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选拔要立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有针对性地破解了学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学位法律制度。

高校是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坚持贯彻落实学位法,依法治教,保障学位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承担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责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学位法规定学位分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等类型,体现两类学位的区别和特点。其中,学术学位突出学术研究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2023年11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始终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为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发展交叉学科、推动产教融合的主要学位类别。因此,在人才选拔方面,必须要坚持分类导向,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强化招生考试的选拔性功能,让真正有创新潜质、培养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培养国家战略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初试科目设置

当前,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同质化现象,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区分度不大。考生提高分数的途径主要在于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部分专业考核内容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社会公共服务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等衔接不够,无法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选拔。因此,根据不同类别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初试科目的设置,并与产业发展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增强初试的选拔性功能,推动研究生生源结构调整优化,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才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强化复试考核实效

分类发展是当前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发展的指导思想,如何清晰描绘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自的培养路径,进一步畅通两类学位分类发展的通道,特别是专业学位的培养链条如何深度融入行业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通过多种形式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再次评估和筛选,通过笔试、面试和实践操作等环节,进一步了解考生学术能力潜质、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是切实提高录取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的专业学位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模仿学术学位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导致了两者在复试形式和考核内容方面区分度不足,影响了人才选拔的实效。但从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服务面向视角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学术学位专业更倾向于对学术潜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专业学位专业更倾向于对实践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考查。

健全联合选拔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是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它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人才支撑。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必须高度重视与产业行业相结合,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机制,以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为纽带,带动人才培养链的革新。要积极探索校企联合选拔模式,以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倒逼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标准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种各具特色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技术创新资源、创新成果转化资源和实习实践资源等,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将专业理论基础、技能考核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选拔出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产业需求且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严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入口关”。

同时,创新高校与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的联合选拔机制,强化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机制,将研究生出口就业标准与入口选拔标准对接,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和人才选拔,全面推动专业学位人才选拔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落实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的要求,瞄准行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未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并落足到试题中,强化人才选拔的考核方向和考核重点。二是积极探索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融入复试考核环节,打造企业学校联名实验室或基地,深化产业与招生选拔的深度融合,紧跟行业、产业需求,让人才需求方深度参与人才选拔、培养和毕业出口全过程,严把质量关。三是探索实行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复试考核的新模式,根据专业学位专业特点创新招生选拔方式,充分吸纳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等行业专家参与初试命题和复试考核,将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标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选拔标准,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夯实国家战略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作者单位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唐军旗系该院副院长)

当前,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同质化现象,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区分度不大。

THE END
1.教育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类学位同等重要南方+1990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类别不断丰富,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类型、三级学位协调发展的体系初步建成,有效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 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把基础学科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学位博士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9/c8420057.html
2.研究生学位研究生学位可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阶,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了研究生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表明被授予者具有何种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学习资历,具有一定得身份象征的意义。认可度 社会对学位证的认可度 学历即毕业证书,是学生学习经历的证明,包括学习的时间和过程。学位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94%E7%A9%B6%E7%94%9F%E5%AD%A6%E4%BD%8D/415750
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网学科评议组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知识体系更新演化,编修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https://www.acge.org.cn/encyclopediaFront/enterEncyclopediaIndex
4.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欢迎您!(一)全国统一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的主要语种为:英语、俄语、法语、德语和日语,所用考试大纲见附件1。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须参加外国语水平考试,且应试语种须与接受其硕士学位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相应学科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语种相同。 http://yjs.tust.edu.cn/pygz/fqrzyjspy/102185.htm
5.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于2016年4月启动,根据“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选取部分设置时间较早、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法律、教育、临床医学(不含中医)、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音乐)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试点评估https://gaokao.eol.cn/html/g/xuewei/
6.英国留学:高等教育各个学位等级的设置及学位体系是这样的英国学位等级划分情况 教育阶段 学位等级 本科 证书水平 中级水平 荣誉学位 研究生 硕士 博士 1. 证书(Certificate),即C级高等教育证书(Certificates of Higher Education ); 英国证书水平要求: 具有稳固的学科基础概念知识,学会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能正确地进行交流,具备工作中需要的个人责任感。 https://m.oh100.com/peixun/England/467403.html
7.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 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 论文质量监测 博士学位论文抽检 省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 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服务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党建“双百” 《中国研究生》杂志 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交流平台 跨境教育 https://www.chinadegrees.cn/
8.英国大学研究生学位是如何划分?这四类学位等级你属于哪一类?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和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中国学生表示:除非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想申请到这种学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不可能,原因有两个:1.缺乏研究生水平的专业知识;2.缺乏研究能力(包含各种能力)。 https://www.idp.cn/yingguo/xingqianpeixun/12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