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肝炎研究所

InstituteforViralHepatitis,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

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forInfectiousDiseases,MinistryofEducation

首页

HOME

研究所简介

INSTITUTE

科学研究

SCIENTIFC

科研团队

RESEARCH

人才培养

PERSONNEL

平台建设

PLATFORM

学术交流

ACADEMIC

临床研究

CLINICAL

规章制度

MANAGEMENT

批准立项年份

通过验收年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填写说明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感染与免疫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黄爱龙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出生日期

1964.05.06

职称

教授

2020年

副主任

胡鹏

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

1969.10.29

唐霓

1975.05.23

研究员

陈娟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筛选

1980.03.28

学术

委员会主任

李兰娟

传染病学

1947.09

(院士)

2005年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46

0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1

国外出版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省、部级科技奖励

项目到账

总经费

2259万

纵向经费

2253万

横向经费

6万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3

转化数

转化总经费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52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8人

院士

0人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3人

长江学者

特聘1人

讲座0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青年长江

1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1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医学分会理事、Gene&Diseases总编辑、《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委。

主任委员、委员、理事、理事长、主编、编委

任红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重庆医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学科带头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肝博士》总编辑。

首席专家、总编辑

阮雄中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肾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成员、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肾脏病学会会员、英国肾脏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动脉硬化学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脂肪肝分会副主任委员、BMCNephrology副主编,Genes&Diseases副主编。

会员、委员、副主任委员、副主编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西部医学》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主任委员、委员、编委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委员、《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委、Genes&Diseases执行副编辑、Oncogene,PLoSONE、LiverInternational、BMCCancer、《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

委员、编委、执行副编辑、审稿专家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础医学专业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

张大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任、《肝博士》副总编

委员、副总编辑

陈压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ofdiabetes》、《ScientificReports》、《Journalofendocrinology》、《NutritionResearch》审稿专家。

评审专家、副主任委员、审稿专家

胡怀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与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重庆市医学会医学伦理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JournalofAdvancedNutritionandHumanMetabolism主编、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审稿人。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主编

廖勇

英国卫生署生物医学和治研究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罗马尼亚国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美国SusanG.Komen乳腺癌研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美国抗癌协会、美国及国际基因与细胞治疗协会、美国华人生物协会等学术组织的会员或终生会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委员、理事、主任委员

访问学者

国内

国外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5人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

学科1

内科学(传染病)

学科2

分子病毒学

学科3

临床免疫学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36人

在读硕士生

129人

承担本科课程

264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大专院校教材

3部

开放与

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1项

实验室面积

6746

实验室网址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100万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603.16万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总结如下:

1.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诊疗技术及免疫应答规律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黄爱龙教授带领团队立即开展应急研究。2020年1月22日启动联合博奥赛斯公司研发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3月1日主持研发的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03400182,20203400183),是全球首家获批的化学发光新冠抗体检测试剂。3月5日抗体检测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3月9日7款产品获欧盟CE认证。4月9日作为国家CDC唯一指定抗体检测产品。全国超1千余家重点医疗机构及英国等十余个国家应用,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

2.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1)宿主因子NQO1在调节HBx蛋白质稳定性和cccDNA转录中的重要功能:HBVcccDNA持续沉默是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目标。病毒蛋白HBx对HBVcccDNA的转录过程发挥关键作用;抑制HBx功能,则可能抑制cccDNA转录。因此,HBx蛋白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靶点。黄爱龙教授团队以病毒蛋白HBx为靶标,通过HiBiT-taggedHBx蛋白检测系统,寻找到一个靶向作用于HBx的小分子化合物:双香豆素。在HBV感染细胞模型和人源化肝脏小鼠模型中,双香豆素均可显著促进HBx蛋白降解,进而显著抑制HBVcccDNA的转录。进一步机制解析发现双香豆素可作为细胞NQO1抑制剂,解除NQO1对HBx蛋白的保护作用,从而促进HBx蛋白经泛素非依赖的-20S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该项工作首次揭示宿主因子NQO1在调节HBx蛋白质稳定性和cccDNA转录复制中的重要功能;靶向病毒蛋白HBx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将有助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论文发表于JHepatol2020。

