬都离不开酒,喝酒也是一个交流感情的媒介。形容一个人特别能喝酒的词语很多,特别是古人,尤为明显。

唐代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的就是诗仙李白特别能喝酒。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都是能喝酒的表现。

平时大家在一起闲聊,形容某人能喝酒,一般都是说千杯不倒,海量,酒逢知已千杯少。

说文山西王老爷子的酒诗

把喝酒写成诗,一定是很好玩儿的事,初唐的王绩老爷子就是酒诗高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称他为“老爷子”,并非他有多老(他仅活了56岁),而是因为他在唐朝著名诗人里辈分最高,名为“初唐诗人”,但比“初唐四杰”里的王勃足足大了65岁,属于祖孙的差距。

王绩现存的诗不过才40余首,专写喝酒的就有十几首,足见他与酒之亲密。

1,诗中酒

王绩的酒诗大都是五言绝句,通俗易懂,还尽显天真,读来亲切。

比如这首《独酌》:

浮生知几日,

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

时向竹林倾。

再如《看酿酒》:

六月调神曲,

正朝汲美泉。

从来作春酒,

未省不经年。

如果白天夜里连轴转地喝,喝美了,会是什么结果?放心,王绩不会耍酒疯,也就是在酒馆墙壁上写首诗而已:

昨夜瓶始尽,

今朝瓮即开。

梦中占梦罢,

还向酒家来。

(《题酒店壁》)

这诗浅显如白话,一个酒鬼形象跃然而出,告诉你什么叫嗜酒如命。

把酒写到诗里,超然物外,这种淡然与放达,非隐者不能有。《尝春酒》如此,《醉后》亦如此:

野觞浮郑酌,

山酒漉陶巾。

但令千日醉,

何惜两三春。

(《尝春酒》)

阮籍醒时少,

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

乘兴且长歌。

(《醉后》)

一次,王绩路过一酒家,一连写了五首《过酒家》,酒态憨肆,看来挺过瘾:

竹叶连糟翠,

蒲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

别后为谁空。

(其三)

对酒但知饮,

逢人莫强牵。

倚炉便得睡,

横瓮足堪眠。

(其四)

有客须教饮,

无钱可别沽。

来时长道贳,

惭愧酒家胡。

(其五)

表面看,几首诗都是酒乐之作,但也含内心之苦,像第二首: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整日与酒为伴,但并不是为了陶冶性情,实是一种无奈。诗人真正要说的是“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这两句,化用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之意,但不忍独醒,却又无能为力,也是很难受的。

历数王绩的酒诗,我最喜欢《初春》:

春来日渐长,

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

偏宜酒瓮香。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正是喝酒的好时光。柳下长亭,有人边赏春边赏酒。天高地远,恬静悠然,池亭好,酒瓮香,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

2,酒与诗

似乎古代诗人都离不开酒,王绩尤甚,号称五斗不醉,为此自赋《五斗先生传》。他不止喜欢喝酒,还会酿酒,曾撰《酒经》《酒谱》,但都没流传下来,太可惜了。

唐高祖武德八年,王绩待诏门下省。当时门下省的规矩,每天可领三升好酒。他弟弟王静问他当这个官快不快乐,他说:“待遇差,又寂寞,但每天有三升好酒,倒是让人留恋。”这话传到侍中(门下官)陈叔达耳朵里,于是把他的配给量由三升提高到一斗,他也有了“斗酒学士”的雅号。

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的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听说后就到吏部自荐,要求去太乐署当差。吏部开始没同意,但王绩很执着,终被任命为大乐丞(从八品下,在朝廷负责礼乐事宜,后来王维也当过这个官)。但好景不长,焦革没多久就就去世了,好在焦革的夫人仍一直给王绩送酒。一年多以后,焦革的夫人也去世了,王绩叹道:“难道是苍天不许我畅饮美酒吗?”于是弃官而去,从此再未涉足官场。

王绩在官场没有业绩,但于山野却成就了他的诗。

隋末唐初延续了南朝的浮糜文风,王绩以一己之力,为初唐诗坛带来一股清爽之风,开大唐三百年诗坛盛世。他的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至于五言律诗,定型于唐初,王绩更是功不可没。

