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民间感冒药

板蓝根有南北之分,不同的类别其产地也略有不同。

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_Baphicacanthuscusia_(Nees)Brem.的干燥根茎及干燥根,其根近圆柱形,气微,味淡。主产福建、四川,云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亦产。

板蓝根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主要以北板蓝根为主。

板蓝根(RadixIsatidis)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药材名为板蓝根,常用别名为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板蓝根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本草便读》中称靛青根、《分类草药性》中称蓝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中称靛根、《本草图经》中称马蓝等。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常用于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主治温热发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丹毒等症。板蓝根在临床上用途较广,除注射液外,主要常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流感、腮腺炎、乙脑、肝炎,是公认的有较好抗病毒效果的少数中药之一。

板蓝根适应性强,可在耕地上种植,也可种植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空闲地、林地中;易成活,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效益高;可大规模专业开发种植,也可作为家庭副业兼营,是生产周期短、市场风险小、收益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之一,应积极推广种植。主产于甘肃、安徽、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河南、江西、山西、陕西等地,从2015~2017年全国板蓝根栽培现状调查发现,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为板蓝根最适种植区。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等”。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抗肿瘤、解热、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免疫等作用。现总结如下。

板蓝根有着较广谱的抗菌作用。有学者认为板蓝根抗病毒成分为糖蛋白和多糖,且分离出单一分子量的抗病毒多糖。研究结果还表明,板蓝根多糖除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外,还可促进抗流感病毒IgG抗体的生成,可作为抗病毒疫苗的佐剂。我国学者也研究发现,板蓝根的抗病毒成分为其水提液中的凝集素成分,也有实验结果证实有效部位为结合氨基酸。现已证明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成分或已从抗病毒活性部位分离的物质主要有:尿苷、腺苷、水杨酸、板蓝根、组酸、糖蛋白、多糖、蔗糖、生物碱等。这些化合物分别属于有机酸类、核苷类、蛋白类、糖类、生物碱类等。由此可看出,板蓝根的抗病毒活性物质是多类化合物的组合,是多组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长期以来板蓝根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证。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三个方面。

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这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胡兴昌等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H1N1,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以鸡胚法考察15个种质的板蓝根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血凝滴度实验显示,板蓝根的水提醇沉液对病毒的直接作用、治疗作用、预防作用的有效率分别为100%、60%、70%。

另有研究表明,板蓝根对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李玲等对板蓝根中的两个新成分4(3H)-喹唑酮和2,4(1H,3H)喹二酮进行了药理试验,结果表明:4(3H)-喹唑酮浓度为0.2%时可抑制柯萨奇病毒,浓度在10-3~10-5mg/ml,可显著促进脾细胞增殖及刀豆蛋白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张宸豪等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法研究了板蓝根水煎剂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抑制指数为2.75。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板蓝根对疱疹病毒也具有抑制作用,李闻文等将单纯疱病毒2型(HSV2)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培养,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荧光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发现细胞生长正常;撤药后继续培养并按原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板蓝根有杀灭疱疹病毒的作用。

王学斌等利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测定黄芪、板蓝根单独使用及1:1联合使用在PK-15单层细胞上对猪细小病毒(PP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单独使用时在体外对PP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板蓝根、黄芪1:1联合使用时对PPV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其对PPV的最小直接杀灭浓度提高为0.31mg/ml,最小阻断浓度提高0.075mg/ml。板蓝根在体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同样有抑制作用,且阻断作用明显优于直接杀灭作用,最小直接杀灭浓度为0.195mg/ml,而阻断浓度低至0.097mg/ml;与黄芪联合使用时,体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阻断作用均会增强。胡梅等研究板蓝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体外作用也取得了相同结果。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宫内感染造成胎儿畸形、死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致死及器官移植失败的根源。孙广莲等采用MTT法检测50%中药板蓝根煎剂抗巨细胞毒的效应,发现板蓝根煎剂在1:200稀释度时即有显著的抗毒效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中药。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所含的尿苷、尿嘧啶、次黄嘌呤等成分有关。板蓝根煎剂与病毒混合存在于培养上清液中,其所含嘌呤嘧啶能于扰病毒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作用。

板蓝根对肝炎病毒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蒋锡源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及放射免疫测定(RIA)法,对50种治疗肝炎中草药与制剂进行考察,发现板蓝根及板蓝根注射液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及HBV-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程度与三氮唑核苷(25g/L)、聚肌胞(0.5g/L)相似。