3.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1)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HBV,但不能治愈,因为它们不能消除细胞内病毒复制的中间产物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治疗CHB的策略。功能性沉默cccDNA是一种关键的治疗策略,可以通过靶向病毒蛋白HBx来实现。双香豆素,一种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抑制剂,显著降低了HBx的表达。此外,双香豆素对HBV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NQO1通过调节HBx蛋白的稳定性在HBV复制中发挥作用(JournalofHepatology.S0168-8278(20)-33661-8)。

4.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5.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6.感染与免疫

(1)己糖胺合成通路增强SAMHD1O-GlcNAc糖基化修饰促进其抗病毒活性:HBV感染后宿主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显著上调,葡萄糖转运增强;HBP途径关键代谢物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UDP-GlcNAc)、GlcNAc和GlcNAc-6-P明显上调;细胞总O-GlcNAc修饰水平明显增加。进一步通过抑制剂或shRNA干预HBP途径或O-GlcNAc修饰关键酶,发现增强O-GlcNAc修饰显著抑制HBV复制;而降低O-GlcNAc修饰则促进HB复制。质谱鉴定分析及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了OGT能够与重要的宿主限制因子SAMHD1发生相互作用,其93位的丝氨酸(Ser93)能够发生O-GlcNAc糖基化修饰;该修饰能够增强SAMHD1蛋白的稳定性,并促进其抗HBV活性。我们聚焦HBV感染后对己糖胺通路(HBP)和其代谢物UDP-GlcNAc的调控,通过体内外功能学实验和分子机制解析,首次鉴定了宿主限制因子SAMHD1发生O-GlcNAcylation修饰的重要靶点,以及在SAMHD1抗病毒活性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阐明病毒感染如何通过代谢重编程调控先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发表在Theranostics2020。

(2)SARS-CoV-2中和抗体的筛选评价:

1)成功建立稳定的假病毒评价体系:①采用HIV-1骨架的慢病毒系统构建SARS-CoV-2-S假病毒,优化SARS-CoV-2-S假病毒包装策略,获取高滴度的SARS-CoV-2-S假病毒,建立了稳定的假病毒中和抗体评价技术平台;②基于上述平台,构建了以D614G为代表的流行突变株假病毒12种,以应用于血清中和抗体评估,为后续单克隆抗体及抗病毒药物筛选和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论文发表在GenesandDiseases。

2)首次系统评价了SARS-CoV-2中和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估了重庆地区30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观察期超过3个月)共173份血清标本中SARS-CoV-2中和抗体动态变化情况。首次发现COVID-19患者在出现症状7-10天后可以检测到低水平的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抗体滴度在2-3周内迅速升高,并在感染后33天达到峰值。93.3%的感染患者(28/30)在出院后两个月随访时中和抗体滴度显著降低,降幅中位数为34.8%,其中4名患者中和抗体滴度降幅大于50%,论文发表在ClinInfectDis。

3)发现SARS-CoV-2刺突蛋白D614G突变增强病毒感染性:携带D614G突变(S蛋白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的毒株已经取代2019年流行的原始毒株成为当前主流毒株。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北京新发地市场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均携带D614G突变。我们对D614G突变的侵入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取得了以下重要的发现:①S-G614假病毒入侵细胞的能力显著提高;②S-G614蛋白易被宿主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切割,而西维来司他钠显著抑制S-G614蛋白的切割,并阻断S-G614假病毒的入侵。

(3)殷文伟博士系统总结了B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表明B细胞不仅具有抗体分泌功能,还具有抗原递呈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Front.Immunol,2020)。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020年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项目24项,其中参与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级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庆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基金2项。总经费2259万元。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负责人

类别

HBcrAg精准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应用

2020.1.1-2022.12.31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

血清cfDNAHBV整合检测方法建立和应用

老年肌少症综合干预应用示范研究

2021.01-2024.12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级

脂肪酸转运酶(FAT/CD36)介导的肝细胞器异常对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代谢重塑介导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调控乙肝病毒复制和致病性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

乙肝病毒感染介导SAMHD1O-GlcNAcylation修饰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2021.1.1-2024.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PCK1通过降低O-GlcNAc糖基化修饰抑制肝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汪凯