3,

王绩由隋入唐,在隋朝当过小官(县丞),唐朝建立时他已经29岁了。按理,这年龄正是“往上走”的关键时刻,他也确实在唐高祖、唐太宗时两度入朝为官,但都是无足轻重的小官,也都没当多久。后来,他干脆当起了隐士,是真隐,不似王维的“亦官亦隐”。“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王绩《解六合丞还》)似乎是他的人生观,“但愿朝朝常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同上)是他追求的生活。

王绩出身儒学世家,哥哥王通(王勃的爷爷)是当时大儒。王绩少年时有大志,11岁时在京都被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史书说入唐后,王绩自我审视,觉得自己成不了宰辅,于是渐渐失去了经世之心。

其实,经历隋末大乱,谁都会心有余悸,王绩索性逃离社会,也很正常,不一定如史书所说。

不追求建功立业,但也不失品格。王绩有首问答式的小诗《春桂问答》,借桂花明志:

问春桂,

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

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

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

独秀君知不。

春天百花齐放,但桂树不开花。待到秋来,风霜摇落,桂花独秀。

王绩最有名的诗是《野望》,开唐代田园诗之先河,唐诗选本大都入选: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此诗是他辞官隐居家乡时写的。山野、秋色、落晖,安静却萧索;心境则是“相顾无相识”,孤独惆怅。落日余晖下,牧者归家,猎人满载,和谐乡野,景美人乐。但诗人却只有孤寂,身边没有一个朋友能够分担这份寂寥。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伯夷、叔齐看齐,唱着《采薇》,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这首诗,闲适上不输陶渊明,但孤冷了许多,没有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暖意。

隐逸是快乐的,但难免孤独,接触的人也都是处士(隐者),虽然自得其乐,但看着挺单调。《山中别李处士》就写这种快乐:

为向东溪道,

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

何处得停家。

天天访友也不可能,那就和志同道合的古人做伴吧。阮籍和嵇康都好酒,也都有归隐生活。王绩追随他们,乐在其中:

散腰追阮籍,

招手唤刘伶。

隔架窥前空,

未馀几小瓶。

(《春园兴后》)

阮籍生涯懒,

嵇康意气疏。

相逢一醉饱,

独坐数行书。

(《田家三首》之一)

王绩曾写诗征婚(《未婚山中叙志》),后来还真找到了知己。他夫人和他一样,也爱好杯中物。他们一起去酿酒大会,田野天涯,夫妻对饮,快乐的生活:

郊扉乘晓辟,

山酝及年开。

柏叶投新酿,

松花泼旧醅。

野妻临瓮倚,

村竖捧瓶来。

竹瘤还作杓,

树瘿即成杯。

……

(《春庄酒后》)

王绩夫人喝多了就倚着酒瓮,完全没有名士夫人的风范,但王绩就喜欢这样。

王绩晚年喝酒更没分寸,乡里邻朋劝他适可而止,他却说人家不懂自己。

时当大唐初建,百废待兴,正是读书人大展宏图之际。王绩毕竟是名士,在社会上有影响,本该为朝廷效力,但他却直接“躺平”,自然让世人不解,也受了不少嘲讽。王绩太绝了,临前编了一个故事作为回应:

古代勇士飞廉有两匹马,一匹长得“龙骼凤臆”,善奔跑,速度快,结果一天到晚不得安歇,最后活活累;另一匹丑陋难看,“驼颈貉膝”,还不听话、爱尥蹶子,结果天天没啥事,安逸终老。