板蓝根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刘盛等采用鸡胚法将不同种质的种子在相同环境中栽培,尽可能多地排除影响药材品质的因素。试验发现大多数种质的板蓝根和大青叶样品对甲型流感病毒A1京防86-1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无论是同病毒直接作用,还是治疗和预防作用均有效,仅程度有所不同,而且直接作用普遍稍强于治疗和预防作用。陈白泉等也将制备的不同稀释度的板蓝根含片和板蓝根颗粒液与不同浓度的流感病毒(H3N3)液0.1ml分别接种鸡胚尿囊腔,35℃培养72小时,观察血球凝集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含片和板蓝根颗粒对鸡胚内的流感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及病毒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增强。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并不局限于一个部位,它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途径地发挥协同作用而表现出抗菌功效。郑汝等研究表明板蓝根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郑建玲等经药敏试验证实板蓝根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肠炎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也较显著,并随逐级提取而抑菌活性亦逐级增强。韦等通过测定板蓝根提取物及林可霉素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证实板蓝根提取物对林可霉素注射液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增强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板蓝根水浸液及其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八联球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链球菌等也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和一些化学结构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其中色胺酮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紫装表皮癣菌等7种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5μg/ml。由此可见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板蓝根70%乙醇提取液经实验证实有抗炎作用,表现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及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新近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依靛蓝双酮经实验证明有清除次黄嘌呤与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过氧化物、刺激嗜中性粒细胞、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细胞分泌白三烯B4水平的作用。在对板蓝根的抗氧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时还发现极性较大的D流分较粗提取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更高;从流分D中分离得到的流分D1、D2在各浓度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都比流分D低,而极性较大的流分D3、D4、D5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流分D相当,说明板蓝根高极性流分及其亚流分含有抗氧自由基的活性物质。卫琮玲等研究板蓝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的效应,结果板蓝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及降低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表明板蓝根提取液通过对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及肉芽肿组织增生的抑制,而发挥抗炎作用。Wang等在筛选抗SARS中成药的药理实验中确证板蓝根能显著拮抗细菌、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

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包翠屏等报道,板蓝根含片能降低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林爱华等以细菌内毒素为致热剂,发现板蓝根F022部位对LPS所致免发热模型亦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温热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常见血小板功能亢进、内外凝血系统激活、血液流变性改变等血瘀证表现。板蓝根对二磷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主要为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水杨酸等。这些化合物对沟通中药的清热解毒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之间的联系起着某种积极的作用。

日本学者Hamaue提出欧洲菘蓝中存在的靛红为单胺氧化酶的抑制剂,可增加小鼠尿及脑中的去甲肾上腺和5-羟色胺的浓度,小鼠喂食靛玉红2小时后的纹状体的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水平也显著增加。靛红可增加帕金森病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

板蓝根应用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板蓝根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具有致突变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板蓝根抗菌谱较广,对枯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还能拮抗肝炎、乙脑、流感、腮腺炎等病毒,临床用途极广,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板蓝根及其制剂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的常用药物,单方即可奏效。板蓝根片、板蓝根冲剂及板蓝根注射液广泛用于治疗或预防流感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如将榄果捣碎,用冷开水浸泡过滤,加入板蓝根注射液及防腐剂,可保存6个月。早中晚各1次。一周为1个疗程,连续喷2个疗程,预防上呼吸道感染。160例中有9例发病,其中普通感冒6例,咽炎3例。对照组140例中发病87例,其中普通感冒57例,咽炎21例,扁桃体炎9例。板蓝根针剂肌注,每次4ml,2次/日;片剂3片次,3次/日,口服;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板蓝根作为肝炎的传统用药,预防及治疗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能较快消除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临床以复方治疗为多且疗效佳。随加减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等各种肝炎。李志华等运用板蓝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取得较好疗效。另外,口服板蓝根冲剂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及小儿肠炎。治疗病毒性肝炎:用板蓝根30g,栀子根45g,干品,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53例均痊愈。

板蓝根对多种病毒性皮肤病有较好疗效,如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尖锐湿疣、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药疹等。沈建光等单以大剂量(120g)板蓝根水煎,分3次服用,治疗水痘34例,取得满意疗效。朱永辉采用无菌棉签蘸取板蓝根液(板蓝根注射液或中药板蓝根煎成的水溶液)局部外涂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1例,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疱疹性口炎(HS)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HSV-1侵犯机体时,炎细胞增多。当吞细胞增多时,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释放于血液,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发热,进而病毒引起口腔疱疹如溃疡。当用抗病毒药时,SHV-1复制减慢,体温降低,口腔疱疹和溃疡消失。彭文英收治疱疹性口腔炎患者31例,以板蓝根注射液2ml肌内注射,1日2次,辅以马鞭草(最好为鲜品)水煎液内服及含漱。全部病例均在6天内治愈,未发生并发症,口腔溃疡愈合比自然病程缩短,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实验显示:板蓝根注射液和板蓝根冲剂均能明显降低体温,板蓝根的两个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率和白细胞总数的作用,且其降低作用稍强于吗啉双胍组。以上说明板蓝根具有抗病毒药物作用的特点,且其作用略强于吗啉双胍组。