2020.1-2024.12

细菌种水平基因组特异序列挖掘及数据库的建立

沈伟

2021.0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

RAB1GTP酶通过调控ULK1信号诱导的细胞自噬促进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研究

林永

2021.1.1-2023.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SRSF3负向调节CD36的翻译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李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AEG1通过ERK1/2/FOXC2/CXCR4调控失巢凋亡抵抗肝癌细胞肺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邓欢

CD36重塑脂肪酸合成代谢促进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机制研究

2020-2023

重庆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曾怡

2020.10.23-2023.6.3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记忆B细胞的功能分析及其抗体谱的鉴定

陈敏

2020.07-2023.06

RAB1通过调控COPII囊泡介导的自噬促进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2020.9.1-2023.8.31

载siRNA/NTCP-Ab主动靶向微泡通过基因沉默抑制HBV复制的实验研究

康娟

重庆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非生物型人工肝护理关键技术筛选及应用的实证研究

罗玲

泛素结合酶UBE2Q1调控乙型肝炎病毒cccDNA转录活性机制研究

任吉华

2020.02-2023.02

霍英东教育基金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2020.1-2020.5

重庆市科技局应急项目

新冠状病毒抗原抗体设计制备与临床应用

汪德强

2020.02.202020.11.20

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程胜桃

2020.12-2022.12

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

2020.11-2022.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20.7.1-2022.7.1

重庆市教委重大项目

靶向SARS-CoV-2细胞侵入过程的抗病毒药物研究

黄露义

2020.10.1-2023.10.1

重庆市教委青年项目

多胺代谢抑制剂DFMO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

胡源

2020.9-2023.9

渝中区科学技术局

糖异生关键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初探

2020.6-2021.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雏鹰计划研究项目(第九期)

三、研究队伍建设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1.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黄爱龙、陈娟

任吉华、胡源、胡接力、龙泉鑫、汪德强、夏杰

任红、胡鹏

刘杞、张大志、蔡大川、凌宁、石小枫、周智、胡怀东、雷宇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唐霓、唐开福

廖勇、汤华、蔡雪飞、夏杰、孙航、汤慧、汪凯、曾怡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阮雄中、陈压西

赵蕾、彭明利、韦莉、杨萍、林永、范辉

5.感染与免疫

黄爱龙、陈娟、唐霓

陈敏、邓万燕、殷文伟、孙航、龙泉鑫、胡源

类型

性别

学位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研究人员

硕士

2003-至今

博士

2006-至今

刘杞

2012-至今

石小枫

周智

2005-至今

石统东

唐开福

2020-至今

2011-至今

汤华

2004-至今

殷文伟

2019-至今

2008-至今

赵蕾

2009-至今

龙泉鑫

2014-至今

孙航

主任技师

范辉

特聘副教授

杨轶轩

副教授

雷宇

蔡大川

凌宁

蔡雪飞

副研究员

胡接力

2010-至今

彭明利

夏杰

杨萍

汤慧

2016-至今

邓万燕

助理研究员

2017-至今

张文露

郭晖

技术人员

学士

主管技师

陈可

实验师

韦莉

邓海君

中级

龙贤梨

2015至今

杨晓姝

管理人员

科员

石小蓉

宦敏

2018-至今

项德绢

张杲黎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国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蔡莹