THE END
1.囤酒翻车,这是闹哪般?假酒一品藏酒酒水收藏今儿刷新闻,好家伙,直接给我惊掉下巴!说有位收酒达人,家里囤了 2000 瓶酒,那阵仗,估摸着一开门,酒香都能把人“拍晕”。结果呢,被邻居举报,咔嚓一下,罚款单到手,藏品也全被没收了,这可太扎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时我就纳闷了,啥情况啊?收藏点酒犯法了?难不成这些酒在屋里偷偷开“派对”,吵着邻居了?翻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J4M0TO0552F71X.html
2.赴日工作之外柔内刚地去面试现如今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很多,不仅仅是赴日本留学,更多的朋友是去日本工作,不过不管是工作也好留学也罢,签证都是不可缺少的物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申请签证呢?接下来我们日本工作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申请:由雇主向日本法务省为劳务人员申请签证批准。经法务省审批同意,在2个月以内批准法定的“在留资格http://www.japan-job.com/news.php?module=Details&id=10083
3.这样才是“会做人,会做事”!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498314_1083106578.html
4.飞一品贡酒醉心传承好酱魂白酒知识点一览在设计上,飞一品贡酒巧妙地融合了红色与白色的经典搭配,并通过金色镶边赋予其一种既庄重又不失雅致的外观,使其成为无论是作为礼物馈赠还是家庭聚会都非常适宜的选择。瓶身采用经典白瓷茅型设计,高度和粗细均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最佳视觉效果。而磨砂封盖帽与刺绣飘带的搭配,不仅提升了整体档次,也增添了一份独特之处https://www.8fn6fu1294.cn/bai-jiu-wen-hua/201556.html
5.2020年第4期——警钟长鸣马睿麟分别在2017年、2018年、2019年春节前,收受某生物药品厂法定代表人以拜年名义所送钱款共计1.4万元,收受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人员以拜年名义所送12瓶茅台酒提货卡。2012至2016年,马睿麟在担任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期间,还多次收受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人员以拜年名义所送钱款共计6万元。马睿麟https://jw.lnist.edu.cn/info/1011/1080.htm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https://www.jyeoo.com/shiti/106d6383-158f-4b15-8565-0525534c1eb1
7.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像《都挺好》苏大强那样“作”的父母老太太凶得很,每次我们一帮孩子路过门口,她都鼓着眼睛瞪我们,像是我们吃了她家的米。孩子们是最会看眼色的,一来二去,就再没人敢上她家邀她孙女玩了。 有一段日子,村里老传言徐老太太活不长了。 我记得是一个暑假,我和妹妹都在家写作业,听到有人在敲院门,出去一看,是裹着件厚马甲的徐老太。 她站在https://story.hao.360.cn/topic/KAXcRUXnLnW4PT
8.霸道总裁黄晓明被骂上热搜,碰上强势老板怎么办?那么,为了避免无意义的争论,就送他一个台阶赶紧结束这次争辩吧。比如实习生鹤鹤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通俗易懂地把黄老板的意思传达了一遍,这个事情到这里才算过去了。 实习生鹤鹤的回答得到了老板的肯定 2)老板刚愎自用不讲道理,该怎么办? 对于老板不合理的要求,要是碰上讲道理的老板还好说,碰上不讲道理还想一出https://www.36kr.com/p/1724222554113.html
9.父亲:张玉宁留洋也遇种族问题曾有人酒驾出人命其他父亲:张玉宁留洋也遇种族问题 曾有人酒驾出人命 张玉宁与父亲 记者白国华报道 动身前往德国,对于张玉宁的父亲张全成来说,儿子的新赛季开始了,他的“新赛季“也开始了。 从荷甲维特斯转会到英超西布朗然后租借到德甲不莱梅,张玉宁在欧洲又换了个舞台,这条坚定不移的欧洲留洋路线,设计师也是他的父亲张全成,而张全https://sports.sina.com.cn/china/other/2017-08-22/doc-ifykcypq2158290.shtml?cre=bd.xsy.sport.feed&dpc=1
10.越玩越聪明大全集最新章节刘飞著今天是亮亮上小学的第一天,他们班里一共有49人,现在老师要选出1个班长,2个副班长。每个人只能投1票,可以投给自己,前三名得票最多的人当选。现在有7位候选人,每个人都不许弃权,请问:候选人最少需要得几票才能确保当选? 028 神仙的年龄 一位年轻的神仙来拜访一位老神仙,问老神仙的年龄。老神仙说:“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897955/2
11.李宁玉和顾晓梦不得不说的事2、剧里提过老顾一年前送了一架飞机给汪伪政府,这是当时戴笠让他送了接近汪精卫的,说明孤舟早在一年前就存在,同时gcd加入军统是需要组织批准的。3、老顾三面间谍的身份需要李宁玉给他及时提供情报躲避危险。商业大间谍能第一时间拿到孤舟的情报?不靠李宁玉,等拿到消息黄花菜都凉了,牢里去拿吧!4、老顾把李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21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