吴锐通过耳穴注射板蓝根注射液成功治疗黄褐斑。60病例基本治愈18例,显效26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有效率达到90%。

周太廷应用板蓝根注射液治疗痛风40例,其临床疗效满意。治疗方法为:40例患者肌内注射板蓝根注射液4ml(2支),1日1次,30次1个疗程。用1个疗程者14例,2个疗程者20例,3个疗程者5例,4个疗程者1例。治疗结果: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连续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好转,症状缓解,血液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

耿德军在治疗面瘫过程中,但见乳突痛,颌下淋巴结肿痛、咽痛以及舌质红,苔黄,脉形见数等头面上部火热症状,甚至久患面瘫,证情反复,兼有上述见证者,加用板蓝根一味,并加重其剂量,常可获得好的效果。

板蓝根煎剂(10g/L)治疗12例白喉患者,疗效颇佳,对发热、声嘶、气滞等症状平均在用药后3~4天消失,且可使伪膜脱落,细菌培养转阴。用量:3岁以下每次20ml,1日1次,直至伪膜脱落及症状消失后3个月停药。

板蓝根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天1次,用于18例小儿水痘患者,24小时内有7例体温得到控制,3~9天痘疹全部结痂。

李堪寿使用单味鲜板蓝根治疗泌尿系结石36例。结果表明:板蓝根治疗结石不但无毒副作用,而且其药源广,疗效显著。

马维勇等将19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复方板蓝根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64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开放性试验。患者服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成分:板蓝根、大青叶、连翘、拳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说明复方板蓝根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是有效的。

板蓝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风热感冒、咳嗽、口舌生疮、疮黄肿毒、温热发斑、大头瘟疫、丹毒高烧及痈肿。与抗菌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抗菌的作用,提高疗效。

各种家畜一次肌注板蓝根针剂0.1ml/kg体重,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疗效可达98%。也可以使用板蓝根、双花、地丁各30g,黄琴、柴胡、白芷、甘草各10g,水煎1000ml,按每10kg体重每次口服100ml,每天两次,连续使用3天。

肌内注射板蓝根针剂每千克体重0.1ml,联合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喳诺酮类等抗菌药,能增强家畜的抵抗力,减少耐药菌群的出现,治疗效果更佳。

各种家畜每千克体重一次肌注0.15~0.2ml(0.5g/ml),联合使用青霉素钠[(1.0~1.5)万IU/kg],1天2~3次,连用3天,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家畜每千克体重肌注0.1~0.2ml板蓝根注射液,联合使用恩诺沙星(2.5mg/kg)或泰乐菌素(5mg/kg),疗效比单用抗菌药提高20%。或给家禽用25mg/kg恩诺沙星加上200mg/kg板蓝根冲剂,连续饮水3天,疗效比单用抗菌药提高25%。

用板蓝根汤(板蓝根10g、二花5g、连翘6g、栀子5g、赤芍3g、车前子4g。上药为10~30只鸡用量,1剂煎2次,合并药液)拌食,让鸡自由采食,3日后可获痊愈。

目前市场上生产用的染料大都为化学染料,对人体有过敏性,从而产生伤害,且污染环境。而板蓝根叶中提取的蓝靛,是一种天然的绿色染料,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板蓝根叶本身就是中药,所以用其制成的织品具有这些植物的性能,它们在与人体皮肤接触过程中,内含物质会慢慢被人体所吸收,从而达到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故蓝靛的大量开发与应用将会是一大热点,

板蓝根有清凉去火、驱除病毒、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功效,在食品方面被大力开发,目前市场上已开发出了一种板蓝根植物饮料,是以板蓝根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配合多种营养和多种功效的中草药熬制而成的低浓度的保健饮料。