主治医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

李丹阳

讲师

重庆医科大学

徐平

兼职教授

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

2019.10-2020.10

4

重点实验室

2020-2022

5

彭湃

6

李致宏

7

柳静

8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在本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带头人和年轻骨干。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陈娟教授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渝中英才”。林永获2020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第四类)。龙泉鑫副研究员获2020重庆英才青年拔尖计划、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标兵。唐霓教授获2020优秀科技论文奖、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宽仁英才”项目-领军人才。邓万燕博士获“宽仁英才”项目-优青人才。殷文伟副研究员于2019起至今扶贫下派至合川太和镇硒经村当第一书记,在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的委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工作中获得个人嘉奖。实验室本年度进站博士后:程胜桃、彭湃、李致宏、柳静、沈伟,引进教授唐开福,新招张杲黎、项德绢两名助理,为科室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学校实验室1-6月期间暂停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7月开始恢复正常,对外开放和共享仪器为悬浮芯片检测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选仪和分子相互作用仪。606细胞房暗室进行4平方米扩容新建和配套升级改造,611实验室进行50平方米大小的细胞室新建和装修改造。本年度新到安装大型仪器设备包括:智能型超速离心机、组织切片扫描成像仪、分子相互作用仪、全自动药物筛选工作站、多角度粒度高灵敏zeta电位分析仪、全封闭脱水机/石蜡切片机、低温超高压破碎仪、荧光定量PCR仪和多激光扫描成像系统。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和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两翼,本着“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念,实验室人员2020年继续承担《传染病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及《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实验室注重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主持传染病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共建SPOC课程《重点传染病防治》,负责构建课程体系,审定课程内容,并亲自完成病毒性肝炎课程(慕课)的录制,课程上线后得到了本校及校外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认可,反馈意见良好。

1.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传染性疾病的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2)开展拓展教学:如读书报告会、临床讲座,要求实验室研究生每周一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汇报进展(如:新发传染病、肝功能检测的意义、重型肝炎的并发征、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等)、如有少见病、疑难病及时组织观摩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临床思维。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建立了“行政+督导协同保障”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通过“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质量检查反馈机制,“质量评估-绩效挂钩”的质量监控体系,覆盖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全过程,管理流程畅通,运行有效,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4)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教学内容和考试采用中英文结合(英文比例30%以上)、临床医学5+3本科部分班级实行全英文教学,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5)利用学科平台优势、教材主编单位优势、学术、教学团队优势,在国内同类课程中达领先水平,同时利用每年主办国际会议优势,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6)拥有独立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总面积3500m2,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急救、护理等综合训练项目。中心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设立了标准化的OSCE考试场地及考试系统;建立了阶梯式培训的训练模式,具备相应的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和模拟教学设备,拥有Simman高级综合模拟人

(7)感染病实验室2020年新招博士生10人,硕士46人,毕业博士生9人,硕士生26人。博士研究生高庆祝获得重庆市2020学年度“三好学生”,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张桂冀获得国家奖学金;何长龙获得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博士后高庆祝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2.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临床讲座中加入新发传染病:新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针对少见病、疑难病及时组织观摩教学,使学生对新发现的传染病有较多的认识。

3.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书面与临床操作、平时自学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全面测试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传染病学课程考核更科学、合理。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何长龙获得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2、博士后高庆祝获得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3、博士后蔡莹在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TBM青年优秀论文奖”荣获潜力奖。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2020年新设立4个开放课题。

课题名称

承担人

承担人单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抑制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2020年至2022年

GSTZ1通过SMAD3/EMT轴抑制HCC进展的机制研究

高庆祝

肠道微生物影响慢性乙肝患者对口服抗病毒药物差异应答的机制研究

个体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预防肝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第六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CSONSC)肿瘤代谢学组

2020年11月15-16日

300人次

全国学术会议

第十二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承办,华夏肝脏病学联盟、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2020年10月24日

694人次

全国性

第十三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华夏肝脏病学联盟大会

华夏肝脏病学联盟、《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肝脏》杂志和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pnalHepatology编辑部

贾继东,任红

2020年9月4-6日

1000人次

全国性(线下结合线上)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黄爱龙教授应“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2020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感染论坛”邀请,作题目为“基于新模型的抗HBV药物筛选”的特邀报告。

2.黄爱龙教授应“2020年第三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京港感染论坛”邀请,作题目为“新冠病毒对人类的挑战”的特邀报告。

3.陈娟教授参加“2020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作题目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几点启示与思考”的大会报告。

5.202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青年委员论坛会议上,陈娟教授作题目为“靶向HBx抗病毒药物筛选”的线上会议报告。

6.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第二届细胞代谢与炎癌转化论坛上,廖勇教授作题目为“从病毒感染复制到肿瘤的代谢开关”的特邀报告。

7.廖勇教授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年会”的邀请,作题目为“中国肿瘤代谢研究发展现状及转化展望”的特邀报告。

8.陈压西教授参加2020(第五届)两江国际儿科论坛,作题目为“CD36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的大会报告。

9.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2020年第十五届全国脂质与蛋白学术会议上,陈压西教授作题目为“脂肪酸转运酶与肝脏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的专题报告。

10.胡鹏教授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作题目为“防控肝癌,愈见未来”的会议报告。

12.在“202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任红教授作题目为“前CHB临床诊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会议报告;胡鹏教授作题目为“TAF助力中国乙肝指南治疗目”的大会报告。

13.在“第十二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上,黄爱龙教授作大会报告: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环节;任红教授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延伸治疗的转折点---互联网+医疗”的大会报告;胡鹏教授作“反映CHB临床治疗结局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的大会报告。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通过本学科平台承办的《中华肝脏病杂志》(全国百强期刊),该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0年度梯队期刊项目,每年主办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地区专业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扩大学科影响力。品牌学术会议,全国肝病临床学术大会已连续举办13届(2020,广州),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已联系举办12届(2020,重庆),汇聚来自海内外感染病及肝病专家学者、临床基层医生共享盛会。不忘初心,为中国临床肝病医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所在单位

是否外籍

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学

陈智

窦晓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胡丽娜

黄文祥

鲁凤民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9

毛青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10

唐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1

12

王贵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3

魏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4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5

袁正宏

复旦大学

16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7

赵英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地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宽仁会议中心(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参加人员:李兰娟教授(浙江大学)、陈智教授(浙江大学)、窦晓光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侯金林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胡丽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黄文祥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鲁凤民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毛青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任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魏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谢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文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英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

主持人:张大志教授

会议内容:

学术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实验室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势头良好,实验室环境好、仪器设备齐全,给老师、学生们提供了很好地科研平台,而且学术氛围浓厚、科研能力强,围绕着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应答、临床转归、预警预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将部分研究成果很好的与临床结合起来,指导临床工作。同时学术委员会专家们也指出了实验室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依托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在实验室的用房、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科研条件和行政后勤等诸多方面给与了积极支持,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2017年完成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方案设计,2018年进行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已投入1200万进行实验室的装修,700万购置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500万建设生物样品库,2019年8月完成实验室的整体搬迁,目前实验室一切运行良好。人才引进方面,依托单位优先考虑实验室学科发展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实验室本年度进站博士后:程胜桃、彭湃、李致宏、柳静、沈伟,引进教授唐开福、博士刘春刚,新招张杲黎、项德绢两名助理,为科室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项目申报方面,按照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组织和布局。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六、审核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THE END
1.其他论文论文课题进展范文模板17篇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https://www.ilede.com.cn/a/fwxfin.html
2.专家授课指导型开题:提升研究水平的关键步骤?课题组专家授课指导型开题:提升研究水平的关键步骤? 课题论证是指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重大的课题要进行两次论证,除了立项论证外,往往还须开题论证。以下内容是对课题论证的四种形式介绍,仅供参考。 形式一:专家指导型 其主要作法是课题主持人将课题设计实施方案(或开题论证书)提前送交开题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8NMCHU0544FEE9.html
3.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doc符丫目串则倚伐芹凄累颊虾铀妄像痰累刃徊汗继捉馏浅钵浴卵泡吨力乾涧盾粗哩侥廉简铺小以斟肘昔滁戒纬食带俄微吸鸵强膏炽腿伐汾赐掖锰哇确陋蛙肌柜消浊瓷似盂挚败靶嗅照沤斧粤耀账犁防憾柔绞农片始桂撤雄侧纪腕年侵律傅颠娟赢叫笆酮纶础扳申诵瓣面吨尹拳陨抵媒具辉鼠蛙厉手抨https://www.taodocs.com/p-26690761.html
4.挑战杯申报书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要写参考文献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当然要写啦,不然人家怎么相信你说的这些研究概况是不是真的啊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申报项目立项,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怎么写?怎么查,感觉好难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f052e8e5d905ddc3bdfc855bf2e9df5.html
5.关于做好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各高校在作品申报中要注重参照1:1:1的比例上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结构的合理和平衡,鼓励申报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 7.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报送。https://www.wwoc.cn/Item/4588.aspx
6.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研究内容涵盖了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理论基础、制度现状、实证分析、效率评价与路径优化等环节。在理论基础上,本文定义了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概念,并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聘任制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制度现状部分,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历史背景、功能定位、规律特征及影响要素。实证研究部分则利用深度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93113193610473172.html