THE END
1.类器官研究最新进展,探索前沿科技新领域五金交电摘要:最新类器官研究进展探索前沿科技新领域,包括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应用。类器官作为一种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体外模型,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当前研究聚焦于提高类器官的逼真度和功能复杂性,以更准确地模拟人体反应。前沿http://www.jealy.net/post/229.html
2.含3种关键细胞类型,模拟胎儿胰腺发育的类器官创建—新闻—科学网此次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干细胞,其可以发展成上述三种细胞类型。这一发现为人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胰腺运作机制的机会,并可能推动未来胰腺疾病治疗方法的进展。 胰腺是人体中负责帮助消化和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器官。为了完成任务,胰腺依赖于不同类型细胞各自发挥作用。腺泡细胞分泌分解食物所需的酶;导管细胞构建通道,确保酶能顺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2/535267.shtm
3.属于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有A生理止血B突触传递C肾的排泄D应激属于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有 A.生理止血 B.突触传递 C.肾的排泄 D.应激反应 E.细胞膜中通道的开放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猜您对下面的试题感兴趣:点击查看更多与本题相关的试题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48/36387966.html
4.属于器官水平的研究是()【判断题】根据负担能力的大小来确定税收负担水平,被称为量能课税原则。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下列属于机构投资者的有:()。 A. 保险公司 B. 证券公司 C. 政府 D. 投资公司 E. 共同基金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生物器官水平上的残疾称为() A. 残损 Bhttps://www.shuashuati.com/ti/251ea6b37cf54cfc8eab303b3cb70631.html?fm=bdde3ea464cd73cae99bd9b13585bf0aa8
5.下列哪项研究内容.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器官水平()A.三尖瓣在心脏解答:解:A、心脏属于器官,对心脏的研究属于器官水平,A正确; B、光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是对群落水平的研究,B错误; C、不同植物根细胞膜对K+透性大小的研究是对细胞水平的研究,C错误; D、水中溶解氧对鲫鱼的影响是对个体水平的研究,D错误. 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e3c11f4be6daefd3d124a99907fb53ef
6.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理学的研究水平:A.细胞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A. 细胞分子水平 B. 原子水平 C. 器官和系统水平 D. 整体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一般用来注明数据的来源,以便查对,指的是统计表组成部分中( ) A、标题 B、标目 C、数据 D、表注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0114a25ac1cf49b9b734ee7b2e41705d
7.以下不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是()更多“以下不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对心脏射血过程的研究属于() A.分子水平的研究 B.细胞水平的研究 C.器官水平的研究 D.系统水平的研究 E.整体水平的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研究心脏的活动规律属于生理学研究的哪个水平?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器官与系统水平 C.整体水平 D.https://m.shangxueba.com/ask/28669246.html
8.疾控工作动态周报(2024年第01期)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胰腺肿瘤类器官中测试了6000多种化合物,这些肿瘤类器官包含了常见的胰腺癌驱动突变,随后他们识别出了一种名为马来酸哌克昔林(perhexiline maleate)的心脏病药物或能有效抑制类器官的生长;研究者发现,类器官中驱动癌症的突变会迫使机体胆固醇水平异常大量产生,而这种药物在很大程度上会逆转这一趋https://www.yascdc.com/Article/View?id=13211
9.2016西综考研冲刺:生理学绪论模拟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https://kaoyan.xdf.cn/201512/10380266.html
10.2019年临床助理医师第二次笔试练习题(4)临床助理医师资讯1. 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 细胞和分子水平 B. 组织和细胞水平 C. 器官和组织水平 D. 器官和系统水平 E. 整体水平 2. 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http://www.boaov.com/lczlys/ksfd/news_16896.shtml
11.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36期l研究揭示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l胶质母细胞瘤侵袭的关键作用揭示有助研发下一代脑癌疗法 l研究人员在猪体内再造出人体中期肾脏 lNature: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构建完整的胎龄为14天的人类胚胎模型 l人脑类器官准确模拟自闭症 https://www.pzhcdc.com/Article/View?id=7556
12.反应时间感觉与知觉记忆新浪教育1、感觉器官的适应水平 眼睛对光适应和对暗适应的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2、被试的准备状态 预备时间,即从预备信号发出到呈现刺激这段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反应时间延长。因为预备时间过短,被试可能没时间准备反应,预备时间过长,会使被试的准备状态衰退,所以对反应时间都有不利的影响。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10-12/110956930.html
13.靶向药物释放原理靶向药物的情况说明靶向药物作用层次1、组织器官水平 使药物选择性的蓄积在肿瘤组织、炎症部位、或心肝脾肺等特定器官内,从而减少全身性的不良反应。目前针对肿瘤组织的靶向化疗药物是研究的一大热点,如针对肿瘤缺氧、低pH、新生血管密集等特定环境设计的靶向药物能够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显着改善肿瘤化疗的效果。 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210669.html
14.大家一起来学运动生理:绪论运动生理学研究根据研究任务和实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属于宏观研究,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属于微观研究。 (三)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关系 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一方面宏观研究对微观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微观研究的结果可为宏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二者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02/07/55260215_938492990.shtml
15.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可分为和生理功能虽然以细胞和分子特性为基础,并服从于物理化学的规律,但生理学毕竟不等同于物理学和化学,它们既有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和科学规律,还有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的研究和科学规律。生理学的重要性:1、帮助解释人体内几乎所有生命过程,从心跳和呼吸到消化和免疫系统。2、帮助医生和生物科学家理解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42022565452421740.html
16.生理学中英文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以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并研究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是探讨各种生理机制不可缺少的,又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2. 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 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阐明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对于机体有什么作用,及其活动是如何https://www.jianshu.com/p/0da3ca04fe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